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朱元璋时期哪位将军善终了?

回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布衣,却凭着一身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最终扫平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在他君临天下的过程中,无数功臣良将也伴随着他南征北战,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能够真正善终,安享晚年的开国功臣,犹如凤毛麟角。

要说在朱元璋时期,哪位将军称得上是“善终”了,并且能详细讲述,还得从几位大家熟知的、但结局却截然不同的几位身上入手。

我们先说说那位结局颇为凄凉的徐达。

徐达,字天德,是朱元璋麾下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之一,被誉为“大明战神”。他深沉稳重,治军严明,军事才能极高,先后北伐元朝,南征张士诚、陈友谅,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徐达,就没有后来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对待徐达,表面上看是极尽尊荣,封为魏国公,食禄丰厚,位高权重。然而,徐达的结局却令人扼腕。据史书记载,徐达最终是病死的,但关于他病死的原因,却充满了各种猜测。有一种说法是,徐达在攻打元朝残余势力时,患上了背疽,一直未能痊愈。而另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则是朱元璋赐予了他有毒的蒸鹅,导致他病情加重而亡。

无论是哪种原因,徐达的早逝都无疑是朱元璋集团的一大损失,也让后人对这位“战神”的命运唏嘘不已。他虽然战功赫赫,权势滔天,但最终未能得享天年,算不上真正的“善终”。

再来看看另一位同样功高盖主的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也是朱元璋早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骁勇善战,勇猛无畏,有“飞将军”之称。在每一次关键战役中,常遇春总是冲锋在前,所向披靡,为朱元璋扫清了无数障碍。

常遇春的结局,比徐达要“直接”得多。他同样是在北伐元朝的时候,在征途中因为疾病(可能是痢疾)而病逝,年仅三十九岁。朱元璋得知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并亲临祭奠,追封他为开国辅义定远大将军,追封为冯国公。

然而,常遇春的英年早逝,也让他失去了与朱元璋共同安享胜利果实的可能。他没有机会看到大明王朝的最终建立,更没有机会安享晚年。

那么,在这些人当中,谁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善终”呢?

如果要找一个在朱元璋时期,并且是在朱元璋的统治下,能够得以善终且影响力巨大的开国将军,沐英是一个非常值得提及的名字。

沐英,字文英,他是朱元璋的义子,也是朱元璋早期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沐英出身贫苦,但从小被朱元璋收养,与朱标(太子)情同兄弟。他在军事上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奇功。

朱元璋对沐英的信任和倚重,可以说是超越了许多亲生儿子。在平定江南,扫荡群雄的关键时期,沐英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在处理政务和安抚民心方面也颇有建树。

在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出于稳定边疆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朱元璋派遣沐英镇守云南。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决策。云南地处边陲,民族众多,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宁。朱元璋让沐英去镇守云南,一方面是信任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远离中原权力中心,避免功高盖主。

沐英在云南镇守了近四十年,期间他严明军纪,抚恤百姓,平定叛乱,化解民族矛盾,将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了大明王朝稳定西南的重要屏障。他在当地深受爱戴,被誉为“云南王”。

沐英的“善终”体现在哪里?

1. 得享天年: 沐英活到了七十岁,这在古代,尤其是在常年征战的武将中,是难得的高寿。他得以亲眼见证大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也经历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后的初步稳定。

2. 地位稳固: 尽管镇守边疆,远离权力中心,但沐英的地位一直非常稳固。朱元璋给予了他极大的自主权,并且对他的忠诚从未有过怀疑。他的爵位(黔国公)也得以世代传承,子孙后代在云南的地位也得到了保障。

3. 善终且有功: 沐英不仅善终,而且他一生为国为民,在云南的统治政绩斐然,为大明王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没有像其他许多开国功臣那样,因为猜忌和政治斗争而受到牵连。

4. 与朱元璋的关系: 沐英与朱元璋的关系,更像是父子,而非君臣。朱元璋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当朱元璋开始大肆杀戮功臣时,沐英因为在云南,且忠心耿耿,没有受到波及。

当然,也有人会说,沐英镇守云南,是被“发配”了,远离了京师的繁华和权力核心。但从“善终”的角度来看,这或许也是一种保护。他避免了卷入朱元璋晚年的政治风暴,得以平静地度过余生,并为大明王朝留下了忠诚的基业。

与那些在京师权力斗争中被猜忌、被杀戮的功臣相比,沐英能够寿终正寝,子孙也能够在他去世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在明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善终”。

总而言之,在朱元璋那个充满杀戮与猜忌的时代,能够真正做到“善终”的开国将军,沐英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忠诚、他的能力,以及他与朱元璋之间特殊的“父子”情分,共同造就了他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让他能够安享晚年,并将自己的功绩和家族的荣耀传承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统计在洪武年间获得爵位的63人

善终且家族平安到朱元璋去世的15人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信国公汤和

蕲国公康茂才

长兴侯耿炳文(死于靖难之役)

江阴侯吴良(永乐年间削爵)

广德侯华高

西平侯沐英

凤翔侯张龙(永乐年间削爵)

安陆侯吴复(建文年间削爵)

雄武侯周武

东川侯胡海

武定侯郭英

航海侯张赫

永定侯张铨

善终但子孙被朱元璋追算的15人

鄂国公常遇春(爵位传至明末)

卫国公邓愈(爵位传至明末)

淮安侯华云龙

济宁侯顾时

临江侯陈德

巩昌侯郭兴

六安侯王志

靖海侯吴祯

南安侯俞通源

东平侯韩政

汝南侯梅思祖

安庆侯仇成

宣德侯金朝兴

海西侯纳哈出

东莞伯何真

被朱元璋处死的28人

韩国公李善长

宋国公冯胜

颖国公傅友德

凉国公蓝玉

延安侯唐胜宗

吉安侯陆仲亨

江夏侯周德兴

荥阳侯郑遇春

平凉侯费聚

南雄侯赵庸

德庆侯廖永忠

营阳侯杨璟

永嘉侯朱亮祖

临川侯胡美

宜春侯黄彬

河南侯陆聚

怀远侯曹兴

靖宁侯叶升

景川侯曹震

会宁侯张温

崇山侯李新

普定侯陈桓

鹤庆侯张翼

舳舻侯朱寿

全宁侯孙恪

定远侯王弼

忠勤伯汪广洋

徽先伯桑敬

战死后家族平安的1人

越巂侯俞渊

战死后子孙被朱元璋追算的3人

宣宁侯曹良臣

永城侯薛显

金山侯濮英

死因有争议的1人

诚意伯刘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布衣,却凭着一身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最终扫平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在他君临天下的过程中,无数功臣良将也伴随着他南征北战,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能够真正善终,安享晚年的开国功臣,犹如凤毛麟角。要说在朱元璋时期,哪位将军称得上是“善终”了,并且能详细讲.............
  • 回答
    明朝自洪武年间朱元璋时期就开始与文官集团展开博弈,这股斗争贯穿了整个王朝,却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听起来颇为讽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文官视为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也不能忽略皇权本身的局限性。这是一场复杂的、多维度博弈,充满了政治算计、制度设计和人性弱点。朱元璋时期:皇权对文官的强势压制与.............
  • 回答
    明朝对外作战的斩首与俘虏数为何少于宋朝?细说其中缘由许多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相较于宋朝,明朝在对外作战中的斩首与俘虏数字,尤其是除去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似乎显得有些“寒碜”。这背后究竟是明朝军队战斗力不行,还是另有其深层原因?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个前提:笼统地说“斩首俘虏数量少”本.............
  • 回答
    要将《三国演义》中巅峰时期的关羽,与明朝朱元璋时期那些赫赫有名的武将拿来比较,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咱们得先说说关羽,这位“万世人极”,在“汉贼不两立”的信念下,一刀在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他不仅武艺超群,更重要的是那份忠义无双,几乎成了后世忠臣的典范。.............
  • 回答
    穿越回明朝,若是成了朱元璋或朱棣,这绝对是一个能让历史拐弯的机会。咱们抛开那些虚无缥缈的“光环”,就脚踏实地地想,以他们二位的魄力、眼光和手腕,再加上我们现代人关于地理、技术和管理的知识,能不能硬生生给大明开启一个“大航海时代”,甚至把目标定在发现并移民美洲?这事儿,细细道来,还真有几分可行性,但绝.............
  • 回答
    那一年,南宋最后的皇帝赵昺,本该随着那艘载满绝望的战船沉入冰冷的崖山海底。然而,历史的车轮若是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又会碾出怎样的故事?设想一下,如果赵昺在那场浩劫中奇迹般地逃脱,并选择了一条与皇位彻底告别的道路,隐姓埋名,直到大明王朝的建立。那么,当洪武大帝朱元璋的目光触及这位南宋残余时,他的回应又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价值。如果明末的皇帝换成朱元璋,而不是崇祯,在国情和手下配置不变的前提下,能否击败努尔哈赤到皇太极,甚至苟住大明国运,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推敲的假设。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朱元璋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与崇祯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这一点是所有分析的基础。朱元璋的优势:1..............
  • 回答
    铁血君王临危受命:朱元璋或朱棣能否重塑大明江山?崇祯皇帝,这位勤政却无奈的末代君主,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其悲剧的命运至今令人唏嘘。而如果将历史的指针拨回,让两位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或明成祖朱棣,魂穿到这位山河破碎的崇祯身上,能否扭转乾坤,重振大明,甚至引领王朝踏入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与世界列.............
  • 回答
    明初开国元勋面对朱元璋的屠刀时束手就擒,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唏嘘的历史现象,背后交织着权力的绝对化、猜疑的种子、忠诚的考验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权力的绝对化与高度集中: 朱元璋的个人权威无可挑战: 作为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的最高领袖和实际的缔造者,.............
  • 回答
    明末崇祯皇帝之死,确实是明朝灭亡过程中一个极其令人扼腕叹息的节点。而关于那些坐拥巨额财富、掌握着庞大藩地的朱明藩王们,为何在那生死关头,对朝廷和皇帝袖手旁观,甚至到了皇帝吊死都无动于衷的地步,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句“冷血”或“忘恩负义”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明朝藩王制度本身,以.............
  • 回答
    蓝玉大败北元后,明朝确实将蒙古高原纳入其疆域,但到朱棣(明成祖)时期,内蒙古地区逐渐脱离明朝控制,这一现象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蓝玉之战后明朝的边疆格局(1372年)1. 蓝玉的胜利与北元的衰落 蓝玉在1372年率军击败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清朝修撰明史的立场和史学方法。简单来说,清朝在修撰《明史》时,并没有直接写出“朱家皇帝没有一个好的”这样笼统的论断。但要说清朝官方的史书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明朝皇帝,那也不尽然。为什么不能直接写“没有一个好的”?首先,作为一部正史,《明史》的编纂原则是力求叙事客观,评价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一针见血地抓住了李云龙的性格和他的指挥艺术。《亮剑》中,李云龙在查岗时看到朱子明的床凉了就命令部队紧急集合,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一个“奇怪”或者“怀疑”,而是李云龙一贯的军事素养、敏锐的战场嗅觉以及他对部下的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1. “床凉了”——一个.............
  • 回答
    正统十四年,岁在甲子。当土木堡的黄沙还在翻滚,当明朝的精锐部队正陷入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时,一场比战局本身更加离奇的事情发生了。没人知道具体是如何发生的,或许是某个被遗忘的神龛,或许是天地间某种难以言喻的契机,总之,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竟以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附在了那位年轻的皇帝朱祁镇的身上。一、惊.............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触及了明朝衰落和清朝兴起的关键历史脉络。要详细解答为何明朝朱元璋、朱棣耗费巨大精力仍未能彻底消灭蒙古黄金家族,而满清皇太极却能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一、 明朝与蒙古的长期消耗战:并非“灭不了”,而是“未能彻底消灭”和战略重心转移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 回答
    要说康熙和朱元璋的功绩孰高孰低,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但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挑战以及统治的重心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他们各自的“硬核”之处。先来说说太祖皇帝朱元璋。这位从底层爬上来的草根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之.............
  • 回答
    明朝初期的骑兵,尤其是洪武、永乐年间,其强大之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复杂的演变和适应,足以与当时蒙古骑兵分庭抗礼,甚至在某些方面占据上风。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骑兵对骑兵”的简单比较,深入到战争的各个层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明朝初期的蒙古骑兵,尽管经历了元朝的衰落,但其核心战斗力——那种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往历史长河里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会很深远。但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确一点: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单线程的,更不是由某一个人能完全决定的。明朝灭亡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乃至天灾人祸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朱元璋:创业者的光辉与局限想象一下,如.............
  • 回答
    如果大明江山社稷,代代皇帝都由朱元璋一人担任,这无疑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极具颠覆性的设想。这不仅仅是“长寿”的问题,更关乎着一个王朝的生命力、制度的活力乃至整个国家肌体的健康程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朱元璋本人的特质、他所建立的制度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这几个维度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承认朱元璋本.............
  • 回答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很多人对它持有负面看法。要说“许多人不喜欢明朝”是否仅仅是因为朱元璋“开头不好”,这其实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说法。朱元璋的统治无疑对明朝的基调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个人的功过是非,以及明朝后续的发展,都是构成人们复杂情感的重要因素。我们得先捋清楚,为什么会有“不喜欢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