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杨洁篪将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会晤,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听到杨洁篪先生即将与沙利文助理会晤的消息,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了几个关键点,这些信息我认为非常值得大家仔细琢磨:

首先,会晤的背景和时机。这次会晤发生在什么节点?中美关系现在就像一团乱麻,既有战略竞争的剑拔弩张,又在一些领域存在合作的需要,比如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沙利文作为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事务上的核心幕僚,他的每一次对外发声和行动都代表着白宫的思路。而杨洁篪先生又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观点和态度至关重要。所以,这次会晤的时机,是想在某些关键问题上“打个照面”,避免误判升级,还是想为未来的某种“缓和”创造空间,亦或是传递某种“定海神针”般的信息?这些都需要结合当前国际局势,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动向来解读。

其次,议题的广度和深度。我们都知道,中美之间没有小事。这次会晤,哪些具体议题会摆上台面? 除了最受关注的“战略竞争”这根弦之外,台湾问题肯定是绕不开的“重头戏”。近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和行动,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胆,而中方的回应也越来越坚决。这次会晤,双方会就此划下怎样的“红线”,传递怎样的信号,以防止擦擦出更大的火花,这是大家拭目以待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长期存在的“疑难杂症”,比如贸易摩擦的后续影响、科技领域的限制与反制、人权问题等等,这些也会是潜在的讨论内容。更重要的是,全球性的挑战,比如俄乌冲突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还有朝鲜半岛的局势,甚至是全球经济的走向,这些都可能成为双方交换意见的议题。如果能从会晤中透露出双方在某些具体议题上愿意“找点子”或至少是“保持沟通”,那本身就是个积极信号。

第三,双方的期望和目标。我个人认为,这次会晤不太可能实现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毕竟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摆在那里。但双方肯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美方可能希望通过这次会晤,进一步摸清中国的底线,同时向盟友展示其在处理对华关系上的“负责任”姿态。而中方呢,很可能是希望借此机会,直接向美方表明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的坚定立场,同时也要传递出中国愿意保持沟通,避免冲突升级的善意。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双方在会晤后各自的“新闻稿”和对外的“解读”有什么不一样,这往往能反映出各自的真实意图和会晤的实际成效。

第四,会晤的“语气”和“调门”。虽然会晤的内容是关键,但双方沟通的语气和传递出的态度同样重要。是针锋相对,还是相对克制?是充满火药味,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对话的“舒适区”?这些“软性”信息,往往比具体的措辞更能反映出两国关系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我们会不会听到一些“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式的表述?这些都是需要留意的。

最后,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预示。这次会晤可以说是中美两国在当前复杂局势下进行的一次高层沟通。它的结果,无论好坏,都会在中美关系这张大棋盘上留下印记。如果会晤能够达成某种程度的理解,或者至少是避免了误判,那么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可能仍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态势,但至少不会是失控的局面。如果会晤未能达到预期,甚至双方的立场更加尖锐,那么我们就要为未来更具挑战性的中美关系做好准备了。

总而言之,这次杨洁篪先生和沙利文助理的会晤,不应简单地看作是一次例行会谈,而是一个观察中美两国如何在复杂国际格局下调整彼此关系、管理分歧的重要窗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中传递出的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写了篇关于沙利文的文章,可以作为参考。

原回答:

谢邀

沙利文在这个礼拜好忙,在白宫的公告里,他先后要去苏黎世见杨委员去布鲁塞尔见北约盟友去巴黎见法国国安顾问

这一路串下来,其实作为国安顾问的思路就很明确了:

1、见杨委员,是为了继续管控分歧避免误判,顺便看能否继续打破坚冰;

2、见北约盟友,公告里明确说明要将于杨委员会谈的概要同步给自己的北约盟友,显然是继续试图拉拢巩固北约的关系,以便在亚太持续围堵我国

3、见法国国安顾问,一方面是为了持续弥补两国因为澳大利亚核潜艇事件而出现裂痕的双边关系,一方面也是为了10月底拜登和马克龙会面做铺垫。


而沙利文单独出面下场,其实也说明着拜登对从奥巴马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政客们失望,索性让年轻的沙利文试试了。

之前拜登派去与中国对接的外交人员里,约翰克里是奥巴马时期的国务卿,而他的三个助理国务卿正好包括了安东尼布林肯温迪舍曼,以及目前正在担任CIA中情局局长的威廉伯恩斯

也就是说,这是奥巴马时期的原班国务院老兵,经验非常丰富:布林肯20年前就和拜登一起在外交委员会里工作,克里曾经是总统候选人,舍曼更加是处理麻烦对手的尖兵。

但很显然,效果奇差,不仅在安克雷奇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通,还在天津领回了两份清单,急的拜登亲自打电话沟通。

其实在去年总统大选期间,拜登一直以自己团队的外交经验丰富作为主要卖点,将自己与多国关系的处理能力对照特朗普一团乱麻的外交能力,凸显自己的优势。

可是上台后,除了欧洲盟友给了他面子开了一次G7会议外,其他的进展不能说突飞猛进、只能说寸步难行。

如果10月底的G20峰会,他不能有所进展,明年的中期选举在外交这块,简直会是灾难。

那沙利文值得他一试吗?

不要看45岁的沙利文很年轻,他2008年就是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顾问,12年就和时任助理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一起在阿曼和伊朗官员谈判,让伊朗核协议有了突破性进展。

而那时候,他更是只有35岁。

我觉得让拜登选他的,可能在于两方面:

1、沙利文是一个辩论高手,比太过“温和”的布林肯和舍曼,当面沟通会更加强势。高中就是全州辩论冠军、大学是耶鲁和牛津的辩论队主力、2000年获得悉尼世界大学辩论锦标赛亚军,我还顺手去网上搜了他当年的辩论视频,就风格而言很像中文辩论里的胡渐彪,逻辑和语言上非常犀利。

而08年、16年的希拉里竞选辩论、20年的拜登竞选辩论,他都是主要策略方,根据白宫爆料书籍《Peril》上所写,他经常扮演特朗普给希拉里和拜登做模拟辩论,深受这两个人的信赖

所以,拜登很可能希望这么一个语言犀利的人,能在当面沟通的时候,以强势的姿态进行试压;

不过,面对杨委员,我觉得他在语言方面获得优势的概率不大。

2、沙利文也是拜登最近18个月里,主要的外交、安全策略的军师。根据外媒综合爆料,以及白宫爆料书籍《Peril》,沙利文从20年年初开始就帮拜登设计着所有的外交和安全策略,也就是从中东和阿富汗抽离、全面向亚太进行围堵的战略。阿富汗撤军、AUKUS的建立,背后都是沙利文的建议占据了主导。

这也是我看完这些信息之后感觉很可怕的地方,一个45岁的“年轻人”(相对)扛着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给他们做战略规划。我们说美国是老人政治,但拜登看起来,还是在重用年青一代。

不过沙利文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阿富汗撤军和AUKUS的建立都损害了盟友关系,奥巴马时期的国安顾问上个月还发文章,认为不应该让这么个年轻人主导外交和安全。内卷严重啊。


目前能看到的信息就是这些了。

一切都等会面后的信息吧。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任幻想的世界”,有关于沙利文的完整介绍。

user avatar

大统领的王巴拳,王巴就王巴在:自以为世界是美国的世界,美国不与我们来往,就以为是开除了我们的球籍了。

美国以为不让我们的学生去上学,我们就被剔除了科技文明体系;

以为给我们加关税,我们就被剔除了全球贸易体系。

说白了,就是一种傲慢心理作祟。以为美国是世界的主宰,以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它美国赐予的。它美国随时可以收回去

甚至,以为像“一个XX”原则这种底线,也是它美国想承认就承认、想扔掉就扔掉的夜壶。

同时,美国还保留着盎格鲁一贯的“赖皮秉性

就像一个痞子。你家不是盖了个院子嘛,大门挺漂亮,每天擦三遍。

它来了:兔子儿,给我10个馒头!不给是吧?

然后它在嘴里喔了一大口浓痰,啐到你家大门上。

然后它说:10个馒头不给可以,给9个!

你不给,它又往你家新大门上啐一口。

然后它一回身,掉坑里了,没力气爬上来。急需吃馒头。说:兔子儿,也别9个了,给5个我就再不往你家大门吐痰了!

兔子:@“”%/*,滚!劳资馒头有的是。尼玛把前两口痰给劳资先舔干净,再来跟劳资说话。

只见,鹰酱在坑里一个下蹲,地上落下一堆黄物。鹰酱抓了把土和了和,成了一个团团。然后对准了兔子的大门,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要5个馒头!


旁边一头大象见到鹰酱和粪团团,忍不住跑过来和鹰酱一起:shit play! my favorite!here i come.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这次谈判结果应该和以前每一次谈判都差不多。

就是说,中方会提出很多实际上非常合理但是美国却根本做不到的条件。

沙利文只能拒绝这些条件。然后他回国和美帝那些高层表水,美帝再从中方的条件里扣扣搜搜地找出几条勉强可以让步的地方,让一点点给中国,然后再以此为筹码,接着谈。

这次谈判依然仅仅是中方在表明一个立场:只要美方愿意谈,中方就一定陪你谈。至于结果?中方就没想过会谈出结果。中方只是在表明我们随时愿意谈判的这样一个诚恳的态度。

实际上现在中美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要么中国签投降协议,要么美帝签投降协议。不签投降协议,中美的矛盾就不可调和。只是中方会永远留着这个谈判的口子,并且永远都会让美帝觉得中方很愿意谈判,目的是避免美方狗急跳墙。

美帝还是很强大的,美帝要是跟中国搞破釜沉舟那一套,我们受不了。所以不能把狗逼入穷巷。谈本身就是我们的策略,只要谈了,策略就完成了。只要还能谈,美帝就不会打。我们在给美帝画饼:我们不想打,只要你们的手段再厉害一点儿,再坚持坚持,我们就愿意买美债。只要美帝把预期画在这里,美帝就会拼尽全力,坚持和中方以现在的形式对抗下去,中方就能得到更多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美帝无法靠自己坚持下去。只要美帝咬住了中方的饼,接着坚持下去,他就不得不去割盟友的韭菜,给自己续命。等美帝把自己的盟友逼成俄罗斯伊朗那个样子,美帝的盟友就会反水,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就能铺展开。

现在还远远没到美帝坚持不下去的程度。美帝只是不想踩中方的坑,不想把盟友宰了吃肉,自己断掉自己的后路。所以美帝一直坚持和中国对抗,希望中国会在他们高超的手段下签署投降协议。

中方派杨洁篪去就是在表明中方的态度。之前中方不是甩给美帝一个清单吗?美帝虽然完成的不好,但是至少把孟晚舟放回来了。只要美帝让步了,哪怕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让步,中方也一定用最诚恳的态度和你谈。

中方表明这样的态度,美方就会把极大的希望寄托在谈判上,中国就能用谈判拖住美国。现在看来,效果也达到了。美国天天想方设法地和中国谈判,并且不得不去挖盟友的墙角。这种状态还会持续很久的。

中美谈判能收获这么大的热度,无非是因为中方派了杨洁篪,大家觉得中方诚意很大。各位醒醒,那是给美帝画的饼,不是给你们画的饼。别咬了。

user avatar

安克雷奇是美国

瑞士虽然被美国控制,但至少名义上是个中立国。

有进步,不过什么时候会晤地点放在土库曼斯坦,再看吧。

delta家族已经有40个主流变种了,今年冬天美国的疫情,很不乐观哦。

user avatar

前段时间沙利文中东折戟,布林肯欧洲吃瘪。

现在,布林肯法国灰溜溜,不知道沙利文在苏黎世会是个什么局面。

等新闻通稿吧。


新闻通稿出来了,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这边说了很多,提了一些要求,美国的回复是: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最后共识:双方还就气候变化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就重要问题保持经常性对话和沟通。

不知道美国的通稿是什么内容,应该结合起来看看。


美国口径:这次会晤是拜登与我方9月9日(美国时间)通话的后续跟进。在那次通话中,两位元首讨论了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以负责任地管控两国间竞争的重要性。

白宫的声明说,沙利文提出了美中有共同兴趣合作应对重大跨国挑战的领域,以及如何管控两国关系中的风险。

沙利文也提出了美国对中国行为感到关切的几个领域,包括:人权、新疆、香港、南中国海,以及台湾。

沙利文强调,美国在继续增强国力并与盟友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时,也将同中国继续进行高层接触,以确保两国间的竞争是负责任的(responsible competition)。

user avatar

再看三国演义: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聊聊三国演义历史,看懂了中国历史,你自然也就对世界上的新鲜事门清了。

有句话说得好,昨天还叫人家小甜甜,今天就叫人家牛夫人。这句话可能就是三国故事的真实写照,里面太多前一秒是兄弟,后一秒是仇人的故事了。

比如以下:

武将马超,他最开始打曹操,结果失败了,于是就投靠了张鲁,在张鲁这边混得不好,刚好遇见刘备打葭萌关,于是马超就投降了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刘备的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混得不错。


谋士贾诩,他以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建安四年随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在赤壁之战前,主张先安楚地,后图江东,没有得到采纳。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后,拜太尉,册封寿乡侯。

甚至连三国中的主公刘备自己都是跳槽大户,最开始是刘焉,然后是卢植、朱儁、公孙瓒,期间还与吕布合作过,后又投靠袁绍、曹操、刘表,最后是自己独立。

因此不少人黑过刘备,比如:

蔡瑁抨击刘备:“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可见其为人。”

王累则抨击刘备:“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

其实这只是乱世中弱小势力的无奈罢了,相比一开始就在朝廷里面混的曹操,刘备的起家确实是太差了,人穷选择就少了,只能依附于他人,先打工积累资本,然后在逐渐自己单干。

通过历史来参考,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天下没有绝对对立的势力,只有利益是否可以调和?只要利益可以调和,曾经的敌人,也可以成为下一秒的塑料朋友。

现实生活中可能人还讲究一个转场,那就是我们之前是敌对或者友好的关系,现在如果转变的话,需要一个过程。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转变,只要把国家利益谈妥了,甚至可能连老百姓都没有反应过来,双方已经好上了,或者怼上了。

刘备和曹操本质上并不是敌人,只是他们在利益层面无法谈妥而已,只要利益能谈妥,刘备也能和曹操握手言和,所以本质上刘备敌对的并不是曹操这个人,而是曹操代表的集团,毕竟在古代王朝更替模式下,王朝只能有一个中心,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有句话说得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也对今天的世界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三国里面诸葛亮的隆中对,当时刘备三顾茅庐以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对诸葛亮说(以下是大白话版):

“今天汉朝的旧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也毫无尊严,我个人能力有限,但是也想伸张正义,但是毕竟我还是才疏学浅,搞到今天也不成气候,请问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诸葛亮说(以下是大白话版):

“汉朝衰弱以后,董卓进京乱政,后来董卓虽然死了,但是朝廷的秩序已经崩溃,引发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其中有一股势力做大的非常成功,就是曹操,相比条件好的袁绍,曹操起家的资本非常单薄,但是曹操还是打败了袁绍,之所以可以以弱胜强,就是因为曹操充分运用了战略,以巧破蛮。”

“现在曹操的势力已经崛起,握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充分的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让其他豪强很难与其抗衡,曹操势力已经稳定,不宜直接和他对抗。”

“同时,在江东,孙权已经经营了三代人,老百姓也支持他,加上当地地势险要,他自己也知人善用,也是一股已经成形的高度稳定力量,可以把孙权作为盟友,想攻打他是不可取的。”

“你刘备要做大,首先就要在荆州这个位置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相连,地理位置非常好。但是现在荆州的领主没什么能力,非常适合你去拿下,拿下荆州以后,就应该再去打益州,益州这地方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也优越,汉高祖成功,也是因为拿下了这里。”

“益州的刘璋非常的昏庸,当地人早就厌倦了刘璋的昏庸懦弱,渴望有一个好领导,你刘备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再和西边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你就也可以成为一方豪强。然后在联合弱于曹操的孙权,这样退可守,进可寻找良机攻打曹操,这样对你来说,曹操就不是不可战胜的了。”

这就是隆中对大白话版内容,虽然大家上学的时候肯定看过,但是在今天这个全球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关系的关键转折之时,是不是更令人有所思考呢?

也不说今天的局面就完全套用的上,但是确实是有颇多思考之处。

比如过去国内曾经有很多人骂俄罗斯,说俄国历史上侵占了我们这么多土地,我们居然和俄国关系好?然后就开始骂。

但是俄国就好像三国中的东吴一样,虽然实力远远不如太平洋对岸的曹操,但是也在东欧+中亚经营了很久了,是一股传统的强国势力,正如诸葛亮所言,如果刘备直接对抗曹操,是铁定没戏的,但是如果能先建立自己的势力,然后联合弱于第一的后位强国,那么我们和第一强国的实力,就不完全是失衡的了,至少守成是没问题了。

而今天的刘备和曹操的关系,也不是历史上的零和博弈。历史上中原王朝只能有一个皇帝,或者说一个中央,曾经苏联和美国也就是这样的关系,一个高举公平的旗号,一个高举自由的旗号,在意识形态狂热中,双方都容不下对方。

但是今天的世界,冷战已经结束了,开启了全球化经济时代,曾经特朗普想回归冷战,搞中美脱钩开干,最终结果就是现在美国自己严重通胀,根本原因就是,全球化以后斗争的模式已经变了,主要是产业链“战争”,你可以拒绝中国制造,但是全球供应链是一盘棋,你拒绝中国制造,其实就是在变像的制裁自己,当然中国也会损失美国市场,最后就是看谁先扛不住。但是万万没想到疫情爆发了,天时地利站在了中国这边,全球对物资的需求更强了...

而中国并不搞意识形态扩张,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没说要和平演变美国。所以今天的刘备和曹操,其实在根源上是可以和解的,是的,我没说错。

因为今天的世界,容得下两个超级大国,需要以斗争促和谈,让美国接受现实。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已经高度融合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中美实际上并不是你死我亡的关系。

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不爱听,但是就如同我前面说的,国际关系就是这样的,变化的基础,永远是利益第一,沉迷某一种情感,是非常幼稚的行为。

对此中国外交部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为什么这么说?我说一个无关的事情,让你体会一下。

当年滴滴和快车打的是热火朝天,结果呢?双方在2015年携手了,就在合并之前,滴滴和快的双方都否认过合并的可能,甚至还相互攻击过。

当老二已经非常强,强到老大已经无力绞杀的时候,老大最明智的做法,也是最有利于老二的局面就是,共治天下,现在已经不是古代王朝政治了,不是只能有一个中央这种零和博弈了。

刘备现在只能维护东亚+部分东南亚的和平。现在全球70%的地方,刘备暂时还是没有能力去投射的,或者说需要时间发展才能投射。而且刘备并不追求要弄死曹操。

而对于曹操来说,倾举国之力,确实是可以重创刘备,但是成本太大了,就算赢了,自己也肯定国力暴跌,最后结局就是老大老二相争,三哥得利。二战不就是这样吗?纳粹发动世界大战,战争中重创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最后全部便宜了美国。

如果今天的曹操能意识到,就算你管不了蜀国的事情,这朝廷70%的事情还是归你管,又何乐而不为呢?

个人分析,曹操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为什么态度依旧傲慢?这是典型的哄抬身价行为,就是退肯定是要退了,但是想多要点价格。

比如,最近据法新社6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周二(5日)公布了美国储存的核弹头数量。这是美国四年来首次公布该数据,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拒绝遵循公布核弹头数量的惯例。

而很明显,刘备这边也没有开玩笑。

10月1日至3日,我军3天内共派出93架次军机飞抵台湾西南空域。其中,1日38架次,2日39架次,3日16架次,3天近百架军机进入台空域。吓到蔡英文甚至发出了求救言论。

而这一切“惯例”都只是为了在瑞士会晤之前的“友好”气氛。

说一个基于历史的无关话题,当老大和老二都意识到双方打不起的时候,博弈就已经变化了,一旦老大老二谈妥了,那...

其他后面的,比如三哥就得有点压力了。

就好像当你无法打败快车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和快车和解,然后一起来吃网约车的大蛋糕。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战,最后死的是非常可乐...?

说起来,日本虽然经常谈失去的30年,说经济萎靡不振,但其实日本经济总量还是很大的。2020年,日本经济总量为4.94万亿美元。印度也不错哦,印度大约有2.7万亿美元左右,而且增速还可以,今年据说增长有20.1%。

刘备,曹操肯定是吃不下了,但是全世界不是只有刘备啊,为什么说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两个超级大国?就算曹操失去了东亚+部分南亚,可世界上还有南美洲、非洲、欧洲、中东,很多很多地方啊。

而且撤出东亚,也不是完全亏本的撤离啊。这日本经济4.94万亿美元,也不是很差啊,我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赞美日本经济发展的可以,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日本经济需要美国驻军保护。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驻军可以是保护当地,也可以是刀口对内,在哪吃哪。我想说的就一条,如果曹操刘备谈妥了,那曾经的围中驻军,以后是什么性质就不好说了。

说起来,这几年刘备越来越强调环保了,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在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安排。

“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是《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为实现这一温控目标,全球逾20个国家宣布要实现碳中和。

其中所谓碳中和,也就是净零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与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目的是维持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相对平衡,温升不再发生变化。

这一点中国是非常雄心勃勃的,说自己保证超额完成人类责任、义务。我想了想,这确实是一个好事啊!咱各个大国以后都要好好带头,大家可不能在让工业继续污染地球了啊,环保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环保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啊。

印度人也是人,所以印度环保标准也必须跟上,如果印度自己无法达标,中国环保产品管够,反正对三哥来说,花钱就能解决,都不是大事。

也许我们会见证一个未曾设想的道路。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拜登想着川普搞的贸易战科技战都是筹码,你让我取消一项,那你得拿一项东西来换。

中国是铁了心让美国把川普搞得一系列幺蛾子都取消了,恢复到川普之前,再谈救美债。这些东西不取消,谈都不要谈。取消了之后,你拜登再拿什么东西来换救美债。两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川普搞出来那些东西,拜登觉得都是筹码,其实都是负担。要是全部都取消,跟中国一个子儿都没换过来。共和党和民主党右派能把拜登给撕了。贸易战让工商界都疯了。工商界要求取消加的关税。滥发美债物价上涨,民众都受不了。现在,美联储都不想继续接盘了。不取消川普的那些“遗产”,中国铁了心的不谈救美债。

拜登还想着扛到中期选举呢。因为如果跟中国妥协,民主党中期选举可能会失利。但是如果还没到中期选举,美债就崩了,那更不用谈中期选举了。现在拜登就是骑虎难下。

美债崩了的后果可能比1929~1932的大萧条还惨。


不过,不用抱太大希望。美国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的。崩的一塌糊涂,才有可能谈实质内容。

答主也不希望崩,这么多年当码奴攒了点辛苦钱全投美股上了,这两周跌进去一半了。


前几天戴琦促使北京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采购承诺。估计中国不会理会的。这个协议是拜登上台之前几天签的。拜登上台之后又疯狂加了不少制裁。只能说当时拜登太乐观了,还想学川普那一套。4月份阿拉斯加,杨主任已经把态度表明了,不吃你那一套。

美国的态度很豪横,想让别人跪着还要上贡。

也许拜登及其团队也很清楚豪横没有用,但是在现行的制度下,除了党争,什么都做不了。不管是戴琦还是苏利文谈肯定是谈不出结果的,两边的底线都很清楚,差得十万八千里呢,来谈判不过是刷个KPI,仅此而已。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已经谈完了,看公报,应该没谈出什么。回答在另外一个问题下:

user avatar

有没有看出来之前兔鹰对话的套路?

兔子:这是我的底线!鹰酱!

鹰酱:这是我的要求!兔子!

兔子:底线啊!知不知道什么是底线!

鹰酱:我给你面子了!你别逼我发飙啊!

兔子:发就发!谁怕谁?

鹰酱:我发了!啊~

兔子:谁怕谁!

……

然后鹰酱一回去就搞个大动作,再过一个月,鹰酱又小小让了一步。然后又来找兔子兔子谈

鹰酱:我是带着诚意来的,这是我的要求。

兔子:底线啊!知不知道什么是底线!连底线都没达到,我不谈!

鹰酱:要求啊!这是我的要求!

兔子:不看,这是我的底线!

鹰酱:别给脸不要脸……

兔子:底线!底线啊!

鹰酱:啊~

然后又过一个月

鹰酱又让了一小步,然后再找个大麻烦,接着找兔子谈……

看到没有,拜登上台以后,这个套路来来回回,没完没了。开始谈,大家都满怀期待,说兔鹰要和解了,现在这个套路都已经熟了,没人有啥期待了。

美国做出的让步有:

  1. 官方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2. 派出驻华大使
  3. 联合国发言表示不打新冷战
  4. 提出气候问题上合作
  5. 释放孟
  6. 重建军事对话
  7. 病毒溯源不再炒作
  8. 开放部分芯片给华为

每次小让一步就要搞麻烦

  1. 新疆问题
  2. 病毒溯源问题
  3. 美日印澳联盟
  4. 出售核潜艇给澳洲
  5. 炒作台湾更名
  6. 南海军演
  7. g7针对中国
  8. 炒作新冠病毒溯源

对,一面打一面拉,跟大姨妈一样,每个月都来一次。

所以这次会晤会怎样呢?

如果不出所料还是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鹰酱:兔子面子我给你给得够足了,别不识好歹!

兔子:底线啊!底线!

鹰酱:少跟我谈底线!我还有的是手段!

兔子:鹰酱!我说过的底线就是底线,从一开始到现在再到未来就是底线!我们兔子这70年说话算话!

鹰酱:你不要逼我发飙!

兔子:发就发,谁怕谁!

鹰酱:啊~


所以大家不要有太多期待,距离双方打成协议还要再等一段时间。只要鹰酱觉得它还有找麻烦的能力,他是不会放弃在底线问题上来回横跳。而兔子看来就是来划定底线的。

两边估计还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

至于看点,可以拿阿拉斯加峰会做个对比,看看双方的发言。如无意外,至少再在人前那么激烈的言辞应该是没有了。

此外,就看中美有没有联合公报了。如果有,那么关税可能很快要降了。不过我猜大概率没有,因为鹰酱现在还有找麻烦的能力。当且仅当它自顾不暇的时候,才会有实质性的转机。

总之吧,大方向已经开始变化,鹰兔暂时和解的趋势已经开始。但是具体哪一次,具体什么时候还要看两国具体的状况。

哦对了,鹰酱阿富汗撤军的时候,兔子没有落井下石。其实兔子也是想谈的,大家也不要觉得兔子就天下无敌,总体来说跟朝鲜战场类似,现在是战略相持,谁也拿谁没什么办法。

user avatar

现在的全球政治家确实一代不如一代了。

基本上,普遍从政治家降级为政客了。

就像看三国演义一样,前三国时期将星璀璨,慷慨激昂,波澜壮阔,英雄固然了得,枭雄何尝不强?真正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一时多少豪杰!

等到孙十万背刺关羽,刘关张一朝尽丧,慢慢就不是味了。

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之后,三国世界的水平居然变成司马昭大战刘禅了!

最后居然是司马炎当上了元首。

放前三国那段时期活不过三章回的司马炎,成了当世第一。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当年看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回忆录,尼克松写到:

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十分难对付,有一次尼克松半开玩笑的指出这一点,不料莫洛托夫说:“要是这样你们就认为我难对付的话,那等你们遇上周恩来,你们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难对付”。

尼克松当时不懂,乒乓外交开始以后他懂了。

在第一次访华归来以后,尼克松在不同场合包括回忆录里都这样说——他,或任何人,在周恩来面前,“任何不信任的感觉或怀疑的判断,几乎都烟消云散了。”

尼克松的心腹,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如此形容与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国外交部门打交道的感受:

“我们(美国)和苏联双方擅长的是切香肠式的外交,即把外交需求切成一片一片的,一次拿一片出来谈,让步了就再切一片,反复切反复谈。

和苏联人谈判特别累。

中国人不是这样。

中国人不懂“切片”,他们提出来的条件就是底线,接受就接受,不接受谈判就结束了。”

就是这么硬核。

你以为我写这些是为了夸周总理?

当然有这个成份,但我想说的重点是:英雄固然了得,枭雄丝毫不弱。

要知道当时中国是事实上与美国断交了的,我们天天发社论骂美帝,双方可以说是半交战状态(朝鲜战争可一直没结束,名义上只是休战)。

然而尼克松政府敏锐的察觉到有与中国修好的可能,所以他们立刻行动起来——

基辛格假借参加国际会议,突然飞跃数个国家秘密访华,谈完立刻秘密飞走,苏联一点消息没得到。

借助民间乒乓球队的交流破冰,传递出的信号震惊了世界,中美都能和好了,又相信爱情了。

尼克松立刻访华,在国内的一片反对之声中,对中国领导人赞誉有加,传递出十分友善的信号。

当然也可能是国宴确实好吃。

高效的外交谈判随即展开,双方达成多项合作,谈判完全是按中国的风格来,摆出来的条件就是最终条件。

总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中美闪电般完成了结盟,共同对付,嗯,老大哥。

老大哥一脸懵逼,咦,我都没睡醒呢,脸都没洗,最大的小弟就和死敌谈笑风生了?

这一切,都离不开双方领导人的高超政治水平。

对时机的把握,对形势的预判,还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少一样都不行。

夸周总理团队的文章很多了,我这里主要夸夸尼克松团队。

尼克松意识到当时美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为了与苏联决胜,需要中国的支持,即使中国过往是苏联的盟友,现在是美国的次要敌人。

所以尼克松政府不要脸面,不要民意,不要选票,顶着国内政敌的压力,一力推动了与中国政府的修善,尊定了之后苏联解体的基础。

(中国的立场转变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那又是另外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正因为如此,尼克松连任选情堪忧,不得不玩弄小手段,闹出了水门事件,黯然辞职,这也算,哎,为国捐躯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尼克松好样的。

看看人家尼克松的决断,再看看拜登,才能不如尼克松十分之一啊!

或者说当代美国政客们水平差前辈们太远了。

如果还是尼克松在位,现在和俄罗斯的盟约墨水已经干了信不信?

和俄罗斯关系再差,也没打朝鲜战争吧?也没断交吧?怎么就不能和好了?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核心问题。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必须压死的问题,俄罗斯是可争取的对象,欧盟是暂时的朋友。

那还用说?

巩固和欧盟的关系,寻求和俄罗斯的和解,一切为了压死中国。

结果呢,看看美国干了啥。

一边骂着俄罗斯,一边从法国手里抢单子,一边从盟友家里收保护费,一边还踹了欧盟搞小团体。

就美国这样还想逼迫中国坐下来谈?

何况基辛格五十年前就懂了,中国人提出的条件就是底线,底线没得谈,拜登们现在还想切香肠?

没有学习能力啊!

我认为美国现在最好的出路,只有一条:

把日韩台丢给中国,保证能拖住中国的脚步起码二十年!

趁这时间进军巴黎,三个月内法国必投降!

法国既然投降了,德国独木难支,一年内必降!

再加上早已投降的英国,一桶欧洲,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二十年后,中美决战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接下来就是高堡奇人的世界线了……

user avatar

其实从最近密集上映与朝鲜战争相关的影视片就能知道,中国是铁了心的跟美国硬刚到底了。逻辑很简单,现在把大部分的抗美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却转手去接盘了,大家会怎么想呢?因此,这次谈判大概率都是“坦诚的,有建设性的”谈判。


那些高高在上,动则称呼别人小朋友,小同志的高知就别过来我这里普及了。我的知识水平很低的,我还只是一个小小博士而已,和你们交流不来。

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阴阳人过来。不过就告诉你们,阴阳人来一个删一个加拉黑。还是先开一个评论筛选。

user avatar

会谈结束,注意中方新闻稿。

美方发言值得提的只有一句话。。。一个中国立场。。。。别的没了。

中方反对用“竞争”定义两国关系 这种说法是第一次提,现在这个词几乎是包括拜登在内的美国政要的口头禅,他们一般说要竞争不要冲突。所以这等于是否定了对方目前对两国关系的主流观点。

这样可以看出两国在大方向上都有明显分歧,所以除了个别无关大局的事务可能有进展以外,别的暂时不可能有变化。

user avatar

帝国主义国家能不讲道理就会尽量不讲道理,如果有一天他们竟然开始讲道理那肯定是不得已的。

美国拜登政府很好地贯彻了毛主席的指示,能不讲道理尽量不讲道理,比如:阿富汗撤军悄悄的继续,什么北约盟军,不管他!朋友嘛,就要插他两刀。为了让广大中国人民认识到,目前的美国政府相关负责人确实读过毛选,他们很快就表演了插兄弟两刀,刀刀见血的好戏,一方面号召欧洲各国对抗中国,一转身抢了北约盟友法国的潜艇大单。然后给马克龙打电话说:小马,你要保持情绪稳定!大哥手头有点紧,吸你几口血,不过分吧。要说还是小马觉悟高,不忘初心:我们法国哪能不高兴呢,您抢单是看得起我们法国,我们始终团结在拜统领周围,为美国利益而奋斗!

美国现在又把黑手伸向韩国三星,中国台湾台积电,这次就懒得装了,你们主动把核心机密文件交出来吧,为美国尽忠也算死得其所了。估计三星,台积电,尽管不愿意,最终也得交出去,直到被美国公司收购,美国才会放心。不要以为这些公司有美国股份就安全,美国这次要的是彻底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大国竞争,不是搞假的!

其他各国被搞定之后,美国转过头来再次对付中国。这次的谈判估计也是和在阿拉斯加那次一样艰难,只不过气氛稍微缓和。因为,美国的目的还是要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这是他们不变的目标。戴琪,耶伦他们在谈判前不断造势,目的就是要以去关税为条件,压迫中国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华尔街哪班金融寡头早就磨刀霍霍,要到中国大搞一场了(有人说要中国进一步买美国货,这我不同意,农产品的价值本来就少,中国再买也不可能让美国赚多少)。还有就是买美债,变相输出通胀,还可以搞乱中国经济。

美国现在是有点缓不过气来,要中国输血。一旦它度过难关,马上就会翻脸不认人。

对付这种情况,最好就是和他慢慢谈,要加要剪关税都随它,对美国外贸其实意义不大了,人家印钞票买你的实物,中国买不了高科技产品,产业无法升级,还会被输入通货膨胀!所以肯定要限电限产。中国应该坚持两份清单必须百分百完成,边谈边打,朝鲜谈判都持续三年,现在才刚刚开始呢。

user avatar

1,孟晚舟的释放,就预示着中美新一轮谈判要开始了。在美国看来,释放孟晚舟就是对中国表现出善意了。他们不会认为这是在纠正错误,而是认为这是对中国的破格恩惠。美国最擅长制造这种牌:先伤害你,然后“好心”地停止伤害,他觉得这时你就应该感恩戴德了。

2,不要抱持过高的期待。期待越高,失望越大。过高的期待,会给我方谈判者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反而导致谈判不利于自身的期望。越是渴望在谈判中获得显著优势的一方,反而越是可能失败。所以我个人不希望国内舆论对杨委员有什么“金句”的期待。中国的外交不是作秀,而美国近几年的外交多半是出于作秀的需要。这种作秀对美国并不全无用处,至少对于维持美国政府的阶级统治、对于洗脑其国民、对于维持大嗓门的话语权都是有用的。但是中国不需要作秀。

3,中美贸易谈判,应该会像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一样——边谈边打,直到其中某一方或者双方都失去战斗的欲望。由于此次的贸易战可能涉及长远的国运,因此这个时间可能会拉得很长,持续三年、五年都不奇怪。要坚信时间在我。在这个谈判的过程中,中国的很多行业、企业、个人会遭到巨大的损失。国人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遭受损失的时候要有定力。接下来的几年,大家可能要过个凛冽的寒冬!

4,美国的体制劣势,已经使美国失去了很多机会,未来还会失去更多。新冠疫情暴露出的美国体制劣势,有助于中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美国将会利用其低人权优势负隅顽抗,甚至可能反过来指责中国没有在疫情期间开放国门违反了自由贸易。国内可能会出现一些配合美国舆论的杂音,把杂音当个屁放过去就好了。

5,中国依然要务实低调地发展,该怂的时候就怂,没什么大不了的。已经苟着改开40年了,要是还能继续苟着深入改开几十年,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没有特别的事件(规模达到新冠疫情这种级别)发生的话,中国务实低调发展的状况大概还会持续20~30年左右。这是一段持久战,速胜论有毒。请牢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6,资本无国界,一部分美国资本有可能变成中国资本。如果中国的国内生产秩序能够一直保持住,而新冠疫情在未来两三年内都无法妥善解决的话,一部分美国资本可能会出于避险和增值的需求而“投共”。不要觉得匪夷所思,两面下注是资本的常规操作。戴琪昨天的讲话中“不谋求经济脱钩”可能就在暗示这种情况。


虽然美国的体制问题很严重,已经表现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改朝换代特征,但是我们从它成功地通过舆论控制化解新冠疫情的手段来看,美国政府的洗脑和愚民政策迄今还是成功的,也使得美国的体制得以继续延续,甚至是以“胜利者”的角度来延续。具有如此强大民意操控能力的美国政府,并不好对付。不宜盲目乐观。

user avatar

10月7日更新:中方反对用“竞争”定义中美关系,谈判进展很小

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

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会晤是建设性的,有益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同意采取行动,落实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杨洁篪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美方应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杨洁篪表示,中方重视拜登总统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注意到美方表示无意遏制中国发展,不搞“新冷战”,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

杨洁篪阐述了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双方还就气候变化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双方同意就重要问题保持经常性对话和沟通。


能达成共识的是一个中国政策,其他实质性的东西没了。

10月6日原文:谈判需要很长的过程,本次可能有少量进展

1.双方立场差距比较大

美国国内已经形成了极端反华的政治环境,如果公开让步政治压力很大;

而如果美国想改善关系,必然要给出“诚意”,让步小了无法达成一致。


在2021年9月10日的两国元首通话中,我方领导人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1]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畅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梳理中美双方通稿可以发现,两国在此次通话中主要达成三点共识:

第一,沟通对话的重要性,这是处理双方关系的基本步骤。

第二,双方均表达了期望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意愿。

第三,双方应有更多交往,共同探讨合作潜力。


2.还能坐下谈,说明美国压力很大

教员说过,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由于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美国面临冬季疫情恶化的可能。另外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和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多州出现物资短缺的问题,学校被迫改变食谱。

需要人工多的商品普遍价格上涨,图为蟹肉价格

另外美方也在想方设法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例如几内亚政变后西芒杜铁矿也成为一张牌。


从美国国庆前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美方有谈的意愿。

美国国务院官网刊登了国务卿布林肯祝贺中国人民国庆节快乐的新闻声明

声明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10月1日国庆之际,我谨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向中国人民送上祝福。美国寻求与中国合作,以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祝愿中国人民在未来一年里和平、幸福和繁荣。”

本次谈判中,双方预计在一些领域有一些利益交换。


3.本次商谈只是开始,距离“贸易战、科技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参考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1年6月中旬,教员提出朝鲜战争“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即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争取和,不怕战,准备拖;谈要耐心,打要坚决,据理力争,直到取得公平合理的停战。[2]

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在中朝方掌控的朝鲜开城举行。

自此以后,抗美援朝战争就转入停停谈谈、边谈边打、亦打亦谈、以打促谈的阶段。这也就是以政治斗争为主线、以有力的军事斗争相配合并作坚强后盾的新阶段。[3]

1953年7月27日上午,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与“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及其附件。下午,“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晚上,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于平壤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28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抗美援朝伟大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胜利,也是谈判桌上的胜利。[4]

1128天的朝鲜战争,2/3的时间用于“以打促谈,边打边谈”的停战谈判。[5]


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双方必然会在各个领域继续较量,在形势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对军事战线、外交战线、经济战线、国际舆论战线、国内舆论战线的种种困难,只有团结一致,坚持到底才可能胜利!

参考

  1. ^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4iDLARUelQ
  2.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611815
  3. ^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4iDLARUelQ
  4. ^ http://www.people.com.cn/n1/2020/1027/c32306-31908013.html
  5. ^ http://history.ifeng.com/c/81DZ6ug41y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杨洁篪与沙利文的这次会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称得上是近期中美关系中最值得关注的动态之一。两国高层直接对话的机会并不多,而这次会晤的地点、时间、双方的背景以及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大环境,都为这次会谈增添了诸多看点。首先,我们得关注会晤的时机和地点。具体会晤将在哪里举行,目前信息可能还在保密阶段,但无论是.............
  • 回答
    听到杨洁篪先生即将与沙利文助理会晤的消息,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了几个关键点,这些信息我认为非常值得大家仔细琢磨:首先,会晤的背景和时机。这次会晤发生在什么节点?中美关系现在就像一团乱麻,既有战略竞争的剑拔弩张,又在一些领域存在合作的需要,比如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沙利文作为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事务上的核.............
  • 回答
    杨洁篪主任与沙利文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之间的会晤,是当前中美关系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事件。而杨主任在那次会晤中提出的“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这一表述,确实触及了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其含义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竞争”这个词在当前中美关系语境下的复杂性。美国官方,特别是特.............
  • 回答
    根据公开报道,2023年3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意大利罗马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举行会晤。此次会晤是中美两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一次重要对话,涉及多个关键议题。以下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 1. 中美关系的总体基调:寻求“稳定与合作” 双方共识:双方重申中美.............
  • 回答
    孙杨,这个名字曾经在中国体育界乃至世界泳坛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他的故事,充满了天赋异禀、刻苦训练、辉煌成就,以及后来的争议与挑战。如今,他的人生轨迹进入了一个新的节点,关于未来的方向,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关乎他个人,也承载着太多人的期待和关注。从赛场上的王者到赛场外的思考者首先.............
  • 回答
    将杨米尔斯理论归功于杨振宁,而相对较少提及米尔斯,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涉及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理论诞生的背景、两位科学家的贡献以及随后的学术演变。理论的萌芽与诞生:一段跨越的合作杨米尔斯理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规范场理论的非阿贝尔推广,其核心思想.............
  • 回答
    关于“爆料称杨柘将操刀小米 MIX 4,你是否看好其高端之路?”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首先,杨柘本人。他的履历确实非常亮眼。在华为任职期间,他主导了包括 P9、P10、Mate 9、Mate 10 等一系列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的旗舰产品。特别是 P 系列,在拍照和设计上的创新,以及“.............
  • 回答
    杨超越更改微博认证为“演员、歌手”,这在娱乐圈里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很多艺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个人标签。但放在杨超越身上,这事儿确实值得说道说道,也折射出了一些咱们普通人能看到、也能体会的艺人行业现状。首先,咱们得承认,杨超越一路走来,本身就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从一个素人通过选秀节.............
  • 回答
    听到《孙杨传》要在2021年开拍的消息,说实话,我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有些兴奋,也有些复杂。毕竟,孙杨这个人,在中国体育界乃至社会上,都算是个顶顶有名的人物,他身上承载了太多标签——天才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国民偶像,当然,还有那些围绕着他的争议和风波。一个“伝”字的厚重感首先,“传”这个字,.............
  • 回答
    关于《人类最美的54个公式》扑克牌将杨振宁先生排在梅花10的位置,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要评价是“排低了”还是“排高了”,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了解这个扑克牌的排序逻辑和意图。一本关于科学公式的扑克牌,其排序必然是以公式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发现的科学家贡献来衡量的。将科学家.............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杨逍之所以将张无忌一个人丢在昆仑山后就走,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杨逍自身的原因:被追杀,顾及自身安全 江湖地位与仇家众多: 杨逍作为明教光明左使,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行事风格张扬、狂放,得罪了许多人,尤其是朝廷以及武林中的正道人士。在小说中,阳顶天死后.............
  • 回答
    在《银河英雄传说》的宏大叙事中,杨威利之死无疑是许多粉丝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故事走向的一个关键转折。那么,如果这位“魔术师”没有在巴拉特星域遭遇暗杀,他的故事又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呢?这无疑是一个引人遐想却又复杂的问题,因为杨的生命轨迹与自由行星同盟的命运紧密相连,而他的个人意志也深受时代洪流的裹挟。首先.............
  • 回答
    关于宝格丽钻石选择杨笠作为代言人,并称其为“永不凋谢的铿锵玫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两岸关系和性别议题都十分敏感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宝格丽的选择与品牌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宝格丽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其代言人的选择并非随意而为,而是.............
  • 回答
    孙杨的禁赛事件,可以说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尤其是对于中国游泳界而言。这次最终的上诉被驳回,意味着他被禁赛至 2024 年 5 月,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要看待这个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首先,从法律和程序上讲, 这个裁决是现有体育仲裁体系下的一个结果。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经过多次.............
  • 回答
    黄晓明和Angelababy(杨颖)离婚的消息无疑是娱乐圈的一大重磅。作为曾经的“金童玉女”,他们的结合和分开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如今,各自单飞,他们的事业无疑会迎来新的走向,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黄晓明:褪去“宠妻狂魔”光环,回归演员初心对于黄晓明来说,Angelababy的标签曾是他人生的重要.............
  • 回答
    关于奔驰删除抖音杨笠宣传视频、微博视频改为“仅粉丝可见”一事,舆论场上的声音可以说是此起彼伏,观点也相当多元。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捋清楚。奔驰选择与杨笠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宣传视频,核心是围绕着“奔驰GLB”这款车型,并且试图将杨笠的个人风格和奔驰品牌.............
  • 回答
    杨学志先生那篇《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的文章,确实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触及了一些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单看标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但深入去读,会发现他提出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的一些观察和判断之上。首先,我们得承认,杨学志先生的这篇文章.............
  • 回答
    孙杨与禁药检测员发生冲突并可能面临终生禁赛的传闻,背后涉及的是一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回顾事件的经过、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各方观点。事件的背景与经过(详细版):事情的起因发生在2018年9月4日晚,位于浙江杭州的孙杨住所。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规定,兴奋剂检测需要由.............
  • 回答
    孙杨的事件,就像在中国体坛乃至世界体坛投下的一颗深水炸弹,至今余波未平。围绕着他的争议,从最初的“暴力抗检”,到如今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甚至无缘巴黎奥运,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能简单概括的。事件的起点:那一次“血液样本的收集”要说孙杨的麻烦,得回到2018年9月的那次赛外检查。当.............
  • 回答
    雅戈尔集团宣布向奥运冠军杨倩赠送一套雅戈尔住房,这事儿一出来,大家的关注点可不少,尤其是雅戈尔这家公司本身,更是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这背后都有哪些门道。首先,从雅戈尔这家企业来看,这无疑是一招非常高明的营销手段。你想想,在奥运盛会期间,全民都在关注运动员的成绩,而杨倩作为为国争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