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定义要从各个舰种他们的起源说起。
最早在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大家都是装了好几百门炮的帆船,依照炮数量的多少分等级,并没有什么功能性上的不同。
然后西欧国家开始殖民到全球各地,这个时候就出现功能特化的需求了。和敌人的主力舰队对决是需要大舰队和主力舰的,为了保证战力优势,不能分配出太多的主力舰去维护殖民地。于是诞生了巡洋舰这种舰种,相对于主力舰她们的火力完全上不了台面,但是他们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火力对于殖民地那些半原始人来说也是绰绰有余的,同时由于需要长时间在海上航行,所以居住舒适性往往不错。
驱逐舰则是由鱼雷艇发展而来,当鱼雷出现之后,人类有了第一种可以让小船对大船造成伤害的武器了。西欧一战前的海战大部分离海岸并不远,所以大量的鱼雷艇可以混在舰队里面对敌人造成伤害。这时候战列舰因为不够灵活,同时因为战列的战法限制,导致必须发展出一型专门驱赶鱼雷艇的军舰,也就是驱逐舰。驱逐舰最早只是负责驱赶鱼雷艇,本身就是一个比鱼雷艇稍大,但是相对于鱼雷艇重火炮的船。
当海战向大洋深处发展之后,驱逐舰就由之前的屠龙勇士变为身龙,开始装备鱼雷武装和舰队一起活动。这个时候驱逐舰也越来越大,最早只是负责驱赶鱼雷艇的驱逐舰不会超过500吨,在开始装备鱼雷之后普遍上涨到1000吨左右。一战过后伦敦海军条约把驱逐舰限制在1500吨左右(上限1850吨,但是只能占不超过16%)。在二战前后驱逐舰开始了新一轮的吹气球,同时功能也开始特化。有弗莱彻这样的2000吨左右的通用驱逐舰,也有岛风这种2500吨专注雷击的,有2700吨的秋月级专注防空的,还有莫加多尔级这样快3000吨什么都要的(甚至在后期被重新定义为轻巡洋舰)。
巡洋舰在另一边本来走的也是正常体积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火力越来越强的路线。然后一纸伦敦海军条约强制把巡洋舰分成8寸炮的重巡和6寸炮的轻巡,同时排水量也被限制在10000吨以内。当然认真执行这个10000吨限制的也就只有英国人自己了(英国人是真真正正的没有超,美国人小小的超了几百吨到1千吨不等,日本人的高雄级多了1500吨就直接撒谎,德国人14000吨的希佩尔直接宣布伦敦条约的死亡)。当然其结果就是当二战开始以后,巡洋舰这个气球就吹的比驱逐舰还大。二战一开始美国就开建了15000吨的巴尔的摩级,发展到二战结束的得梅因级时已经超过17000吨了。轻巡洋舰也异军突起,伍斯特级作为最后的火炮巡洋舰也达到了15000吨的排水量。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航空母舰的出现和发展,直接夺取了原来战列舰的主力舰任务,也同时夺取了巡洋舰的前卫侦查任务,还夺取了一部分驱逐舰的大洋反潜任务。导致本来各司其职的不同舰船瞬间半失业,只能去干一些原本是副业的活:
战列舰-对岸炮击/防空
巡洋舰-对岸炮击/防空
驱逐舰-舰队反潜/防空
二战结束后,这些半失业的军舰们纷纷想办法再就业,其中一个希望就是导弹化。最早的时候还是分类为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的,因为他们分别都是二战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改装的。这个时候就没有战列舰什么事了,因为装甲再厚也可以有更大威力的导弹来炸他。再之后人们之后发现巡洋舰除了载弹量大一些以外和驱逐舰没啥区别,于是就直接设计大一些的驱逐舰就好了。
至于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提康德罗加本身就是作为驱逐舰计划和设计的,但是因为当时美国的老巡洋舰们大批量退役,为了满足里根的星球大战的面子,强行把他拔高叫做巡洋舰而已。这个世界上最后一级巡洋舰应该只有苏联的基洛夫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