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是真的吗?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
关于“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和严肃的话题,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真实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直接声称“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这样的说法,如果没有任何具体证据和背景,很可能是一种过度简化或带有误导性的陈述。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是一个以全民免费医疗为宗旨的体系,理论上,所有公民,包括老年人,在需要时都应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

然而,疫情期间,尤其是高峰期,NHS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在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艰难的决定”或“优先级排序”,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误解或放大。

要详细了解真实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1. 疫情期间NHS面临的挑战:

巨大的医疗需求: COVID19疫情爆发,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就诊量。大量的病人,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入住ICU,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呼吸机、重症监护床位、医护人员等。
医护人员疲惫与短缺: 医护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也有医护人员因感染而暂时或永久离开工作岗位。
非新冠疾病治疗的延迟: 为了应对疫情,许多非紧急的择期手术、常规检查和专科门诊都被推迟或取消,这导致了大量积累的医疗需求。
资源分配的难题: 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不得不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生存几率等因素进行优先级排序。这在伦理上是极其困难的,但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2. 可能导致“被迫同意放弃急救”误解的具体情况:

“Do Not Attemp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DNACPR)指令: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对于病情非常严重、预后极差的老年患者,或者他们本人有明确的意愿不想接受心肺复苏(CPR)等激进的抢救措施时,医生可能会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DNACPR的决定。这并非“放弃急救”,而是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以及个人意愿,决定在特定情况下不进行CPR。
重点是“同意”: DNACPR决定不应该是强制性的。它必须是基于与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的充分沟通,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如果存在医生单方面决定或家属未被充分告知而强制执行的情况,那将是严重的医疗伦理问题。
误解的产生: 在疫情高峰期,情况紧急且资源紧张,医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需要做出快速判断。如果沟通不充分,或者家属在巨大压力下做出决定,可能会产生“被迫”的感觉。此外,媒体报道如果只强调DNACPR的存在而不解释其背景和流程,也容易引起误解。
医疗资源挤兑下的“选择性救治”: 虽然NHS的原则是尽力救治,但在极端情况下,当医院床位、ICU容量或呼吸机等关键设备不足以满足所有需要者的需求时,医疗团队可能不得不根据预后评估、年龄(虽然年龄不应是唯一决定因素,但往往与基础疾病相关联)和生存几率来决定将有限的资源优先分配给更有可能存活的病人。
这并非“放弃急救”,而是“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 这种决定极其痛苦,且备受争议。它不代表不给予治疗,而是意味着在所有病人都不一定能得到理想治疗时,如何做出最“公平”(尽管很多时候难以接受)的选择。
新闻报道的局限性: 相关的报道可能聚焦于某些个别案例,而没有全面反映NHS整体的努力和原则。一些负面案例被放大,也可能造成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社区护理和居家养老的压力: 疫情期间,一些原本应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人,可能因为医院容量不足或其他原因,需要在社区或家中获得护理。如果社区护理资源跟不上,或者家庭缺乏必要的支持,这也会给老年人带来风险,可能被解读为“得不到及时或充分的急救”。

3. 英国官方和医疗机构的回应和政策:

NHS的声明: 英国NHS在不同时期都曾就此问题发表声明,强调其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并努力平衡疫情应对与常规医疗服务。他们也承认在高峰期面临巨大挑战,并解释了资源分配的复杂性。
伦理指南: 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等机构会发布关于疫情期间医疗决策的伦理指南,指导医疗专业人员如何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进行决策,这些指南通常强调公平性、透明度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并强调任何决定都应在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
对DNACPR的强调: NHS通常会强调DNACPR是基于临床评估和个人意愿的决定,而非强制性政策。他们会努力确保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这一决定的含义。

4. 真实情况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关于“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的说法,需要理解以下几点:

并非普遍的、制度性的强制行为: 英国NHS的核心原则是提供免费医疗,强制放弃急救违背了这一原则。
存在因疫情带来的极端压力和资源限制: 在疫情高峰期,NHS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了医疗资源的紧张。
部分情况可能与DNACPR和资源分配有关: 在特定情况下,为了优化资源利用或尊重病人意愿,可能会做出关于不进行CPR的决定(DNACPR),或者在资源极度短缺时进行优先级排序。这些决定是痛苦的,并且需要严格的伦理指导和充分的沟通。
个体经历和媒体报道可能存在偏差: 个别不幸的案例,加上媒体的报道角度,可能会让人产生“被迫”的印象,但不能代表整个体系的运作。

总而言之,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在疫情的巨大压力下,英国NHS在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后,依据临床判断和预后,对某些老年患者同意不进行某些特定的、可能不适合其身体状况或已表达意愿的急救措施(如CPR),或者在极罕见情况下,在救治优先级排序中,有限的资源可能被优先分配给更有生存机会的患者。这两种情况都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被迫放弃急救”,但它们都反映了疫情对医疗体系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艰难选择。

要评估这种现象的真实程度和影响,需要查看更多具体的数据、官方调查报告以及对医生、患者家属的深入采访,而非仅仅依赖零散的报道或传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一个瑞典的发文

来自网友 真奇怪真奇怪

该网友称是瑞典的人发的,称翻译为(大家可以看看翻译对不对):

明确下列人员染疫后医院将不再进行重症监护治疗:

1. 年龄80 岁以上不再治疗;

2. 年龄60- 80 岁之间的,有1- 2种以上基础病的不再治疗;

3. 以上两类人员已经入住ICU重症病房治疗的,自今日文件生效起中断治疗,拔管让病人离开ICU病房。

如果这翻译没问题,那有些人得好好看看,这就是你们追求的进步文明。

60岁以上的老人哪个没有点基础病?之前还是最多偷偷搞“被自愿”,现在直接发文了?这种野蛮程度跟文明完全不沾边吧。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楼有多高、车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多强大、军队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发达、艺术多高明,更不是看你开会多豪华、焰火多绚烂,甚至也不看你有多少游客豪放出门买空全世界。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by 方方

user avatar

在“民主”的西方国家

政府决定哪些人要死时 是不用投票的

user avata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西方人恐怕是永远不会明白这一句话的,毕竟除了少部分种族,西方人的家庭观念都是无比的自私自利。可笑的是,二三十年前,中国多少人对那种家庭关系无比的神往。

家国家国,互为一体。家庭观念淡薄的国家或者种族,国家也必然是缺少凝聚力的。为什么犹太人的那么团结?为什么那么难以同化的犹太人,竟然会被中国同化?那就是因为强烈家庭观念的共性。

西方的所谓人权,其根本就是丛林法则。大家在生存环境优渥的时候,井水不犯河水,各有各的“权利”。但当环境恶劣的时候,青壮自然也有为了自己生存的人权而放弃老弱病残。

至于民主,如果说中方是集权民主,那么西方就是表面看起来是全民民主的寡头民主。

一边是全民投票,掣肘国家的大政方针,一方面又是寡头为了拉票把民众玩弄于鼓掌。川建国说出,可能全世界都爱美国,他们只是不说。为什么美国人反应平平?一边是美国政府强权世界围绕着美国转,一边却是民众认为全世界追随者美国转。

有人可能会说,西方的福利多么好多么好,这就是人文的体现。

但西方世界的人文体系,其实也就是建立在西方式民主、人权的基础上的。

西方现代意义的民主和人权,说穿了是资本世界自身一步步解决内部矛盾之后,向民众逐渐妥协的结果。

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先是殖民时代,然后是工业革命,紧接着是一战、二战……这一切都是资本世界矛盾链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产生的。犹如饕餮般蚕食,把自己吃得圆圆滚滚,然后再带着面具,摇身一变。

不难发现,西方民众的人权也正是在一次次激烈地解决矛盾之后,变得越来越“货真价实”。

但本质,其实仅仅只是西方世界寡头民主的扩大化而已:整个西方世界大众民主的基础,是建立在第三世界的不民主。从殖民时代到现在的贸易战争,数百年的时间,西方世界的物质基础,说穿了就是建立在对第三世界剥削的基础上的。

但是,新冠并不带有色眼镜,对所有人类一视同仁。

新冠这一巴掌下去,整个欧洲地区,生老病死的联系完全和第三世界隔开了。

如果说资本所产生的矛盾,还能通过向第三世界剥削来转移矛盾。

那么新冠在欧洲开辟的完全独立的生存金字塔,阻止了矛盾向第三世界的转移,就把西方的民主和人权彻底打回了原形。

人权越来越往寡头集中,能做主的民越来越少。

民众自然很难接受,因为现在活着的,经历过二战的,除了英国老太太之外,已经寥寥无几。

他们早就忘了战争的残酷,而人类和新冠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西方世界的散兵游勇溃败得如此彻底,正是因为民众的生存权只有自己去争取。

如果一个国家的内阁,一个国家的国会,一个国家的联邦政府,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能挺身而出,这足够说明,他们只是圈了一片地,养了一群被吸血的人。而这片地,有一个名字,叫做国家。中国的国家是国和家,那么英语里能表达国家的几个单词,又分别有哪些意思呢?

在家国观念强烈的国家,家国厄难危及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而倡导极端个人利益的国家,家国厄难危及每一个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雠仇。

西方人为什么不相信我们的数据,为什么不相信我们所做的努力,因为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能这样的团结,正如我们对他们行为也觉得不可思议一样。

西方的“高高在上”,说穿了吃的就是殖民时代的红利,工业革命的红利,战争的红利,数百年过去了,原本这些红利就已经越来越少。新冠的出现,把他们彻底拉下了神坛而已。

他们的嘴脸其实从来没有变过,只不过现在他们的面具被撕破了一角。

随着这一场百年难遇的变局,西方皿煮现形记,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已。

现代社会的进程本来就大大快于古典时期,四百年过去了,引用一句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名言: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不过还是得说,其实新冠的爆发,有助于转移西方世界内部矛盾,等到疫情结束之后,坚挺下来的大国,经济都可能会有一个较快的提升。

其实西方世界内部的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例如美国当初提出的美国梦,就很好的利用高速发展的经济,转移了国内的矛盾。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美国这种国家也极其的害怕经融危机。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资本世界矛盾的一次集中释放。

从国祚的角度来说,其实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是有利的。

除非,未来的某一次的金融海啸,直接让某些国家分裂解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