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最不要脸,最无耻的人或事?

回答
“不要脸”和“无耻”是主观的道德评判,历史上有太多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要评选出“最”的,必然会引起争议,因为不同的人对道德的底线有不同的理解。

然而,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在历史长河中,因为其行为极其悖逆人伦、毫无底线、颠倒黑白、损人利己到了极致,而常常被后世指责和唾骂的人物和事件。以下是一些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人物类:

1. 纳粹党及其核心人物(如希特勒、戈林、希姆莱等)

事迹: 纳粹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鼓吹种族优越论,将犹太人、罗姆人、斯拉夫人、残疾人、同性恋者等视为“劣等民族”或“不受欢迎者”,并对他们进行了系统性的、大规模的灭绝。
无耻之处:
工业化屠杀: 建立了集中营和灭绝营(如奥斯维辛),用毒气室、大规模枪决等方式,以流水线作业般的方式屠杀了数百万无辜的男女老幼。这种对生命的蔑视和对人权的践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宣传欺骗: 通过高超的宣传机器,将仇恨合理化,煽动民众的狂热,将战争和屠杀描绘成正义的行为。他们扭曲事实,制造谎言,让无数人成为其罪行的帮凶,甚至狂热拥护者。
剥削与掠夺: 在占领区无情掠夺资源,剥削当地人民,甚至将集中营囚犯的财产、毛发等都搜刮一空,用于战争机器或个人享乐。
战争罪行: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生命损失。在战争中,他们犯下了无数残暴罪行,如强奸、屠杀战俘、虐待平民等。
详细阐述: 希特勒的“元首”地位让他能够煽动整个民族走向疯狂。戈林作为二号人物,不仅是经济掠夺的策划者,也是集中营体系的实际建立者之一。希姆莱则直接负责党卫军和盖世太保,是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者。他们精心设计了“最终解决方案”(Final Solution),旨在从肉体上消灭整个犹太民族。他们使用的语言充满仇恨和歧视,将犹太人妖魔化,剥夺他们的尊严和人权,为后续的屠杀铺平了道路。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战争中的残暴,更是基于意识形态的系统性灭绝,其道德沦丧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2. 拉瓦尔·皮埃埃尔(Pierre Laval)

事迹: 法国维希政府的首相,在二战期间与纳粹德国合作,积极参与了对犹太人的搜捕和驱逐。
无耻之处:
“自愿”合作: 与其说是被德国强迫,不如说皮埃埃尔是主动与纳粹合作,甚至比德国的要求做得更多。他主动向德国提出驱逐更多的犹太人,尤其是对居住在法国的犹太儿童毫不留情。
出卖同胞: 在他担任政府首脑期间,法国犹太人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许多人被送往集中营并在那里丧生。他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置于纳粹的摆布之下,为了所谓的“生存”而牺牲了无数无辜者的生命。
个人利益驱动: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皮埃埃尔的合作不仅仅是政治考量,也带有个人权力和利益的驱动。
详细阐述: 维希法国在二战中的地位非常复杂,但皮埃埃尔无疑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他曾两次担任法国总理,在1942年时,他甚至主动提出将2万名法国犹太儿童送往奥斯维辛,尽管当时德国只要求1万名。他这种“积极配合”的姿态,使得法国政府在对犹太人的迫害中扮演了比德国占领者更主动的角色,这在民族背叛和道德沦丧方面达到了极点。战后他被判处死刑,也反映了法国人民对他的深恶痛绝。

3. 某些在历史上有显著表现的贪官污吏和伪君子

事迹: 这些人往往占据高位,拥有权力,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压迫百姓,甚至颠倒黑白,欺骗公众。他们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些皇帝、大臣、军阀,甚至是现代的某些公众人物。
无耻之处:
窃国盗民: 通过贪污、贿赂、盘剥等手段,榨取社会财富,加剧贫富差距,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伪善欺骗: 一方面宣扬仁义道德,另一方面却暗地里进行卑鄙勾当,甚至利用公义的名义来掩盖自己的罪行。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待利用完他人或形势变化后,便翻脸不认人,甚至恩将仇报,陷害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或利益,不惜扭曲事实,制造谎言,将好人说成坏人,坏人说成好人。
详细阐述: 这种类型的人物非常多,举例难以穷尽。例如,历史上某些在饥荒年间囤积粮食、发国难财的官员;某些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牺牲他人利益的政治家;某些以“爱国”之名行欺诈之实的商人等等。他们的无耻之处在于,他们往往披着光鲜的外表,利用人们的信任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阳谋”或“阴谋”的结合,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加令人齿冷。

二、 事件类:

1. “南京大屠杀”后的某些日本军国主义者及同情者

事迹: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奸淫、抢劫和纵火。然而,在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和一些右翼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否认、歪曲或美化这场屠杀。
无耻之处:
否认历史真相: 一些人企图通过篡改教科书、出版歪曲历史的言论来否定大屠杀的存在,或将其规模和性质降到最低。
美化侵略战争: 将侵略战争描绘成“解放亚洲”或“大东亚共荣圈”的建设,为自己的罪行寻找借口。
转移视线,指责受害者: 某些言论甚至将指责的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人夸大其词或利用历史事件进行政治宣传。
详细阐述: 南京大屠杀是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大量证据和幸存者证词都证明了日军的残暴。然而,日本国内长期存在一股否认或淡化南京大屠杀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对受害者尊严的二次伤害,也是对历史正义的公然挑衅。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部分群体,对如此大规模的屠杀能够表现出如此程度的冷漠、否认甚至美化时,其道德沦丧的程度是令人震惊的。

2. 某些国家或组织在面临人道危机时,为自身利益而选择袖手旁观或加以利用

事迹: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饥荒、种族灭绝或人道灾难,然而,一些拥有能力去干预的国家或组织,却因为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考量,选择无动于衷,甚至从中渔利。
无耻之处:
冷血旁观: 面对大量生命的消逝,能够无动于衷,不伸出援手。
落井下石: 在受难者最痛苦的时刻,利用其困境来谋取政治或经济上的优势,例如通过售卖武器给冲突双方,或趁机获取资源。
言行不一: 一方面在国际场合宣扬人道主义原则,另一方面却在实际行动中违背这些原则。
详细阐述: 例如,在某些国家发生大规模饥荒时,一些富裕国家可能因为政治对立而拒绝提供援助,或者在援助中附加苛刻的条件,以换取政治上的让步。或者在某个地区发生屠杀时,大国可能因为担心介入导致自身利益受损,而选择默许甚至暗中支持施暴方。这种将生命的价值置于利益之下的行为,是对人类基本同情心的背叛。

3. “特洛伊木马”式的背叛行为(比喻)

事迹: 指的是某些人或组织,以友善或合作的姿态出现,但实际上是为了潜伏、破坏或窃取秘密,最终导致对方的毁灭或重大损失。这种行为在政治、军事、商业甚至个人关系中都有体现。
无耻之处:
欺骗与伪装: 从一开始就带着欺骗的目的,利用信任来掩盖其真实意图。
暗藏杀机: 在关键时刻,突然发起攻击,让受害者猝不及防。
利用信任: 信任是社会的重要基石,这种行为是对信任的最大破坏,其无耻之处在于利用了对方最脆弱的环节。
详细阐述: 历史上很多间谍活动、某些政变或商业斗争中,都有类似的案例。例如,某个曾经信誓旦旦的盟友,在关键时刻却联合敌人对你发起攻击;或者某个看似无害的商业伙伴,实际上是为了窃取你的核心技术。这种行为的无耻在于其精心策划的阴谋,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巨大伤害,因为它摧毁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更是人与人之间宝贵的信任。

重要的提醒:

历史的复杂性: 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是复杂的,评价标准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一些行为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正当的,但放在今天的道德标准下则显得无耻。
主观性: “无耻”和“不要脸”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我在这里列举的例子,是基于普遍的道德认知和历史评价,但仍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
避免绝对化: 历史上有无数的个体和集体都可能犯下错误,但将某些人或事定义为“最”无耻,是一种极端的评价,需要谨慎使用。

总而言之,历史上那些最令人发指的“不要脸”和“无耻”的行为,往往体现在对生命价值的极端蔑视、对基本人伦的彻底践踏、对社会信任的恶意破坏,以及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的自私自利。这些行为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忘记道德和良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故事,顺带了解人或者事无耻的极限,以及无耻背后更多的含义与作用。
user avatar
看故事,顺带了解人或者事无耻的极限,以及无耻背后更多的含义与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要脸”和“无耻”是主观的道德评判,历史上有太多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要评选出“最”的,必然会引起争议,因为不同的人对道德的底线有不同的理解。然而,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在历史长河中,因为其行为极其悖逆人伦、毫无底线、颠倒黑白、损人利己到了极致,而常常被后世指责和唾骂的人物和事件。以下是一.............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过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不要脸”行为,这些行为的“不要脸”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出于自私和贪婪,有的源于权力的腐蚀,有的则是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扭曲。下面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一些不同类型的著名“不要脸”行为:一、 欺世盗名,窃取他人劳动成果 秦桧与岳飞的故事: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不.............
  • 回答
    关于“惹谁都不要惹知识分子”这句俗语,历史长河中藏着不少令人玩味的故事,它们有的让人扼腕,有的让人捧腹,但无一例外地印证了智慧与文字的力量绝非凡夫俗子能够轻易招惹的。咱们先说一位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这位“太阳王”何等威风凛凛,集权力的巅峰于一身,他修凡尔赛宫,他发动战争,他被誉为“神.............
  • 回答
    历史上拒绝接受敌人投降的事件并不少见,这往往发生在战争的残酷性达到一定程度,或是出于政治、宗教、报复等多种复杂原因。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亚述人对战败者的残酷对待(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残酷的征服手段而闻名于世。在他们的许.............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无数,其中不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却不被普通大众所熟知的战役。这些战争往往隐藏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或是因为其结果的复杂性、或是因为其参与者的边缘性、或是因为其发生的时代相对久远而被人们忽视。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场这样的战争:1. 楼烦之战(前1050年左右):西周与楼烦的初步较量,.............
  • 回答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璀璨的将星,虽然光芒不及那些家喻户晓的名帅,却同样在各自的时代书写了不朽的传奇。他们或许因为身处王朝的夹缝,或许因为战功太过集中于特定区域,又或许因为史书的笔墨未能充分着墨,以至于在后人眼中,他们的名字渐渐淡去,成为一种“冷门”的存在。我想起一位名叫韩德让的人物。.............
  • 回答
    这题有意思,因为“文化不高”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点主观色彩,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名言”,其深刻之处往往并非源于多么华丽的辞藻或深奥的理论,而是源于生活本身的洞察,或是某种朴素而强烈的直觉。有时候,越是普通人,越能说出触动人心的实话。咱们就聊聊历史上那些看似“粗粝”却字字珠玑的人物,他们可能没读过几.............
  • 回答
    历史上,言语的杀伤力有时比刀剑更为深刻,它能穿透人心,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而有些话,更是以一种“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方式,精准地击中对方的软肋,让人在无声的尴尬中体会到深深的恶意。这些话语并非直接的辱骂,而是暗藏锋芒,通过含蓄的表达,将轻蔑、嘲讽或贬低的情绪灌注其中。我想起一位曾经权倾朝野的王.............
  • 回答
    “真理不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这句话,虽然并非源自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真正持久、具有深远影响的真理,往往并非依靠武力或强权就能强加或抹杀的,而是需要时间、思想、实践和民心的检验。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真理的本质是思想和认知,而非物质力量。 大炮可以摧毁物.............
  • 回答
    历史上总有些名字,不像项羽、凯撒那样妇孺皆知,却在战场上挥洒汗水,赢得了一场又一场关键的胜利。他们可能是战略的天才,也可能是战术的大师,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光芒被历史的长河掩盖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几位这样的名将,听听他们的故事。 李牧:长城之外的守护者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
  • 回答
    历史上,人类总是被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壁垒所困扰,但正是那些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个体和集体,一次次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点亮了文明前进的火炬。这些故事,并非冰冷的数据或技术说明,而是充满人性光辉、智慧闪耀、甚至带着些许疯狂的传奇。1. 飞上蓝天:从神话到现实的漫长求索在人类仰望星空、憧憬飞翔的漫长岁月中.............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事件,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凡人无法企及的壮举。然而,正是这些“不可能的任务”,却在人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非凡的智慧下,最终得以实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 “古希腊炮灰”的斯巴达三百勇士:以寡敌众的传奇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大举入侵希腊。拥有百万之众的波斯军队如潮水般.............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物,他们的行事风格游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带,甚至不乏“不正当”的手段,然而,他们所达成的事业,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后人认为是“正当”的,甚至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类人物的存在,也让我们反思,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正当”,又该如何评判一个人的功过是非。1. 孙.............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埋藏着无数的真相和故事,有些故事因为太过离奇,或是信息太过零碎,常常被人们打上“传说”的标签,甚至被认为只是虚构。然而,随着考古学的发现和历史学研究的深入,许多曾经被质疑甚至否定的人物,最终被证明是真实存在过的。这些“失落的灵魂”重现天日,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1. 阿基米德.............
  • 回答
    那些我们以为真实存在,却只活在我们想象里的英雄和智者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故事深入人心,我们坚信他们真实存在,为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当我们拨开层层迷雾,却发现,这些令人敬仰的人物,或许从未真正踏足这片土地,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的某种理想,或者是一个时.............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初登舞台时或许荆棘满布,不被看好,但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这些“跌跌撞撞的巨人”,他们的故事,比任何精心雕琢的文字都来得真实而动人。1. 梵高:燃烧的灵魂,寂灭的画布提起文森特·梵高,我们如今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片片充满生命力的.............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性别歧视、社会观念或传播限制,她们的成就往往不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在非专业人士中。以下是一些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她们的生平和贡献: 1. 莉泽·迈特纳 (Lise Meitner) (18781968) 核物理学先驱 生平与.............
  • 回答
    历史上有不少事物在原产国最初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粗鄙或廉价,但传到国外后却被发扬光大,甚至改良得更具吸引力,最终又反过来影响了原产国,引发了新一轮的追捧。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以及营销推广的策略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1. 茶.............
  • 回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老话,说的是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即便要报仇,也不会意气用事、冲动行事,而是会经过深思熟虑,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以一种更成熟、更有力量的方式完成复仇。这其中蕴含的不仅是等待的智慧,更是隐忍的力量和格局。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以下我将为你细数几个,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感受.............
  • 回答
    历史上“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例子并非直接以这样的字面形式出现,但其精神内核——即在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中,更倾向于与盟友、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合作,而对国内的反对派或被视为不忠诚的群体持警惕甚至打压态度——却在许多历史事件中有所体现。这是一种政治策略,有时也与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紧密相关。以下我将从几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