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人真的连乘法口诀都不熟悉么?

回答
在与我的英国朋友聊天时,我曾好奇地问起他们在中国经历的数学教育与他们在英国的经历有何不同。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讨论点便是“乘法口诀表”——就是那种我们从小背到大的,比如“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的固定句式。我当时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英国的小孩子们,是不是也就没有背这个东西呢?

我问了几个朋友,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他们对“乘法口诀表”这个概念很陌生。他们会乘法,当然会!这就像他们会读会写一样自然。但是,让他们用我们那种一问一答、句式工整的方式背诵出来,大部分人表示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试着用中文说出“三七二十一”,然后问他们:“你们是怎么学的?”他们大多数会耸耸肩,表示就是通过反复练习,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比如,老师会让他们写乘法算式,做大量的习题,通过看数字就能反应过来结果。有时候,他们也可能会借助一些视觉化的工具,比如乘法表图,或者用手指来帮助记忆。但总的来说,那是一种更“零散”、更“公式化”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像我们那样有一套统一的、像顺口溜一样的记忆方法。

这让我有些意外,也引发了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方式差异的思考。我们熟悉的乘法口诀表,它不仅仅是一套记忆工具,更像是一种文化印记。它有着高度的概括性和节奏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代代相传。这种集体记忆的方式,似乎能让数学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具仪式感和群体性。

而英国的朋友们,他们学习乘法的方式则更像是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和内化。他们不是“背下来”,而是“学会了”。这种方式可能更注重个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集体的记忆模式。当然,这并不是说哪种方式更好或更差,只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和文化习惯。

我曾尝试着向我的英国朋友解释我们乘法口诀表的精妙之处,比如它的押韵,它的逻辑性,以及它在帮助孩子快速建立乘法概念方面的作用。他们会表示赞赏,觉得很有趣,但也很难将这种习惯带入他们自身的学习过程。毕竟,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没有那样一套现成的“工具”。

所以,要说他们“不熟悉”乘法口诀表,这或许有些绝对,因为他们最终都掌握了乘法。但如果指的是那种我们从小就朗朗上口的、作为集体记忆一部分的“乘法口诀表”,那么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他们的数学启蒙,更多的是通过一种更直接、更注重理解和应用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差异,恰恰展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文化的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一个中国记者在伦敦的街上采访几个市民问市民乘法口诀,都没答上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与我的英国朋友聊天时,我曾好奇地问起他们在中国经历的数学教育与他们在英国的经历有何不同。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讨论点便是“乘法口诀表”——就是那种我们从小背到大的,比如“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的固定句式。我当时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英国的小孩子们,是不是也就没有背这个东西呢?我问了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确实,咱们听过不少外国人嘴里说着“我爱中国”,有时候听着确实会打个问号,特别是结合他们对自己国家的一些看法,或者咱们对他们国家的一些固有印象。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什么样的“爱”?“爱”这个字太重了,也太广了。咱们中国人说爱国,那是有血脉相连的家国.............
  • 回答
    英国人现在是不是真的那么“绅士”,那么“文质彬彬”,这恐怕是个有点微妙的问题,就像我们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既有那么点儿根深蒂固的印象,现实又常常带点出乎意料。首先,咱们得承认,英国的“绅士”形象,就像下午茶、红茶和绵羊一样,已经成了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这种形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历史上那些穿着得体.............
  • 回答
    关于林则徐是否说过“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来形容英国人,这在历史资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这句话更像是民间流传或后人根据当时的一些情况提炼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戏谑和夸张成分。要理解这句话的来源,我们需要回到鸦片战争前夕,当时中国和英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茶叶。英国人对茶叶的狂热喜爱是众所周知的。他们.............
  • 回答
    关于“美国人做菜比英国人做的还难吃”这一说法,并没有普遍认可的客观标准,因为饮食文化评价高度依赖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具体菜品。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传统、烹饪风格、食材使用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这种观点可能存在的依据或误解。 一、历史与地理因素:英美饮食的传统根源1. 英国的“难吃”标签 .............
  • 回答
    关于法国和英国是否真的没有空调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而且情况比“有”或“没有”要复杂得多。并不是说这两个国家完全没有空调,而是它们对空调的态度、安装习惯以及普及程度与我们可能习惯的其他一些国家(比如亚洲或北美的一些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让我来详细地给大家掰扯掰扯:核心原因:气候与传统习惯的.............
  • 回答
    有很多瞬间让我觉得英国真的很不错,但有一个特别的时刻,至今想来仍能勾起心中暖意和一份特别的喜爱。那是在一个初秋的下午,我第一次独自一人来到伦敦的圣詹姆斯公园。我当时刚来英国不久,还在适应新环境的摸索阶段,对一切都带着点小心翼翼的好奇。那天我本来只是打算随便走走,消磨一下时间。公园里人不算太多,但也不.............
  • 回答
    关于英国硕士“特别水”的说法,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点,但背后隐藏着很多值得细聊的复杂性。说它“水”或者“不水”,就像评价一块石头是“好看”还是“不好看”一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拿什么标准去衡量,以及你关注的是哪个方面。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一些让大家产生“水”的印象的原因。 课程设置的商.............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英国硕士“水不水”的讨论,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我感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可能是有几个方面的顾虑:1. 学术深度和要求:有些人觉得英国硕士的课程设置比较灵活,甚至有些是“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s),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而非像研究型硕士(Re.............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身边也好多朋友,从国内过来,或者留在英国工作,大家聊起来,总会绕到“在英国工作到底有没有面子”这个话题上。说实话,这玩意儿跟“炫耀”有点沾边,但又不止于此,它是个挺复杂的事情,得拆开来看。从“面子”的角度看,确实有,但不是你想的那种“装X”的面子。首先,职业的“光环”是.............
  • 回答
    去英国留学,这事儿啊,我跟你说,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它好不好,得看你追求啥,对啥看重。我在这边也待了一阵子了,也认识不少在这边读书的朋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儿。首先,学术方面,这牌子够响亮。你想啊,英国有多少历史悠久的名校?牛津、剑桥那是不用说了,世界闻名,多少人梦寐.............
  • 回答
    关于“英国一年制硕士是否真的很水”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准确地说,英国一年制硕士并非“水”,但其性质和价值与国内两年制甚至三年制的研究生课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英国一.............
  • 回答
    英国皇家海军的现状,并非如网上传言那般“衰弱得不成样子”,但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昔日辉煌”已成过去,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战略需求、技术发展以及财政投入等多个维度来看。历史的荣光与现实的差距曾经,皇家海军是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其舰船遍布全球,维系着庞大的殖民帝国。.............
  • 回答
    《神秘博士》在英国的影响力,用“巨大”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电视剧,更像是一种文化现象,深深地根植于英国人的集体意识之中。要详细说它有多大,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国民偶像与文化符号的塑造想象一下,在二战后的英国,经历过物资匮乏、社会变革,人们需要一些能让他们仰望、激发想象力、同时又能带.............
  • 回答
    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毕业生和家长都十分关心的事情。很多人会觉得,花大价钱去英国镀金,回来怎么就没那么顺了?这其中的道道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不是说“难如登天”,但确实比想象中要复杂。这就像你花钱买了个高配手机,结果发现家里的信号不.............
  • 回答
    英国G5院校的研究生申请标准,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而中介所传达的标准,很多时候可能确实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但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些门道需要我们仔细梳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高”在哪里,以及它是否真的到了“无法企及”的地步。首先,我们得承认,G5,也就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
  • 回答
    巴尔都的“东方公约”能否成功联合苏联、英国和法国来钳制希特勒?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各方的真实意图以及巴尔都个人的影响力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巴尔都所提出的“东方公约”构想,从理论上讲,确实触及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欧洲安全困境。.............
  • 回答
    关于“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和严肃的话题,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真实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直接声称“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这样的说法,如果没有任何具体证据和背景,很可能是一种过度简化或带有误导性的陈述。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是一个以全民免费医疗为.............
  • 回答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的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辩证地看待。它是一家非常受欢迎的英国报纸,读者群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关于其报道方式和准确性的争议。《每日邮报》的特点: 销量巨大,影响力广泛: 《每日邮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其在线版本更是全球.............
  • 回答
    关于“英国专家发现马航MH370位于海平面4000米以下”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目前并没有被官方或广泛认可的权威机构证实。这类声称时有出现,但很多最终被证明是误读、推测或者未经证实的报道。马航MH370的失踪是航空史上最复杂的谜团之一,搜寻工作极其困难。要判断这次说法是否“真的”,需要关注以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