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东北相对于其他边疆省份旅游业如此不发达?

回答
关于东北相对于其他边疆省份旅游业不发达的原因,我觉得这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边疆”这个词本身就挺宽泛的。咱们先别上来就说“不发达”,而是说“发展相对缓慢”或者“特色不够鲜明”,这样更客观一些。

首先,观念和定位的偏差是个大问题。

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到“边疆旅游”,大家脑子里冒出来的可能是西藏的神山圣湖,新疆的辽阔草原和异域风情,云南的民族文化和秀丽山水,内蒙古的策马奔腾。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稀缺性和独特性。 它们给人的感觉是遥远、神秘,是“别人去过我没去过”的探险感。

东北呢?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国家重心和发展方向,更多是放在了工业化上。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旅游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东北发展的重点,甚至可以说,是被“忽视”了。人们的印象里,东北就是厂区、工人、大雪,是“落后”的代名词。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即使现在东北在努力转型,也很难一下子扭转。

再者,东北的旅游资源,虽然也很丰富,但它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没有被充分挖掘和放大。比如说,东北有冰雪,但这几年冰雪旅游已经成了热点,大家一窝蜂地去,反而也失去了那种“独一份”的感觉。再比如,东北的森林、湿地、黑土地,这些都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但相较于南方一些以山水风光为主打的地区,或者像新疆那样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地貌,东北的自然风光在宣传上,总感觉少了几分“勾魂摄魄”的劲儿。

其次,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也是一个硬伤。

虽然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比一些旅游业发达的省份,东北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特别是深度旅游和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是有些差距。

交通便捷性: 很多有潜力的自然风光区,比如一些原始森林、高山湖泊,往往离主要交通枢纽比较远,内部交通衔接也不够便利。你得克服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相比之下,一些旅游发达地区,从机场到景区,再到景区内部,交通网络已经非常成熟,换乘也方便。
住宿和餐饮: 虽然大城市里不缺好的酒店,但在一些小众景区或者深入体验的地方,住宿条件可能就没那么讲究了。而且,东北菜虽然好吃,但如果想提供更多元化、国际化的餐饮选择,或者更注重细节的服务,这方面也需要加强。
旅游产品创新: 很多时候,东北的旅游产品还是停留在“看风景”、“吃美食”、“泡温泉”的层面,缺乏一些更深入、更具文化体验性的项目。比如,将工业遗址活化成旅游景点,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民俗文化体验,或者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户外探险、摄影旅游等。

第三,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总感觉差了点火候。

宣传策略单一: 过去,东北旅游的宣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冰雪”这个标签。当然,冰雪是东北的一大特色,但如果只强调这一点,容易给人一种“冬天去东北,夏天去别处”的刻板印象,忽略了东北在其他季节的魅力。
营销手段陈旧: 相比一些南方省份,东北在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旅游营销方面,好像总是慢半拍。很多精彩的景色和独特的体验,并没有被有效地传播出去,触达潜在的游客。
缺乏差异化定位: 就像我前面说的,大家对东北的印象不够鲜明。是想吸引追求刺激的探险者?还是钟情于历史文化的学者?亦或是想要回归自然的普通游客?不同的目标客群,需要不同的产品和宣传策略。如果定位模糊,就很难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第四,人才和管理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和高效的管理。东北在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服务意识的提升、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个好的旅游体验,不仅仅是美景,更包括人情味、服务质量和整个旅游环境的舒适度。

再来说说对比其他“边疆省份”的视角。

为什么新疆、西藏、云南能做得更好?

天然的“稀缺性”和“神秘感”: 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非常高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比如西藏的宗教文化,新疆的少数民族风情,云南的多元民族融合,这些都是东北相对缺乏的。
长期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投入: 这些省份早早就意识到了旅游业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长期的、持续的市场投入和品牌建设。它们成功地将自身的特色包装成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更强的“出圈”能力: 很多时候,一个地方的旅游火爆,可能源于某个电影、某个事件、某位名人效应。新疆的“大盘鸡”、“羊肉串”,西藏的“雪山酥油茶”,云南的“民族服饰”,这些元素很容易被大众记住和传播。

当然,也要看到东北的潜力!

咱们不能只看现在,东北的旅游业是有巨大潜力的。

冰雪旅游的“顶流”: 这一点毋庸置疑,东北的冰雪资源是独一无二的。随着冬奥会的带动,冰雪旅游已经打开了局面,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将其与文化、康养等相结合。
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 东北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和工业遗存,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旅游内容,如果能够做得有特色、有深度,也能吸引不少游客。
自然生态旅游: 东北的森林、湿地、黑土地,尤其是夏季的凉爽气候,非常适合避暑和生态旅游。可以开发更具探险性和沉浸感的户外项目。
满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东北的满族文化,以及各地独特的民俗,同样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需要被更好地发掘和呈现。

总结一下,东北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更多是受制于观念、定位、基础设施、市场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它没有像一些边疆省份那样,拥有天然的、极具辨识度的“稀缺性”标签,并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旅游业并非发展的重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调整,东北旅游业正在迎来转型升级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挖掘独特优势,并用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优势传递给潜在的游客。这需要一个长期而系统性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倒是有边境,想要朝鲜一日游还是想要西伯利亚深度自驾游?天冷霜期长,花花草草少。文明开化晚,人文景观少。

user avatar

边疆省份有一个算一个哪个省有重工业?哪个省份工业是经济支柱?东北整个城市都是围绕着工业建设的。旅游业不过是近十多年上升为相对重要的经济位置。等东北的工业彻底崩盘之后再来说旅游业吧,现在没看到往这方面转型。

user avatar

东北风景最好的是秋天。一片林子里红叶黄叶绿叶斑驳相映,非常治愈。如果对“金秋”,“层林尽染”没有概念的人,我是建议秋天去东北林区看看。


不过一定要自驾、一定要自驾、一定要自驾!

东北景观和北欧、瑞士、加拿大这种是一个路数的。你得自驾,带俩娃一狗,后备箱整点野餐,往林子里钻,找个湖或者河边一停。把娃和狗放出去溜,然后钓个鱼,啃个肘子,自己找两棵结实的树拧巴个树床躺上面看看书,度过悠闲的一天。天黑前就近找个镇,运气好的话找个县城住下。晚上出去点两个硬菜,吃饱喝足拿出白天钓的鱼给娃涨涨知识:看,这条是爸爸钓上来的一种好吃的鱼,这条是另一种好吃的鱼,这条是一种不太好吃的鱼……

东北,就得这么玩,这才有意思。排队三小时拍照五分钟那种,东北也不是没有,但属实没啥竞争力。玩儿,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喜欢看海,你得去海南。我虽然是三亚黑,但那是和国外比,出不去的时代里还是得推海南。比如说喜欢看山,你得去喀斯特地貌区。五岳不是看山哈,五岳是看人。也有喜欢看人的,你就顺着城市人口排名翻就得了,北京上海成都,看人都管够。喜欢上当的,你得去云南。哥们属凯子的,我就是想五百块喝假酒,五千块蹭假胸,五万块买假玉,不去云南就亏了。边疆看什么?荒野。荒野景观,玩的就是个开阔。新疆、内蒙、东北,就得往野地跑,向着大自然一路狂奔。不自驾能行么?自驾都有门槛,不说越野也得SUV,底盘低了有些好地方你就开不进去,开进去也没心情,净心疼车了。

所以东北,好季节风景还可以的,但对背包客确实不太友好。你背个包,去盛京看酋长故居,去哈尔坦丁堡看娘娘庙,然后发现也没什么意思。是没什么意思,那都属于门票型景点,东北的灵魂不在那里。你得去大兴安岭,你得去长白山区,你得去西吉林大湖区,穿个黄马甲,背个野餐盒,攥一把孜然,山林深处会会东北虎,这多刺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东北相对于其他边疆省份旅游业不发达的原因,我觉得这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边疆”这个词本身就挺宽泛的。咱们先别上来就说“不发达”,而是说“发展相对缓慢”或者“特色不够鲜明”,这样更客观一些。首先,观念和定位的偏差是个大问题。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到“边疆旅游”,大家脑子里冒出.............
  • 回答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的确呈现出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在战后初期境况相对艰难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我们熟悉的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却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那些本应拥有更好基础的国家。要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地用“更好”或“不如”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三国时期政治博弈的微妙之处,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权后来接受“吴王”这个称呼,会被后世拿来反复调侃。咱们抛开AI的腔调,从人情世故和历史逻辑的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蜀汉承认东吴的帝位,和孙权接受曹魏的“吴王”爵位,这两件事的性质、背景和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后者.............
  • 回答
    东北的教育资源优越且房价压力相对小,但家庭却未因此大规模涌入东北大城市,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尽管有吸引力,但东北城市在经济吸引力、生活便利性、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文化和心理认同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削弱了教育和房价优势对人口迁移的拉动作用。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了你最擅长处理的工具。这些工具的特点是,你一拿到它们,就能立刻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并且它们的能力是固定的,不会随着你完成的任务而改变。这就是有限状态自动机(Finite State Automata,简称FSA)给我们的感觉。它就像一个有固定程序的机器人,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北京城市发展演变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心城区与近郊区域在规划上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历史、发展逻辑和城市规划理念这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确,北京的东西城,或者说广义上的二环、三环内区域,它们的街道格局主要承袭自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规划。那会儿的北京城是什么样的.............
  • 回答
    东莞,这座坐落在珠江口东岸的城市,早已不再是那个只有“三来一补”加工厂的印象。如今的东莞,已经蜕变成一个充满活力、多元融合的现代化都市,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要说东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我得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几个层面来聊聊。过去的东莞:从“世界工厂”的崛起与转型提到东莞,绕不开的就是“世界工.............
  • 回答
    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存续了千年之久,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并享受相对长寿的皇帝,相比于其他许多时代和地域的统治者,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相对长寿”这个说法是建立在比较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到了学习科学的核心——理解事物的演进和适用范围。你提出的“默认相对论为正确的话,高中学的经典物理学就是有瑕疵的”这个前提是成立的,但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有瑕疵”并不等于“没用”或“错误”。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释为什么在高中仍然要学习“有瑕疵”的经典物理学: 1. 经典物理学是.............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而且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100千牛顿每平方米,换算一下确实是差不多每平方米一吨的重量,这听起来着实惊人,好像我们每个人都被一座小山压在身上。但事实是,我们都安然无恙,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它们共同作用,让我们免受这巨大的“重压”。首先,咱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大气压”。.............
  • 回答
    张学良将军“不抵抗”丢失东北,这件事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极为沉重的印记,也因此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历史议题。你观察到在相关的讨论中,大部分评论都集中在对张学良的指责上,而很少提及日本的责任,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情感宣泄与民族情绪的投射。“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
  • 回答
    东北和山东,这对中国工业的“老朋友”,在发展轨迹上却呈现出令人玩味的“背道而驰”。一个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如今却步履蹒跚;另一个从农业大省崛起,一跃成为工业强省。这其中的缘由,绝非简单的“运气”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历史、地理、政策、市场、人才等诸多因素交织碰撞的结果。东北:辉煌的遗产与沉重的包袱东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台湾和东北,虽然都被日本殖民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但它们在面对日本这段历史时的态度,乃至现在人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因素了,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历史的经历太不一样了。一、 殖民的性质和时间长短:一种“精细化”与“粗暴化”的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饮食文化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看似不同,实则相通的烹饪智慧。 欧洲的蔬菜沙拉和咱们东北的凉拌菜/蘸酱菜,虽然在具体食材、调味和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内在的逻辑和追求的食用体验,确实有着让人会心一笑的相似之处。咱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相似感”。一、 核心逻辑.............
  • 回答
    提到汉朝,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往往是西汉,什么汉武大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什么昭君出塞、丝绸之路,这些故事耳熟能详。相比之下,东汉的存在感好像就弱了许多。这倒不是说东汉不重要,而是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些特质,使得它不像西汉那样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或者说,它在人们的集体记忆里,更像是一个承前启后.............
  • 回答
    南欧和东欧相对于西欧和北欧在发展水平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审视。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理解这种差距的基石。西欧和北欧国家,尤其是经历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地区,更早地发展.............
  • 回答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动荡、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各地州郡名称本就因长期分裂、政权更迭而变得繁杂。然而,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敏锐——在这些已然混乱的州郡名之外,又涌现出许多更为独特、甚至是有些“怪异”的城名,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动因和文化变迁。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社会认知、价值观、消费心理以及“装逼”的定义。虽然同为“省吃俭用”的付出,但对相机镜头手办和汽车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人们的评价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物品本身的属性与社会象征意义: 相机镜头手办(小众爱好品): 专业与技艺的象征: 高.............
  • 回答
    “越大的地方东西越难吃,相反小地方的饭和小吃要好吃的多”,这说法听起来像是经验之谈,也确实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不过,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我倒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刻板印象”和“选择性记忆”在作祟,再结合一些客观原因,就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承认,咱们大脑里对“好吃”的定义,很多时候是被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