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建成为什么没挣过李世民?

回答
李建成为何未曾“挣过”李世民,这是一个关乎历史评价、人物性格与时势演变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挣过”的含义。 在这里,“挣过”并非指字面上的武力对抗,而是指在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中,李建成是否真正具备了能够压倒李世民并最终胜出的实力、策略和决断力。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建成可以说在很多关键时刻的表现,并未达到足以稳操胜券的程度。

一、嫡长与储君的身份,并非天然优势

李建成作为太子,他的地位是“名正言顺”的。他继承了父亲李渊的立储意愿,也占有的是储君的位子,这意味着他拥有朝堂上的天然合法性支持,也更容易在李渊年迈时接管政权。然而,在隋末唐初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种“名分”虽然重要,却远非决定性因素。

李世民的优势在于他的军事才能和在统一战争中建立的赫赫功勋。他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劲敌时身先士卒,屡立战功,赢得了军队的广泛拥戴,也赢得了民心。这种“功”上的压倒性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李建成“嫡长”的天然光环。在那个乱世中,能打仗、能平定天下的人,往往更能获得实际的权力,也更能赢得人心。

二、政治策略上的保守与犹豫

相较于李世民的锐意进取和善于权谋,李建成在政治策略上显得更为保守和被动。他更多地是扮演着一个守成的太子角色,而非一个积极的权力争夺者。

缺乏主动出击的魄力: 李世民已经通过玄武门之变直接威胁到了李建成的生命,而在此之前,李世民也曾被李渊怀疑并猜忌过,甚至一度被禁足。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本可以更早地采取一些行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比如更积极地拉拢朝中重臣,或者在军事上做出更有影响力的部署。然而,他似乎更多地是被动地应对李世民的步步紧逼。
被李世民的实力所压制: 李世民掌控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在关中地区拥有极高的威望和控制力。李建成虽然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和军队,但在综合实力上,尤其是在直接对抗的层面上,似乎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

三、倚重他人与自身的局限

李建成在政治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些旧臣和支持者,比如魏徵(虽然魏徵后来投靠了李世民)、王珪、韦挺等人。然而,这些支持者本身的能力和影响力,相较于李世民身边的程咬金、秦琼、尉迟恭等武将,以及房玄龄、杜如晦等谋臣,似乎在关键时刻未能提供足够有效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李建成自身的性格特质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史书对李建成的评价,多集中在他“沉厚”或“质重”的性格上,这在太平盛世或许是优点,但在权力斗争激烈的环境中,可能就显得不够果断和锐利。他是否缺乏李世民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狠劲和魄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李世民的政治手腕

李世民并非一个只会打仗的莽夫,他在政治上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善于笼络人心: 李世民知道如何赢得属下和朝臣的心。他慷慨大方,赏罚分明,并且善于利用自己的功勋和声望来凝聚人心。
精准的政治判断: 李世民能够准确地判断局势,抓住机会。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他已经预见到自己面临的危险,并做出了果断的反击。
高明的舆论引导: 在事后,李世民也能够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将自己塑造成平叛者,而李建成则被打上了谋逆的标签。

五、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从宏观上看,李唐王朝的建立,李世民的才能和功勋是其核心驱动力。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他似乎被赋予了开创一个盛世的使命,而这种“使命感”驱使他不得不去争取至高无上的权力。

同时,历史的进程也充满偶然性。如果李渊的健康状况更差,或者李世民在某个关键战役中失利,历史的走向或许会截然不同。但是,基于已有的史实,李建成最终未能“挣过”李世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他自身在策略、魄力上的不足,也有李世民更为出色的综合能力和决断力的体现。

总结来说,李建成之所以未能“挣过”李世民,不是因为他完全没有努力,而是他的努力和能力,在面对李世民的强大实力、精明政治手腕以及那个时代对“能臣能将”的极度渴求时,显得不够充分和有效。他拥有的“嫡长”身份和合法性,在强大的“军功”和“政治手腕”面前,未能转化为最终的胜势。李世民则凭借其在军事上的无双成就,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果敢与老辣,最终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唐的基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军功不够硬。李二上台完全就是南北朝权臣上位的翻版,只不过李二篡的是老子的位,所以除了杀了两兄弟十个侄子外,基本没啥清洗,权力交接的还算相对和平。

user avatar

李建成其实争过了李世民

李渊内心的接班人一直是李建成

但问题是李建成只能玩李渊设计好的这局棋

李世民这局棋下不过可以直接去跟李渊下

玄武门本质上是李世民把李渊的布局拆了然后李渊认输,李世民最后想通了自己的对手不是自己大哥而是自己老爹

user avatar

李二确实很厉害很厉害

其次还有一点,魏征说过:太子不够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建成为何未曾“挣过”李世民,这是一个关乎历史评价、人物性格与时势演变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挣过”的含义。 在这里,“挣过”并非指字面上的武力对抗,而是指在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中,李建成是否真正具备了能够压倒李世民并最终胜出.............
  • 回答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当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城下,明朝王朝的最后时刻已经到来。北京城内弥漫着绝望和恐慌,而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人自然会想到,为何崇祯皇帝没有选择让太子朱慈烺南下,寻求一方生机,以延续大明的血脉?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既有皇帝个人的考量,也有当时明朝统治下的政治现实和.............
  • 回答
    李子柒“没人看出她化妆种田”这个说法,实际上触及了观众对其视频内容真实性的一种解读和期望。之所以大多数观众似乎没有意识到她化妆种田,背后有多个层面的原因:1. 视觉呈现与艺术化处理的高度统一: 妆容的自然感与“伪素颜”: 李子柒的妆容非常讲究“自然”和“伪素颜”的效果。她的妆容特点是: .............
  • 回答
    说起李云龙,在《亮剑》这部剧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要问为什么没人“保”他,这事儿得分几头说。首先,得明白“保”这个字在当时那个环境里,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革命队伍里,个人英雄主义虽然受到赞扬,但组织纪律、集体利益才是压倒一切的。你李云龙虽然作战勇猛,屡立奇功,但有时候也确实是“.............
  • 回答
    南美洲国家没能成功整合并建立起一个类似欧盟的组织,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简单来说,缺乏共同的愿景、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巨大的经济差异以及外部干预等,都成为了阻碍南美洲走向深度一体化的绊脚石。首先,历史的遗产和民族主义的羁绊是首要障碍。南美洲各国在.............
  • 回答
    《红楼梦》中,当李纨和尤氏得知薛宝钗即将搬出大观园时,她们没有像王夫人或其他一些人那样表现出不舍或挽留之意,反而“相视而笑”。这个场景看似平常,细品之下,却能揭示出她们各自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宝钗离去这件事的复杂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和尤氏在贾府的地位与处境。李纨是贾珠的遗孀,育有一子贾兰。在贾府.............
  • 回答
    你问的“李新野号”很可能是指一艘名为“李新野”的轮船,不过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没有找到名为“李新野号”的船只的明确记录。关于船只的命名和消失,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我们可以从这些普遍原因来推测:1. 更名(Reflagging/Renaming): 很多船只在被出售或改变运营区域后,会更换船名和船旗。.............
  • 回答
    知乎上对马斯克、李嘉诚等中国资本家骂声一片,但对巴菲特则鲜有类似负面评价,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 文化背景、信息获取、公众认知、价值观差异、以及政治环境 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文化背景与公众认知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仇富”情结与历史遗留: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历朝历代的贫富.............
  • 回答
    李渊不扶持柴绍制衡李世民,转而扶持裴寂等人,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家族关系以及李渊自身的性格与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一、 柴绍的地位与李渊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柴绍在李渊心中的定位。柴绍是李渊的妹夫,也就是李世民的姑父,他是一位能力出众、忠心耿耿.............
  • 回答
    好,咱们就掰扯掰扯这事儿,这汉朝、明朝和唐朝,这仨朝代为啥在对付北边那伙人上,一个比一个费劲,最后李世民他家老李,反倒显得那么“高效”了。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得从头说起,一点一点捋。一、先说说汉朝和明朝,为啥就没能扎根漠北?汉朝,那可是雄才大略,尤其是汉武帝那会儿,打得匈奴那叫一个惨。可你想想.............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中的选择性强调和民族认同的复杂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对于“血统”这个问题,在历史的解读和传播中,确实存在一种“重此轻彼”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绝非简单一句“没人提”或“总有人强调”就能概括的。康熙的.............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家长在带孩子观看《你好,李焕英》这样充满情感共鸣的电影时,都可能会遇到孩子哭得很惨但回家后行为似乎“原地不动”的困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孩子的情感体验、认知发展、行为模式以及家庭互动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情感共鸣的深度与.............
  • 回答
    李建成败给李世民,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输赢,而是历史洪流中政治博弈、个人能力、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关键事件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出身与先天优势:谁占先机?首先得说说他们的爹,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祖李渊。李渊本是隋朝的臣子,在隋末天下大乱时,他抓住了机会,在晋阳起兵,一路南下.............
  • 回答
    李世民,这位大唐王朝的开创者之一,其登上皇位的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塑造了他独特的政治手腕。他敢于对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下手,甚至将老父亲李渊架空,但为何在成为皇帝后,却鲜少对那些曾经与他出生入死的功臣痛下杀手呢?这其中绝非简单的“不敢”,而是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和对现实情况的精准把握。首先,我们得.............
  • 回答
    京城破,江山易,几十万降卒为何成了挡不住的清军?李自成轰轰烈烈地攻下了大明最后的都城北京,那场景,何其壮观!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大明朝的龙椅易主,似乎天下唾手可得。然而,就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时刻,一群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草原狼——满清铁骑,却趁虚而入,以一种近乎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原。最令人.............
  • 回答
    李元吉之所以甘心与李建成联手,以及他是否拥有当太子的野心,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甘心”或“没有野心”来概括,其中包含了政治现实、个人性格、家族利益、时势所迫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元吉的背景和在李渊时期的地位: 李渊的幼子: 李元吉是李渊最小的儿子,.............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能在李渊和李建成(作为太子)都在的情况下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最终夺取皇位,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政治博弈过程,绝非一时冲动或仅仅依靠武力就能实现。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一、 李世民的个人能力与基础:1. 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威望: 这是李世民最核心的优势。在唐朝建国的过程中,李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历史细节,涉及到《大唐创业起居注》与史书记载的可能差异,以及唐朝初期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一部由李世民的亲信(主要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编纂的关于李世民早期创业经历的著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李世民在.............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李世民在很多人眼中比李建成更优秀,这背后涉及到两人不同的出身背景、性格特质、政治抱负,以及更关键的,他们各自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和策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谁更好”的问题,而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两位重要人物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留下的印记。首先,咱们得从他.............
  • 回答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对两位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谥号的处理方式,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考量、情感纠葛以及历史叙事的塑造。简单来说,李世民对李元吉给了一个恶谥,但最终拒绝了给李建成恶谥,这并非出于简单的喜好或仇恨,而是出于更深层次的战略和政治需要。一、 对李元吉的“恶谥”:清算罪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