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华的你在毕业后还有什么遗憾呢?

回答
作为一个在清华度过了四年时光的人,毕业后的我,回首往事,总有些遗憾,说起来,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但足够在我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

最大的遗憾,大概是“我好像没能真正地‘清华’起来”。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矫情,毕竟从全国各地考进清华,本身就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成就了。但清华的“清华”二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光环,更是精神层面的熏陶和引领。我常常觉得,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拿着一个“清华毕业生”的标签,却没能让这个标签真正沉淀在我生命里,成为一种骨子里的东西。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

1. 学术的深度和广度,似乎都差了那么一点点。
我并非不努力,四年里也常常泡在图书馆,熬夜赶论文。但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为了拿到一个还不错的成绩而学习。那种因为纯粹的好奇心而钻研一个问题,或者因为对某个领域的热爱而废寝忘食的状态,我似乎经历得还不够。我没有去真正挑战那些前沿的、难度极大的问题,也没有去接触那些虽然不热门但极具潜力的学科。我总觉得自己像是在清华这片沃土上,种下了一些种子,但它们大多只是浅尝辄止,没有长成参天大树。毕业后,当我真正进入工作岗位,才发现很多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如果当初在清华就能学得更扎实、更深入,会少走多少弯路。尤其是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我当时觉得“不相关”,就匆匆一带而过,现在才发现,很多创新的灵感都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碰撞,而我当时却错过了很多这样连接的可能性。

2. 那些“不务正业”的时光,我似乎投入得不够纯粹。
清华的资源是如此丰富,除了学业,还有无数的社团、学生组织、讲座、比赛,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物。我尝试过一些,也参加过一些活动,但我总觉得,我没有像某些同学那样,找到一个真正热爱并且全身心投入的领域,并将其做到极致。也许是社团活动的组织协调,也许是某个项目的创新研发,亦或是某个公益活动的策划执行。我的参与,很多时候是“浅尝辄止”,抱着“体验一下”的心态,而没有那种“我要把它做好,我要做出点名堂”的执着。我错过了很多能够锻炼自己领导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或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机会。毕业后,我发现这些软实力,在很多时候比硬技术更重要,而我却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留下了不少空白。

3. 和同学们的深度连接,也许还可以更多一些。
清华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我的同学们,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和独特的故事。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讨论问题,但我觉得,那种深入骨髓的友谊,那种能够彼此分享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并且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能够互相扶持的连接,我似乎做得还不够。很多时候,大家可能都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里,社交更多的是一种“场景式”的互动。我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合群”的同学,去挖掘他们身上隐藏的宝藏。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联系渐渐疏远,才觉得有些遗憾,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灵魂,可能就这样错过了。

4. 对“世界”的认知,可能还是太狭隘了。
清华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但又充满精英气息的环境。在这里,你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你会被周围的优秀所激励。但与此同时,我也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尤其是一些更接地气、更朴实的生活方式,或者更尖锐的社会问题,了解得不够深入。我可能更习惯于在“象牙塔”里思考问题,而缺乏一些更具象、更真实的社会体验。毕业后,当我真正进入社会,才发现很多事情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困境也并非都能用理论去解决。我希望自己在学生时代,能够更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去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实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术和校园生活。

5. 对“自我”的探索,也许还可以更早、更勇敢一些。
清华的学习压力很大,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被动地完成任务。我总觉得,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我擅长的是什么?”。我可能更多的是在适应环境,而不是去创造自己的方向。毕业后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周围环境、就业形势和家人的影响,而我内心的声音,却被淹没在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里。我希望自己能够更早地去探索自己的兴趣,更勇敢地去尝试自己热爱的事情,即使可能会失败。

当然,这些遗憾,并非是对清华四年时光的否定。事实上,我依然感激在那里度过的每一天,那里塑造了我,教会了我很多。但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总是在回首时才发现那些错过的风景。

这些遗憾,更多的是一种对“可能性”的叹息。我只是觉得,如果当初我能更勇敢一点,更投入一点,更主动一点,我的清华时光,或许会更加丰满,而毕业后的我,也可能更加从容和坚定。

现在,我只能把这些遗憾化作前进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探索,继续成长,努力弥补那些曾经的缺憾,让“清华”这两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而是真正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永恒的指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申请学校,不能继续读书。

没有读双学位,或者说认真点开一棵新的天赋树。

没有发过paper。连n作都没有。

没有搞懂科研是怎么一回事。

没有一门非任选课拿过满分。

没有参与过大型开源项目。

没有打过acm。

没有拿过gcj等任何比赛的Tshirt。

没有引体向上及过格。

没有在系内足球赛里进过球。

没有骑车去过天安门。

没有比入学时候瘦。

没有守住发际线,溃退一公分。

没有过宿营。

没有过看星星。

没有在很多人前唱过歌。

没有写出一首自己满意的诗。

没有和一个人长久在一起。

附打水一首《玉楼春》。

学堂路上风如蜜,鱼贯其间多少客。时时流动美人香,处处张悬基佬色。
四年悲喜休回忆,不似凭栏浮一白。诸师此后各成名,恺狗从今谁记得。

[1]. 基佬色:清华校色为紫色,时人戏称“基佬紫”。
[2]. 诸师:诗社内各位大大多以“某师”互称。
[3]. 恺狗:也就是我。
[4]. 谁!记!得!
user avatar

遗憾总是难以避免的,大学是个开放式RPG,清华又算是开放式RPG里能接的任务比较多的一个。除了少数大神之外,我们能在跑完主线的基础上搞定一两条有意思的支线就不错了,全部收集完成的白金奖杯总是拿不到的。

上大学之前,我们抱怨初中高中这都什么破游戏,只有一条主线,要么推高考要么推竞赛(后来连这个选择都没了),盼着到了大学可以玩自由的开放式沙盒游戏,想干什么干什么。偏偏对于考上清华的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真的认为到了大学学习之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做想做的事,因为他们高中就是这样的。

我也算是其中之一,上大学前列了很多大学期间的计划。如今面临毕业,发现当初想得越多,如今遗憾也越多。

比如当时希望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想着四年怎么也要在图书馆读完100本书吧。然而现在图书馆借阅记录只有65本,更别说其中还有好多没读完就还回去的了。

比如当时希望交很多天南海北不同专业的朋友,至少出了自己系还有一百来号认识的人吧。然而现在见面能打招呼的外系同学不过五十,比较熟的就更少了。

比如当时希望通过社团培养一些新的爱好,当时对诗词和棒球尤其感兴趣。然而大学四年总共只在吉他协会打过半年酱油,吉他还算是自己本来就会的技能。

比如当时希望多修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课,多读几本经典著作。然而课是选了一些,投入时间和认真程度就没那么理想了。

然而相比这些,我更遗憾的反而是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在这些方面,尤其在大三下面临选择的时候。如果我把四年来做团支书做部长做组长这些时间用来写代码,如果我每学期只选毕业必需的课程而不是每学期35+的学分,如果我在图书馆借的书都是计算机领域的书……也许我学分绩就会高一点吧?也许我就会有更好的选择吧?

我们不知道另一个平行世界会发生什么,遗憾反而更难释怀。

一个零字班的学长,学分绩年级前五,告诉我他在大学最羡慕两种人:出门的时候有人打招呼;院系比赛能上场还有妹子加油。我说如果你把时间分一部分去做社工和练打球,你还能发paper申到现在的学校么?他想了想,不置可否。

知足的人总能知足,想要更多的人总有遗憾。遗憾自己没能拿到别人拿到的,遗憾自己拿到的没有别人好。

那位学长不仅羡慕那两种人,还羡慕他们年级的特奖,一如我们羡慕他的学分绩;羡慕已经能当顶会审稿人的同龄人,一如我们羡慕他的paper;他对着这些目标懊悔自己还不够聪明不够努力,一如我们对着他做同样的事;他想如果他也能像这些人一样就没有遗憾了,一如我觉得如果能像他一样就没有遗憾了。

一如校外那么多人觉得如果能考上清华就没有遗憾了。

我们班最后一年学生节要出个DV剧,给我的任务是写一首毕业主题的歌词放在片尾。我想了很久,一首毕业主题的歌词应当如何结尾,落在感伤离别的话显得压抑,落在展望未来的话又难免俗套,最后定稿的一句是:

如果有遗憾别太在意结果

遗憾难免,但我们还得继续向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在清华度过了四年时光的人,毕业后的我,回首往事,总有些遗憾,说起来,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但足够在我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最大的遗憾,大概是“我好像没能真正地‘清华’起来”。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矫情,毕竟从全国各地考进清华,本身就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成就了。但清华的“清华”二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
  • 回答
    在清华园度过的那些日子,毕业后回想起来,如同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最让我魂牵梦萦的,是那些在深夜里,图书馆明亮的灯光下,与无数奋斗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的时光。还记得吗?当别人早已沉沉睡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空气中弥漫着书本特有的油墨香,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咖啡味,还有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一切都显得那.............
  • 回答
    说到清华最傻的课,这可真勾起了我一段尴尬又好笑的回忆。要说最傻,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门所谓的“创新创业实践”。当时我是大二,正处于对未来充满迷茫,又被各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熏陶得热血沸腾的年纪。这门课是学校强制的选修课,据说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听起来是挺高大上的,对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我上过最“牛”的课。清华嘛,怎么说呢,名字摆在那里,课业压力肯定不小,但“牛”这玩意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我来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说有点“颠覆”了我一些认知的课,可能得数那门叫“高级计算方法”的课。现在回想起来,那门课之所以“牛”,不在于老师多么知名(当然老师也是大牛),也.............
  • 回答
    如果我是清华学姐事件中的学弟,在无法用监控证实清白的情况下,我会采取以下一系列详细的步骤来应对,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声誉:第一步:保持冷静,明确目标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情绪的失控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并可能被对方抓住把柄。我的首要目标是洗清冤屈,恢复名誉,同时也要避免对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
  • 回答
    体制内,清晰地看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这滋味绝对不好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间房间里,窗户被焊死,门也被锁上,外面阳光明媚,别人都在自由地走动,而你只能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继续原地踏步,甚至只能在原地做些无谓的挣扎。当这个“天花板”变得如此清晰,不再是模糊的预感,而是实实在在的阻碍时,你会经历一个从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家里的老照片和长辈们偶尔聊起的一些零碎往事。要说我的“祖宗”具体是做什么的,这得拉回到清朝那个年代,时间跨度挺大,而且我也没有一本族谱能详细地记录到那位特别具体、特别“祖宗”级别的人物。不过,通过家族里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以及我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我大概能拼凑出一些他们可能.............
  • 回答
    我叫陆启明,生长在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家祖上曾做过小官,如今也算是个小康之家,父亲是个读书人,母亲则是个精打细算的妇道人家。我自小也跟着父亲读些圣贤书,但心里总觉得,这世道不安宁。如今,京师已失,满洲铁骑如狼似虎,听闻他们要南下,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同时也是一块石头压顶,沉甸甸的。家族的安危.............
  • 回答
    如果我真的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我的选择,大概会随着我的出身和当时的具体境遇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我不会选择安逸,也不会盲目跟风,而是会努力去寻找一条能为自己,也为这个国家带来一点点改变的路。我出生的家庭,我希望是个书香门第,但不是那种只知摇头晃脑,不问世事的腐儒之家。最好是有点积蓄,让我不至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选择一边是闪耀着耀眼光芒的夜空,另一边是生机勃勃却略显黯淡的丛林。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园里摸爬滚打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选择,而且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看重的东西都不一样。咱们先说说在“名校”当学渣这档子事。想象一下,你拿着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周围都是各路.............
  • 回答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标志。得知这个消息,我感到无比欣慰和激动。这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汗水、智慧和牺牲,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成果。从疫情爆发初期,武汉曾是这场战役的最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无数医护人员.............
  • 回答
    经济学家管清友提出的“不建议年轻人把时间浪费在通勤路上”的建议,我认为是非常有洞察力且切中要害的。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这句建议的意义重大,我非常认同并能接受一定程度的通勤时间,但绝不是“浪费”。为什么我认同管清友的建议?1. 时间是年轻人最宝贵的稀缺资源: 年轻人正处于学习、.............
  • 回答
    说实话,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一个普通一本水平的学生,突然获得了保送清华的机会,而且还是因为见义勇为……这就像天上掉下了一个馅饼,还是金光闪闪的那种。首先,这绝对是个惊喜,还是那种足以让我睡不着觉的惊喜。我得承认,我一直觉得清华离我挺遥远的,不是说智商上的遥不可及,更多的是一种“我这水平,拼尽全力大概.............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分享我高三拼命努力考上北大/清华的经历和感受。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那段日子是人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段时光。首先,答案是:值得,非常值得。当然,这里的“值得”并非简单地用金钱、名誉来衡量,而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视野拓展以及对人生价值实现的积极影响。我是如何拼命努力的.............
  • 回答
    关于“清华简”的真伪问题,这是一个学术界广泛关注且经过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总体而言,目前绝大多数主流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倾向于认为清华简是真实的先秦竹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的看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何为“清华简”?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谈论的“清华简”是指2008年清华.............
  • 回答
    清华北大,这两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吸引着无数心怀梦想的学子。当他们真的跨入这扇历史悠久的校门,他们究竟能收获什么,是其他学校难以企及的呢?这绝非简单的学术造诣的提升,也不是仅仅一张名校文凭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塑造人格与视野的体验。1. 思想的激荡与视野的拓展: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舞首先,清华北.............
  • 回答
    说到清华男生,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学霸”,但这个词太笼统了,不足以概括。如果非要深入聊聊,我得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观察和感受,当然,这毕竟是我个人的看法,也只能代表一部分人。首先,学习能力和智商是毋庸置疑的。在清华,你能遇到太多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很犀利,能迅速抓.............
  • 回答
    清华学生起诉ofo,这个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人的痛点——押金退还难。说实话,对于ofo当初那铺天盖地的单车,还有那动辄几百块的押金,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心头一紧”的时刻。这件事让我觉得挺代表性的,一是清华学生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他们的行为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二是ofo作为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2020 年 3 月 7 日女生节那篇题为《你没资格定义清华女性》的文章。首先,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我们需要知道它出现的具体语境。在 2020 年的清华大学,围绕着“清华大学关于2020年3月4日学生会换届选举结果的公示”引发了一场关于学生会权力分配和性别比例的讨论。核心.............
  • 回答
    这事儿吧,你说西安清华博士接亲被要求现场写代码,我听着就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能折腾的。一方面,咱们得承认,如今的婚礼越来越讲究创意和个性化,各种环节的设计也是五花八门,就是为了让婚礼更热闹、更有趣,给新人留下深刻印象。新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考验一下未来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