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曾存在大规模灭佛现象?

回答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灭佛的现象,绝非一日之寒,也非单一原因所致。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历史现象,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层矛盾与演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其根源。

一、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的初步扎根与士人的疑虑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最初是以一种新鲜的、带有异域色彩的宗教形态存在。在汉末三国时期,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一些士人开始从佛教中寻求精神慰藉和人生意义。然而,此时的佛教还未完全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其思想体系与儒家、道家等本土思想存在显著差异,引发了一些士人的警惕和质疑。他们认为佛教宣扬的来世、轮回、出家等观念,与中国传统注重现世、家族、功业的价值观相悖,甚至可能动摇社会秩序。这种文化上的隔阂和思想上的疑虑,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二、 北魏太武帝时期(公元446年):第一次大规模灭佛的导火索

北魏是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国北方建立的统一王朝,也是佛教在北方大发展的时期。佛教寺院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寺院经济逐渐壮大,僧侣数量也急剧增加。

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对佛教的态度从最初的扶持转向了压制,甚至在公元446年发布了灭佛诏令,史称“太武灭佛”。这次灭佛的原因有多重:

政治因素: 北魏的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而寺院经济的强大和僧侣的广泛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皇权的挑战。寺院拥有土地、财富和独立于政府管辖的僧侣群体,这使得统治者感到不安。
经济因素: 僧侣免税免役的特权,导致大量人口逃避国家赋役,依附于寺院,造成了国家税收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寺院的土地兼并也日益严重,加剧了土地矛盾。
宗教冲突: 太武帝本人受到道教的影响,而道教信徒也常对佛教进行攻击和诋毁。在一些道士的煽动下,认为佛教“叛国乱伦”、“惑乱人伦”,加剧了对佛教的敌意。
突发事件: 据史载,在长安的佛寺中发现了武器,这被视为佛教势力企图谋反的证据,直接触发了太武帝的灭佛行动。

太武灭佛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官方主导的灭佛运动。它摧毁了北魏境内的寺院,烧毁佛经,强制僧尼还俗,甚至处死了部分僧人。然而,这场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根除佛教,在随后的北魏文成帝时期,佛教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三、 北周武帝时期(公元574年):第二次大规模灭佛的再起

北周统一北方后,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即“周武灭佛”。这次灭佛的背景与北魏时期有相似之处,但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因素:

巩固统治与民族融合: 北周以鲜卑族为主体,在与汉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北周武帝宇文邕希望通过压制佛教来强化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巩固其统治的合法性,并促进民族认同的统一。
佛教势力过盛: 经历过北魏、北齐等朝代的兴衰,佛教在北周依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寺院经济再次发展,僧侣数量庞大,其对国家财政和政治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道教的竞争: 与北魏时期类似,道教在北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道士继续鼓吹佛教的弊端,并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制度改革的需要: 周武帝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统一法律、改革官制等,而佛教的特权和影响力与这些改革存在冲突。

周武灭佛的规模和残酷性不亚于太武灭佛。它下令焚毁佛像、寺院,勒令僧尼还俗,并禁止民间私自供奉佛教。这次灭佛对佛教在北方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促使一些佛教徒南迁,对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 唐朝武则天之后至晚唐时期:第三次大规模灭佛的顶峰——会昌灭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但随着寺院经济的不断壮大和佛教势力的日益膨胀,社会各阶层对佛教的非议也随之加剧。最终,在唐武宗李炎(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时期,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规模灭佛运动,史称“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的原因更为复杂,也更具代表性:

政治上的集权与国家财政的压力: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国家财政收入锐减。武宗李炎为了集中权力、充实国库,将矛头指向了拥有大量财富和土地的寺院。寺院僧侣不服兵役、不纳税的特权,成为他削减国家财政负担的直接目标。
经济上的寺院兼并与社会矛盾: 寺院通过各种途径,如施舍、买卖、侵占等,积累了大量土地和财富,成为当时最大的地主。这不仅加剧了土地集中,也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依附于寺院,逃避了国家的赋役,激化了社会矛盾。
社会文化上的儒、道、佛三教争论与抵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佛教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社会,但与此同时,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也一直在寻找反击佛教的机会。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佛教“非中国之教”,其“出家为僧”、“不事君父”的观念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挑战。道教也一直试图与佛教争夺信徒和政治支持。
佛教内部的腐败与僧侣阶层的异化: 繁荣也带来了腐败。一些寺院内部管理混乱,僧侣生活奢靡,甚至出现假僧、淫僧等现象,这为官方的打压提供了口实。
外来宗教的民族主义担忧: 虽然佛教在中国已本土化,但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它仍被视为一种“外来宗教”,其过度的扩张和影响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民族主义的担忧。

“会昌灭佛”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唐武宗下诏毁坏佛寺、佛像,强制数万僧尼还俗,收回寺院的土地,并将大量佛经付之一炬。虽然这次灭佛规模空前,但佛教并未因此在中国彻底消失。

五、 总结与反思

纵观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灭佛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规律和深层原因:

政治与经济的矛盾是核心: 每次大规模灭佛,都与国家政治集权、财政危机和寺院经济的膨胀有着密切关系。寺院作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和政治潜在力量,常常与中央集权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
文化与思想的冲突是推手: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其思想体系与本土儒家、道家思想的冲突,是引发社会疑虑和抵制的重要原因。当佛教势力过于强大时,这种文化上的不适感更容易被放大,并成为统治者压制佛教的理由。
社会矛盾的转移与发泄: 在国家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的时候,将佛教作为替罪羊或发泄口,也成为统治者常用的手段。通过打击佛教,可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缓解社会压力。
统治者的个人意志与政治策略: 每次灭佛的决策,都离不开具体的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和政治策略。他们或是出于对佛教的敌意,或是出于政治需要,或是出于经济考量,而最终做出了灭佛的决定。

尽管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打击,佛教在中国依然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下来。每一次灭佛,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佛教进行反思和调整,更加注重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也促使了佛教传播方式的改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也成为了理解中国宗教史、政治史和社会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提醒我们,宗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权力、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进行博弈与融合的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佛教徒天天不干好事儿有关。

你以为古代的佛教徒、寺庙、主持就真的是现在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吗?或者是像现在的佛教徒一样乖吗?

并不是。

历史上,佛教并不是人畜无害的,你以为佛教徒就不想享受雅威教皇那至高无上的世俗权力了吗?佛教徒就不想让皇帝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吗?就不想拥有私人武装可以无法无天鱼肉百姓吗?

那你想多了。

那是被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灭佛,一次又一次的打压学乖了,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知道不要跟统治者作对,否则绝对没有好果子吃了。

那你就很好奇了,一堆和尚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呢?

我要告诉你,不仅能,而且还不小。

要说中国,不如先说说日本,看看佛教在没有管束自由发展的情况下,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历史上,佛教传到了日本,那个年月,日本上都是一堆刚从奴隶制走出来的半野人,自然也谈不上对佛教有什么管束,于是佛教开始疯狂的传播,由于日本连年战乱,而诸侯大名们疯狂剥削领民,导致老百姓躲避战乱的最好方法就是出家,于是有大量的百姓出家,数百年间,乘着战乱,佛教寺院遍布日本本土,寺院垄断了文化,寺院占据了土地,寺院建造了城池,寺院住持成为了实质上的诸侯大名,寺院还训练了大量的私人武装僧兵,拥有佃户和领民,拥有税收的权力,还能鱼肉一下百姓,美得很。佛教的影响力遍布日本的方方面面,而且不用给任何大名交税,还不用服兵役。

毕竟人家是出家人,你跟出家人收税、征兵,那你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关键在于,和尚是可以娶妻生子的。

没错,所有的佛教徒都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乔达摩•悉达多也不管这些事儿,毕竟佛教徒整天出去拉人头成本很高,不如自己生产来的快,而且不是只能娶一个,你愿意娶几个就几个。

那你就要问了,佛教不是有淫戒吗?怎么还能允许娶老婆呢?你要知道,佛教的淫戒是与你娶的人之外的人发生关系那才算犯了淫戒,和自己老婆睡觉,那不叫犯淫戒,那叫弘扬佛法。

历史上佛教徒不能娶老婆这个事儿仅限于中国,人家印度、泰国都可以结婚,包括密宗,留头发和吃肉也并不禁止,甚至人家还发明出了双修系统。

其实我们历史上还是比较讨厌和尚娶老婆的,但是仅仅是讨厌,真正形成法律还得是明朝之后,这事儿得感谢洪武皇帝,因为他当和尚的时候整天看见住持大鱼大肉还和很多女人不干不净,还把他当奴隶使唤,即位以后就对佛门弟子能娶老婆深恶痛绝,你们不是说六根清净吗?你丫要娶老婆要吃肉你就不要出家了!严令禁止佛教徒结婚,不知道拆散了多少痴男怨女。

说回日本,日本历史上,有一个词,叫一向一揆,这个一向,就是指的一向宗,一向宗来源于净土宗,净土宗来源于天台宗,而一揆,指的就是造反,褒义来说,叫起义,所谓一向一揆,就是一向宗造反,当时遍布日本各地,隔三差五给诸侯大名们造个反,搞得各个大名头大无比。

但是说剿灭吧,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领内的大部分读书识字的都是信佛的,甚至你的兵都是信佛的,你一说剿灭,一大堆二五仔全部叛变。

日本历史上有个叫织田信长的大名,为了平息领内的造反,直接派兵包围了领地内最大的寺庙比睿山,然后一把火烧了,僧人也起杀光了,结果被佛教徒起了个第六天魔王(佛教只有五天魔王,他是老六)的称号,骂了几百年,后来还在寺庙被人烧死了。

日本还有个大名叫德川家康的,镇压领内的一向一揆,结果身边最得力武将、家臣、谋士全部造反了,光平叛安定领内就安定了好多年。

像这两位,属于比较头铁的,而且都收上税了,一般的大名没他们这么头铁,或者领地内的寺庙所拥有的私兵数量比他的部队数量都大的多,一般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领内,大名都会在成年之后出家,来换取领内佛教徒的支持,既然佛教徒不能收税,武士更不可能交税,那只能疯狂盘剥领地内的老百姓,导致地方更穷,其中出家的、最出名的两个家伙叫武田信玄和上衫谦信,信玄和谦信这两个都是法号,没出家之前他们叫武田晴信和上衫景虎。

这,就是佛教不加约束的情况,日本的佛教住持丝毫不亚于雅威世界的主教们。

而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情况,也和日本战国时期不遑多让,佛教自汉朝传入以来,一直处于传播期,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给了佛教最好的传播机会,当时天下庙宇遍布全国各地,以致北魏境内的佛寺竟有3万之多,僧、尼数目则有200万之巨,要知道,当时整个北魏人口才3200万,每1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不交税,这还仅仅是登记出家的,如果再把信徒算上,那比例会更高,除去未成年,再除去统治者和官员,这个比例高的吓人。

而且寺庙大量囤积金银,大兴土木,疯狂聚敛善男信女的财物,还诱骗女人和他们上床,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也包括王公贵族,被骗的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而且寺庙住持占有大量土地,已经变成了实际上不交税的大地主,不仅蛊惑百姓和贵族捐献土地,也变着法的兼并和掠夺土地,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被迫变成了寺庙的佃农,国家不仅收不出税,也拉不出服役的百姓,每多一个僧人,就少一个丁役。

而且你不要以为投身了寺庙就很舒服了,这些和尚们变成地主之后,因为没有国家管控,盘剥百姓变本加厉,不仅把他们当奴隶使唤,让他们打扫寺庙,而且租子收的特别高,甚至每年要收好机回,很多老百姓活的比在官府还惨,他们每年需向僧曹输谷六十斛,被剥削率最低也该是见税十五。如果民众不堪压迫,僧人们又会转移矛盾,洗脑蛊惑他们暴动,你会说老百姓有那么傻吗?这就是佛教的厉害之处,它不仅统治你,还可以给你洗脑,早期佛教根本不会掩饰他们洗脑,老百姓们又没有多少文化,听凭忽悠,各大佛教寺庙就宛如一个个传销组织,想让佛教从思想上俘虏中国人作佛奴,生活、礼仪、思想完全被天竺佛徒同化,无君无父,不讲亲情,不事生产还讲布施,跟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如果你欠寺庙的钱还种寺庙的地,还不服?那对不起,佛也有金刚怒目,地藏菩萨也会杀妖魔,你不听话一定是妖魔,是佛敌,寺院有法律(僧律),有武装(僧兵),我们根本不受国家律令的约束,弄死你随时随地,找个地儿埋了就行。那时候一个寺院就等于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佛国。

比如公元515年,冀州沙门法庆就聚众造反,信徒多达5万以上,法庆自称“大乘”,鼓吹“新佛出世”,何种奸淫掳掠、抢劫财物。北魏镇压了“大乘起义”后不久,公元523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六镇起义”,接着各处纷纷出现各种佛教徒造反,把北魏搞得一个头两个大。

于是,中国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灭佛运动,仿佛是在告诉这群和尚们老实一点,不要找事儿,但这群和尚并不安分,一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就出来兴风作浪,在南北朝、隋末、唐末、五代十国、宋末、元末都能看到这群和尚活跃的身影,乱世僧兵出动,盛世勾搭别人老婆,还有从政的,甚至还有勾搭公主的,反正这群和尚是没怎么闲着。

所以我们只能他们起来就灭一次,起来就灭一次,从北魏太武帝开始,到北周武帝,再到唐武宗,再到周世宗柴荣,再到洪武皇帝朱元璋,再扶植道教和他们对着干,于是佛教好不容易才一次比一次消停,几千年过去了,到了大明,这群和尚也就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了。

灭的次数多了,这群和尚就学乖了,自己写写经书,把统治者不让他们娶老婆,不让他们吃肉合理化,逐渐的就演变成了现在中国的佛教了。

所以,只有中国的佛教是好的,佛教徒从来都不是一群省油的灯,你看看世界上被佛教统治的国家,他们的国家,是多么的穷,他们的寺庙,是多么的富丽堂皇,他们的佛,又是用了多少的金银宝石、民脂民膏去装点。

佛教把他们从教育到文化方方面面的洗脑,他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还剩多少?




所以不要再把这群和尚当成一群只会念阿弥陀佛的善男信女了,他们的欲望并不比任何人的少,只不过我们压住了他们。

仅此而已。


点个关注不迷路,和我一起做一个有素质的清粉(先看我回答再喷我是清粉,不要骂错友军)~

ps: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侵删。

@大明世宗嘉靖帝 @皇汉张博宇 @朱元璋 @大明海刚峰 @大明悍将 @赤胆忠心我张三 @朱见深 @犹豫就会败北二号机 @林杰明 @平淡長久 @孙鸿毅 @从未迟到的香蕉君 @卯识 @白马非马@MisLesCheung @醉卧繁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