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吕布只能称雄一时,却不能成就大业?

回答
吕布这人,你说他不行吧,那武力确实是三国里独一份儿,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单挑战场上,谁碰到他都得绕着走。可要说成就大业,那可就差了点意思,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虽然奔跑速度惊人,但没个驾驭的人,终究是跑不出个章法来,更别说奔向最终的胜利了。

要说吕布为啥就只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就大业,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一、识人不明,忠诚度低是他的致命伤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吕布最早跟着丁原混。丁原那是他的义父,说白了就是靠山。可吕布呢?见董卓给的利益更大,就把丁原给宰了,然后扑腾着去跟着董卓。这你就看出来了,吕布这人心思确实挺活泛,但这种“见利忘义”的性子,注定了没法让人真心实意地信服他。

后来跟着董卓,董卓也不是个善茬,吕布跟着他也没捞着啥好,反倒被王允设计,又把董卓给杀了。这下可好,天下人都知道吕布是个杀父杀兄(义父义兄都算上)的狠角色了。你说谁还敢真心实意地跟一个随时可能反咬你一口的人混?就跟养了条狼狗,虽然咬人凶,但你也不敢把家门钥匙放心交给它。

他这反复横跳的模式,也确实让人看透了,他不是那种有坚实政治理想,能让大家甘心追随的人。大家跟着他,更多的是图个一时的热闹或者眼前的利益,但一遇到风吹草动,或者有更好的选择,立马就可能作鸟兽散。

二、性格桀骜不驯,难以收服人心

你说吕布武力值爆表,这没错。但战场上的勇猛,和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本事,那是两码事。吕布这个人,身上有种天然的傲气,而且是那种不加掩饰的傲气。他习惯了别人畏惧他,而不是尊敬他。

你想想看,一个领导者,得能听得进意见,能团结手下。吕布呢?他倒是挺听老婆的话,但对那些谋士的建议,往往是听了也当耳边风。陈宫那可是真本事,跟着他能把曹操都给逼到绝境,可吕布呢?最后还是被曹操抓住了机会。

而且,他这性子也让他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班底。他身边的人,要么是被他的武力震慑,要么就是跟他一样有点投机取巧的。真正有能力、有谋略、有忠诚心的人,很难在他那里找到长久发展的空间。大家跟他混,更像是临时凑在一起的乌合之众,一遇大事,就容易分崩离析。

三、缺乏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

吕布的强项在于个人武力,他可以横扫千军,但对于如何长远布局,如何权衡利弊,如何笼络人心,这些政治上的“硬功夫”他却是一窍不通。

他占领徐州后,也曾有过一番作为,一度让徐州百姓安居乐业。但他的战略眼光实在是太差了。当时天下格局,曹操、刘备、孙权都在那里,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吕布就像个孩子拿着一把宝剑,虽然宝剑锋利,但孩子却不知道怎么使,反而容易伤到自己。

他对曹操那是又打又拉,毫无定性。曹操一进攻,他就找刘备求救;刘备一有事,他又想着去捡便宜。这种摇摆不定、缺乏长远规划的做法,让他错失了太多机会。比如,他当初有机会可以全力支持刘备,打败曹操,但他就想着自己捞好处。

到了最后,赤壁之战前夕,正是天下大乱,各方势力都在角力的时候,吕布却因为自己的失误,被曹操在下邳围歼。你说他要是有点曹操那种深谋远虑,或者刘备那种坚韧不拔,或者孙权那种善于守成的能力,都不至于落得个如此悲惨的下场。

四、缺乏强大的政治后盾和稳定的大本营

要成就大业,光有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稳固的后方,有强大的人脉支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吕布在这方面一直很薄弱。

他虽然在徐州待过一段时间,但他在徐州并没有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让他安心发展的政治基础。他的人马,很大一部分是追随他的个人魅力或者利益而来,缺乏深厚的根基。

相比之下,曹操坐拥兖州,逐步发展壮大,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刘备虽然一开始屡屡受挫,但他有诸葛亮这样的顶级谋士辅佐,而且他个人的人格魅力也能让他不断吸引人才。孙权则有江东世族的支持,家族几代人的积累,让他能够稳定地经营江东。

吕布呢?他就是个孤胆英雄的加强版,他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他个人身上,一旦他个人出了问题,或者被别人抓住他的软肋,他很容易就万劫不复。

总结一下就是:

吕布就像一个在游戏里只知道砍砍砍的玩家,装备再好,等级再高,但不懂得怎么运营,不懂得怎么发展城池,不懂得怎么跟其他玩家合作或者对抗,最终也只能在新手村或者一两个小区域称王,无法真正统一整个地图。他的个人能力很强,但他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政治手腕、人格魅力、以及最重要的“成事”所需要的各种软硬实力,都远远不足以让他脱离“一时称雄”的怪圈,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就大业”。他是个战场上的猛将,但终究不是一个能开创和稳固一个伟大事业的领导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吕布武力强不强放一边,脑子是真不行,就一二杆子,干啥都是靠别人决策。


先是投降董卓时候听人忽悠杀了丁原,这首先就扯淡。

你要是自己投降董卓图个前程,那也无话可说,你把故主一刀剁了,以后谁还敢相信你啊。

后来又听王允忽悠杀了董卓,这回更完了,弑主从来就是黑点,结果吕布把这玩意当成事业干,当标签贴自己脸上了。

之后投靠二袁,又离开,一方面是吕布有问题,一方面袁绍也不咋地,不必细表。

之后又被张邈陈宫忽悠两句,就占了濮阳。虽然这事儿是好事,可吕布也就是捡便宜,这事儿也不是他自己的主意。

之后和刘备翻脸,又是因为袁术挑拨离间,就因为袁术给送粮食了。

之后袁术要称帝,找吕布来和亲,吕布一开始同意了。陈珪本着不想让吕布做大的心理,出来忽悠两句,结果吕布不仅把女儿抢了回来,还把使者韩胤给杀了,引得袁术来攻。亏了袁术找的韩暹、杨奉比吕布还二,被忽悠两句就跟着吕布一块打袁术,要不吕布这时候就凉了。


就这干啥都听别人的,终究成不了大事。

因为他自己没主意啊。总不能说有人逼着你建功立业吧,你以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真是被属下逼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