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埃及军方在埃及扮演怎样的角色?

回答
埃及军方在埃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深远且复杂。以下是对埃及军方角色的详细阐述:

一、 历史角色与权力根基:

民族主义的象征与解放者: 埃及军方在埃及近现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1952年推翻君主制并建立共和国的“自由军官组织”革命中。这场革命将军方推上了国家政治舞台的中心,并使其成为民族主义和国家独立的重要象征。此后,历任埃及总统都出自军方背景(或与军方关系密切),如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和塞西。
国家稳定的维护者: 军方一直将自身定位为埃及国家稳定和安全的终极保障者。在政治动荡时期,军方常常介入以维持秩序,并在很多埃及民众眼中,军方是避免国家陷入混乱的唯一力量。
抵抗外来干涉的屏障: 在埃及历史上的多个时期,包括与以色列的冲突,军方都扮演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角色,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二、 政治角色:

事实上的统治者: 尽管埃及名义上是共和国,但埃及军方长期以来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事实上的统治者。即使在非军方人士担任总统的时期,军方也通过其在政府、情报机构和国会中的影响力来制约和指导政策走向。
政治过渡的关键力量: 在政治变革时期,军方往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例如,2011年埃及革命后,最高武装部队委员会(SCAF)曾短暂掌权,负责管理国家过渡。2013年,军方也罢黜了民选总统穆尔西。
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军方不仅影响国家安全政策,还在经济、外交甚至社会政策方面拥有发言权。许多关键的国家项目和发展战略都需要军方的同意或参与。
“国家深层结构”的一部分: 埃及军方常被描述为“国家深层结构”(deep state)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其权力已经渗透到国家体制的各个层面,独立于当选政府之外。

三、 经济角色:

庞大的经济帝国: 埃及军方控制着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其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制造业、建筑业、农业、旅游业、能源、媒体甚至食品生产等多个领域。军方拥有并运营着大量的国有企业和私营公司。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者: 军方经常承担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这不仅为军方带来了经济利益,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经济特权与免税待遇: 军方在经济活动中享有许多特权,包括获得廉价土地、免税待遇以及在合同谈判中的优先权。这使得军方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商业活动,并获得巨额利润。
影响市场竞争: 由于军方的经济实力和特权,它们在许多领域可以形成垄断或寡头,挤压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安全与经济利益的结合: 军方参与经济活动,也与其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职责相结合。例如,在一些关键战略产业中,军方认为由自己控制更加安全可靠。

四、 社会角色:

公众信任的来源(部分): 在埃及社会,军方被许多人视为相对腐败较少、更值得信赖的机构,尤其是在政治动荡时期,民众倾向于将稳定寄希望于军方。
就业的重要提供者: 军方不仅为士兵提供就业,还为大量平民提供在军方企业或相关项目中的工作机会。
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者: 军方通过其控制的媒体和教育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的形成。
潜在的社会控制力量: 在某些情况下,军方也可能被用来压制异议或维持社会秩序,从而限制了公民社会和政治自由的发展。

五、 当前形势与挑战:

总统塞西的军方背景: 现任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本人就是前军方领导人,这进一步加强了军方在国家决策中的主导地位。
经济困境与军方责任: 尽管军方经济实力雄厚,但埃及整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高通胀、外债压力和失业率。军方作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经济活动的效果和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也受到审视。
人权与自由的担忧: 军方在维持国家稳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强硬的统治方式也引发了对人权和政治自由的担忧。
平衡军方与文官统治: 埃及社会内部存在着如何平衡军方在国家事务中的作用与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和文官主导的政府之间的长期讨论和张力。

总结:

埃及军方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根基、强大政治经济实力、并被视为国家稳定保障者的多层面机构。它不仅是国家的安全守护者,更是政治舞台上的关键玩家,并且在经济领域扮演着主导角色。这种广泛的影响力既是其历史地位的体现,也带来了关于民主治理、经济公平和公民自由的持续挑战。理解埃及军方的角色,是理解埃及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走向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肠道不适,失眠,撸一篇,凭记忆写,有错请评论里指正,随时修正。

埃及这片土地,自法老风干后,波斯的大流士来过,希腊的亚历山大来过,阿拉伯的马穆鲁克来过,法国的拿破仑来过,最后英国人来了,还不走了。我估计近代埃及的内心就一句话:“公共厕所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但疲弱如埃及,在19世纪前期还是出了个强力人物,他就是穆罕穆德阿里。文盲出身,入伍抗击法国,后趁开罗起义时一举成为埃及老大。阿里对现代埃及的形成贡献很大,称得上励精图治奋力改革。在军事上简言而之就是阿里带着埃及灭了本土统治势力马穆鲁克、统一埃及大部、打退英国侵略、进攻奥斯曼帝国甚至夺下麦加和麦地那两大伊斯兰圣地。最盛时统辖埃及本土、阿拉伯半岛、希腊克里克和苏丹,也能算国际一霸。埃及人民被睡多年,一翻身居然还强力逆袭了一把:逼着多年老大奥斯曼帝国低头,暂时抗住欧洲基督徒,抢了不少地盘,埃及有希望了!

当然,阿里最后老了疯了,埃及又跪了,英法俩贱货跑来修运河了...

但是,这种武力中兴给埃及这片长期受各方欺凌的土地,埋下了信仰力量的种子,也留下了崇尚军队的伏笔。1869年苏伊士运河修成后,埃及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英国自然也老实不客气地继续把埃及给“保护”了。假如你是一名埃及军官,看着运河上来来往往的欧洲船只,运送着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石油(以前是我们埃及的),钱都进了英国人口袋(本该是我们埃及的),自己兄弟应征入伍只能领着英国人发的微薄薪水(妈蛋),打仗时被当做消耗品一样扔在最前线(妈蛋妈蛋),死了还要听英国人来句上帝保佑(妈蛋妈蛋妈蛋爷是穆斯林!!!),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当时有个毕业于英国建立的开罗皇家军事学院的军官估计就是这么想的,他叫纳赛尔。

英国治下的埃及,是个标准的炮灰。一战前,埃及统治者不过批评一下英国士兵的军容,就会被迫降职自己的将领,并公开撤回自己的批评,以示羞辱;一战时,埃及士兵和劳工就是前线不要钱的炮灰和苦力;到二战,战火烧到本土,蒙哥马利和隆美尔是成就了各自的威名。埃及人呢?看着一片废墟?

当然英国也不是只干坏事,他们在埃及做了不少近现代化的建设,军事教育和农业建设是其中的重点。虽然有补充兵员和榨取税金的嫌疑,但是毕竟提升了埃及整体经济水平,并教育出了纳赛尔、萨达特、艾买尔等优秀埃及青年军官(高端黑...)。

这批军官多数在北非、东非的二战战场上经受过锻炼,见过血;也知道英国的底细:二战结束,日不落帝国实际上已经被日了。于是乎1952年纳赛尔领着青年军官干翻国王闹独立,过两年黄袍加身当总统。英国虽然颇为不爽,但是生米熟饭也只能认了。埃及一时被阿拉伯世界公认为逆袭领袖,带头大哥,致富榜样,社会主义领路人...(泥垢了!)

这时候,以色列出现了。(错!其实以色列1947年就出现了...)

以色列在中东建国,对于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埃及,这个自认阿拉伯领头羊的国家,是个巨大的刺激。本以为赶走了欧洲基督徒,终于有两天安生日子。结果在圣殿旁,哭墙畔,冒出一群犹太人!异教徒!而且要建国!之前英国人掩护犹太人小打小闹也就算了,二战后,国际社会同情犹太人遭遇,又支支吾吾说什么“居住50年即可拥有土地”,然后就把英国当年抢占的地盘分给犹太人!这堪比我国文工团以“自古以来”的名义占领秋叶原!是可忍孰不可忍!

面对这群进击的犹太人,时埃及法鲁克王朝尚在,立马就甩了七八千人去和阿拉伯兄弟围殴以色列小盆友。前期打得很好,以军险些奔溃,阿拉伯联军突入特拉维夫。可惜以色列耍诈,拉着美国搞了个安理会停战,后期从美国那拉了不少神装备。等停战结束,以色列逆袭阿拉伯联军,硬是在中东打出个既定事实,逼着埃及承认以色列的领土要求(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纳赛尔他们干翻国王的原因之一)。

纳赛尔上台后,立刻发狠,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随后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招埃及人民是高兴了,英国法国以色列大怒,这份子钱英法收了快100年,说不交就不叫?三国来袭。这次是纳赛尔主场,战术上一般,但战略上很优秀:抗住英法空袭,保住埃军主力不被以军爆菊,然后主力死守运河。英法以一顿速攻没攻下来,被反应过来的苏美联合按住,最后英法以撤军,承认既定现实。

到这场仗为止,埃及军方实现了国家、民族、宗教的三大意义:

1.国家独立,是我埃军打下来的,而且是从当别人炮灰到把别人打成炮灰这样打下来的;

2.民族独立,也是我埃军打下来的,英国、法国,老对手吧?爷干的。他两家肆虐中东三百年,最后栽在我埃军手里,阿拉伯民族的面子,是我埃及挣的;

3.宗教独立,是我埃军维护的。假使没有我埃军首倡义兵,以色列早做大了!耶路撒冷加沙走廊早姓犹太不姓伊斯兰了!对以首胜是谁?我埃军!

个人认为之后一系列的中东战争和第一次石油危机,无非是这三大道路的补充。保卫苏伊士运河不仅为埃及军方在国内捞足政治资本,也在非洲大陆与阿拉伯世界赚足面子。什么阿盟非盟,没了埃及根本就不算事。埃及军方早在埃及正式独立前,就在埃及人心中扮演着保卫者的角色,它保卫的是埃及、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教。它的独立战争、反侵略战争、对以战争,一步步强化巩固了这一角色(虽然埃及的战果嘛...)。

但故事还没结束。

尽管纳赛尔高呼着“泛阿拉伯主义”,高呼着“埃及人民的尊严与独立”,但那毕竟是青年军官从英国学校里学来的方法。苏联修的水坝开始发电,尼罗河两岸的农村用上了化肥和拖拉机,妇女开始除去面纱,土地也不再是永久的了。这些方法有效,但不是人人都喜欢,比如穆斯林兄弟会。

早在1928年,埃及一名教师,哈桑班纳,和几个在英军服役的埃及军士一道,创立了穆斯林兄弟会。他们虽然也见识了欧洲文明,和纳赛尔那帮“咱埃及以后也得这么牛叉爆他们菊”不同,哈桑班纳觉得欧美恶俗粗鄙,是大毒草大毒瘤。他对伊斯兰传统文明的没落痛心疾首,表示老祖宗才是好货,你们不要被洋片迷了眼。遂定下穆斯林兄弟会原教旨主义的基调:伊斯兰复兴。本国,政教合一,古兰经如是说,我们就如是活;对西方,圣战,捍卫真主是穆斯林无需言说的使命、归宿与终极意义。哈桑班纳49年死在法鲁比王朝之手,成为穆斯林兄弟会称颂的烈士。哈桑哈蒂比继任管理穆斯林兄弟会。

在一开始埃及被各种推倒的情况下,纳兄哈兄还是有共同语言:这个领导人太废,必须滚粗。但是埃及共和国建立后,双方分歧增大,纳赛尔偏向民族主义,觉得埃及世俗些,西化些,无所谓,只要强大就好;哈蒂比必然忠于伊斯兰原教旨,认为西方文明均当唾弃,回归古兰经是正道。双方迅速分裂,迅速结梁子,迅速“你瞅啥?”“瞅你咋地?”。

【公共喇叭】

纳赛尔 和 穆斯林兄弟会 推翻 了 国王。

穆斯林兄弟会 因 在新政府中分得权力太少,开始 公开谴责 纳赛尔 。

纳赛尔 利用权限,解散了 穆斯林兄弟会 。

穆斯林兄弟会 对 纳赛尔 使用 暗杀,结果 无效。

纳赛尔 对 穆斯林兄弟会 使用了 逮捕。

穆斯林兄弟会 现由 卡塔布 领导,使用 秘密传教 策略。

埃及共和国 现由 纳赛尔 领导,使用 秘密警察 策略。

纳赛尔 逝世,埃及共和国 现由 萨达特 领导。

萨达特 反对 苏联,萨达特 亲近 沙特阿拉伯。

穆斯林兄弟会 对 萨达特 表示友好。

萨达特 亲近 以色列。

穆斯林兄弟会 公开谴责 萨达特 。

萨达特 与 以色列 进入和谈状态。

穆斯林兄弟会 对 萨达特 使用 暗杀,结果 萨达特 死亡。

萨达特 逝世,埃及共和国现由 穆巴拉克 领导。

穆巴拉克 对 穆斯林兄弟会 使用 镇压。

(后面的其实你们都知道了)

没完没了了还......

伊斯兰教的政教合一特征非常鲜明,因此在阿拉伯世界里,宗教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难以绕过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宗教即政治,政治即宗教。但是当国家启动现代化进程,需要调整这种关系时,怎么办?

纳赛尔流,也就是现在的埃及军方,认为应政教分离,世俗的改变与宗教无关。试图用宗教来干涉世俗,是“破坏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宁”,是“埃及与埃及人民的叛徒”。(萨达特)

哈桑班纳流,也就是现在的穆兄会,认为应政教合一,宗教指导世俗。试图将宗教与世俗分离,是“叛教者”,应当“给予彻底地推翻”。(欧麦尔)

而埃及,即使到今天,毫无疑问也是世俗化比较深的国家,而多数埃及民众在现在看来,依然偏向世俗化的生活。或许是因为市场经济程度还行,或许是因为有约10%的基督徒,或许是因为军方利益会因政教合一而大幅凋零,或许是因为伊朗完全政教合一的日子埃及人民还不适应。总之埃及人民主流还是希望国家保持政教分离。这样,埃及军方就扮演了世俗化的保卫者这一角色。对,保卫伊斯兰教的同时,还要保卫世俗化。

照理来说,维持政教分离,政府干就行,例如土耳其。但是在埃及,政府不等于军队,但军队约等于政府。军人干政久了,这些事情最后也只有军队才能干了。其次,他们面对的是穆斯林兄弟会,一个号称阿拉伯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团体。他们保卫伊斯兰教,但他们可不尿世俗化了。

真是转角遇到爱。

user avatar

结论:

埃及军方在埃及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埃及军方有着长期独立传统;

埃及军队以国家和世俗主义守护者自居。

不应该简单地将纳赛尔到穆巴拉克的六十年时间都视为军人政府;

埃及军队对政治的影响力总体趋势是从纳赛尔时期的高到萨达特、穆巴拉克初期的偏低,再到塞西时期的高。

纳赛尔时代

这要从埃及现代史的起点——第一次中东战争说起。法鲁克王朝的腐败无能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惨败,这次堪称中东版甲午的大战直接刺激了阿拉伯诸国的先进分子。而在埃及,他们中影响力最大、行动力最强的一部分就分布在军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弄潮儿即是这些“穿军装的知识分子”,官兵们往往自命为民族的先驱、国家的支柱;而在民众眼中军官们也比腐化的国王更有吸引力。

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埃及王室,14名军官组成革委会,临时军政府成立了。然而革命力量迅速出现了分化,以纳赛尔和阿明为首的激进派主张以军官为主,自上而下领导埃及革命,而在最后时刻才加入自由军官组织的纳吉布则主张军人回归军营,与旧精英合作,通过缓和方式获取民众支持。埃及军队的炮兵和装甲兵部队偏向纳吉布,分别于1953年1月和1954年3月发生哗变支持纳吉布。

但纳赛尔因其立场更能唤起民众支持,在得到自由军官组织大部分成员和自己出身的步兵部队的支持后,于1954年11月发动政变软禁纳吉布,这场开国权力斗争以纳赛尔和阿明的胜利告终。不久后,阿明出任军队总司令,纳赛尔成为埃及总统。

其实这次斗争本身并没有太多严重后果。因为纳赛尔并非完全依赖枪杆子统治的junta头子,而是以民众支持为核心的第三世界革命家,军队和军官们对他来说只是趁手的组织工具。为了避免埃及陷入马穆鲁克式的军阀统治,纳赛尔采取了一些措施:

1、在夺权之前的1953年6月,临时军政府革委会就组建了共和国卫队,其职责就包括内卫。

2、1955年纳赛尔发布505号法,该法增加士兵数量、降低军官晋升标准,在满足扩充军队的急切需要的同时,也稀释了权高位重的老功臣们的力量。

3、授权扎卡利亚·穆希丁建立文职情报机关(总情报机构)和总统情报局。

这些措施保证了纳赛尔执政时期埃及政治的基本稳定,以及军队总体上的安分。

但是,纳赛尔总统和阿明总司令这对战友的关系却逐渐恶化。阿明在1961年叙利亚政变——并导致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解体——前后的表现令纳赛尔非常不满。与此同时,过多军官在政府机关中任职、阿明试图培养派系势力以控制军队、阿明本人与亲信在经济方面腐化(用外汇低价进口汽车家电)等现象让纳赛尔越来越不安。1965年,阿明甚至干涉了总理任命,纳赛尔不得不免去穆希丁的总理职务。

1967年战争的失败让军队的声誉受挫,甚至出现了出租车司机拒载军人的事件。纳赛尔主动宣布辞职,却成功保住了国家领袖的地位。阿明则被纳赛尔迅速逮捕,其派系势力也被清洗,超过1000名军官辞职。最终,法瓦兹出任总司令,而阿明自杀身亡,军方在此后二十年内的影响力都受此影响。1967年之后,1952年革命的老军人大量退出政治舞台,第二代军官登场,埃及军方成功渡过了这次交接危机。

纳赛尔时期的军方政变威胁是有惊无险的。出于保卫革命成果和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现实考虑,纳赛尔时代(1955-1969年)的军费开支较高,通常占GDP的9-10%。纳赛尔作为革命领袖的崇高威望镇住了绝大多数人,温和但不失有效的土地改革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在食品、电力上的价格补贴让城市工人和中产阶级受益,就业上的优待(大学毕业即可获得公务工作)则让知识分子满意。在内部广泛的支持下,纳赛尔时期的埃及总体上是稳定的,军方坐大的威胁也随着阿明失势和死亡排除。

萨达特时代

1970年,现代埃及的国父和精神领袖纳赛尔逝世,享年58岁。继任的萨达特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以鼓励投资,但也造成了相应的腐败问题。萨达特虽然没有完全放弃纳赛尔时期的政策,但是经济自由化和其逊于纳赛尔的威望引发了左翼势力的不满。

1971年4月,埃及社盟左翼领导人萨布里和萨达特发生冲突,并因此被免职。萨布里随后与军队总司令法瓦兹组成松散同盟,决定发动对萨达特的行动。然而,萨达特于5月10日获得政变相关情报,5月12日视察苏伊士运河前线时得到总参谋长萨迪克的告警和效忠。5月14日,萨达特返回开罗,逮捕了萨布里和法瓦兹。萨达特为提高权威,发起“纠偏”行动,对军队进行整肃,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新军官。1973年的十月战争中,埃及取得小胜,萨达特在此期间牢牢控制决策权,并于1978年与以色列达成《戴维营协定》。

自1971年控制军队到1981年在阅兵式上遇刺为止,萨达特是埃及无可争议的领袖,并缓慢削弱了军方的自主性,使其服从于文职政府。军费开支在70年代末是下降的,年均下降到两成之多。萨达特于1979年颁布相关法令,允许军队拥有独立于政府预算的财政、经济权利,并且能够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这弥补了因军费削减带来的军人待遇下降,平息了军方不满。同时,萨达特外交由亲苏转向亲美,也带动军备开始换装美式武器,这使得武装力量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青黄不接。

穆巴拉克时代

穆巴拉克时代初期因袭萨达特政策。加扎拉在此时担任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致力于改善军人福利、振兴军工,同时也以其宗教上的虔诚出名。穆巴拉克感受到加扎拉在权力地位上的威胁,屡次加以贬斥,并于1989年免去他的国防部长职务。塔拉勒和坦塔维先后接任国防部长,都对穆巴拉克马首是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都是军队背景,但将他们都视为军人执政并不合适,因为他们并非完全依仗军队,只能说军队在政治上发挥重要作用。

穆巴拉克时代的军方影响力并不是很强,这是自纳赛尔清洗阿明之后的长期趋势,也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长期政策的结果。1990年后,埃及军费占GDP比例最高也只有4.7%,2000年后更是长期保持2.2%-3%水平,与纳赛尔时代相比大为下降。穆巴拉克延续纳赛尔以内卫制衡军队的传统,据统计,2008年的中央安全部队(属于内政部)扩张到了30万-40万人。在穆巴拉克近三十年的执政期间,军方满足于埃及的秩序维护者和国防军角色,受到穆巴拉克文职政府的控制。

但与此同时,军方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埃及军队依然是中东的主要武力,(萨达特时期开始)拥有独立的经济和财政特权,可以经商获利,当军官依然是阶级上升渠道之一。尽管相对待遇有所下降,士兵和军工产业工人仍然是比较稳定的好工作。

后穆巴拉克时代:穆尔西与塞西

阿拉伯之春导致了埃及危机的一次大爆发,失业和国际粮价问题让穆巴拉克难以应付,积累的政治不满导致了开罗的抗议活动,而军方则最终选择强迫穆巴拉克辞职。短短十六天(2011年1月25日到2月11日)就结束了三十年的长期统治,进入军方主导的过渡时期。但是,阿拉伯之春并没能像神话一样解决埃及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穆巴拉克下台后的初期阶段,军方与穆兄会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2012年四月,埃及最高总统选举委员会禁止穆兄会代表沙特尔参选;第一轮投票中穆兄会代表穆尔西和军方代表沙菲克得票都未超过半数,军方一度抢先宣布穆兄会占优势的人民议会为违法。但当穆尔西最终胜选,军方也同样移交了政权。

穆兄会的教权主义倾向和穆尔西执政时期的不佳表现引发了新的不满。2013年4月,“反叛运动”获得了2000万人签名,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1日,军方向穆尔西发布最后通牒,事实上发起了政变,并于3日逮捕了穆尔西。

在2014年的新宪法中,埃及军队在法律层面确立了独特性:

1、2014-2022年间的国防部长由军委会任命。

2、军事法庭有权审判平民,增强司法特权。

3、保证和延续军方在财政上的独立性,再次确认军队预算保密。

2014年5月,坦塔维的学生塞西作为军方代表胜选上台,成为埃及总统,并执政至今。

埃及军队在后穆巴拉克时代的表现应该从这几个角度考量。

第一,军方始终是一支独特政治力量,保持着强烈独立性,尤其是萨达特时代后在经济上有重要影响力;

第二,常备军是天然的秩序维护者,埃及军队也自居为国家的监护者。无论是2011年还是2013年,军队的首要反应都是维护治安,2011年军方宣称“军队保持中立而不偏袒……防止冲突与混乱”,塞西于2013年6月宣布,“军队是有道德感和爱国情感的团体,我们有责任避免埃及滑向内部混乱、派系斗争、国家崩溃的深渊。”这两次宣言都为之后的行动(无论是对穆巴拉克还是穆尔西)作了铺垫。

第三,埃及军队一直以埃及国家和世俗主义和守护者自居,这使得军方对穆兄会信任度不高,并促成最终选择罢黜穆尔西。

user avatar

他从高中时代开始,就在陆军军校学习。

他是一个谢顶。

他曾经担任过军方情报部门的负责人。

他通过一场军事政变,成功成为了国家元首。

虽然他以意识形态为口号去迫害了很多不同政见者,但是对外政策却是比较缓和的。

就像他的前任一样,腐败和镇压抗议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他治下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所成绩。


他就是全斗焕,哦不对,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