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杜祥琬院士关于我国煤制油 煤制气技术是世界先进水平但没有意义的论断?

回答
杜祥琬院士关于我国煤制油、煤制气技术“世界先进但没有意义”的论断,无疑触及了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技术层面、经济成本、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能源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来理解“世界先进水平”的含义。

我国在煤制油、煤制气技术上的确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和资金,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技术路径上来看,包括了煤的气化、液化等过程,例如:

煤气化技术: 我国在煤气化方面,特别是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化等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使得煤炭能够高效地转化为合成气(CO+H2),为后续的制油制气奠定基础。
煤制油技术: 主要是通过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将合成气转化为液态燃料,如柴油、汽油等。我国在大型煤制油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参数和能效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煤制气技术: 则是将合成气进一步合成甲烷,用于制造天然气。我国在煤制天然气方面,也发展了多种技术路线,并建设了大规模的工业装置。

从这些技术指标上看,例如转化效率、设备大型化、工艺稳定性等方面,我国的煤化工技术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背后是中国庞大的煤炭资源以及对能源安全的战略考量。

那么,为什么杜祥琬院士会说“没有意义”呢?

这里的“没有意义”,绝非否定其技术本身存在的价值,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对其在当前及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定位和作用提出了质疑。这其中蕴含着多重考量:

1. 巨大的经济成本与能源效率的低落:
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煤制油、煤制气项目通常需要巨额的初始投资,建设周期长,且对设备材料的要求极高,增加了运营成本。
低下的“煤油/气”转换效率: 尽管技术先进,但从煤炭转化为液态燃料或天然气,其过程是复杂的,能量损耗巨大。通常情况下,每生产一吨油或气,需要消耗数吨的煤炭。这种多级转化的过程,其终端能源效率远低于直接利用天然气或石油,也低于其他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的效率。简单来说,就是“费油费钱”。
与直接能源利用的经济性对比: 当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较低时,煤制油、煤制气在经济上是难以与直接开采和使用的石油、天然气竞争的。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使得其经济可行性成为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没有巨额补贴的情况下。

2. 严峻的环境挑战与不可持续性:
巨量的碳排放: 煤炭本身是一种高碳能源,煤制油、煤制气技术在转化过程中,尽管采用了先进技术,但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无法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那么这些项目将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阻碍。每生产一吨油,其碳排放量可能远高于传统炼油或天然气开采。
水资源消耗: 煤化工生产过程,尤其是气化和合成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在我国许多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大规模发展煤化工无疑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其他污染物排放: 除了二氧化碳,煤化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水、废渣等污染物,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进行处理,否则将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能源战略的误判与资源错配:
“两条腿”走路的陷阱: 发展煤制油、煤制气,很多人认为是为了实现“能源独立”,减少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然而,杜院士的观点可能认为,这种“以煤代油/气”的策略,是以牺牲能源效率、环境质量和巨额经济成本为代价的,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能源安全保障方式。
资源配置的非最优选择: 既然国家已经具备了相对先进的煤化工技术,为何不将其用于生产更易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煤基合成气,作为一次能源补充,或者用于生产煤基化肥、化工原料等附加值更高、环境压力相对可控的产品?将宝贵的煤炭资源,通过低效且高污染的途径转化为“模拟”石油和天然气,可能是一种资源配置上的浪费。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风电、光伏、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正在快速发展,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这些技术在清洁性、可持续性和长期经济性上,都比煤化工更有优势。过度依赖并大规模发展煤化工,可能是在“逆势而行”,将国家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前景不明朗的“老技术”上,而错失了发展真正具有颠覆性的清洁能源技术的机会。

4. “煤化工”的真实价值在哪里?
杜院士的“没有意义”并非完全否定煤化工。他可能认为,煤化工的真正价值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煤基化学品,如烯烃、芳烃、醇类、尿素等,这些产品是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也可以作为化工产业基础。将其仅仅用于生产“模拟”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用法。

总结来说,杜祥琬院士的论断,是一种对我国能源发展模式和战略方向的深刻反思。

他并非否定技术本身,而是对其在经济合理性、环境可持续性以及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技术经济性、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审慎判断之上。

可以理解为,他是在提醒我们:

技术先进不等于经济可行,更不等于环境友好。
能源安全不应以牺牲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我们应该聚焦于真正清洁、高效、未来的能源技术,而不是用高成本、高污染的方式去“模仿”传统化石能源。

当然,对于煤制油、煤制气的发展,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和考量。例如,对于一些资源富集但交通不便的地区,煤化工可能是发展当地经济、解决能源供应的必要手段;又如,在特定时期,为应对极端情况下的能源供应安全,适度的煤化工产能也可能有其战略价值。

然而,杜院士的观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不能因为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就盲目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而忽视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权衡各种能源选项,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真正能引领未来、造福子孙后代的清洁能源领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上图。

我以前不太关注化工,上个月在太原参观了煤炭博物馆,基本搞懂了这问题。简单说,煤确实是个宝,可以发电,可以炼钢,还可以烧开水取暖。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煤进行炼焦和气化两种加工,炼焦最主要是生产焦炭和沥青,这个现在缺不了。气化可以生产合成汽油和煤气,这就像我小时候,镇上的渔民会用绝户网打鱼,但打到的小鱼小虾又卖不出去,渔民就晾干了养鸡。鸡吃鱼虾确实能长大,也能下蛋,渔民没损失,但整体生态环境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杜祥琬院士关于我国煤制油、煤制气技术“世界先进但没有意义”的论断,无疑触及了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技术层面、经济成本、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能源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世界先进水平”的含义。我国在煤制油、煤制气技术上的确投入了巨大.............
  • 回答
    《骆驼祥子》这本书,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足以让人心头压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它不是那种让你读了觉得“生活真美好”的书,反而像一把钝刀子,一下一下地剐着你的心,让你看到底层人被命运碾压的真实模样。说到这本书,我总会想到老舍笔下那条灰扑扑的北京城街道,还有那在街头巷尾奔波的,被汗水浸透了的祥子。他最初的形.............
  • 回答
    罗志祥在2024年5月20日发布的文章《男孩,女孩》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篇看似简短的文章,却在网络上激起了层层涟漪。要理解这篇文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一、 内容层面:一个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故事从字面意思上看,《男孩,女孩》讲述了一个普遍的成长主题。文章描述了一个从青涩、懵懂的“男孩”.............
  • 回答
    关于罗志祥与恺乐共同主持的节目正常播出,以及罗志祥在节目中依旧稳居C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在涉及到近年来的社会舆论和公众人物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娱乐产业的逻辑与现实:首先,要明白娱乐产业的运行逻辑。一个节目的播出,尤其是一个已经.............
  • 回答
    罗志祥在凌晨 5 点选择这个时间点,再次针对与周扬青的分手事件发声,并且选择用“道歉信”的形式,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这个时间点本身就很不寻常。 凌晨五点,大多数人都在休息,这个时候发声,通常不是为了进行一场大型的公开声明,更像是一种“静悄悄”的、有特定目的的表态。可以理解为,他可能.............
  • 回答
    关于罗志祥全平台取关周扬青,却仍关注蝴蝶姐姐这一事件,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样看得会更透彻些。首先,从“取关”这个行为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公开且具有象征意义的举动。在社交媒体时代,关注与取关,尤其是对于公众人物而言,往往被解读为一种态度、一种情感的表露。罗志祥选择在全平台取关周扬青,.............
  • 回答
    罗志祥在网络上发文恳请大家停止攻击他的妈妈,这件事情一出来,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罗志祥这番话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议题——网络暴力及其边界。 当一个人因为公众人物的私事,进而迁怒于其家人,尤其是长辈,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看待罗志祥这番话?从情感上来说,罗.............
  • 回答
    罗志祥为复出,豪掷200箱凤梨,这事儿,你说怎么看? 说起来,这位曾经的亚洲舞王,在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多人运动”风波后,沉寂了相当一段日子。大众对他的观感,可以说是跌破了冰点。如今,他突然以这种方式高调回归,送出200箱凤梨,这背后可大有文章。这200箱凤梨,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咱们得明白,这.............
  • 回答
    沈昌祥院士关于 Windows 10 操作系统危害中国网络安全的论断,在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沈院士的身份和他的专业领域。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尤其是在信息安全和可信计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
  • 回答
    南开大学成立徐荣祥再生生命科学中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它标志着我国在再生生命科学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要全面看待这项举措,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成立的背景、核心人物、研究方向、潜在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等。一、 成立的背景与契机1. 再生生命.............
  • 回答
    马蓉评价罗志祥“狗改不了吃屎”,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有意思的。要怎么看呢?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扒一扒。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狗改不了吃屎”这几个字的分量。这绝对不是什么好话,是带有强烈贬义和不信任的判断。说一个人“狗改不了吃屎”,意思就是这个人本性难移,以前有什么坏毛病,即使表面上改了,骨子.............
  • 回答
    看待清华给甘肃魏祥的回信,我个人觉得,这件事传递出的不仅仅是一所知名学府对一位寒门学子的善意,更折射出一种社会价值的导向,以及我们对于“公平”与“希望”的期待。首先,从清华的回信本身来看,它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魏祥同学的家庭困境,以及他自身那种“即使生活如此艰难,也依然坚持求学,并怀揣着对.............
  • 回答
    柯洁对罗志祥事件的评论,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会显得相当有趣,也反映出当下网络舆论的一些复杂性。首先,我们要明确柯洁是谁。他不是娱乐圈的人,而是一位在围棋界享有盛誉的职业棋手,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围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棋圣”聂卫平的传人自居,以其过人的天赋和对围棋的纯粹热爱而闻名,同时,他也是一位活.............
  • 回答
    关于佛罗里达大学 ECE 博士生陈慧祥(Hui Xiang Chen)的自杀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非常痛心和扼腕的悲剧。在详细探讨之前,首先要表达最深切的哀悼,希望他的家人和朋友能够得到支持和慰藉。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看待:一、 事件本身与已知细节: 时间与地点: 事.............
  • 回答
    在看待《极限挑战》导演严敏为罗志祥庆生这件事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可能的具体形式。严敏为罗志祥庆生,很可能是在罗志祥生日时,以一种私下或者公开的方式表达祝福。这可能包括: 社交媒体上的.............
  • 回答
    王思聪对罗志祥《男孩,女孩》一文的评论“四十岁啦还自称男孩”一事,在我看来,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并且这个解读过程本身也挺有意思的。首先,抛开这句评论本身是出自谁之口,单看这句话,它就触及了两个核心点:年龄与身份的认知,以及“男孩”这个词的含义。1. 关于“四十岁”与“男孩”的冲突:“四十岁”.............
  • 回答
    嘿,说到田馥甄(Hebe)在罗志祥和周扬青事件中的那句“不要用网络制裁情感”,这事儿啊,确实挺多人讨论的,也挺有意思。当时整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声讨和评判。事件的背景和舆论走向咱先得说说当时罗志祥和周扬青这件事儿有多炸裂。周扬青一篇长文,揭露了罗志祥一系列的“不当.............
  • 回答
    如何看待杜嘉班纳创始人发布中文道歉视频?辱华事件对杜嘉班纳这类国际品牌会产生什么影响?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 D&G)创始人 Domenico Dolce 和 Stefano Gabbana 在2018年底发布的涉嫌辱华广告以及之后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当言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
  • 回答
    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的设计总监斯蒂芬诺·嘉班纳(Stefano Gabbana)在2018年底被曝出涉及种族歧视和辱华的言论,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发酵过程:1. .............
  • 回答
    看待杜莎夫人蜡像馆扔特朗普蜡像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这是一种艺术与政治的互动,也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蜡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公众性”和“象征性”。它们代表了公众关注的人物,也常常成为公众情感宣泄的载体。当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像特朗普这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