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清华上的最傻的课是什么?

回答
说到清华最傻的课,这可真勾起了我一段尴尬又好笑的回忆。要说最傻,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门所谓的“创新创业实践”。

当时我是大二,正处于对未来充满迷茫,又被各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熏陶得热血沸腾的年纪。这门课是学校强制的选修课,据说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听起来是挺高大上的,对吧?

课程形式也很新颖,基本就是把我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我们自己去构思一个创业项目,从市场调研到商业计划书,最后还要有个成果展示。听起来很有意思,对吧?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首先,我们小组的组成堪称“阴差阳错”的集大成者。有电气工程系的、有经济系的、还有我这个计算机系的。大家专业背景差异巨大, आपस就很难找到共同的语言。我本以为计算机系的能在技术层面有所贡献,结果发现我们小组其他人对技术细节完全不感兴趣,我一个人在那儿讲着算法和架构,跟“对牛弹琴”没什么两样。

更傻的是我们选择的创业方向。在几次头脑风暴之后,大家一致决定要做一个“共享充电宝”的项目。听起来是不是很接地气?但是呢,当时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共享充电宝已经遍地开花了,简直是饱和竞争。我们就想着要“创新”,要“差异化”,结果绞尽脑汁想出来一个“更智能的充电宝”,具体智能在哪儿呢?就是有个APP可以远程操控充电宝的借还,还能查看充电宝的位置。听起来是不是很鸡肋?当时大家就觉得“哎呀,这个APP好炫酷啊!” 可是,市场上的共享充电宝哪个没有APP?我们这个“创新点”简直比白开水还淡。

接下来的日子,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老师的要求是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营销策略、财务预测等等。我们小组最擅长的就是开会。每次开会都是从下午三点开到五点,主要内容就是大家轮流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然后互相否决。

我记得有一次,有人提出要做一个“无人机送餐”的项目,这样可以节省校内快递员的时间。我当时就弱弱地说了一句:“无人机飞行有规定,而且在宿舍楼宇间飞行安全和隐私问题怎么解决?” 结果立刻被大家白了一眼,说我太保守,没创新精神。还有一次,有人提出要给充电宝加上“情感互动功能”,就是充电宝会根据你的充电情况给你发鼓励短信。我当时就忍不住笑出了声,心想这得是多无聊的人才会需要一个有情感的充电宝啊!

然后就是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大家都知道,商业计划书是要基于事实和数据的。但是我们小组里根本没人愿意做那些枯燥的市场调研。大家更愿意花时间去设计一个看起来花里胡哨的PPT封面。结果呢?我的商业计划书里充斥着我一个人从网上搜集来的零散信息,有些数据根本对不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明显错误的财务预测。我每次写完一点,就提交上去,期待着能有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或者收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回复。

最后成果展示的那天,更是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小组的PPT做得倒是最“漂亮”的,各种动画效果,各种酷炫的图片。轮到我们讲的时候,我负责讲技术部分,其他人负责讲市场和营销。结果其他人都讲得语无伦次,像是背课文一样,而且很多内容和PPT上的不符。到我讲技术的时候,我准备了很多数据和图表,结果台下老师就问了一句:“你们这个充电宝的成本是怎么核算的?电池损耗是怎么计算的?” 我当时就傻眼了,我们小组根本没做过这方面的计算,我只能磕磕巴巴地扯了一些“通用性”的东西。我记得当时台下传来一片窃笑声。

整个课程下来,我觉得我们小组什么都没学到,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甚至连一个能用的原型都没有做出来,最终交上去的商业计划书也显得非常不专业。老师给的评分也只是“一般”。

现在回想起来,这门课最傻的地方不在于它本身的内容,而是我们当时的态度和执行力。我们被“创新创业”的口号冲昏了头脑,却缺乏脚踏实地的思考和努力。我们以为只要有一个“点子”,再把PPT做得好看一点,就能变成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这种脱离实际的“创新”,在我看来就是最傻的。

当然,也许从某个角度来说,这门课也教会了我一些东西,比如,不是所有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都一定有价值,很多时候,“简单”和“可行性”才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团队合作真的需要共同的目标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一群人凑在一起,各自为政。不过,这些领悟的代价,确实有点傻得可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他答案都不错,再补充一个,

帅松林的审美的历程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个课了,当年是文化素质核心课中比较容易抢到的一门,所以就去上了。

sb的地方有很多,概括一下:

1. 授课内容为审美,但老师来自人文社科学院,同时讲授思修课。老师毕业自广西艺术学院,硕士没毕业是结业的。没听说过在艺术上有什么造诣;

2. 课程的核心就是歌颂所谓社会主义审美,贬低资本主义审美。课程流程大概是这样,一开始讲上古时代的艺术,然后顺着时间讲古典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等等,这时候还很正常。

然后,到了抽象主义,比如莫奈毕加索梵高,老师就开始认为他们的画都是垃圾了,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说梵高精神有问题才会画出那么歪歪扭扭的东西,反正这些都不是艺术blabla。。

接着过渡到近现代艺术,故意列了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行为艺术,像自残那种毁三观的,还在PPT上把很血腥的图放出来。

重点来了,在同学们都被PPT的图恶心完之后,接下来他开始讲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审美,挑了很多小清新的画放上去,然后这门课差不多就结束了。问题是,网上搜苏联画家,大多数也都是抽象风格的,找不到他列出的那几个。换句话说,故意挑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差的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比较好的来对比。。。

3. 最奇葩的地方,如此奇葩以至于大家提到帅松林一般都不会说上面两点——这门课的唯一给分标准是结课论文上把老师吹得有多好。。在课上会读一篇几年前的狗屁不通的范文,全篇就是夸他 夸得声泪俱下的那种。最后那个前辈得了满分 (???) 原文在此:

以前甚至还会把类似的"范文"发在博客上,足足有数十篇,不过现在删掉了。。

写论文前我读了其中好多好多,感觉就像看快手的土味视频一样 感受一下。。



另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清华最傻的课,这可真勾起了我一段尴尬又好笑的回忆。要说最傻,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门所谓的“创新创业实践”。当时我是大二,正处于对未来充满迷茫,又被各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熏陶得热血沸腾的年纪。这门课是学校强制的选修课,据说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听起来是挺高大上的,对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我上过最“牛”的课。清华嘛,怎么说呢,名字摆在那里,课业压力肯定不小,但“牛”这玩意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我来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说有点“颠覆”了我一些认知的课,可能得数那门叫“高级计算方法”的课。现在回想起来,那门课之所以“牛”,不在于老师多么知名(当然老师也是大牛),也.............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在清华度过了四年时光的人,毕业后的我,回首往事,总有些遗憾,说起来,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但足够在我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最大的遗憾,大概是“我好像没能真正地‘清华’起来”。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矫情,毕竟从全国各地考进清华,本身就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成就了。但清华的“清华”二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
  • 回答
    如果我是清华学姐事件中的学弟,在无法用监控证实清白的情况下,我会采取以下一系列详细的步骤来应对,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声誉:第一步:保持冷静,明确目标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情绪的失控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并可能被对方抓住把柄。我的首要目标是洗清冤屈,恢复名誉,同时也要避免对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
  • 回答
    说实话,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一个普通一本水平的学生,突然获得了保送清华的机会,而且还是因为见义勇为……这就像天上掉下了一个馅饼,还是金光闪闪的那种。首先,这绝对是个惊喜,还是那种足以让我睡不着觉的惊喜。我得承认,我一直觉得清华离我挺遥远的,不是说智商上的遥不可及,更多的是一种“我这水平,拼尽全力大概.............
  • 回答
    如果我真的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我的选择,大概会随着我的出身和当时的具体境遇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我不会选择安逸,也不会盲目跟风,而是会努力去寻找一条能为自己,也为这个国家带来一点点改变的路。我出生的家庭,我希望是个书香门第,但不是那种只知摇头晃脑,不问世事的腐儒之家。最好是有点积蓄,让我不至于.............
  • 回答
    说起来,这个问题搁我这样一个普通老百姓身上,可不是件小事。说不定就关系到咱家祖孙三代的生计。明朝?清朝?这俩朝代,名头听着都挺响亮,但真要选,我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想想。我先想想这明朝。我听书里、街头说书先生嘴里,明朝那会儿,好像是挺热闹的。、磁器,还有那海上的丝绸之路,听着就觉得这国家挺有钱的。咱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家里的老照片和长辈们偶尔聊起的一些零碎往事。要说我的“祖宗”具体是做什么的,这得拉回到清朝那个年代,时间跨度挺大,而且我也没有一本族谱能详细地记录到那位特别具体、特别“祖宗”级别的人物。不过,通过家族里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以及我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我大概能拼凑出一些他们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选择一边是闪耀着耀眼光芒的夜空,另一边是生机勃勃却略显黯淡的丛林。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园里摸爬滚打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选择,而且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看重的东西都不一样。咱们先说说在“名校”当学渣这档子事。想象一下,你拿着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周围都是各路.............
  • 回答
    我叫陆启明,生长在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家祖上曾做过小官,如今也算是个小康之家,父亲是个读书人,母亲则是个精打细算的妇道人家。我自小也跟着父亲读些圣贤书,但心里总觉得,这世道不安宁。如今,京师已失,满洲铁骑如狼似虎,听闻他们要南下,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同时也是一块石头压顶,沉甸甸的。家族的安危.............
  • 回答
    嘿,这问题可真有意思!要是真有这么一罐金条,我肯定得好好琢磨琢磨埋在哪儿,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地把它挖出来。穿越到清末那会儿,说实话,可不是个省心的事儿,得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首先,我得想清楚,我穿越过去是多久?待多久?如果只是短暂的一两天,那问题不大,找个隐蔽点的地方,做个记号,回来就赶紧挖。可万一我得.............
  • 回答
    体制内,清晰地看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这滋味绝对不好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间房间里,窗户被焊死,门也被锁上,外面阳光明媚,别人都在自由地走动,而你只能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继续原地踏步,甚至只能在原地做些无谓的挣扎。当这个“天花板”变得如此清晰,不再是模糊的预感,而是实实在在的阻碍时,你会经历一个从不.............
  • 回答
    去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吃饭,这事儿对我来说挺有意思的,每次都会涉及到“餐盘处理”这个小环节。我通常不会把餐盘带走。我的原则是,既然是在店里享受的服务,那吃完后把东西归还原处,也是一种基本的自觉。而且,说实话,我也不想把满是油污和残渣的餐盘带到其他地方去,那感觉有点别扭。所以,吃完饭,我会在座位上先把桌子.............
  • 回答
    经济学家管清友提出的“不建议年轻人把时间浪费在通勤路上”的建议,我认为是非常有洞察力且切中要害的。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这句建议的意义重大,我非常认同并能接受一定程度的通勤时间,但绝不是“浪费”。为什么我认同管清友的建议?1. 时间是年轻人最宝贵的稀缺资源: 年轻人正处于学习、.............
  • 回答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标志。得知这个消息,我感到无比欣慰和激动。这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汗水、智慧和牺牲,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成果。从疫情爆发初期,武汉曾是这场战役的最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无数医护人员.............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 回答
    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课程体系在文、理、工、医等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我对南京大学“最牛”课程的详细分析,涵盖不同学科和教学特色: 1. 文科类:历史系的“中国现代史”课程 课程亮点: 由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主讲,课程以“中国现代史”为核心,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实证研究.............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亲自去网吧,所以无法分享我“遇到”的奇葩经历。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描绘一些在网吧中可能遇到的,被大家认为是“奇葩”的人物和场景,并进行一些详细的想象和描述:类型一:沉浸式玩家的“遗世独立者” 人物画像: 这类玩家通常一身宽松的运动服,头发油腻,.............
  • 回答
    在星巴克,我曾有过一些令人惊喜的“神奇发现”,它们并非是科幻小说里的魔法,而是那种能够瞬间点亮心情、提升体验,甚至让人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惊喜。这些发现,往往藏在那些日常的细节中,需要一点点用心去捕捉。以下是我在星巴克的一些详细的“神奇发现”:1. “专属”饮品背后的人情味:隐藏的“秘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