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三大运营商国际线路怎么样?

回答
国内三大运营商在国际线路上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聊聊,力求客观且真实。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三大运营商”指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它们作为国内网络基础设施的主要建设者和运营者,在国际通信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 国际线路的“基石”:海底光缆和陆地光缆

国内运营商的国际业务,最核心的支撑就是遍布全球的国际海底光缆和陆地光缆。你可以理解为,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互联网骨干的“高速公路”。

中国移动: 在这方面投入巨大,参与了众多国际海底光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例如,亚欧海底光缆系统、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缆等,都有中国移动的身影。它的优势在于覆盖面广,尤其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线路。
中国电信: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国际化布局的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在国际线路方面拥有相当的积累。它参与建设和租用了多条重要的国际海底光缆,例如环太平洋海底光缆、亚洲欧洲通信网络(AASCEN)等。电信的线路在连接北美、欧洲等区域的稳定性上表现不错。
中国联通: 联通也在积极拓展其国际网络。它同样参与了多条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并与多家国际运营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租用和共建的方式获取国际带宽。联通在某些区域的线路,特别是与亚洲邻国的连接,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详细来看,这些线路的“怎么样”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带宽容量: 这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随着全球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运营商都在不断升级和扩充国际带宽。三大运营商都在持续增加投资,引入更高带宽的技术(如DWDM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通信需求,包括企业专线、数据中心互联、个人国际漫游流量等。
2. 时延(Ping值): 在很多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视频会议、在线游戏、金融交易)中,低时延至关重要。国际线路的时延受物理距离、经过的节点数量、光缆路由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直达线路、路由更短的线路时延会更低。三大运营商都在努力优化路由,选择最优的路径来降低时延。
3. 稳定性与可靠性: 国际海底光缆和陆地光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质活动、渔业活动、船舶锚定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中断。运营商会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可靠性,例如建设多条冗余的环网,确保一条线路中断后,流量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条备用线路上。同时,他们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抢修。
4. 覆盖区域: 不同的运营商在国际线路的覆盖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这取决于它们战略布局和合作关系。有的可能更侧重北美和欧洲,有的则在亚洲和非洲的连接上投入更多。

二、 谁“更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答案

“更好”的定义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

对于普通个人用户(比如使用国际漫游、访问国外网站): 你可能主要感受到的是网络速度的快慢和是否稳定。三大运营商都在努力提升个人用户的国际上网体验,但具体效果可能因地区、时段、访问的国外服务器位置而异。你不太可能直接选择“运营商的国际线路”,而是通过你的手机套餐来体验。
对于企业用户(比如需要连接海外分支机构、搭建跨国业务): 这就需要更专业的考量了。企业用户通常会选择 国际专线 或 IPLC(国际点到点电路) 等服务。在这种情况下:
速度与带宽: 企业会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带宽的专线。
稳定性与SLA(服务水平协议): 这是企业最看重的。运营商会提供明确的SLA,保证可用性、时延等指标。
可靠性与冗余: 是否有备份线路,故障切换是否迅速。
覆盖与接入: 能否覆盖到企业需要连接的海外地点,在本地的接入质量如何。
价格: 自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 现状与挑战

持续投入与升级: 面对全球数字化转型和流量增长,三大运营商都在持续投入巨资建设和升级国际网络。新的海底光缆项目不断启动,技术也在不断迭代。
竞争与合作: 它们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一些国际海底光缆项目中,它们可能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设。在面向客户时,它们则会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市场推广。
地缘政治影响: 国际通信网络建设也可能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线路的选择和建设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
第三方网络: 除了直接建设和租用线路,运营商还会通过与其他国际巨头(如AT&T, NTT, Orange, Vodafone等)建立互联互通关系,来间接获取全球网络覆盖。

总结来说,

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国际线路,都构建在全球骨干网络之上,并且都在不断地进行投资和优化。它们各自在参与的国际海底光缆项目、合作关系以及网络覆盖的侧重点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中国移动 在覆盖广度和参与度上可能显得更为积极,尤其是在亚太区域。
中国电信 在老牌运营商的积淀下,在北美和欧洲的线路可能表现稳定。
中国联通 也在不断追赶,尤其是在部分区域的连接上可能具有特色。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种差异可能不容易直接感知。但对于有明确国际通信需求的 企业用户 来说,选择哪家运营商的服务,就需要基于具体的需求,去深入了解各家在特定区域的线路质量、SLA承诺以及价格等信息。

它们都在努力让“连接世界”这件事变得更快、更稳、更可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骨干网分163、CN2 GT、CN2 GIA,在网络延迟、连接速度和质量上,CN2 GIA最好,CN2 GT次之,163最差,因此条件允许下能选择最好的绝不选择最差的。

CN2 GIA其实还分单网、双网、三网,顾名思义,单网CN2 GIA,指的是仅中国电信用户访问全程走CN2 GIA网络;双网CN2 GIA指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用户访问全程走CN2 GIA网络(中国联通在省级跨网并入到cn2);三网CN2 GIA指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网用户的访问,均会在省级并入到才CN2网络,适用性最强(典型产品为搬瓦工的DC9、DC6机房)。

中国电信国际路由不管走到哪个骨干网,基本上都不会绕路,所以在选择服务器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可以尽量选择周边地区,比如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

所谓绕路是指链接服务器时,网络路由不是由本地直接通向服务器,而是连接到其他地方再转回来,比如香港服务器,直连的话,一般是从出口接入点出去后直接链接香港服务器,而绕路的话,则可能是从出口接入点出去后先通向美国,然后再由美国连接到香港,显然绕路会严重影响延迟和速度。

2、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国际连接常见的有联通直连、NTT接入、IIJ接入、BBTEC接入、KDDI接入等,除了NTT接入、其他线路接入质量上普遍较好,但实际上热门地区(如新加坡、香港、日本)相当多的情况下会由NTT接入、而NTT线路一到高峰期间几乎没有不爆炸的(所谓爆炸是指延迟突然变得很高,数据包丢包变多,链接速度急剧下降,甚至连接不上)。

特别是香港地区的服务器,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香港那么近,网络质量应该会很好,但实际上,就算是softplayer、Amazon等国际大厂,还是都走了NTT,且可能先去了日本绕一圈,可想而知这些服务器对联通用户来说体验是非常不好的。

3、中国移动:

绕路的就不说了,快不到哪里去,对于直连部分,从广州出口到香港直连的一般网络质量会比较好,特别是走PCCW(电讯盈科)和CMI(中移国际),是国内除了纯 CN2 GIA以外质量最好的。对于中国移动来说,NTT线路其实也可还可以。

有相当一部分服务器网络会把中国移动的路由并到中国联通上,因此这一部分服务器着重看对中国联通网络质量怎么样就可以了。

自用网络如果可以选择,又有国际流量的需求,尽量选择中国联通,其次中国电信,不建议选用中国移动。

不是特别需要,尽量减少对所谓加速包的使用,实际上这些加速的代价是不仅使得服务器流量翻倍增长,还会造成国际带宽更加拥堵,整体速度反而会变得更慢,陷入恶性循环中。

选购海外服务器时,虽然上面有所陈列介绍,但是大部分地区情况还是有些不同,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实际测试一下路由。延迟以及速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