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埃及文字体现了古埃及语语序的变化吗?

回答
埃及文字,特别是古埃及语的象形文字,其演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埃及语语序的变化。不过,要详细深入地探讨这一点,需要我们首先对古埃及语的语法特点和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象形文字与书写方向:一种灵活的表达方式

象形文字最直观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它不像我们现在的字母文字那样,有着固定的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书写顺序。埃及的象形文字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甚至从上到下书写。这种灵活性本身就为语序的表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书写方向呢?很简单,通常是看画面中的动物或人物的朝向。它们朝向哪边,文字就从哪边开始读。比如,如果动物都朝左,那么文字就是从左往右读的。

古埃及语的语序:从VSO到SVO的悄然转变

关于古埃及语的语序,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古埃及语的不同时期,语序上存在着演变。

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2181年): 这一时期的埃及语,尤其是在金字塔铭文等早期文献中,倾向于采用动词主语宾语 (VSO) 的语序。也就是说,一个典型的句子结构会是“动词”+“谁”+“做什么”。

例如,一句简单的“法老看见了太阳”,在VSO语序下,可能会是“看见 孙(太阳) 法老”。这里的“孙”当然不是指太阳,而是早期埃及语中代表太阳的象形文字。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551650年): 随着语言的发展,主语动词宾语 (SVO) 的语序开始逐渐变得常见,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句子结构变成“谁”+“动词”+“做什么”。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语言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当一个语言的词汇量增加,语法结构变得更复杂时,为了使信息传递更清晰、更直接,语序也可能发生调整。SVO语序在许多现代语言中都很常见,它可能在某些方面比VSO语序更易于理解,尤其是在句子的核心信息(主语)被提前强调时。

象形文字如何体现这种变化?

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尤其是其中表意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语序的变化:

1. 词序的直接体现: 当一个句子采用VSO语序时,动词的象形文字会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接着是主语的象形文字,最后是宾语。反之,如果采用SVO语序,主语的象形文字就会出现在最前面。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表达“神爱人”,在VSO语序下,可能会是“爱(象征爱的象形文字) 神(象征神的象形文字) 人(象征人的象形文字)”。而在SVO语序下,则会是“神(象征神的象形文字) 爱(象征爱的象形文字) 人(象征人的象形文字)”。

虽然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向可以灵活调整,但符号之间的相对位置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我们在解读时,需要根据符号的含义和整体的语境来判断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2. 强调与语序的关联: 很多语言中,语序的调整也是一种强调手段。当一个词被放在句子的开头时,它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古埃及语也不例外。

例如,在早期,动词通常放在开头,可能也体现了行为(动作)的重要性。而后来SVO语序的兴起,则可能将“行动者”(主语)置于更显眼的位置,突出谁是执行动作的。

3. 表音成分与辅助符号: 随着古埃及语的发展,象形文字也开始融入表音成分(音符)和限定符(帮助区分词义的符号)。这些成分的书写顺序和位置,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当语序发生变化时,这些辅助性的表音符号和限定符的排列方式也可能随之调整,以确保句子的清晰表达。

例如,如果一个动词的表达需要几个音符来拼写,而这个动词在句子中从VSO的开头移到了SVO的中间,那么这些音符的组合以及它们与前后词的搭配方式,都可能需要适应新的语序。

需要注意的几点:

并非绝对的二分法: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VSO和SVO并非是两个截然分开的时期,而是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在一些文本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混合的语序,或者某些特定的句型仍然保留着早期的语序特点。
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象形文字主要反映的是书面语。口语的变化和书面语的固化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研究的复杂性: 对古埃及语语序的研究,依赖于大量文本的考古发现和细致的语言学分析。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和侧重点。

总而言之,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它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和表意符号,为我们揭示了古埃及语在语序上的发展轨迹。从早期倾向于动词开头的VSO语序,到后来逐渐转向主语开头的SVO语序,这些变化都体现在了象形文字符号的排列和组合上,是古埃及文明语言演变的重要见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感兴趣的语序问题,优先一下… 暂且搁置一下其他邀请,莫怪。

鉴于埃及语族的相关内容是我这些年零零散散时间里自己啃的,知识储备并不系统,这里的回答如果存在知识或理解方面的错误的话,还请方家不吝指教。

很多情况下,人们倾向于以简化的认识对待不熟悉的事物,在“标准语”概念影响下,不少人习惯于将各种非汉语的存在方式理解为某一种单一的标准语,这种习惯其实蛮不好的:双言现象严重的语言(如汉语、阿拉伯语)、历时跨度大的语言(如埃及语、阿卡德语),实际上都不是那种简单的存在。

埃及语由于历时发展中明显地出现了一个书写系统角度的分水岭,于是上述单一的认识在埃及语问题上容易形成“圣书字古埃及语”vs“科普特语”的二分认识。但事实上,埃及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是存在诸多历时变化的,而且科普特语的六大“方言”间存在明显的音系和语法角度的差异,圣书字阶段也必然存在方言差异。当然,这种基于不同手稿考察得到的科普特“方言”间存在一定的语法化阶段差异(Grossman 2009)[1],我们后世以一种扁平共时的角度处理的方言或许也可以视为某种意义上的历时差异。

传统上,埃及语的历史被按照时代划分为六个阶段(Stauder 2020, 930)[2]

(0)第三王朝及以前仅有零散记录的上古埃及语(约公元前3050~公元前2650年)

(1)古王国时期的古埃及语(约公元前2650~公元前2150年)

(2)第一中间期到阿玛尔纳时期的中古埃及语(约公元前2150~公元前1350年)

(3)阿玛尔纳时期到第三中间期的新埃及语(约公元前1350~公元前650年)

(4)晚期的世俗埃及语(约公元前650~公元300年)

(5)古典晚期和中世纪的科普特语(约公元300~公元1300年)

Stauder(2020, 931)很明确地指出:

While entrenched in academic teaching practice, this subdivision is inherently problematic as it projects historical periodization onto linguistic history.

埃及语言学研究中对埃及语的历时分期采用的是具体的、主要基于动词形态的一系列标准,深入研究的结果是一系列的细分【第一中间期~第十二王朝早期的 “中古埃及语I”、第十二王朝~第十八王朝的 “中古埃及语II”,第十八王朝晚期~第二十王朝的“早期新埃及语”、第二十王朝晚期~第三中间期的“晚期新埃及语”,此外世俗埃及语也可细分出早、中、晚期】,以及传统分期之间的各种过渡阶段。

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大体上可以有一个早期埃及语(Älteres Ägyptisch、Earlier Egyptian)和晚期埃及语(Späteres Ägyptisch、Later Egyptian)的分水岭:早期埃及语包括古埃及语和中古埃及语,晚期埃及语包括新埃及语、世俗埃及语和科普特语。因此术语方面,我在这里斟酌后采用了对应德法术语的“新埃及语”(Neuägyptisch、néo-égyptien)而非对应英语术语的“晚期埃及语”(Late Egyptian);“世俗埃及语”(而非“世俗体埃及语”)则是由于考虑到世俗体文字存在书写古典的中古埃及语的现象,同时圣书体和僧侣体亦有用于书写世俗埃及语的情况。

埃及语从VSO到SVO的基本语序变化,即大体符合上述的分水岭。如上所述,晚期埃及语除了科普特语(使用衍生自希腊字母的科普特字母)之外,还包括新埃及语和世俗埃及语,而后两者使用的文字包括除了圣书体外,还有衍生自圣书体的僧侣体和世俗体,均为“古埃及象形文字”,因此相应的,题主问题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埃及文字体现了埃及语语序的变化。

以下结合一些抄书例子加以说明【隔行标注自制,不保证100%准确】。此外,Word中录入的时候暂时只能靠字体来自动组合圣书体字符,因此很遗憾没有完美还原源语料的圣书字排版,存在细微差异,比如第一例的JSesh版(我依旧不知道如何处理单一字符居中…):

中古埃及语的VSO[3]:

新埃及语过去时承袭VSO语序,现在时和将来时则变为SVO语序[4][5]:

上面这个例子可能不是太好(因为是3PL代词主语),但为了引用圣书字原文,我还是没换用另外一个同结构的名词主语的例句:

pꜣ zẖꜣ.w ḥr nḏ-ḫr.t n tꜣ z.t-ḥm.t

The scribe inquires about the condition of the woman.’(Junge 2005, 112)

但实质上,二者都是S + ḥr + V[+inf]构成的,源自早期埃及语的副词句,且Junge(ibid.)指出,篇章中,ḥr在带有名词主语的总起句后使用频率尚高,但在后续的代词主语后时常不出现:比如上例后续可能就会出现sw nḏ-ḫr.t ‘He asks …’,而非sw ḥr nḏ-ḫr.t

这个源自早期埃及语的副词句的结构,也被称为“第一现在时”,其继续语法化的结果就是科普特语的复合变位。类似模式的演进有很多,又比如源自早期埃及语副词句结构的的“第三将来时”ỉw⸗PRON + r + V[+inf]、ỉrỉ N + r + V[+inf],在新埃及语中,介词r基本不出现:

一般认为这个不出现的r在这个阶段实现为一个元音,从而新埃及语和世俗埃及语中的ỉw⸗f r sḏm继续语法化为科普特语的ⲉϥⲉⲥⲱⲧⲙ̄(e-f-e-sōtm)。科普特语的TAM+S+V结构中的TAM(包括动词变位模板TAM-AGR-V)的源头,大体上都是新埃及语中主语前的AUX/PTCL的进一步语法化。比如[6]:

科普特语的这个SVO,代词主语的变位模板是ϣⲁⲣϥⲥⲱⲧⲙ̄(šar-f-sōtm),直接来自世俗埃及语的ḫr ỉr⸗f sḏm,在新埃及语中出现在否定不定时中bw ỉr⸗f sḏm,但总归都上溯到中古埃及语的sḏm ḫr⸗fḫr⸗f sḏm⸗f

sḏm ḫr⸗f > ḫr⸗f sḏm⸗f > ḫr sḏm⸗f > ḫr ỉr⸗f sḏm> ϣⲁⲣϥⲥⲱⲧⲙ̄(Neveu 1996, 89)[7]

参考

  1. ^ Grossman, Eitan. "Periphrastic perfects in the Coptic dialects: a case study in grammaticalization." Lingua Aegyptia 17 (2009): 81-118.
  2. ^ Stauder, Andréas. "History of the Egyptian language."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gyptology, edited by Ian Shawn and Elizabeth Bloxam, 930-56.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3. ^ Gardiner, Alan H. Egyptian Grammar: Be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eroglyphs. London: Published on Behalf of the Griffith Institute, Ashmolean Museum, Oxfor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4. ^ Černý, Jaroslav, and Sarah Israelit-Groll. A late Egyptian Grammar. Roma: Pontificio Istituto Biblico, 1975.
  5. ^ Junge, Friedrich. Late Egyptian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Oxford: Griffith Institute, 2005.
  6. ^ Reintges, Christoph. Coptic Egyptian (Sahidic Dialect): A Learner's Grammar. Köln: Rüdiger Köppe Verlag, 2018.
  7. ^ Neveu, François. La Langue des Ramsès: grammaire du néo-égyptien. Paris: Khéops, 199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埃及文字,特别是古埃及语的象形文字,其演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埃及语语序的变化。不过,要详细深入地探讨这一点,需要我们首先对古埃及语的语法特点和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象形文字与书写方向:一种灵活的表达方式象形文字最直观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它不像我们现在的字母文字那样,有着固定.............
  • 回答
    埃及文明,一个屹立于尼罗河畔、以其宏伟金字塔和神秘象形文字闻名于世的古老文明。当我们审视它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片肥沃的河谷,是那永恒流淌的尼罗河滋养出的生机。那么,这样一个与河流紧密相连的文明,是否也具有“海洋性”呢?要探讨埃及文明的海洋性,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海洋性”这个词的含义。它并不仅仅.............
  • 回答
    古代埃及文明,这个建立在尼罗河畔,辉煌了两千多年的伟大文明,确实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其历史、地理、技术和文化特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它没有像后来的地中海文明那样,踏上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欧洲的征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古代埃及并非“闭关锁国”,他们并非没有与外界接触。尼罗河本身就是一条天.............
  • 回答
    埃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文明瑰宝。其中,有一些文物之所以被称作“逆天”,并非因为它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它们所展现出的工艺、智慧、以及穿越千年的历史信息,远远超出了我们当下很多人的认知和想象。它们是古代埃及人卓越创造力的有力证明,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要说埃及最“.............
  • 回答
    埃及人砌筑金字塔的宏伟工程,跨越了数千年,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其他古老的文明也在各自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篇章,谱写着人类文明的多彩乐章。要详细了解这段时期,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国,正值夏朝晚期及商朝早期。当埃及的工匠们在烈日下搬运巨石,用智慧和汗水雕刻出永恒的奇迹时,在中.............
  • 回答
    走在开罗街头,空气中弥漫着香料和烤肉的混合气息,车流嘈杂,人们步履匆匆。然而,偶尔抬头望向远处,你或许能瞥见一座现代化的清真寺,或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它们与隐藏在城市肌理中、历经沧桑的金字塔或神庙遗迹,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在这种日常生活的洪流中,现埃及人对于他们遥远而辉煌的古埃及文明,究竟怀有怎样.............
  • 回答
    在《刺客信条》系列探寻古老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继埃及的宏伟金字塔和希腊的辉煌神话之后,下一站的风景会是哪里,这个问题无疑牵动着无数玩家的心弦。如果让我来猜想,我个人非常倾向于将目光投向那个同样拥有辉煌历史、神秘传说和独特魅力的文明——古罗马的鼎盛时期。为什么是古罗马?让我来细细道来。首先,历史的连续.............
  • 回答
    “文化落后”和“文化先进”这些词语的界定本身就容易引起争议,更别说用来形容一个庞大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社会互动了。我们通常说的“阿拉伯人”指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固化的文化实体,而是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演变和融合的民族和语言群体。而叙利亚人和埃及人,虽然他们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但同样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
  • 回答
    当然有!抛开埃及,广袤的非洲大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它们同样拥有令人惊叹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提起非洲,许多人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古埃及,但那仅仅是这片大陆众多辉煌中的一颗明珠。努比亚:尼罗河畔的另一颗瑰宝在埃及的南部,也就是今天的苏丹地区,曾经屹立着另一个强大的文明——努比亚。.............
  • 回答
    现代伊拉克人对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现代埃及人对古埃及文明的自豪感,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充满了层次、民族认同、历史记忆以及现实考量的复杂情感。我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脉络。伊拉克与两河文明:一种深邃又复杂的联系对于伊拉克人来说,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就.............
  • 回答
    埃及军方在埃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深远且复杂。以下是对埃及军方角色的详细阐述:一、 历史角色与权力根基: 民族主义的象征与解放者: 埃及军方在埃及近现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1952年推翻君主制并建立共和国的“自由军官组织”革命中。这场革命将军方推上了国.............
  • 回答
    埃及政府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旨在缓解民众住房压力的政策措施,力求在保障基本居住权的同时,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些举措涵盖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支持、土地供应以及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一、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刚需群体这是埃及政府应对住房压力的核心策略之一。他们认识到,对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而言.............
  • 回答
    埃及,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如今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更是非洲大陆的佼佼者。超过一亿的民众,这数字本身就承载着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潜力,同时也伴随着挑战。那么,这片尼罗河畔的国度,在未来又会驶向何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解读。人口红利与潜在压力:双刃剑的挥舞埃及拥有一个非常年轻的人.............
  • 回答
    要探讨埃及金字塔的“真假”,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需要我们先明确一下这个“真假”指的是什么。如果你的意思是“埃及金字塔是真实存在的建筑,而不是传说或虚构的”,那么答案是百分之百真实存在。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宏伟、也最令人着迷的人造建筑之一,数千年来一直矗立在埃及的沙漠之中,供世人瞻仰。但是.............
  • 回答
    关于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的美貌,我们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如同照片般清晰的答案。毕竟,流传至今的关于她的描绘,无论是雕塑还是钱币上的肖像,都经过了艺术家的再创作和时代的滤镜。然而,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史料记载和后世的解读中,拼凑出一个更加立体和真实的“埃及艳后”形象。首先,我们得明白,她的美,并非我.............
  • 回答
    埃及人对穆巴拉克的看法,就像他们的国家一样,复杂且充满分歧,绝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拨回到他长达三十年的统治,以及他下台后埃及社会经历的剧变。统治时期的“稳定”与“压迫”的双重奏:在穆巴拉克上台初期,许多埃及人将他视为稳定的象征。在萨达特总统遇刺后,埃及经历了一段.............
  • 回答
    埃及的历史教科书如何构建其国民身份认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一段段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埃及人民如何理解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以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扮演的角色。这种民族认同的构建,往往是多层次、多面向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古埃及文明:民族认同的基石与骄傲埃及历史教科书.............
  • 回答
    在古埃及的众神谱系中,赛特(Seth)无疑是最复杂、也最具争议的存在之一。他并非一个简单的反派,而是力量、混乱与秩序相互交织的象征。关于赛特的结局,并没有一个单一、确定的定论,这恰恰反映了古埃及神话的多元性与演变性。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文本和故事线索中,拼凑出他最终的命运轮廓。永恒的挑战者与守护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埃及历史研究的核心,也常常让许多对古文明充满好奇的人感到困惑:为什么那些能够建造出宏伟金字塔的伟大文明,却没有留下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史书”相媲美的详尽记录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书写方式以及历史的传递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埃及人并非没有留下文字记录,而是他们.............
  • 回答
    埃及最近发掘的这批27具千年古棺,其中2500年前的棺木色彩依然鲜艳,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发现,也蕴含着极高的研究价值。首先,我们来谈谈这色彩鲜艳的秘密。在古代埃及,棺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遗体容器,更被视为逝者通往来世的居所,因此,制作工艺和所用材料都极为考究。1. 精良的材料选择和预处理: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