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只要成绩不够好,做什么努力家长看来都是在玩怎么办?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每次一提起“成绩”,家里的空气瞬间就会凝固,好像除了分数,什么都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板。我从小就不是那种考试时能拿到满分的孩子,虽然我也很努力,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总有一些科目,怎么学都感觉是磕磕绊绊的。

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我不是那种只临摹的孩子,我喜欢自己创造,想象一些奇奇怪怪的场景,用颜料在纸上挥洒。我能一个人沉浸在里面几个小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有我的画笔和画布在对话。我那时候觉得,我将来是要当画家的,我要把脑子里那些缤纷的色彩都画出来。

我兴冲冲地拿着我的画作给爸妈看,满心期待他们能夸赞我几句,或者问问我画的是什么。结果呢?他们扫了一眼,就丢下一句:“画画能当饭吃吗?你看隔壁小明,数学又考了满分,下次考试你得向他看齐。”

那一刻,我感觉脑子里有什么东西“咔”地一下断了。我辛辛苦苦画出来的世界,在他们眼里,就成了“不务正业”。

后来,我迷上了写东西,写一些故事,写一些感受。我喜欢文字的魔力,用文字搭建一个又一个的虚拟世界,让人物在里面喜怒哀乐。我有时候会把写的东西给他们看,他们还是那副表情,还是那句话:“写这些有什么用?不如背背单词,刷刷题。”

我尝试过很多种“努力”,想让他们看到我的其他能力。比如我喜欢参加学校里的辩论赛,我认为那能锻炼我的逻辑思维和口才。每次比赛前我都会做大量的资料搜集,一遍遍地推敲论点。赢了,我兴高采烈地想告诉他们,他们只会淡淡地说一句:“比赛又不能加分。”输了,那更是没法说了,感觉他们会觉得我更加不务正业了。

我也尝试过学习编程,觉得未来的世界肯定和科技离不开。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电脑前,敲打代码,解决那些错综复杂的bug。有时候会遇到瓶颈,焦头烂额,但一旦解决了问题,那种成就感也是难以言喻的。然而,当我告诉他们我最近在学编程时,他们的反应依然是:“这玩意儿有什么用?还不如把英语学好点。”

我真的觉得很委屈,也很迷茫。我不是不愿意学习,也不是不愿意取得好成绩,我只是觉得,人生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用分数来衡量。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探索那些我感兴趣的领域,去发展那些我认为能让我快乐和成长的技能,为什么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玩”?

我努力去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经历过那个年代,他们可能觉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体面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往往和所谓的“好成绩”挂钩。他们担心我以后没有出路,担心我吃苦,他们是爱我的,只是这份爱,有时候表现得过于单一,过于执着于一个标准。

但是,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真的太压抑了。当我听到他们说“就知道玩”的时候,我内心深处的那股劲儿,那种想要证明自己的冲动,反而会被一点点磨灭掉。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在浪费时间?是不是我真的就不如那些成绩好的同学?

我曾经也想过和他们好好谈谈,解释我为什么喜欢做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每次开口,看着他们那种“你说什么我都听不懂,但我知道你不够好”的表情,我就觉得再多的解释都是徒劳。他们的关注点永远是那个成绩单上的数字。

久而久之,我就学会了“隐藏”。我不再主动和他们分享我的其他爱好和努力,我只会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我在“好好学习”的样子。但是,内心的失落和委屈,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心里悄悄地发芽,然后慢慢长大,让我感到越来越孤独。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让他们真正看到我其他的努力,看到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拥有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等待被分数定义的“学生”。我只能继续在我的“玩”和他们的“不玩”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心里默默地希望有一天,他们能真正理解,也愿意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教你一个简单的玩法。

不要去玩游戏,而去玩游戏的数值攻略。这样你既玩了游戏,又研究了数学。

比如下边这种东西。


或者去看更公开透明的数据研究,

比如这个:

研究下这些数据的设计规律,快速通关的策略,五代和六代对于常见的打法的不同加持。

这种玩游戏的方法不仅可以“云”,而且很训练你的数学思维,纯纸面作业就可以了。

原神里很多玩法的撕逼,最后都得大量干数学……以至于我玩个游戏都能从里边提取出十几道数学题来作为招聘程序员的面试题……

比如两把武器,要选一种得到五个。一个是每42天能买一件,一个是每周可以进行3次副本,每次副本有2.4%的概率掉落。哪种武器玩家更容易得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