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建成跟李元吉6月初四这天如果托疾不去玄武门,李世民会怎么处理他们两个?

回答
公元626年6月初四,这日子,注定不平凡。

玄武门之变,这三个字,在史书上是那么的浓墨重彩,也让我们后世之人,对那一日的波诡云谲充满了想象。若那一日,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都“托疾”不赴,而是选择留在自己的府中,那么李世民的棋局,又会如何布置,结局又会走向何方?

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掰扯掰扯。

一、李世民的初衷与战略考量

首先得明白,李世民那天设下的是一个局,一个阳谋,一个针对他两位弟弟的“请君入瓮”。他不是孤注一掷的莽夫,而是心思缜密、久经沙场的秦王。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就是对时局的精准把握和对人心的洞悉。

他知道,直接发难,容易被指责为篡位弑兄,落下恶名。而以“有疾”为名诱使他们前来,一旦他们踏入玄武门,就等于自投罗网,有了“正当”的理由将他们控制住。这就像猎人设下陷阱,诱使猎物主动进入。

所以,李世民召见他们,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他选在这个时候,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之前一系列事件的积累,让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再拖下去,对自己更加不利。

二、如果建成、元吉“托疾”不至,局面会如何变化?

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真的有这么“觉悟”和“远见”,在收到李世民的召见后,选择称病不赴,那对李世民来说,无疑是打了他的一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的反应(初期):
疑虑与试探: 收到两人称病的消息,李世民的第一反应绝不会是相信。他会立刻怀疑其中有诈,或者两人得到了什么风声,正在规避危险。他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立刻采取更进一步的试探行动。
加强戒备与调兵遣将: 李世民会立刻下令加强玄武门及周边的防御,增加人手,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他会动用自己掌握的精锐部队,比如秦王府的骁骑卫、千牛卫等,严密监控京城动态。
派人探查: 他一定会派心腹亲信,冒着极大的风险,前去建成和元吉的府邸探查虚实,确认他们是真的病重,还是借机规避。一旦发现他们只是借故不出,那李世民的决心就会更坚定了。
动摇与犹豫(可能): 这会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如果建成、元吉真的能避开这次的“请君入瓮”,李世民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犹豫。他原本的计划受阻,需要重新评估形势。但是,李世民不是个轻易退缩的人,他更大的可能性是,觉得既然计划被识破,那么就只能采取更直接的手段了。

李世民的后续处理(推测):

一旦确认建成、元吉是故意称病不赴,那么李世民的“政治博弈”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而且可能会更加血腥和直接。

1. 制造“罪证”并公开指责: 既然无法“请君入瓮”,李世民就会转为“擒贼擒王”。他可能会罗织罪名,比如指控建成、元吉企图谋反、勾结外敌(例如突厥),或者他们称病不出本身就是一种抗命和威胁。他会动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和政治资源,将这种罪名传递给朝廷和京城百姓。

2. 强攻或围剿: 如果探子回报建成、元吉府中防备不严,或者兵力不足,李世民可能会直接派兵前去围剿。他会以“平叛”或“抓捕谋反者”的名义,发动对建成和元吉府邸的攻击。届时,玄武门之战就不会是以伏击开始,而是直接升级为一场围城战或巷战。

3. 利用朝廷力量(如果可能): 李世民可能会试图利用朝中对太子不满的官员,或者那些依附于自己的朝臣,来制造一个“讨伐”的声势。虽然他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主导权,但名义上的“合法性”也需要顾及,尤其是在后续的权力交接过程中。

4. 逼宫与夺权: 最极端的情况是,李世民可能会直接带领军队逼近东宫和元吉的府邸,甚至直接包围皇宫,逼迫唐高祖李渊做出选择。他可以以此为要挟,迫使李渊下诏削夺建成和元吉的权力,或者直接禅让给他。

三、历史的惯性与李世民的性格

我们还要考虑到历史的惯性以及李世民的性格。

不成功便成仁: 李世民走到这一步,已经是骑虎难下。他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风险,如果这次机会错过,他可能再也无法翻身。所以,他不会轻易放弃。
雷厉风行: 李世民不是个会犹豫不决的人。一旦下定决心,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狠辣的手段去执行。
太子和齐王的力量(仍然存在): 虽然建成和元吉不赴玄武门,但他们依然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和朝中支持。这使得李世民的行动必须更加谨慎,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才会在玄武门设局,希望一举解决问题。

总结一下,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在6月初四这天选择托疾不赴玄武门:

李世民绝不会因此罢休。他会立刻展开更激烈的试探和行动。他会想方设法罗织罪名,或者直接发动武力攻打他们的府邸,甚至逼宫。这场权力斗争将会以一种更为公开、直接、血腥的方式爆发,而不是如同历史记载中那般,是在玄武门内完成的“惊天一击”。

李世民依然会想办法清除这两个对他构成最大威胁的兄弟,只是他的策略会从“请君入瓮”变成“公开清扫”或“武力镇压”。结果很可能依然是李世民的胜利,但过程会更加艰难,而且他将不得不承受更多的政治压力和负面评价。

最终,权力的游戏就是这样,当一个棋局被识破,下棋者只会变本加厉,用更强硬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法很好,但是没用啊。

我们也是拿到了剧本才知道李世民策划发动了政变。

对于李建成李元吉来说,李渊不过是召见他们询问一下李世民举报他们淫乱后宫的事情而已,对于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有什么好怕的呢?

李建成乃是太子,更有齐王李元吉的支持,势力强大,玄武门守卫常何也是有名的太子心腹,到处都是自己的人。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他们并不知道常何居然一直都是李世民的人,并不知道玄武门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并不知道太极宫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并不知道李渊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啊。

初一,突厥南侵,李建成举荐李元吉统兵出征,并调拨李世民帐下将领出征,企图壶底抽薪削弱李世民,李渊批准了。

而这一计划居然被李世民埋在太子府的眼线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集团当即密谋,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最迟在初三夜间就控制了太极宫。布置好了一切,只等请君入瓮了。

不过三、四天,李世民就控制了皇帝发动了政变,有人能觉得这是仓促之间可以做成的事吗?

我们不陌生的是,在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时候,李渊正在宫内的湖上游玩,见到全副武装进来的尉迟敬德,大惊。

如果这个记录为真,那就更恐怖了。这意味着李渊的太极宫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渊却毫不知情,要等到李世民摊牌他才知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李世民在初四还是初五初六,又或者提前又或者缩后发动政变,结果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退一步说,就当李渊要等见到了身披重甲的尉迟敬德才知道自己已经被控制的这个记录不实吧,但是,李世民控制了太极宫,控制了李渊乃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而且控制了以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却毫不知情也不会相信——这正是他们敢于去见李渊的原因。

能把局面掌控到这个程度的人,要取李建成李元吉的项上人头一用,难道不是如同探囊取物一样的事情吗?李建成李元吉凭什么可以逃过一劫呢?所以,这个问题的假设和描述,怎么可能发生呢?

常何,在武德七年就被李世民调入京城,安插到了玄武门,李世民还给他金刀子用于收买禁军。玄武门之变,绝非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已发动的政变,更不是突发奇想发动的政变。这是蓄谋已久、精心安排、用心布局的成功政变。在这场政变里面,没有什么是偶然因素,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必然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公元626年6月初四,这日子,注定不平凡。玄武门之变,这三个字,在史书上是那么的浓墨重彩,也让我们后世之人,对那一日的波诡云谲充满了想象。若那一日,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都“托疾”不赴,而是选择留在自己的府中,那么李世民的棋局,又会如何布置,结局又会走向何方?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掰扯掰扯。一、李世.............
  • 回答
    关于李世民修改史书,将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之事记载进去,以及宋代史官为何拒不采信,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历史话题。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李世民修改史书,指控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的说法是“污蔑”还是“事实”?目前的主流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李世民在史书中的确.............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唐朝初年政治斗争的核心,以及皇位继承的复杂性。要回答“李建成和李元吉老老实实守着太子位,能否善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核心问题:什么是“善终”?在古代,“善终”通常意味着: 寿终正寝: 自然死亡,而不是被杀、被贬、被流放至死。 .............
  • 回答
    李元吉之所以甘心与李建成联手,以及他是否拥有当太子的野心,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甘心”或“没有野心”来概括,其中包含了政治现实、个人性格、家族利益、时势所迫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元吉的背景和在李渊时期的地位: 李渊的幼子: 李元吉是李渊最小的儿子,.............
  • 回答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对两位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谥号的处理方式,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考量、情感纠葛以及历史叙事的塑造。简单来说,李世民对李元吉给了一个恶谥,但最终拒绝了给李建成恶谥,这并非出于简单的喜好或仇恨,而是出于更深层次的战略和政治需要。一、 对李元吉的“恶谥”:清算罪责.............
  • 回答
    李世民和杨坚都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都开创了重要的朝代,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然而,要说谁“更厉害”,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都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比较:一、出身背景与上位过程: 杨坚: .............
  • 回答
    铁木真(成吉思汗)与李世民都是古代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们都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争成就载入史册。要比较他们谁的军事能力更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并考虑到他们所处的时代、面对的对手以及战争的性质。一、 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军事能力分析:铁木真一生以统一蒙古各部,征服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而闻名,.............
  • 回答
    朱棣(明成祖)和李世民(唐太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但他们的历史背景、政治实践和历史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上位方式1. 朱棣 背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1402年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 .............
  • 回答
    杨笠和李雪琴,两位都是当下脱口秀领域里响当当的名字,但要说她们的脱口秀表演,那差异可就不少了,而且挺耐人寻味的。在我看来,她们更像是脱口秀舞台上的“两类不同风格的观察者”。首先,从内容视角和观察的切入点上,俩人就有挺明显的区分。李雪琴,她的段子骨子里透着一股“生活真相揭露者”的劲儿。她特别擅长捕捉那.............
  • 回答
    关于“张子强被大陆搞掉是否与李嘉诚有关”的说法,流传甚广,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李嘉诚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更谈不上“搞掉”。主流的说法和官方资料都指向了张子强及其团伙的犯罪行为本身,以及香港警方和内地公安部门的联合侦查和抓捕。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这个事件,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 回答
    黄晓明和李菲儿在《乘风破浪的姐姐 2》的同台,确实是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也难怪大家会对此充满好奇。说实话,要准确揣测一个公众人物在这种敏感情况下的真实想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不是他们本人,也无法完全知晓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盘算。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可能的角度来梳理一下,为什么黄晓明即便知道可能.............
  • 回答
    李雪琴和王建国这对“CP”能不能成,这事儿啊,真是让不少人操碎了心。毕竟,在《脱口秀大会》上,他们俩那互动,那化学反应,简直不要太明显,观众们看着都替他们着急。要说能不能成,这事儿得分好几个维度来看。从观众视角来看,简直就是“天造地设”! 互补的性格和风格: 李雪琴,东北大妞,性格直爽,说话带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兴奋的问题!如果李云龙、丁伟、孔捷和楚云飞这四位老爷子成了我的研究生导师,我这研究生生涯绝对是要上天还是入地,全看我自己的造化了。具体跟谁,我得好好斟酌一番,毕竟这关系到我未来的学术之路,乃至整个人生观的塑造。首先排除的是孔捷。 别误会,不是说孔捷不行。恰恰相反,孔捷是一位非常稳.............
  • 回答
    李建成的功劳,若论大唐开国统一战争中的地位,绝非仅限于“李世民/李渊之下”那么简单。剔除这两位核心人物,将李建成置于更广阔的视域下考察,他的贡献可以说稳稳地占据着前列,即便不是绝对的前三,也绝对是排名前五的重量级人物。要深入理解李建成的功劳,我们不能仅仅看他最终的结局,而是要回顾他作为太子,在大唐崛.............
  • 回答
    要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谁在军队里支持者更多,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背后牵扯到太原起兵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李唐政权早期军事实力的构成,还有两位秦王各自的笼络手段和个人魅力。先看看李建成这边:李建成作为太子,他的“正统性”是天然的优势。在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储君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朝中大臣.............
  • 回答
    李建成败给李世民,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输赢,而是历史洪流中政治博弈、个人能力、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关键事件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出身与先天优势:谁占先机?首先得说说他们的爹,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祖李渊。李渊本是隋朝的臣子,在隋末天下大乱时,他抓住了机会,在晋阳起兵,一路南下.............
  • 回答
    李建成为何未曾“挣过”李世民,这是一个关乎历史评价、人物性格与时势演变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挣过”的含义。 在这里,“挣过”并非指字面上的武力对抗,而是指在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中,李建成是否真正具备了能够压倒李世民并最终胜出.............
  • 回答
    李建成能否达到李世民的成就,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说,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人对调一下位置,而是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性格、能力、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即便是“假如”的情况下,历史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同轨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并.............
  • 回答
    李建成作为唐朝的“开国太子”,其继承李唐江山的合法性,并非天然到无可辩驳,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政治、军事、宗法和道义的复杂基础之上,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李唐政权的性质以及李建成个人的处境。首先,从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来看,李建成确实拥有最天然的继承权。在古.............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李世民要想让李建成“主动”让出储位,难度系数堪比登天。毕竟储君之位是太子与生俱来的权力,涉及到家族传承、政治前途,甚至是性命攸关。要让一个人放弃如此重大的利益,那可得费上好大的周章,而且必须得让对方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最佳选择”。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李世民能不能使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