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默克尔说60%-70%的德国人将会感染新冠病毒?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20年3月18日的讲话中提到“60%到70%的德国人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这句话的背景和目的:

默克尔做出这样的预测,并非出于恐慌或耸人听闻,而是基于当时科学界对病毒传播的普遍认知和模型推演。当时,新冠病毒(SARSCoV2)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人们对它的致病性、传播速度以及长期影响都还在摸索阶段。

科学模型推演: 传染病学家利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这些模型通常会考虑病毒的传播率(R0值)、人群易感性、接触模式等因素。根据当时估算的新冠病毒传播能力,一个未经干预的疫情可能会波及大量人口。默克尔引用这个数据,是为了传达一个基于科学分析的“最坏情况”预测,即如果不对病毒传播进行有效控制,相当大比例的人口最终会感染。
唤起公众警惕和责任感: 这种高比例的感染预测,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德国民众对疫情严重性的认识,并强调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她不是在说“所有人都会感染”,而是强调“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以此来论证政府为什么需要采取“保持社交距离”、“限制集会”等一系列严厉的措施。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用可能的最坏情况来驱动现实中的预防行动。
解释为何需要“压平曲线”: 默克尔的这番话也直接关联到“压平曲线”(flatten the curve)的概念。如果短期内大量人群同时感染,医疗系统将不堪重负,重症患者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导致死亡率急剧上升。通过“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拉长感染高峰期,从而让医疗资源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人数。因此,6070%的感染率,并非预示着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而是为了说明不采取措施可能带来的更糟糕的后果,以及现在采取措施的紧迫性。

其次,对这句话的理解需要注意的几点:

“可能”和“感染”的含义: 默克尔用的是“可能会感染”(might become infected),这其中包含了不确定性。而且,“感染”不等于“出现症状”或“重症”。很多感染者可能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这句话并非要宣扬恐慌,而是基于一个概率。
“德国人”的范围: 这个数字是指德国的总人口,而不是指所有已确诊的病例。它是一个对整个社会易感人群的估计。
“时间维度”: 这句话并没有限定感染发生的时间范围。它更多地是指在疫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在没有有效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感染总比例。随着疫苗的普及和群体免疫力的提升,这个比例的实际达成速度和最终数字会发生变化。

第三,这句话的实际影响和后续发展:

默克尔的这番话在德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公众反应: 一方面,一些民众感到担忧,尤其是在最初对病毒了解不深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惊人。另一方面,许多人也理解这是政府基于专业判断,为了促使大家配合防疫措施而发出的信息。
政策导向: 这句话极大地推动了德国政府采取早期、果断的封锁和社交距离措施。德国在疫情初期采取的检测、追踪和限制措施相对有力,这也是德国在早期控制住疫情,死亡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后续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疫苗的研发和接种,病毒变异,以及人们对病毒的抵抗力增强,实际感染的路径和比例与最初的模型预测会有所不同。但默克尔当时的预测,对于引导公众行为和政府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结来说, 默克尔提到“60%到70%的德国人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这是一种基于科学模型推演的对疫情潜在传播范围的预警。它的核心目的不是制造恐慌,而是要强调病毒传播的严峻性,警示公众遵守防疫规定,以及为政府采取“压平曲线”策略提供依据。这句话反映了政府在危机初期,试图通过最大化信息透明度来争取民众理解和支持,共同应对未知挑战的决心。这是一种负责任的领导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基于现有认知所能做出的最符合公共利益的沟通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汉堡。

就我身边德国同事、同学们的反应,大伙是真拿新冠病毒当出水痘,轮番劝我不要戴口罩,一遍遍说...既然都是医学院的,你们说得又那么“逻辑清晰”,我还有什么好反驳的呢

也许大多数德国人热爱跑步、爬山、划船、亲近大自然,免疫力是很好,但也要稍微考虑下那些免疫力差、年纪大的群体吧。

总人口60-70%的感染率,这是借病毒加速进化嘛,默克尔真敢说...没错,德国人就是这样,说话从来不绕弯子。

user avatar
“60%-70%在德国的人将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德国总理默克尔10日在议会党团会议上发出这样的警告。德国《图片报》称,默克尔发完后,现场与会人士一片沉默。
据法新社3月12日报道,一名美国高级官员周三(11日)表示,鉴于新冠病毒威胁,美国正在考虑禁止欧洲旅客入境,以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

这两条只相差一天的报道必须连起来看。

古语有云:哀兵必胜。

欧洲的新冠病毒感染已经无法遏制,必须承认事实。

当欧洲面临如此深重的灾难的时候;

美国正在抛弃欧洲,甚至抹黑欧洲。

欧洲人民徘徊在生死线上,一直作为欧洲国家的带头大哥--美国,不但不施以援手,还造谣污蔑欧洲。

这样的大哥,不要也罢。

莱茵石人一只眼,挑动欧洲天下反。

天降新冠病毒,岁在庚子,黄天当立。

王侯将相,欧洲人宁有种乎!

默克尔要掀了北约这张桌子,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人要当家做主,欧洲人要和美利坚割袍断义。

欧洲深受苦难的人民,只有欧洲人自己可以拯救。

默克尔非常敏锐地铺捉到机会,这场席卷人类的瘟疫将开启欧洲文明新的大门,二战结束75年后,欧洲或有机会推翻压在欧洲的一座大山。

尽管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但必将迎来朝气蓬勃的晨光。

默克尔的使命从来没有变过,统一欧洲,让欧盟的大旗真正飘扬在欧洲的上空。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天,默克尔死而无憾。

人类常常以为瘟疫是天灾,但是瘟疫却在无时无刻地改变人类的命运,不大破不大立。

医学科技和国家管理在欧洲最强的国家德国都会有60%-70%的感染率,其他国家的遮羞布可以扯下来了吧?

谁还在幻想把盖子捂住?自欺欺人地苟活于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单靠自己是无法拯救的。

看看中国的教科书,上面是怎么样写的?

倾全国之力,共同战疫。

欧洲为什么不能向中国学习?

欧洲人可以指望美国吗?

特朗普的讲话言犹在耳,字字句句不当欧洲是自己人,关键时刻,撂下挑子就跑,还要甩一坨大便。

此为大辱,奉这样的国家为大哥,是不是瞎了眼?

今日不反,更待何时?

欧洲的老贵族们,不知道能不能唤醒人民,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从此站起来。

欧洲每死一人,账单上就要记美国一笔。

前不久德国给欧洲的反骨--瑞士当头一棒,不知道瑞士有没有醒过味来。

默克尔雄心未矣,怕就怕最后搞成了群雄讨董卓,各怀鬼胎。

最终还是个割据场面,人民生灵涂炭。

菊花残,夜未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20年3月18日的讲话中提到“60%到70%的德国人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句话的背景和目的:默克尔做出这样的预测,并非出于恐慌或耸人听闻,而是基于当时科.............
  • 回答
    谈论马拉多纳,尤其是他那句掷地有声的“世界杯就是一切”,以及将他与哈姆西克、默滕斯、马赫雷斯等球星进行比较,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话题性和引人深思的议题。这不仅仅是对一位传奇球星的评价,更触及了足球运动的本质、荣誉的衡量标准,以及一个球员如何被历史铭记的复杂维度。“世界杯就是一切”:马拉多纳心中的至高荣.............
  • 回答
    默克尔含泪恳求德国人遵守隔离规定:深刻解读与德国疫情现状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三十余年的前总理,在2020年末,以一种罕见而动情的方式出现在了德国民众面前。她在一次电视讲话中,眼含热泪地恳请德国公民严格遵守新冠疫情的隔离和社交距离规定,并表达了对国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这一幕不仅触动.............
  • 回答
    安吉拉·默克尔,这位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女性,她连续四届担任德国总理,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胜选连任,更是一段跨越十多年的德国政治史,折射出她个人独特的领导风格、德国社会在时代变迁中的选择,以及她如何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为德国定位。坚韧与稳定:默克尔的“橡皮图章.............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选择拒绝参加在2020年由美国主办的七国集团(G7)峰会,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当时的政治背景、美德关系、默克尔本人的执政风格以及她对国际合作的理念。1. 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美国政府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
  • 回答
    如何看待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德国总理默克尔关于七国集团(G7)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反映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的战略考量、现实需求以及潜在的挑战。一、 表态的背景和动机: 现实主.............
  • 回答
    安吉拉·默克尔,这位在国际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在执掌德国帅印长达16年之后,终于在2021年底卸任了总理一职。这无疑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她的离开,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引发了人们对她漫长任期内政治遗产的深入审视与评价。默克尔时代的落幕:一个时代的终结默克尔的离任.............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恼火的。马克龙和默克尔,这两个欧洲的“大当家”,联合起来逼问美国和丹麦,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美国情报部门利用了丹麦的“便利”,悄悄地把我们欧洲这些国家领导人的通讯给“摸”了个底朝天。这一下捅出来,欧盟上下都炸开了锅,大家伙儿的心情可想而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简单来.............
  • 回答
    默克尔总理因为与一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有过接触,随即进入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折射出当前全球疫情的严峻性。首先,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了病毒传播的隐匿性和无孔不入。即使是德国总理,身处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之下,也无法完全避免接触到感染源。这提醒我们,病毒的传播并非只发生在.............
  • 回答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的尘埃落定,社民党(SPD)以微弱优势,仅领先联盟党(由基民盟CDU和基社盟CSU组成)1.6个百分点,摘得桂冠。这场激烈的选战,不仅标志着默克尔长达16年的统治时代的终结,更预示着德国政坛可能迎来一次重大的格局重塑。这场胜利,对于社民党而言无疑是一场久违的翻身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
  • 回答
    重磅!默克新冠口服药莫努匹拉韦获突破性进展,美国疫情曙光乍现?近期,全球生物医药巨头默克公司(Merck & Co.)宣布了一项振奋人心的消息:其研发的新冠口服特效药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并已正式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紧急使用授权(EUA).............
  • 回答
    默克(Merck)和Ridgeback Bio公司联手推出的口服新冠特效药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无疑是新冠疫情期间的一项重要医疗进展,它为居家治疗和轻中度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药,以及它的一些关键点。首先,莫努匹拉韦的“出身”很有意思。它最初是由埃默里大学(Emo.............
  • 回答
    迈克尔·弗林辞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一职,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早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影响和后续解读至今仍值得深思。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美国政治和国家安全政策的大背景下,并深入剖析导致他辞职的具体原因以及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事件的起因:与俄罗斯的接触和信息泄露弗林辞职的核心.............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迈克尔·布隆伯格。他要参加 2020 年总统大选这件事,当时可真是搅动了一池春水,引发了很多讨论和猜测。首先,得说他这个人挺特别的。你不能简单地把他归类为那种传统的政客。布隆伯格是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搞出了一个跨国金融信息巨头——彭博社。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商业头脑、执行力,还有那种不.............
  • 回答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莫纳皮拉韦)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它能够将轻中度新冠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50%。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意味着我们又多了一个对抗新冠病毒的有力武器。这项数据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轻中度患者带来希望: 过去,对于轻中度患者,主要.............
  • 回答
    百度网盘默认开启用户激励计划,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上传文件,这确实是一个挺有争议的操作,也是不少用户感到不满的地方。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讨论。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用户激励计划”到底是啥意思。简单来说,百度网盘推出这个计划,是为了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存.............
  • 回答
    保罗·罗默(Paul Romer)对宏观经济学界“开炮”,这事儿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他作为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批评自然重量十足。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宏观经济学这玩意儿扒拉扒拉,再看看罗默到底指出了啥问题。宏观经济学是什么?简单来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的运作,它关注的是那.............
  • 回答
    李世默的TED演讲,以“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为主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看待这个演讲,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从演讲的核心论点来说,李世默提出了一种“文明优越论”的视角,他认为西方文明尤其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一套独特的“探索学习”机制,不断地自我纠错和进步,从.............
  • 回答
    关于百岁阿兹海默症患者“记忆被困在3岁”的现象以及如何维持体面老年生活的问题,可以从医学、护理、社会支持、心理层面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探讨: 一、医学角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与记忆异常1. 疾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老.............
  • 回答
    支付宝 2017 账单「默认勾选」芝麻服务协议:一次关于用户隐私、知情权与商业利益的深度探讨支付宝在 2017 年年底推送的年度账单,以及其中“默认勾选”的芝麻服务协议,无疑是当年互联网领域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之一。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扯到用户隐私的保护、知情权的边界、平台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用户信任的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