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玄武门之变出了意外,李世民也死了,会怎么样?

回答
玄武门之变如果李世民意外身亡,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关键的分岔点。历史的车轮将会朝着一个完全未知的方向滚去,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不仅仅是皇权传承,更是整个大唐的命运。

首先,直接受损的是李唐政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发动玄武门之变,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他作为秦王的军事实力和在朝廷中的人脉。如果他在动手过程中意外丧生,那么这场政变可以说是功亏一篑。李渊的震惊和愤怒可想而知,而已经显露野心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解决了最大的对手后,很可能会顺理成章地巩固他们的权力。

那么,李建成和李元吉会如何处理这场变故?

李建成登基,血腥清洗在所难免: 如果李建成能够迅速控制局势,他必定会对支持李世民的朝臣进行残酷的报复。虽然李世民是他的弟弟,但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面前,亲情往往不堪一击。为了彻底清除潜在的威胁,李建成可能会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清洗。那些曾支持秦王府的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将面临牢狱之灾或掉脑袋的命运。这会导致朝堂上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李元吉的“渔翁得利”?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李元吉虽然粗鄙,但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在李世民死后,李建成虽然名义上是胜利者,但他也失去了最能打的弟弟。如果李建成展现出比李世民更昏庸或更残暴的一面,李元吉未必不会伺机而动,甚至可能与李建成争夺最后的皇位。但考虑到李建成在哥哥面前长期处于弱势,他在玄武门动手时,可能已经部署了相当的力量,所以他最终登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李渊的反应: 李渊是这场悲剧的最高决策者。如果李世民死于玄武门,李渊的反应将至关重要。他可能会因为丧子之痛而震怒,也可能因为权力斗争的残酷而更加警惕。但无论如何,他都失去了他最倚重的儿子,这对他而言是巨大的打击。他或许会更加信任长子李建成,但也可能因为李世民的死而对李建成的手段产生怀疑,导致其对李建成产生不信任感。

其次,大唐的政治走向和政策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李世民的政治遗产是“贞观之治”的开端。他的政治才能、开明思想和对人才的重视,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础。如果他不幸早逝,这些都将化为泡影。

李建成的统治: 李建成在历史上被描绘为一个能力平平,且容易受到小人蛊惑的太子。他的统治风格很可能与李世民截然不同。他可能更倾向于保守和稳固,甚至可能重拾隋朝的一些旧制,比如严苛的法律和对官僚的层层束缚。如果他继续重用宇文士及、李秀宁等依附于他的旧臣,他们的保守思想和政治策略,可能会让大唐的政治走向与历史记载的截然不同。
对内政策:
人才选拔: 李世民重视从科举和军功中选拔人才,不论出身。李建成是否会延续这种开放性,是个很大的疑问。他可能更倾向于倚重门阀士族,进一步巩固其政治基础,这会对寒门士子和庶族出身的官员造成打击,限制社会流动性。
经济发展: 李世民的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李建成是否会延续这种温和的经济发展策略?或者因为担心国家不稳而采取更集权的经济政策?这都难以预料。他可能会更加关注皇室的威严和国家的集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牺牲民间的活力。
法律制度: 如果李建成重用依附他的旧臣,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李世民的开明法律体系不同的做法。例如,可能更加倾向于严刑峻法,或者在司法上存在更多的腐败和不公。
对外政策:
边疆稳定: 李世民时期对突厥等北方民族采取了分化、削弱和招降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边疆。李建成在这方面会采取什么措施?他是否有李世民那种雄才大略来应对北方民族的挑战?如果他未能有效处理边疆问题,可能会导致边疆地区动荡不安,甚至出现类似隋朝末期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侵扰的情况。
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李世民善于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关系,甚至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李建成是否能够延续这种策略?他的统治是否会因为其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周边民族对其产生轻视,从而引发一系列外交危机?

第三,李氏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将更加激烈和血腥。

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是李世民,但如果他死了,李渊的其他儿子,比如李元吉,甚至更远的李孝恭(虽然名义上是李渊的侄子,但实际上也是皇室血脉)等,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权力争夺者。

李渊的儿子们的潜在威胁: 如果李建成继位,他必须时刻警惕着他的弟弟们,尤其是李元吉。他们之间的猜忌和权力争夺可能会持续不断,甚至引发新的内乱。李渊是否会因为李世民的死,而更加防范自己的其他儿子?
长孙皇后的命运: 长孙皇后在历史上是李世民的贤内助和重要的支持者。如果李世民死于玄武门,长孙皇后和她的儿子们(如李承乾)的命运将变得非常危险。李建成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可能会对李世民的后代进行残酷的打压,甚至斩草除根。长孙皇后的安危将岌岌可危。

第四,对后世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辉煌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李世民没有经历玄武门之变,或者在其中身亡,那么:

“贞观之治”将不复存在: 没有了李世民,就没有那个开明、包容、励精图治的“贞观之治”。唐朝的历史走向将完全改变,它的辉煌可能会提前终结,或者以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历史长河中。
唐朝的衰落可能提前到来: 如果李建成的统治平庸甚至昏聩,再加上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边疆压力,唐朝的国力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衰落,甚至可能像隋朝那样,因为内部的动荡和人民的反抗而迅速灭亡。
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贞观之治”不仅是政治上的繁荣,也带来了思想的活跃和文化的繁荣。如果李世民早逝,其开明的政治思想和对文化的重视可能无法得到传承,整个唐朝的文化氛围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具体推演一个可能的情景:

假设在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率领的军队在与李建成、李元吉的军队交战时,因为一支突如其来的伏兵,或者箭矢的意外命中,李世民当场身亡。

1. 战场混乱与溃败: 李世民的突然死亡,会给秦王府的军队带来巨大的打击,士气会瞬间瓦解。虽然尉迟恭、秦琼等猛将仍在,但在失去主帅的情况下,他们的指挥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军队士气大振,可能会趁势发起猛烈反攻,秦王府的军队很可能因此溃败。
2. 李建成迅速控制长安: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军队占领长安,控制了李渊和朝廷的要职。他们会立刻发布诏书,宣布李世民谋逆被诛杀,并将其定为叛党。
3. 李渊的悲痛与无奈: 李渊虽然痛失爱子,但此时他已经年迈,并且在权力斗争中明显偏向太子。他很可能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或者被说服,接受李世民“叛逆”的事实。
4. 对秦王府旧部的清洗: 李建成继位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清除异己。长孙皇后的娘家,以及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程咬金等支持李世民的重臣,都会成为被清洗的对象。很多人可能会被流放、处死,或者被剥夺官职和家产。
5. 政局动荡与权力斗争: 即使李建成继位,他的统治也不会稳固。李元吉可能不会甘心居于人下,他可能会联合一些不满李建成的势力,甚至直接挑战李建成的皇位。而那些被清洗的秦王府旧部,也可能在暗中集结力量,伺机复仇。
6. 经济与民生: 一系列政治动荡必然会对经济和民生造成严重打击。百姓可能会因为战乱和政治迫害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税收和生产力都会受到影响。
7. 对外关系: 如果李建成政府内部不稳,对外也会显得软弱。周边民族可能会趁机挑衅,边境地区可能出现动荡。

更长远的影响:

如果唐朝未能出现“贞观之治”,而是陷入内乱和低迷,那么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是否还会发生?即使发生,其影响和性质又会有多大的不同?这些都成了历史的“如果”。

总而言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意外身亡,将彻底改变唐朝的历史轨迹,甚至可能改写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没有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和开明统治,唐朝很可能无法达到其历史上的辉煌顶点,甚至可能因为内部的动荡而提前走向衰落。这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但又充满想象力的历史假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有人提到了李渊在嫡子死光光之后的立嗣问题,不立庶长子李元景,而是立李建成次子李承道(李建成长子李承宗早夭),这样的话太子妃郑观音的母族(荥阳郑氏)可以扶助李承道,以下是我的理解:

荥阳郑氏是五姓七家之一,延续百年的门阀士族,出身自是不必说。

我特意去查了这个荥阳郑氏在武德朝的情况。

据现有史料可考,在郑观音做太子妃的时期,荥阳郑氏有两个人做到了朝廷的中高级官员。一个叫郑元,武德朝曾任太常卿(正三品)兼参旗将军,还有一个叫郑善果,武德年间做到了鸿胪卿(从三品),被封为荥阳郡公,曾任太子左庶子(正四品),还当过检校大理卿(从三品)兼户部尚书(三品),又当过兵部尚书(三品)和礼部尚书(三品)。

首先讲血缘,这两位只是郑观音族人,实际血缘关系不可考,可能根本不认识,遑论亲疏远近,血缘上没有死心塌地扶持李承道的理由。

其次是势力,这两位做官最高皆为三品,官职都是直属皇帝的中央政府里的,其中一位还受封荥阳郡公,很可能他们只是李渊的臣子,并不属于哪一方势力,而且一族中2人任中高级官员,实在不是很有势力。

第三是地位和利益,郑善果曾做过太子左庶子(正四品),也就是在东宫任职。若在太子或亲王手下当差,那么可能发生在朝中的官职和爵位不太高但在谋主身边的地位很高的情况。

比如武德年间,长孙无忌的官职是比部(刑部四司之一)郎中(从五品),爵位是上党县公,房玄龄任秦王府记事参军(一个比县令品级还低的八品官),爵位是临淄侯(比县公还低),杜如晦最大的官职是司勋郎中(从五品),爵位是建平县男(最低等级爵位),但这三位对于秦王府来说则是不可缺少的智囊团。

而李建成近臣中并没有姓郑的,所以这位太子左庶子虽是荥阳郑氏人且做过东宫臣属,但与李建成的利益捆绑没有那么深,也并非太子近臣,从利益角度说,他也没有必须扶持李承道的理由。

如果李渊立了李承道,那郑观音的近亲大概率会有一批人提拔上来加官进爵,再加上荥阳郑氏的背景,李承道比李元景更难控制吧

————————————————————————

以下为原回答:

先说结论,如果玄武门出了意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死了的话,倒霉的就是李渊了……

再说前提,玄武门之变的本质是以李世民为首的新功臣集团和以李渊为首的旧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冲突,而唐代隋的本质是关陇贵族内部为了各自的利益扶植了一个新的代理人,类似于前董事长(杨广)搞事情董事会(关陇贵族)把他撸下来再扶植一个新董事长(李渊)。

李渊靠着关陇军事贵族的支持获得早期起兵的政治资本,他登上皇位之后自然要顾及这些人的利益,不然他会再次被掀翻,但他登上皇位之后没有更多的招揽人才的途径,所以他的支持者多是早期跟随他的关陇贵族。而李世民集团的成分则复杂得多,他作为关陇贵族李家的儿子,自然有一些关陇贵族支持,他亲自带兵南征北战,每到一处就广招贤士,房玄龄等人的归顺使又得到了山东豪族的支持,再算上他手下的一些降将,他又得到了江南华族的支持,关陇贵族在李世民集团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两个集团的矛盾冲突在于,李渊把朝中高位留给了前隋旧臣和自己的死党,为了关陇贵族的利益也暗中打压其他人。李世民的人打仗回来发现自己没高官厚禄还动不动就被皇帝贬官流放(房玄龄杜如晦)甚至下狱(李靖)冤杀(刘文静),其集团中大多数人都是靠跟着李世民打仗攒军功才能在武德朝有一席之地,他们效忠的不是唐室和唐皇,而是秦王殿下,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对李渊来说是心头大患,哪怕李世民死了,李渊会毫不留情地弄死他们(历史上李渊恨死房杜这两个“教坏”他儿子的读书汉了),而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可能归顺李渊,只会跟他死磕。

再分析双方的筹码和势力,李渊起兵前5个儿子,嫡子4个,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其中三子早夭,长子次子四子按题主假设皆死于玄武门。庶长子李智云年纪跟李四差不多,但是他在李唐晋阳起兵前,被李建成丢在了兄弟三人从长安赶去晋阳的路上,随后被隋朝官员杀害,当时有14 15岁的样子。接着是李渊立唐以后出生的庶子,玄武门发生于武德九年,当时李渊60岁,古人到这个岁数大多数没几年寿命了,长子荆王李元景,8岁……是的你没看错,8岁的小毛孩子,母族也没什么势力……就算李渊从这时候开始培养他,按李渊正常寿命去世,李元景到时候17岁,先不说他自己有没有本事,主少国疑,母族无权无势,忽略所有外患(农民起义和突厥等等)单单朝堂上就一堆各怀鬼胎的老臣和关陇贵族的人,他能搞定?李渊还有一堆庶子,这些庶子的出身跟李元景差不多,年纪也不比他小多少,就算他能暂时控制住局面,这些庶子会不会被别人利用来掀翻他?或者连利用都懒得利用,唐朝版黄袍加身了解一下?而且谁能确定这些庶子再长大些会不会有异心?

李渊手底下的人(默认太子齐王党皆归顺李渊)打仗的本事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占领长安之后李唐后院山西失火,李渊派死党裴寂去打刘武周宋金刚,这位老伙计的战绩是唐军全军覆没自己全须全尾爬回了长安,政斗战绩是跟李渊合伙坑死另一个起兵功臣刘文静……罗艺薛万彻这二位在打刘黑闼的时候被打得落花流水,薛万彻还被俘虏……至于除了秦王铁杆的其他武将,敢问李唐统一战争时期的各级将军军官士兵,有哪个没有跟随秦王东征西讨过?又有哪个没有见过秦王在战场上杀伐决断身先士卒的风姿呢?军人服从的永远是自己的直系上司,因为他们见识过他的领导力和个人魅力,李渊这位一直稳坐钓鱼台指点江山的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能有多少呢?

再说李世民这边,前面我说了就算他死了天策府众人也必定想尽办法会跟李渊死磕,死磕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备选方案,伺机逃回洛阳,整顿兵马,自立天子旌旗,择机起兵,打内战。

天策府众人扶持的会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此时好巧不巧,他也是8岁, 他的母族是关陇贵族出身,他的母亲是秦王正室原配,他的亲舅舅是秦王发小也是最信任的人之一,他的亲舅公是秦王麾下肱骨之臣更对他的母亲舅舅有养育之恩,有这几位在,李承乾的处境要比李元景好得多,而且李承乾只有一位嫡亲弟弟李泰,庶子根本对李承乾构不成任何威胁,而李泰也会被压得死死的。

李世民团队文臣武将人才济济,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武有秦琼程知节尉迟恭侯君集段志玄张亮张公瑾等,这些人的作用和功劳不多说了,这帮人的优势在于年轻,不说别的,就算两边对着熬,熬死李渊不成问题,李渊一去世,李元景的威势直接就弱掉。

双方的不确定因素,比如窦家,李渊嫡子全部over,窦家众人大概率各自站队,不过我觉得站李渊的人不会多,窦皇后已逝,李渊为了李元景势必要防范窦家,窦家众人何苦白白替个没有血缘的小孩子做嫁衣……

比如李家宗室,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等人,这些人大多数有跟随李世民出征的经历,又因为是宗室所以比外将更受李渊信任,如果选择站队李渊,那过几年可能就会成为低配版李世民——因军功被李渊严防死守

还有李唐军方的两位大佬李靖和李绩,玄武门之变时二位皆不在长安(一位在甘肃一位在山西)史载李世民起事前曾分别询问过这两位,唐书记载李靖回复“愿效犬马之力”,资治通鉴记载二人不约而同选择中立,无论是哪一种,李二干的可是军事政变推翻皇帝的事,这二人提前知道了却不上报皇帝或者自外地起兵勤王清君侧,而是吃瓜看戏,就足以说明他们的态度,更别提李靖的命是李世民救的他跟李渊还有私仇,李绩更是多次跟随李世民出征……李世民集团争取到这两位中的任何一位,打内战不说志在必得,那也是如虎添翼。

再看看双方的处境,武德九年的时候,李唐周围其他起义势力基本上消灭干净了,剩下的几个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北边的突厥是大麻烦。武德年间突厥曾多次来犯,李建成和李渊吓得要火烧长安迁都,而历史上李世民登基后半个月,突厥就来找事,李世民带领六骑,亲自到渭水边与突厥可汗谈判,一通嘴炮和对方签下“渭水之盟”,然后突厥退兵。历史上李世民完好无损地在这儿呢突厥都敢来挑衅,真如题主假设的那样李渊嫡子全部over,那突厥会不会幸灾乐祸趁火打劫呢?突厥真打来了李渊会怎么办呢?是打还是谈还是跑?打派谁打?谁能打?谈怎么谈?谁去谈?是李渊本人有魄力亲自去谈还是又派裴寂这个老匹夫啊?跑往哪儿跑?李唐怕是要享年九岁……私以为历史上李渊动不了李二一个是因为天策府势力尾大不掉不好动,一个是因为李二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今天杀了军事天才李世民明天大家一起下黄泉……

李世民的势力集团占据洛阳,洛阳在当时是天下第一富庶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且易守难攻,而且李二玄武门之变之前提前派张亮在此布置,招兵买马,收拢人心。占据了洛阳,那么洛阳以东的山东安徽等大片土地都能把握住,若与长安对峙,更少了边患的忧虑,李唐虽占据关中,实则内忧外患,两面被夹击。

综上,如果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也死了,那李渊真的会很惨,自己年纪大,幼子太小,北边有突厥南边丢洛阳,朝中无大将身边多宵小,李唐怕是药丸……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没有再对李世民动手,除了他被控制住了无法动手,还因为李渊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如果他因为一时意气真的把李世民也杀了,那后续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他本人甚至第二代李元景根本无力承担和解决,一个不小心这天下又要改名换姓,这样的话李唐真变笑话了……

有人问到了有关玄武门之后李渊对李世民动手这个假设,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李渊,李建成李元吉都是添头。李世民府兵只有800,宫中宿卫肯定更多,如果李世民没能控制李渊,李渊,李渊近臣和李渊诏令有一个能出去,李二再权臣也能被李渊定性为乱臣贼子,皇帝明发诏令讨伐叛贼宫中宿卫总该听了,这样的话李二就很难赢了。而历史上宫中宿卫因为没有接到诏令,一部分吃瓜看戏一部分帮着秦王砍太子的人,玄武门交战直到李渊的诏令下达才真正停下,高士廉也带了一批武装的死囚守住掖庭宫旁边的芳林门防止李渊逃出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玄武门之变如果李世民意外身亡,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关键的分岔点。历史的车轮将会朝着一个完全未知的方向滚去,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不仅仅是皇权传承,更是整个大唐的命运。首先,直接受损的是李唐政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发动玄武门之变,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他作为秦王的军事实力和在朝廷中的人脉.............
  • 回答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虽然最终登基为帝,但如果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他或者他的心腹意外地将父皇李渊也一同杀害,那对李世民的统治绝对会产生极其深远且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他的统治崩塌。首先,合法性的崩塌是最大的危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手段残酷,但名义上是为了“清除奸臣”,同时也是为了争.............
  • 回答
    作为一个历经沧桑、深谙帝王之术的李渊,若要避免玄武门之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靠一厢情愿的“祈祷”。这其中涉及复杂的政治权谋、人伦情感的拿捏,以及对局势变化的敏锐洞察。我深知,江山易主,血脉相残,这是最令人心痛的结局。但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尽力维系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也尽力避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失手,李建成就不会登上皇位,那么大唐是否还会迎来那个“贞观之治”的盛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推敲。一、李建成的执政风格与能力首先,我们要了解李建成这个人。史书对李建成的记载,虽然不如李世民那样浓墨重彩,但也并非全无内容。他作为太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如果在玄武门之变的关键节点,不是李渊坐在那个位置上,而是朱元璋,那李世民能否成功登位,这其中的变数可就大了去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人物性格与政治手腕的根本差异:首先,李渊和朱元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帝王之术”也是南辕北辙。 .............
  • 回答
    要联合知乎上那些聊起三国来头头是道的大神们,搞出一部媲美《激变玄武门》那样引人入胜的三国纪录片,这活儿可不是简单地找几个人聊聊那么简单。这背后需要一套相当细致的筹备流程,就像打仗一样,得有谋划、有部署、有执行。咱们一步一步捋:第一步:清晰的定位和核心理念——找准我们的“三国版玄武门之变”在开始找人之.............
  • 回答
    公元626年6月初四,这日子,注定不平凡。玄武门之变,这三个字,在史书上是那么的浓墨重彩,也让我们后世之人,对那一日的波诡云谲充满了想象。若那一日,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都“托疾”不赴,而是选择留在自己的府中,那么李世民的棋局,又会如何布置,结局又会走向何方?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掰扯掰扯。一、李世.............
  • 回答
    《FGO》作为一款集成了宏大世界观、丰富角色设定以及复杂剧情的手机游戏,在玩家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提到2.3章节的“红之月下美人”,并将其与虚渊玄这个名字联系起来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与忐忑便会在许多玩家心中悄然滋生。虚渊玄,一个在动漫界、特摄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字。他的作品,往往以其.............
  • 回答
    当下社会中,玄学、封建鬼神之说的盛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而是深深根植于人类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一、 深层心理需求与情感慰藉的投射这是玄学和鬼神之说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
  • 回答
    央视纪录片《激变玄武门》以宏大的视角和生动的细节,为观众呈现了唐朝历史上那场决定了李唐王朝命运的玄武门之变。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一场政治斗争的客观复述,更深入地剖析了事件的起因、过程、影响以及背后的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要解读《激变玄武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入手:一、 事件背景与根源: .............
  • 回答
    如果玄奘取经走的是海路,《西游记》的画风怕是要瞬间变得截然不同,不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师徒四人踏着黄沙、历经山峦的苦旅。这趟“航程”,必然会涌现出一番别样的波澜壮阔。首先,故事的开篇就得改头换面。我们熟知的“出长安”场景,或许不会再有那句“勅赐金旨,着他往西天取经”。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一场皇家水师的.............
  • 回答
    我最近在琢磨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要是把玄幻小说里的那些“牛人”——我指的是那些能飞天遁地、操纵元素、炼制灵丹妙药的修士,丢进咱们现在这个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社会,他们能整出多大的“价值”来?这问题一出来,我脑子里那画面感就呼之欲出了。首先,得明确,咱们说的“价值”,可不单单是钱。毕竟,钱对他们来说,可.............
  • 回答
    话说那孙悟空大闹天宫,名震三界,本事自然了得。他曾被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打中过脑袋,这金刚琢可是开天辟地之初老君炼制的宝物,威力无穷。后来又被二郎神的天眼照住,这天眼乃是先天神光,能辨万物虚实,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难逃其法眼。但说到底,孙悟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那身铜筋铁骨,以及那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
  • 回答
    这个问题,大概是每一个刚踏入音响圈的朋友,心里都会打的一个问号。所谓“发烧”,不就是追求极致的声音吗?但为什么听来听去,感觉就像是在研究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科学,又有多少是咱们俗称的“玄学”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科学的基石:声音的物理学与心理学音响这玩意儿,归根结底,是要把电.............
  • 回答
    腾讯玄武实验室曝「快充安全问题」:超级快充,真的安全吗?最近,腾讯玄武实验室的一则关于“快充安全问题”的爆料,在科技圈和普通消费者群体中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时间,关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快充技术,是否真的牢不可破的疑问甚嚣尘上。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超级快充真的存在安全隐患吗?让我们来深入剖.............
  • 回答
    南京玄武湖的并蒂莲被游客摘下,并且游客因此被罚款 200 元,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心疼的,也让人挺无奈的。首先,我们得从玄武湖说起。玄武湖可是南京的金名片,它的美不光在于湖光山色,更在于它承载的那份文化和历史。特别是夏天,满湖的荷花开了,那景象,别提多美了。而并蒂莲,那更是稀罕物,象征着吉祥、爱情,.............
  • 回答
    南京玄武区警方推出的“滴滴警务”平台,在我看来,是一项颇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举措。它尝试将大家熟悉的“滴滴”模式引入到警务服务领域,这种跨界融合的思路,可以说是抓住了当前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也直面了基层警务工作在效率和服务意识上的一些挑战。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滴滴警务”的核心理念。 简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让咱们好好掰扯掰扯。张无忌要没中那劳什子的玄冥神掌,留在武当,张三丰能否把他调教到跟原著一样的高度?我觉着,这事儿啊,得辩证地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张无忌在原著里的“高度”,那可不是光靠武功就能衡量的。他成为一代明教教主,能号令群雄,最终力挽狂澜,平定江湖,这背后,有他一身登峰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木村翔和玄武的拳击比赛以及玄武和一龙的比较。 如何观看木村翔和玄武的拳击比赛?木村翔和玄武的比赛,通常是指在拳击比赛的框架下进行的对决。由于两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纯粹拳击运动员出身(玄武是散打运动员,木村翔是职业拳击手,但这场比赛更侧重于娱乐性和话题性),比赛的观看渠道可能会比纯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将史诗般的蒙古骑兵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朝之一——玄宗时期——对垒,无疑会点燃无数历史爱好者的想象。然而,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能”或“不能”的答案,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双方的实力、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蒙古崛起”的时间点。 蒙古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