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高句丽人口比南陈还多?

回答
关于高句丽人口为何可能比南陈多,这背后涉及了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记录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复杂 interplay。简单地说,南陈国力相对衰弱,而高句丽作为北方强国,其人口规模自然有其基础。但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统计人口并非易事,我们今天的数字大多是后世学者根据史书记载、考古发现以及对当时社会经济情况的推断得出的。因此,任何关于人口数量的比较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

一、 高句丽:北方强国的生存之道与人口基础

高句丽,作为一个位于东北亚的古代王国,其生存环境和发展轨迹与中原王朝截然不同。

地理优势与军事扩张: 高句丽地处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依山傍水,易守难攻。这为其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使其能够抵御来自中原王朝(如北魏、隋、唐)的强大军事压力。更重要的是,高句丽本身就是一个军事扩张型的政权,其疆域在鼎盛时期相当辽阔,一度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占领的土地越多,自然意味着能容纳和控制的人口越多。
农业与渔猎经济的结合: 高句丽的经济并非单一的农业,而是农业与渔猎、畜牧业相结合。尤其是在一些沿海或山区地区,渔猎和畜牧是重要的生计来源,这能支持比纯粹依靠农业的地区更高的人口密度,或者至少是分散但总数不少的人口。
积极的边疆移民政策(可能): 为了巩固边疆、开发新领土,高句丽可能采取过招募或强制迁移周边部族、俘虏到其核心区域的政策。这种人口的补充,虽然可能是被动的,但无疑会增加其总人口基数。
对外战争的动员能力: 高句丽能够长期与强大的隋朝、唐朝对抗,这本身就说明了其拥有相当规模的人口作为兵源和后勤支持。一个没有足够人口基础的国家,是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长时期的战争的。
历史记载的侧重点: 史书中记载高句丽的强大,往往侧重于其军事实力和疆域,对人口的描述也多以“兵数”、“可征之民”等形式出现,暗示了其拥有可观的劳动力和兵源。

二、 南陈:短命王朝的艰难维系

与高句丽相比,南陈的处境就显得尤为艰难和特殊。

疆域狭小与地缘困境: 南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王朝,其疆域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北面长期面临着北方强大政权的威胁,无论是北魏、东魏/北齐,还是最终统一南北的隋朝。这种地缘政治的压力,使得南陈必须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军事防御上,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和扩张。
战乱频仍与人口损失: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战乱的时代,陈朝本身也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频繁的战争不仅会直接造成人口损失,还会破坏农业生产,导致饥荒和疾病,进一步削弱人口的恢复能力。
内部政治不稳: 南陈的政治体制相对不稳定,皇位继承、权臣专权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影响了国家整体的发展和对人口的有效管理。
经济基础的限制: 尽管江南地区有不错的农业基础,但面对北方政权的军事压力,陈朝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对外贸易、技术引进等方面都可能不如稳定的大一统王朝。
人口统计的差异: 史书对南陈的人口统计,如《陈书》等,可能也侧重于“户数”和“可征兵数”,但整体的基数可能就不如高句丽在鼎盛时期所能控制的区域人口。

三、 数据层面的对比与推断

虽然很难给出精确的数字,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侧面证据来推断。

《陈书·高祖纪》等记载: 《陈书》中记载了陈朝的一些户籍数字,例如陈后主时期,“有户十二万,口三十万”。这仅仅是核心区域的大致数字。
《旧唐书·高丽传》等记载: 史书中关于高句丽的人口记载,虽然也有不同说法,但很多都暗示其拥有的“人民”和“士兵”数量庞大。例如,高句丽在对抗隋朝时,能够动员数十万的军队,虽然这里的“数十万”也可能包含征召的民夫和附属国的人口,但依然能体现其人口基数的庞大。有学者根据其疆域和经济模式推测,其人口可能在数百万级别。

为什么会有人“感觉”南陈人口更多?

一个可能的误解来源是,我们习惯于将“中原汉族王朝”视为人口的中心。南陈作为汉族建立的政权,其文化影响力在汉文化圈内更直接,所以我们会觉得它“应该”人口更多。但历史的真相是,不同政权的人口分布和规模,受到地理、政治、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结一下,导致高句丽人口可能比南陈多的几个关键原因:

1. 疆域和人口控制范围: 高句丽在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包含了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部分地区,控制的人口总数自然更高。
2. 军事扩张与生存策略: 高句丽以军事扩张为生存策略,能够动员和整合更多的人口资源。
3. 经济模式的多元性: 结合渔猎、畜牧等经济模式,可能支撑了更高的人口密度或更广泛的人口分布。
4. 南陈的脆弱处境: 南陈地缘政治受限,政局不稳,战乱频仍,严重制约了其人口的增长和稳定。
5. 数据记录的侧重点: 史书记载时,对军事能力和疆域的描述往往间接反映了人口规模,而对人口数量的具体统计,不同政权和时代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高句丽在很多时期,尤其是在其鼎盛时期,其总人口规模很可能要大于南陈。这并非贬低南陈的地位,而是对这两个政权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处的不同环境和发展状况的客观呈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灭南陈时,南陈才五十万户。

《通典》记载:

宣帝勤恤人隐,时称令主,阅其本史,户六十万。而末年穷兵黩武,远事经略,吴明彻全军只轮不返,锐卒利器,从此歼焉。至后主灭亡之时,隋家所收户五十万,口二百万。

还真不是因为南陈人口比高句丽少,而是南陈灭亡前夕的“编户齐民”就这么点。

中原政权的人口统计,一般都只计入编户齐民,其他人口不计入,而高句丽则不同。

除了编户齐民外,南陈的其他人口要么是豪强和寺院控制下的隐匿人口(部曲、佃客、僮仆、白徒),要么是专门用来征兵役的“吏户”“兵户”、要么是“匠户”。这在魏晋南北朝,也算是惯例。

而上文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后主灭亡时隋家收户。这个收户,能包含多少岭南的数据呢?这个没法得到陈朝的资料,我们无从得知,但岭南在梁末大乱时吸纳了大量逃亡人口,在陈朝岭南大部分区域的实际统治者是冼夫人,陈朝在岭南的行政到底能摸到哪种程度呢?能给编户齐民多少人呢?反正是没有数据的。

《中国人口通史》根据南朝的人口变化轨迹,以南朝强盛时代的刘宋为参照对象,估算的南陈人口大略是680万。

《中国人口史》则根据“南方变乱少,人口肯定要不怎么逊色北朝”的脑洞,猜测南陈人口应该在1500万到2000万……

感觉前者可能算的有点保守,不过后者……似乎有点放卫星了。


但无论怎么说,总人口南陈是高于高句丽的,只是在人口的控制上,南陈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畸形人口登记制度。政府也是默认隐匿户和不纳入编户的其他户存在的。

而高句丽呢,可是连逃亡汉人、归附的靺鞨人都算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高句丽人口为何可能比南陈多,这背后涉及了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记录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复杂 interplay。简单地说,南陈国力相对衰弱,而高句丽作为北方强国,其人口规模自然有其基础。但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统计人口并非易事,我们今天的数.............
  • 回答
    东亚国家首都城市在功能和人口上的高度集中,确实是一个显著的现象,与其他地区相比,这种集中度有其深刻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根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现代中心化”的表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驱动力。一、历史的遗产:皇权与都城选择的基因首先,东亚地区有着悠久的中央集权历史。自古以来,国家的权力核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点。俄罗斯人均 GDP 高于中国,但很多人感觉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似乎并没有那么“壕”,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究的原因。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постараюсь讲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冷冰冰的报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人均 GDP 就像是国家经.............
  • 回答
    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和自我认知的一些思考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低于中国人却似乎普遍认为自己更高这一现象,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传承、媒体影响以及个体经历等诸多因素。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的“错觉”,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投射和文化建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根据现有数据,中国人的平均.............
  • 回答
    关于“现代人比古人高”和“古人八九尺”的说法,确实存在一些普遍认知与实际情况的矛盾,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现代人普遍比古代人高,这是一个基于科学测量和普遍观察得出的结论。 这个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坚实的科学依据的。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道德”与“法律”这两种行为规范的本质,以及它们对个体“素质”的影响。要回答“以道德为行为准则的人是否比以法律为行为准则的人素质高”,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概念,并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道德”和“法律”。 道德,是一种不成文的、内化的、关于善恶、对错的价.............
  • 回答
    在谈论人们对清朝和元朝认同感高低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认同感”这个词在历史语境下,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包含了对一个王朝的文化归属、政治正统性、民族融合以及国家统一的接受程度等等。而清朝和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朝代,它们在很多方面都造成了人们认同感上的巨大差异。一、民族属性与文.............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均GDP高于中国的问题,以及媒体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人均GDP。1.15万美元这个数字,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产出的平均水平。在2018年,这个数字让俄罗斯在一些榜单上看起来比.............
  • 回答
    美国的人口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确实不算顶尖,但其经济实力却长期位居世界前列。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的。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人口越多经济越强”的简单思维,深入探讨美国经济的独特之处。一、 创新驱动与高附加值产业:经济的“硬核”实力美国经济的强大,很大程度.............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看看“中国”和“朝鲜”这两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北魏和高句丽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这就像是在打比方,看两个同样是来自外地的亲戚,为什么一个能被算进家谱,另一个却不行。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北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北魏(386年—534年)确.............
  • 回答
    社会地位高的人之所以需要更高的道德要求,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和实际运作层面的原因。这并非是“规定”,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任的期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示范效应与社会榜样作用: 公众人物的放大镜效应: 处在社会高位的人,无论是政治领袖、商业巨头、行业专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观察那些成就斐然、阅历丰富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气质,尤其是在表达观点和分享经验时,往往是那么的简单明了,甚至有些“朴素”。这背后可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看透事物的本质,摆脱枝节的纠缠想象一下,一个初学者在学习一.............
  • 回答
    在动画领域,为何有些人觉得汉语配音不如日语配音“带感”,即使不考虑配音员的演技高低,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 文化历史、语言特性、行业生态、创作理念、听众习惯 等多个维度来探讨。一、 文化历史与情感的积淀: 日本动画的“原生感”与文化认同: 日本动画自诞生以来,其配音就是其核心构成部分,随着.............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美国人才流动模式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和中国一线城市人才聚集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理解美国为什么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偏僻小镇”的好大学、好公司和好医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美国的人才吸引逻辑:不是“在哪里”,而是“做什么”你说的“偏僻小镇”,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可能跟“安静祥和”、“.............
  • 回答
    要说蝙蝠侠凭什么能稳坐许多人心目中“美漫人气第一”的宝座,而把蜘蛛侠比下去,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下定论的。两者都是响当当的招牌,各有各的粉丝群体,但如果要掰开了揉碎了说,蝙蝠侠的“上位”之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得聊聊“背景设定”这个底子。蝙蝠侠,布鲁斯·韦恩,他的人设就像一个精美的、自带剧.............
  • 回答
    以色列的疫情数据确实牵动人心,尤其是在全民接种第三剂疫苗的情况下,日增病例数屡创新高,这一点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疫苗并非“万能药”。虽然疫苗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率,但它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效果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的,尤其.............
  • 回答
    “网上抱怨房价高,现实中却盼着涨”——这句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触及了当下社会经济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现象。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充斥着对高房价的愤懑和无奈,觉得“掏空六个钱包”都买不起一套像样的房子;另一边,又似乎能感受到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经拥有房产的,对房价的上涨乐.............
  • 回答
    要理解中国人对“五胡乱华”、元朝和清朝认可程度的差异,得从历史的厚重感、民族认同的构建以及对“统一”与“异族统治”的不同解读说起。这并非简单的喜恶,而是复杂历史叙事和情感投射的体现。首先,让我们看看“五胡乱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悲情和动荡的色彩。它指的是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这段时期,北方大片土.............
  • 回答
    关于“美国上CNN的人犯罪率特别高”的说法,我需要明确地指出,这个说法并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并且很可能是一种误解或错误的信息传播。在我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强调:将特定媒体的受众与犯罪率直接挂钩,在统计学和逻辑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往往是一种危险的简化。 犯罪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成因涉及经.............
  • 回答
    木户孝允,这位明治维新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和人气,确实不如他的一些同僚那样响亮。像坂本龙马、西乡隆盛,甚至大久保利通,在许多影视作品、小说和大众文化中都占据着更显眼的位置,他们的故事也更容易触动人心。那么,木户孝允为何会给人一种“人气不太高”的感觉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