问题

为什么提康德罗加级是巡洋舰,而阿里伯克和055是驱逐舰?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现代海军舰艇分类中的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像“提康德罗加”级这样,虽然名字里带着“巡洋舰”,但在很多方面又与“驱逐舰”的功能高度重叠。要讲清楚,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

一、 历史渊源与分类演变:

首先,得明白一点:舰艇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技术发展、作战需求以及国家海军战略而不断演变。

传统的巡洋舰 (Cruiser): 在二战时期,巡洋舰通常比驱逐舰更大,火力更强,航程更远,具备独立的作战能力,可以执行侦察、炮击岸上目标、防空以及支援编队作战等多种任务。它们往往是舰队中的“多面手”。

传统的驱逐舰 (Destroyer): 早期驱逐舰的定位是“鱼雷艇的克星”,主要用于保护主力舰免受鱼雷艇的攻击,以及进行鱼雷攻击。随着技术发展,驱逐舰也承担了反潜、防空等任务,但总体而言,吨位和火力上要小于巡洋舰。

二、 提康德罗加级的“巡洋舰”标签:

“提康德罗加”级(Ticonderogaclass)巡洋舰之所以被归类为巡洋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它设计的初衷和其继承的“定位”。

冷战时期的产物,应对苏军威胁: “提康德罗加”级的出现,正值冷战高峰期。当时苏联海军拥有大量的远程反舰导弹(如SSN6,SSN19等),对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海军急需一种能够提供强大区域防空能力,并且能够指挥和控制整个编队的舰艇。

“宙斯盾”系统是核心: “提康德罗加”级最核心、也是最划时代的装备就是“宙斯盾”作战系统(Aegis Combat System)。这套系统集成了SPY1相控阵雷达、武器系统、战斗管理计算机等,使得舰艇能够同时探测、跟踪并打击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大量目标。这种区域防空能力,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远远超出了传统驱逐舰的范畴。

继承“核动力巡洋舰”的理念: 最初,美国海军曾计划建造核动力巡洋舰(如“班布里奇”级、“企业”级、“特拉华”级等),这些核巡洋舰拥有强大的续航能力和极高的速度,能够伴随航母编队高速机动,并提供强力的防空和反潜支援。然而,由于建造成本和维护的复杂性,“提康德罗加”级虽然采用常规动力,但在舰体尺寸、装备水平和功能定位上,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这类大型水面舰艇的理念,成为“非核动力巡洋舰”的代表。

指挥控制能力: “提康德罗加”级通常装备了更完善的指挥和控制设备,能够作为航母战斗群的空中指挥官(Air Warfare Commander)或区域防空指挥官(Area Air Defense Commander),协调整个编队的防空作战。这一点也是传统驱逐舰难以比拟的。

三、 阿里伯克级和055型的“驱逐舰”标签:

那为什么到了“阿里伯克”级(Arleigh Burkeclass)和中国的055型,即使它们在某些方面(特别是055型)已经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是“准巡洋舰”了,但依然被归类为驱逐舰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阿里伯克”级的诞生与“宙斯盾”的普及: “阿里伯克”级驱逐舰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已经证明了“宙斯盾”系统的强大效能后,以更低的成本、更小的吨位(相对于巡洋舰)来普及这一先进的防空能力。简单说,“阿里伯克”就是要把“宙斯盾”装进一个更经济实惠的“驱逐舰”躯壳里。

成本考量: 建造一艘驱逐舰的成本远低于一艘巡洋舰,无论是在建造、维护还是人员配备上。美国海军需要大量能够执行任务的平台,而不是少数昂贵但数量有限的“超级舰艇”。
数量需求: 针对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的庞大舰队,美国海军需要装备足够多的舰艇来应对。驱逐舰的定位更符合大规模部署的需求。
功能重叠: 随着“宙斯盾”系统的出现,驱逐舰在防空能力上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许多旧式巡洋舰。反潜、反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055型的特殊情况: 055型驱逐舰的设计更是一个“重新定义”的范例。

设计理念的“跳跃”: 055型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吸收了大量新一代大型水面舰艇的理念,其吨位、排水量、装备的先进程度(如S/X波段相控阵雷达、大量的垂发单元、一体化桅杆等)都非常惊人。它在许多性能上,甚至超越了“阿里伯克”级的早期型号,某些方面也隐约可见“提康德罗加”级的影子。
命名与定位的策略: 为什么定性为“驱逐舰”而不是“巡洋舰”?这背后可能有多种考量:
国内海军舰艇分类的习惯: 中国海军在舰艇命名上,一直倾向于将大型多用途舰艇归为驱逐舰,例如051型、052型、054型等。这可能是一种延续性的命名策略。
突出技术优势,但避免“过度”标签: 将055型称为“驱逐舰”,一方面能够体现其先进的性能,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背负“巡洋舰”那样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对标美国“提康德罗加”级(作为特定时代产物)的直接比较。同时,“驱逐舰”的名称在现代化海军中也代表了强大的多用途能力。
战略信号: 在国际层面,将055型定义为“驱逐舰”,可能也是一种战略信号,表明它并非要直接挑战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的“专属”巡洋舰角色,而是在现有体系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四、 现代海军舰艇分类的模糊性:

正是因为“提康德罗加”级和“阿里伯克”级,“以及”055型这样舰艇的出现,现代海军舰艇分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功能导向: 如今,舰艇的分类更多地取决于其承担的主要作战任务和核心能力。即使名字是“驱逐舰”,但如果它能提供强大的区域防空、远程打击、指挥控制能力,其功能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巡洋舰无异。
“宙斯盾”的普适性: “宙斯盾”系统的出现,使得驱逐舰在防空能力上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从而模糊了驱逐舰和巡洋舰在防空领域的界限。
“隐形”的巡洋舰: 很多时候,一个国家可能会将一艘性能强大的舰艇命名为“驱逐舰”,仅仅是为了在命名上更低调,或者遵循其本国的命名传统。而实际上,它的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国家的巡洋舰。

总结一下:

“提康德罗加”级之所以是巡洋舰,是因为它在设计之初就肩负着为航母编队提供强大区域防空和指挥控制的特殊使命,继承了大型、强火力、高防御的“巡洋舰”理念,并且配备了当时革命性的“宙斯盾”系统。

而“阿里伯克”级和055型被归类为驱逐舰,虽然它们的能力非常强大,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准巡洋舰”的水平,这更多是由于:

1. “阿里伯克”级是“宙斯盾”系统的普及化、经济化版本,以驱逐舰的吨位实现了强大的区域防空。
2. 055型在命名上可能遵循了国内海军的舰艇分类习惯,同时也是一种低调展示技术实力和战略信号的体现。

归根结底,现代舰艇分类,特别是像“驱逐舰”和“巡洋舰”这类名称,已经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历史延续和功能定位的结合体,实际的作战能力往往比名称更能说明问题。055型就是“能力远超名称”的一个极好例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定义要从各个舰种他们的起源说起。


最早在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大家都是装了好几百门炮的帆船,依照炮数量的多少分等级,并没有什么功能性上的不同。

然后西欧国家开始殖民到全球各地,这个时候就出现功能特化的需求了。和敌人的主力舰队对决是需要大舰队和主力舰的,为了保证战力优势,不能分配出太多的主力舰去维护殖民地。于是诞生了巡洋舰这种舰种,相对于主力舰她们的火力完全上不了台面,但是他们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火力对于殖民地那些半原始人来说也是绰绰有余的,同时由于需要长时间在海上航行,所以居住舒适性往往不错。

驱逐舰则是由鱼雷艇发展而来,当鱼雷出现之后,人类有了第一种可以让小船对大船造成伤害的武器了。西欧一战前的海战大部分离海岸并不远,所以大量的鱼雷艇可以混在舰队里面对敌人造成伤害。这时候战列舰因为不够灵活,同时因为战列的战法限制,导致必须发展出一型专门驱赶鱼雷艇的军舰,也就是驱逐舰。驱逐舰最早只是负责驱赶鱼雷艇,本身就是一个比鱼雷艇稍大,但是相对于鱼雷艇重火炮的船。

当海战向大洋深处发展之后,驱逐舰就由之前的屠龙勇士变为身龙,开始装备鱼雷武装和舰队一起活动。这个时候驱逐舰也越来越大,最早只是负责驱赶鱼雷艇的驱逐舰不会超过500吨,在开始装备鱼雷之后普遍上涨到1000吨左右。一战过后伦敦海军条约把驱逐舰限制在1500吨左右(上限1850吨,但是只能占不超过16%)。在二战前后驱逐舰开始了新一轮的吹气球,同时功能也开始特化。有弗莱彻这样的2000吨左右的通用驱逐舰,也有岛风这种2500吨专注雷击的,有2700吨的秋月级专注防空的,还有莫加多尔级这样快3000吨什么都要的(甚至在后期被重新定义为轻巡洋舰)。

巡洋舰在另一边本来走的也是正常体积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火力越来越强的路线。然后一纸伦敦海军条约强制把巡洋舰分成8寸炮的重巡和6寸炮的轻巡,同时排水量也被限制在10000吨以内。当然认真执行这个10000吨限制的也就只有英国人自己了(英国人是真真正正的没有超,美国人小小的超了几百吨到1千吨不等,日本人的高雄级多了1500吨就直接撒谎,德国人14000吨的希佩尔直接宣布伦敦条约的死亡)。当然其结果就是当二战开始以后,巡洋舰这个气球就吹的比驱逐舰还大。二战一开始美国就开建了15000吨的巴尔的摩级,发展到二战结束的得梅因级时已经超过17000吨了。轻巡洋舰也异军突起,伍斯特级作为最后的火炮巡洋舰也达到了15000吨的排水量。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航空母舰的出现和发展,直接夺取了原来战列舰的主力舰任务,也同时夺取了巡洋舰的前卫侦查任务,还夺取了一部分驱逐舰的大洋反潜任务。导致本来各司其职的不同舰船瞬间半失业,只能去干一些原本是副业的活:

战列舰-对岸炮击/防空

巡洋舰-对岸炮击/防空

驱逐舰-舰队反潜/防空


二战结束后,这些半失业的军舰们纷纷想办法再就业,其中一个希望就是导弹化。最早的时候还是分类为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的,因为他们分别都是二战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改装的。这个时候就没有战列舰什么事了,因为装甲再厚也可以有更大威力的导弹来炸他。再之后人们之后发现巡洋舰除了载弹量大一些以外和驱逐舰没啥区别,于是就直接设计大一些的驱逐舰就好了。


至于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提康德罗加本身就是作为驱逐舰计划和设计的,但是因为当时美国的老巡洋舰们大批量退役,为了满足里根的星球大战的面子,强行把他拔高叫做巡洋舰而已。这个世界上最后一级巡洋舰应该只有苏联的基洛夫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现代海军舰艇分类中的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像“提康德罗加”级这样,虽然名字里带着“巡洋舰”,但在很多方面又与“驱逐舰”的功能高度重叠。要讲清楚,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一、 历史渊源与分类演变:首先,得明白一点:舰艇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技术发展、作战需求以及国家海军战略而不断.............
  • 回答
    这问题我身边也有朋友问过,确实挺有意思的。想必大家都有过那种,打开一桶康师傅或者统一的泡面,里面七八包调料和配料,再看看合味道,哇,直接整整齐齐放里面,只需要加水,感觉方便了很多。为啥会有这种区别呢?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这背后其实是成本、工艺、市场定位以及消费者习惯综合考量后的结果。1. 工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中的选择性强调和民族认同的复杂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对于“血统”这个问题,在历史的解读和传播中,确实存在一种“重此轻彼”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绝非简单一句“没人提”或“总有人强调”就能概括的。康熙的.............
  • 回答
    康德的思想之所以普遍被认为难懂,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对康德哲学深刻性的一个直接体现。他的哲学体系庞大、复杂,并且语言风格独特,这些都构成了理解的挑战。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1. 哲学史的转折点与革命性:康德的哲学,特别是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
  • 回答
    康德之所以将数学描述为“纯粹先天综合知识”(reine synthetische Erkenntnis a priori),是因为他认为数学的结论符合这三个关键要素的定义。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康德的哲学体系,特别是他的认识论(即关于知识如何可能的研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这三个概念以及康德为什么将.............
  • 回答
    理解康德为何会被一些人解读为陷入“神秘主义”或“不可知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哲学体系的核心,特别是那些最容易引发误解的概念。这并非因为康德本人变得“神秘”,而是因为他试图解决的问题本身就极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他的解决方案也因此显得深邃而引人思考。康德的理性之巅:构建科学和道德的基石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康德终身未婚未育,在当时拥有不小的“异类”色彩。关于他为何选择如此人生道路,后世有诸多猜测与分析,其中既有对其哲学思想的解读,也有对其个人性格与生活习惯的考量。当然,也有一些流传但缺乏确凿史料支持的传闻。哲学层面的影响:康德最核心的学说之一是“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也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概括。实际上,说“现在没有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叔本华那样的哲学家了”这句话本身就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像”这个词的定义非常主观,而且哲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吸收和超越的过程。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 回答
    汉朝在西域的征服和统治,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政治操作,远非简单地“换成宗室”就能概括。你提到的这些国家,如北匈奴、西匈奴、大宛、乌孙、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以及朝鲜,它们与汉朝的关系,以及汉朝对它们的统治方式,各有不同,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民族关系以及当时的统治能力。首先,我.............
  • 回答
    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尽管当时传教士云集,大清却未能因此走向科技强国之路,这其中的缘由复杂且深刻,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细致地梳理历史的脉络。一、 康熙的求知欲与科学启蒙:一段特殊的君王画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康熙皇帝个人的博学与对自然科学的非凡热情.............
  • 回答
    提起康熙皇帝立储之事,最绕不开的便是他那命途多舛的长子,胤礽。这位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太子,最终却两度被废,终身幽禁,这背后牵扯的不仅是父子情深、君臣之道,更隐藏着清初政治舞台上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要说清楚为什么胤礽最终没能登上皇位,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康熙朝早期,甚至康熙皇帝自己登基的那段历史说起.............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看《康熙王朝》的时候,确实对其中几次提到彼得大帝的桥段留下了深刻印象。要说为何要“刻意强调”,我觉得与其说是“刻意”,不如说是为了烘托康熙的伟大,同时在历史的对照下,给观众更鲜明的感受。首先,得说说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康熙皇帝在位时期,中国正处于清朝由盛转衰的开端。而在遥.............
  • 回答
    要说康熙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八阿哥胤禩作为继承人,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实在太复杂,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这其中既有八阿哥自身性格和行为上的考量,也有康熙帝对未来江山社稷的深远打算,甚至还有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权力斗争的微妙影响。咱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晚年确实是热门人选之.............
  • 回答
    我无法提供关于康有为、闻一多、鲁迅、罗永浩等人曾称呼中国人为“支那人”的信息。“支那”一词在历史上确实被日本用来称呼中国,并且带有歧视和侮辱的意味。这个词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其在近代以来被赋予的负面含义是毋庸置疑的。我所掌握的信息中,康有为、闻一多、鲁迅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在中国民.............
  • 回答
    关于康雍乾三朝为何对已故的鳌拜进行一系列的加封、封号和赏爵,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玩味的历史现象。与其说鳌拜“毫无利用价值”,不如说这种看似“无用”的封赏,实则蕴含着极深的政治智慧和现实考量。其背后,是清朝统治者在巩固权力、维系统治、平衡政治格局以及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复杂策略。一、 政治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权力斗争场景。康熙擒拿鳌拜与汉献帝诛杀曹操,虽然都发生在皇帝与大臣之间,但两者的背景、条件、操作方式乃至最终结局都大相径庭。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关门”这个说法,在现代语境下常常带有一种私密、突然且掌控局面的意味。在古代宫廷.............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康熙早年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抉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鳌拜手握重权,又在辅政大臣中地位显赫,何不留着他,把他当成一个可以倚重的力量,用来对付其他可能不那么听话的藩王呢?但康熙最终选择了先除掉鳌拜,再一步步削藩,这背后自有他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康熙登基之初的处境。他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EZ卡尔玛对抗布隆月男,这个组合的克制关系很有意思,并非简单的谁克制谁,而是围绕着双方的核心机制展开的一场博弈。EZ卡尔玛这对组合,核心在于“安全输出”和“poke能力”。 EZ(伊泽瑞尔):EZ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那高机动性和远程消耗能力。Q技能“神秘射击”CD短,伤害可观,配合W技能“精华跃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