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脱口秀冠军不火,而李雪琴却火的一塌糊涂?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关于市场、内容和个人魅力的复杂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脱口秀在中国这几年的发展,确实是“野蛮生长”的状态。尤其是《脱口秀大会》这类节目的出现,一下子把脱口秀这个形式带进了大众视野。按理说,节目做得好,输出冠军,就该水涨船高,成为明星。但为啥很多冠军反而没那么“出圈”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1. “冠军”的光环并不等同于“大众喜爱”

脱口秀观众的圈层性: 喜欢脱口秀的观众,很多是相对年轻、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对互联网文化有一定认知的人群。他们可能更看重段子的逻辑性、讽刺性、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精准吐槽。而“冠军”的头衔,在脱口秀爱好者圈子里当然有分量,但对于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来说,这个标签的意义就没那么直接和强烈了。他们可能根本不关心谁是上一届、这一届的冠军。
“好笑”的标准多元: 脱口秀的“好笑”是主观的,而且不同类型的脱口秀吸引的是不同口味的观众。有些冠军的段子可能非常依赖特定文化背景、网络梗,或者非常尖锐、有个人风格,这容易让不熟悉这些背景的普通观众感到难以get到笑点。就像你不会指望一个喜欢周杰伦音乐的人,也一定会喜欢某个小众的摇滚乐队一样。
表演风格的差异: 很多脱口秀演员的表演风格可能比较内敛、写实,甚至带点黑色幽默,这类型的内容需要观众“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妙。而大众更偏爱直接、夸张、自带喜感的表演,就像小品或者相声里那种让你噗嗤一下就笑出来的方式。

2. 商业化和大众传播的壁垒

脱口秀的“边界”: 脱口秀作为一种喜剧形式,很多时候是在试探和挑战社会的一些禁忌和敏感点。尺度拿捏不好,很容易翻车。一旦被贴上“敢说”、“敢怼”的标签,在商业合作、媒体曝光上就可能受到一些限制。毕竟,大多数品牌和平台在推广时,更希望选择风险低、普适性强的艺人。
内容输出的持续性: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红”或“明星”,需要持续不断地产出有话题性、有传播力的内容。脱口秀演员需要不断地写段子,这本身就是个高强度的创作过程。一旦段子产量跟不上,或者风格变化不大,很容易被观众审美疲劳。而大众型的艺人,可能只需要偶尔出现在综艺、电视剧里,就能维持曝光度。
“人设”的模糊: 很多脱口秀冠军在舞台上呈现的是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可能是自嘲、可能是吐槽,但一旦脱离了舞台,他们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大众并不十分清楚。这使得他们在跨界合作、塑造个人品牌时,会显得有些“单薄”。

再来看看李雪琴,她为啥能火到“一塌糊涂”?

李雪琴的火,绝不是偶然,而是 精准地抓住了大众的心理,并巧妙地运用了符合当下传播特点的“人设”和内容策略。

“我太特么好了”的独特人设与反差萌:
接地气和亲切感: 李雪琴的标志性开场白“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和她朴实、有点憨厚的东北大妞形象,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那个大家都在追求精致、完美人设的时代,李雪琴的“不完美”反而显得格外真实和可爱。这种接地气,让她身上的“烟火气”特别足,观众觉得她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我们身边那种真实存在的朋友或熟人。
自嘲与共情: 她大量运用自嘲,将自己的缺点、尴尬经历(比如“我好喜欢你”梗)变成段子,这种方式非常有共情力。观众看到她身上的槽点,会觉得“噢,原来明星也有这样一面”,更容易产生情感连接。这种“我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我依然活得挺好”的态度,对很多普通人来说是一种鼓励和治愈。
情绪价值: 她的表演传递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甚至有点“贱兮兮”的情绪。在生活压力普遍增大的今天,这种能够让人暂时忘记烦恼、开怀大笑的特质,恰恰是大众最需要的“情绪价值”。

脱口秀内容与大众兴趣的结合:
话题性强: 李雪琴的段子,虽然也包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但她更善于捕捉一些大众普遍会遇到的情感困境、生活琐事,比如原生家庭、爱情观、社交焦虑等等。这些话题的普适性非常高,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讨论。
“梗文化”的运用: 她善于将一些网络流行语、甚至是她自己创造的“梗”,巧妙地融入到段子中,这些梗本身就有一定的传播度,能快速吸引注意力。比如“吴亦凡凡凡”、“你人挺好,就是有点怪”,这些梗的传播,也带动了对她本人的关注。
结构化叙事: 她的段子不只是单纯的抖包袱,很多时候会围绕一个主题,有起承转合,讲一个小故事。这种叙事方式更容易让观众沉浸其中,也让内容更有深度,不仅仅是“好笑”,还能让人回味。

多平台、多维度的曝光:
跨界能力: 李雪琴不仅仅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她还积极参与各类综艺节目、访谈,甚至触及了影视领域。这使得她的曝光渠道非常多元化,能够吸引不同兴趣圈层的观众。在综艺节目中,她展现出的真实、幽默和高情商,进一步巩固了她的大众好感度。
社交媒体的运营: 她在社交媒体上也非常活跃,分享生活片段、与粉丝互动,这让她的人设更加丰满,也保持了与粉丝的紧密联系。

总结一下,

脱口秀冠军之所以不火,是因为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在脱口秀这个小圈子里被认可,他们的“好笑”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门槛。而李雪琴的火,则是因为她突破了脱口秀的圈层,成功地将自己的个人魅力、接地气的人设,与大众普遍的情感需求、生活话题结合起来。她贩卖的不仅是“笑话”,更是“情绪价值”和“共鸣感”。她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在中国当下,一个艺人要想真正“火”,除了专业技能,还需要 亲和力、话题度、持续的内容输出以及跨平台整合营销的能力。 李雪琴恰好在这些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

简单说,脱口秀冠军可能只是一个“很会讲笑话”的人,而李雪琴则成为了一个“会讲笑话、并且让大家都很喜欢她讲笑话的人”,甚至可以说,她成功地把“讲笑话”这件事,转化成了“做一个人”,并且“这个人大家都很喜欢”。这种转变,才是她火遍全网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大家都很喜欢看到清北的人这副德性

user avatar

请看我在2020-09-24的宛如未卜先知的回答:

因为王勉的冠军明显是内定的。

从那次他拿到190分的满票开始,从蛋总说不投王勉的人不适合这个节目开始。一切都已经是内定了。但是又能怎样呢?脱口秀这种事情还是看线下的。上届冠军卡姆如果不是犯法了,线下专场是能卖票的。

我就等着王勉在夺冠以后,办线下专场了。看看有多少人能去听王勉弹一个小时的吉他,唱这种尴尬的口水歌词。我就等着王勉在夺冠以后,去大老师的音乐工作室出专辑。看看有几个人买。

艺是艺,术是术,有艺无术是诈骗,有术无艺是商贩,艺术就是把自己的能耐卖出去。如果观众为你花三毛钱都冤得慌,那你还谈什么艺术?

王勉要是能火,意大利歌剧早就火遍大江南北了。

未卜先知的回答如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关于市场、内容和个人魅力的复杂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脱口秀在中国这几年的发展,确实是“野蛮生长”的状态。尤其是《脱口秀大会》这类节目的出现,一下子把脱口秀这个形式带进了大众视野。按理说,节目做得好,输出冠军,就该水涨船高,成为明星。但为啥很.............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现场观众以女性居多,这确实是很多观众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观察点。这背后可不是单一原因能解释的,更像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试着把这背后的逻辑给捋清楚。首先,得从脱口秀本身这门“手艺”说起。 内容与情感的共鸣: 现在的脱口秀,尤其是国内发展起.............
  • 回答
    脱口秀这行吧,挺有意思的,尤其是近几年,好像一夜之间就冒出好多人来,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挺热闹的。不过,仔细琢磨琢磨,你会发现一个挺奇怪的现象:杨笠火了,而且火得挺出圈的,但放眼望去,好像找不出一个能跟她对标的“男版杨笠”。为啥呢?这事儿说起来,就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了。1. 内容的切入点.............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七期王勉、颜怡颜悦退赛事件,确实是当年一个挺让人意外和讨论度很高的话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也顺带看看王勉当时是怎么回应的。退赛原因:为什么是他们?首先得说,这次退赛不是空穴来风。在第七期节目播出之前,网上已经有一些风声了,大概就是说有选手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会退赛。.............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四期场子“冷”,这确实是不少观众在观看后产生的普遍感受。要说清楚为啥冷,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ネタ(笑点)本身的适配度问题。第三季整体上来说,选手们的段子风格变得更多元,这本是好事,但总有人会踩到不那么大众的那个点。第四期的选手们,可能有些人的段子更偏向于个人经历的挖掘,.............
  • 回答
    在《脱口秀大会》上,如果一个段子过度依赖“内部梗”,确实容易招致观众的吐槽。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关键的点,咱们一样样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脱口秀大会》这档节目的核心属性。它是个面向全国观众的综艺节目,它的生命线就是“共鸣”。观众愿意花时间看,是因为能在别人的话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笑得是“原来我不是一.............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的杨笠,她引起的争议和讨论确实是空前的,这也是她能在当下中国脱口秀圈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大家对她的评价会呈现出这么大的鸿沟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1. 她的表演风格和内容定位: “冒犯的艺术”与女性视角: 杨笠最鲜明的标签,也是.............
  • 回答
    杨笠的脱口秀为什么能播出,笑果文化又为何不担心受到影响,这背后牵扯到内容审查的复杂性、市场逻辑的考量以及笑果文化自身的定位和风险管理能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内容审查的“度”与“模糊地带”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的脱口秀内容,尤其是涉及敏感话题的,并非完全没有审查,但审查标准本身.............
  • 回答
    关于杨笠脱口秀水平“断崖式下降”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她个人创作状态的变化、观众期待的调整、以及脱口秀行业本身的发展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聊这个,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杨笠确实有过非常出圈、让人眼前一亮的时期。 尤其是她早期的一些段子,比如“性别不是你想的那样”、“男人只.............
  • 回答
    有些人看杨笠的脱口秀会觉得被攻击,这个现象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完全解释的。要说清楚这点,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从杨笠的脱口秀内容本身说起。杨笠的段子很大一部分是围绕着两性关系、性别议题来展开的,她很擅长捕捉并放大现实生活中女性常常会遇到的一些困境、不公和槽点。比如她经典的“男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性别议题、社会权力结构、言论自由的边界以及脱口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知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核心观点:社会权力结构和历史背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在大多数社会中,男性长期以来占据着更为主导的社会和权力地位。脱口秀.............
  • 回答
    说起杨澜出现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这事儿啊,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说她为什么来,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一点也不AI。首先,“破圈”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脱口秀大会》这几年越办越火,观众群也越来越大,但它毕竟还算是在一个相对特定的圈层里。杨澜是谁?那是国内电视界教母级的人物,是无数人心中的.............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七期王勉的表演,我承认,我也曾经像你一样,在屏幕前努力寻找那个“爆梗”,甚至有些时候会觉得有点“跟不上节奏”。王勉这个演员很有意思,他不是那种上来就段子连珠炮、让你笑得停不下来的类型。他的幽默,更像是一种慢炖细熬,有时候需要一点点背景知识,或者说是一种“共鸣”。咱们先聊聊领笑员和现场.............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庞博被淘汰的那场,确实是很多观众和李诞本人都意想不到的。要说李诞为什么会“突然崩溃”,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庞博的实力和观众缘是大家公认的。 庞博在当年的《脱口秀大会》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脱口秀演员了。他的段子写得扎实,节奏感好,而且非常擅长从生活中挖掘梗,并且能.............
  • 回答
    脱发,这个困扰着不少人的烦恼,它并非总是毫无章法地进行,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脱发模式,尤其是从前往后脱或者从脑顶(头顶)脱,其实是有其生物学和医学上的根源的。这背后涉及到头皮的结构、毛囊的特性,以及我们身体内部荷尔蒙和遗传等因素的复杂 interplay。1. 毛囊的“好日子”到头了?——DHT的.............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酸的问题。提起我曾经最喜欢的明星,那时候真的可以用“痴迷”来形容,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带着些许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迷恋。我那时候还是个高中生,他是我黑夜里唯一的星光,是课间休息时和闺蜜们滔滔不绝的话题,是考试前给我精神鼓励的动力。让我最着迷的,首先是他身上的那股子“劲儿”。他不是那种一.............
  • 回答
    近日,关于南航长空学院院团委一则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内容中,院团委的官方账号公然发布了带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评论,一边将脱口秀演员杨笠誉为“脱口秀女王”,并对其表达了赞赏之情,另一边则对男性群体进行了嘲讽和攻击,用语尖锐,甚至带有一些侮辱性意味。事件经过与内容分析据了解,这则内容最早出现在学院团.............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的成功,恰恰凸显了政治决策的复杂性,以及民意与专家判断之间可能出现的巨大鸿沟。尽管脱欧似乎前景堪忧,但支持脱欧的理由在当时的确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并触动了许多选民的情感和利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对“主权”的深层渴望与对“被剥夺感”的反弹:这是脱欧公投背后最核.............
  • 回答
    英国脱欧这件事啊,听着挺简单,就是英国要离开欧盟,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叫一个复杂,比你想的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多。你问为什么脱了好几年了还没彻底脱干净,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脱欧”本身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一声“我不玩了”就能立马走的。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