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胡卫东算不算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强分位或者小前锋?

回答
关于胡卫东是否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强分卫或小前锋的讨论,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球员,以及我们衡量“最强”的标准。要详细地聊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胡卫东他主要打的是得分后卫(SG),虽然有时候也能客串小前锋(SF)的位置,但他的核心竞争力、他的主要标签,还是在得分后卫这个位置上。所以,咱们主要围绕他作为得分后卫的水准来聊。

胡卫东的“强”体现在哪?

谈到胡卫东,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词可能就是——“亚洲乔丹”。这个称号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当时在亚洲范围内统治力的一个缩影。

得分能力: 这是胡卫东最突出的特点。他有着非常全面的得分手段:
外线投射: 他的三分球在那时候的中国篮球环境中是顶尖的,而且命中率也相当不错。很多人记得他能在关键时刻投进高难度的三分。
突破能力: 他并不只是一个站桩式射手,相反,他的第一步速度非常快,突破起来很有侵略性。能够甩开防守,杀到篮下,用各种方式终结进攻。
中距离: 他的中距离跳投也非常有威胁,很多时候能倚着防守球员命中。
持球攻: 他有不错的持球能力,能够自己创造进攻机会,这一点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球员里是比较难得的。

身体素质: 胡卫东的身体条件在亚洲球员里是出类拔萃的。身高(1米97)、臂展、弹跳、速度,都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让他能够在攻防两端都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他的爆发力和滞空能力,在场上非常赏心悦目。

比赛气质和关键球能力: 这点非常重要。胡卫东不是一个怯场的人,他身上有一种领袖气质,越是关键时刻,越能看到他站出来承担责任,完成进攻。他能在比分胶着的时候,用一次关键的上篮或者三分来帮助球队。这种“大心脏”的特质,是他成为球队核心的重要原因。

荣誉和影响力:
CBA MVP: 他是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最早一批的MVP得主,这本身就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最高肯定。
亚洲冠军: 他是1994年世锦赛和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黄金一代的核心成员,帮助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尤其是在1994年世锦赛对阵美国队的比赛中,他一个人砍下30分,虽然输了比赛,但他的表现震惊了世界。
“亚洲乔丹”的称号: 正如前面提到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绰号,更是当时他在亚洲篮坛的统治力的体现。他能在亚洲范围内打出如此高效且富有统治力的表现,是很多中国球员难以企及的。

那么,他到底有没有达到“最强”的地步?

这个问题嘛,就得看咱们怎么比了。

如果以“在当时亚洲范围内打出的统治力”和“全面攻防能力”来衡量,胡卫东绝对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顶尖的得分后卫之一,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 他的得分手段多样,身体素质劲爆,又有关键球能力,并且在亚洲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但是,如果我们要把他放在中国篮球历史长河中,和所有的顶级后卫(包括控卫和后来的分卫)来比较,情况就变得稍微复杂一些。

与同位置的比较:
李楠: 虽然李楠更多的是小前锋,但他的投射能力同样出色,尤其是在国家队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得分点。不过李楠在突破和持球创造力上,可能不如胡卫东。
王仕鹏: 王仕鹏以他标志性的三分球闻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绝杀非常经典。他的外线投射能力毋庸置疑,但论整体得分手段和冲击力,可能还是胡卫东更胜一筹。
朱芳雨: 作为小前锋,朱芳雨有着极其出色的外线投射能力,尤其是三分球,是CBA历史上的三分王。他的职业生涯非常长,荣誉也很多。但在突破能力和爆发力上,胡卫东可能更有优势。
后来的郭艾伦、赵继伟等: 这几位后卫在CBA的统治力也相当不错,尤其是郭艾伦,他的突破能力和得分爆发力在中国后卫中属于顶级,而且在国际赛场上也打出过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但要说历史地位或者巅峰时期的统治力,胡卫东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也是独一无二的。

伤病的影响: 这是胡卫东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遗憾的因素。他的职业生涯因为伤病被缩短了,如果不是因为伤病,他很可能还能在CBA和国家队有更长久、更辉煌的表现。伤病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进一步挑战更高水平的可能性。

时代背景: 胡卫东那个时代的中国篮球,整体水平与现在不同。CBA联赛的管理、商业化程度、外援水平等等,都与现在有很大差异。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胡卫东的个人能力能够脱颖而出,并且在国际赛场上对抗强队,其含金量是需要认真考量的。

所以,总结一下:

胡卫东毫无疑问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杰出的得分后卫之一,他“亚洲乔丹”的称号是对他个人能力和统治力的最好证明。他的得分能力、身体素质、关键球能力,在那个时代都是非常顶尖的。

是不是“最强”?

作为得分后卫,他是那个时代最强的几个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最具代表性、最接近国际水平的。
如果算上所有后卫位置(包括控卫)和锋线位置,他也是那个时代中国篮球黄金一代中最具个人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球员之一。 很多人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中国男篮的“第一持球点”和“头号得分手”。

但是,篮球是个团队运动,历史也是向前发展的。随着中国篮球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了更多优秀球员,在不同的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能力。将不同时代、不同位置的球员进行绝对的“最强”排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胡卫东在中国篮球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名字与中国男篮的辉煌紧密相连。 他的表现,激励了无数后来的篮球爱好者,这一点,比任何排名都来得更重要。他所代表的那种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亮剑的精神,至今仍然被很多人怀念和称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现在说胡卫东、孙军、郑武,以及稍后的李楠,都不免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了。

论CBA的MVP,胡卫东两届,孙军两届,朱芳雨两届,丁彦雨航两届。

论得分王和三分王,胡卫东和孙军从1990年代初一直霸气到21世纪初。

但不同时代,不是一个比法。


虎王孙军打球,确有传达室看门老大爷的劲头。运球高,耸着肩,投篮时双手端成三脚架,但总能给你蹭出分来,尤其在CBA。CBA头几年,他和胡卫东算是两个外围得分大魔王,三四十分一场信手拈来

孙军投篮架势很奇怪,然而有弹速,能强行出手;孙军运球高,但手上活稳,跑起来还能拉大幅度变向;孙军爱耸肩,突破时出步子,肩先过去,卡住身位,一步是一步。有相当好的力量。三分线外,原地拔起高手位投篮,有;两腰拿球,拧着身体强行中投,也有。他的起跳高度不算高,但手型稳,蹭着来,不怵。

孙军是绵韧,郑武是踏雪无痕。他似乎双脚都不用并拢,运球急停后还会有个踉跄,但双脚一站稳,嗖就出去了:似乎不用太屈膝发力便跳得很高,投篮出手不等最高点便会出去,因此,快到让人记不清,踏雪无痕地就过去了。

1994年世锦赛,对巴西,对西班牙,郑武都是常规时间最后得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阿根廷22分不提;对安哥拉的比赛,他全场只中一球:中国65比64领先,最后半分钟时,郑武左翼三分,锁定胜局。

李楠是。右手托底左手扶,球举的位置很靠近脸正面,给人一种感觉:球随时会从他右手外侧滚出去。因为是颠投,球出手极快,膝盖刚弯,球便出去了。但因为之前有个弯膝摆架子的动作,所以结合持球攻击的少,大多还是接球跳投。你要看李楠老师持球进攻,那就是运球突破到禁区附近的小勾手。每逢这时候,中央台诸位就又要念叨了:

啊,李楠以前打大前锋的,所以他会小勾手……


胡卫东呢?飘逸。

所以在CBA,只有孙军的绵韧能跟他比。到了国际赛场,就只有郑武能跟他比了。

胡卫东的毛病很多,作为江苏人自己都认。

比如三分球起伏大:我们那一代都说,胡卫东这个近视眼,就是胡三炮,瞄都瞄不准,头三个投篮有,今天就有,头三个投篮没有,今天就哑了。

比如传球经常太写意。

比如突破很帅气,但我现在也得承认:进了三分线后,胡卫东处理球方式,确实没孙军多;据说胡卫东私下里很爱打麻将云云……

但是吧,胡卫东是那时代,中国男篮仅有的几位,“外援能做啥动作,他也能做啥动作”的家伙。

耍飞行扣篮、拉杆上篮、运球绕掩护急停强投三分——在王治郅出现之前,很多老球迷看国家队,就指望着他来满足一点“外援会的,中国人也会”式的自尊了。

孙军的手上活好过胡卫东。王仕鹏和郑武的抢投不下胡卫东。朱芳雨的对抗和定点投篮稳定性好过胡卫东。

但胡卫东可怕在射术、敏捷、爆发力和持球能力的结合,中国男篮队史上,未必有人可比。


我知道,说到这就会涉及到情感了,那么,列数据吧。

胡卫东两届CBA的MVP,三届CBA得分王和三分王,两届CBA抢断王和助攻王。

1999-2000季众所周知:得分、三分、抢断三项王者,到最后一轮之前助攻都是CBA第一,结果最后一轮他12次助攻,李群得到至今是CBA记录的28次助攻,这才反超。

但篮协规定非前四球队不许有CBA,才给了他一个最佳贡献奖,没给他MVP。

以上是国内。

我们看国际水平。


1994年世锦赛中国男篮首进世界八强。球队得分王胡卫东场均15.1分2篮板2助攻2抢断,命中率47%,三分率38%——场均射中3个三分球。

(球队第二是郑武的场均13分,以下是刘玉栋的场均12分和孙军的场均8分)

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再进世界八强。球队得分王胡卫东场均12.3分2篮板3助攻2抢断,命中率51%,三分率42%,场均2个三分球。

(球队得分第二是王治郅场均11分,刘玉栋第三场均9分)

两支世界八强中国队,胡卫东都是得分王,您感觉如何?


当然,王治郅与姚明崛起后,胡卫东多少下去点。

2000年奥运会胡卫东场均9分男篮得分第三,队里外线第一人:第一王治郅,第二姚明。

2002年世锦赛胡卫东场均11分男篮得分第三,队里外线第一人:第一姚明,第二巴特尔。多说一句:胡卫东对诺维茨基带的德国14分,对美国14分,对俄罗斯11分,对土耳其20分——反而是对新西兰和阿尔及利亚打得一般。


亚锦赛历代MVP:1987-1997,都是韩国人:李忠熙、许载、全希哲。2001-2005都是姚明。2007、2009和2013都是哈达迪。2011和2015是易建联。

1999年亚锦赛MVP是胡卫东。

迄今为止,亚洲最后一个外线得到亚洲锦标赛MVP的球员,也是唯一一个中国外线球员得到亚洲第一人。


亚运会的数据不太容易查,不过吧:1994年亚运会胡卫东153分钟得到108分是赛会第二(第一是菲律宾一个128分钟得128分的美国归化球员卡迪可·阿兰)。


您一定问了:其他中国外线呢?

FIBA下面许多数据很碎,但我在fiba官网能查到的是:

朱芳雨从2002年世锦赛到2013年亚锦赛期间各级国际比赛,场均7.7分。

王仕鹏从2005年斯坦科维奇杯打到2013年亚锦各级国际比赛,场均8.3分

孙悦与王仕鹏是同期,场均5.2分。

虎王孙军,场均8.9分。

丁彦雨航2016年奥运会场均4.6分。

胡卫东在,FIBA各级比赛,从1991到2002年,包括三届奥运会、两届世锦赛、外加钻石杯和2001年亚锦赛,场均11分。

顺便:

王治郅这么多年在FIBA各级比赛,场均12分。易建联,13分。


CBA荣誉虽然多但也不提了,毕竟CBA开始时胡卫东已经25岁了,孙军已经26岁了:他们没赶上自己最好的年纪。

只说代表中国男篮去打世界级比赛,胡卫东是:

两届世界男篮八强球队得分王。

中国队国际比赛外线得分第一人。

在个人参加的所有世界大赛里基本都是中国队外线得分第一人。

中国三个亚洲MVP之一(还是其中仅有的一个外线球员)。


胡卫东是不是中国男篮史上锋卫摇摆第一人,乃至外线第一人,应该很容易判断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胡卫东是否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强分卫或小前锋的讨论,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球员,以及我们衡量“最强”的标准。要详细地聊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胡卫东他主要打的是得分后卫(SG),虽然有时候也能客串小前锋(SF)的位置,但他的核心竞争力.............
  • 回答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之口。要判断它在当时是否算“胡吹大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汉朝的国力、陈汤个人的处境以及这句话所要达到的目的。首先,我们得看看这句话诞生的时代背景——西汉后期。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但到了西汉后期,虽然总.............
  • 回答
    看待北师大院长胡必亮关于留学生奖学金的这番言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引发的争议。首先,从胡必亮院长的角度出发,理解他的陈述。他提到“一人一年10万元奖学金不算多”,这很可能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比如与国内某些高校的奖学金水平、或者与其他发达国家对国际学生的投入相比.............
  • 回答
    胡卫东和刘玉栋是中国篮球的两位传奇人物,他们在CBA联赛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果他们去了NBA,能否打上主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他们的技术特点、身体素质、在CBA的统治力、以及NBA的竞争环境和时代背景。一、 球员分析:胡卫东与刘玉栋.............
  • 回答
    “中国乔丹”的荣光与伤痛:胡卫东的传奇人生在中国篮球史上,有一颗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名字就是胡卫东。提起他,许多老球迷的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个身披国家队11号战袍,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身影。有人称他为“中国乔丹”,这或许是对他突破能力、得分爆发力以及关键时刻担当的最高褒奖。但胡卫东不仅仅是一个.............
  • 回答
    胡卫东,这个名字在中国篮球迷心中,不仅仅是一个球员的代号,更是一段峥嵘岁月的缩影,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如果要详细地讲述他,那可得从他那令人目眩神迷的球风说起,从他在球场上留下的无数经典瞬间说起,从他那份对篮球纯粹的热爱说起。“中国乔丹”的诞生:天赋与汗水的交织胡卫东的篮球生涯,更像是一场天赋与汗水的.............
  • 回答
    关于胡适是否是汉奸的争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梳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深入理解历史背景、胡适的政治立场和实际行为,以及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困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奸”的定义。 通常,“汉奸”指的是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抵御外敌的斗争中,为虎作.............
  • 回答
    胡辣汤之所以在北方(尤其是大东北)没有像在河南、陕西等地那样流行,原因确实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饮食习惯、气候特点、历史文化以及地理因素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口味和烹饪方式的差异: 北方(大东北)的早餐偏好: 东北人的早餐文化非常丰富且根深蒂固。他们更偏爱热乎、实在、以面食为主导.............
  • 回答
    胡适之所以“牛逼”,绝非偶然,而是他在思想、文化、教育、社会运动等多个层面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且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他的“牛逼之处”:一、 思想上的“牛逼”:以白话文为旗帜,革新中国文化这是胡适最核心、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在那个时代,文言文是官方和知识分子的标准语言,但它脱离大.............
  • 回答
    胡锡进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其言论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和较强的公众影响力。当他谈论中印冲突时,其观点“我方牺牲人数远少于印方”是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争议性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信息来源和信源问题: 官方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军事冲突的敏感问题上,各国.............
  • 回答
    关于胡惟庸的“谋反”案,这桩在中国明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政治案件,至今仍是许多史学家争论的焦点。究竟是胡惟庸确有其事地意图颠覆大明江山,还是这是朱元璋为了清除异己而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迫害,历来众说纷纭,难以一锤定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明太祖朱元璋,一位从底层一步.............
  • 回答
    胡适先生当年选择去台湾,这并非一个突兀的决定,而是他在时代巨变下,深思熟虑后的一个选择。要理解这个选择,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以及胡适先生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历史背景:国共内战的激流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国民党政权在大陆上的节节败退,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内政.............
  • 回答
    关于胡佛总统是否真正实行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虽然胡佛总统在早期确实表现出自由放任主义倾向,但随着大萧条的深入,他采取的政策逐渐偏离了纯粹的自由放任主义,并开始介入经济,尽管他的介入方式与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有所不同。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
  • 回答
    胡适先生没有选择留在大陆,这是一个复杂而沉重的话题,他的决定背后交织着他对中国前途的考量、对个人学术自由的珍视,以及对时代洪流的深刻洞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二十世纪中叶,那个风云变幻、巨变前夜的中国。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全国大陆的命运似乎已经尘埃落定。此时,大陆.............
  • 回答
    要说胡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我想到的不是他那些振聋发聩的政治宣言,也不是他对白话文的执着推动,而是他生活化、接地气的一种态度,一种在细微之处显露的智慧。最打动我的,是他那句著名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本身简洁有力,但真正让我反复咀嚼,并在生活中寻找印证的,.............
  • 回答
    您好!理解您胡须生长速度快,并且觉得剃须不够干净的困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烦恼。别担心,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并且找到一些让您满意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剃不干净”的感觉:1. 胡须的生长角度和粗细: 生长角度: 有些人的胡须是向下生长的,.............
  • 回答
    胡润发布的这份中国大消费民企百强榜,让华为以1.1万亿的惊人价值稳居榜首,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榜单的“大消费”范畴。通常意义上,“大消费”会让人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居用品、日用百货、汽车、旅游、教育等等。然而,华为虽然是科.............
  • 回答
    胡适的“面包自由论”并非一个他明确提出并命名为“面包自由论”的理论。更准确地说,这是人们对胡适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发展和个人自由之间关系的论述的一种概括和理解,尤其是在他与中国共产党就经济发展和自由的论战中,他所表达的观点被提炼成了“面包自由论”这一说法。“美国人来了,有面包也有自由”这句话,虽然常被认.............
  • 回答
    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中国近代学术界一句耳熟能详的格言。这句格言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科学精神的两个关键要素:创新性和严谨性。 大胆假设(Bold Hypothesis) 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敢于跳出思维定势,提出新颖、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和设想。它鼓.............
  • 回答
    胡适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然而,胡适先生在中国任职的经历主要是学者和教育家身份,他并没有担任过中国驻美大使。你可能将胡适先生与另一位杰出的中国学者和外交家混淆了,例如顾维钧或王正廷,他们都曾担任过中国驻美大使,并在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