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实社会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维度,而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体表现和成因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现象:

1. 资本的复利效应与滚雪球效应

这是最核心的经济学原理。

富人拥有资本,资本能生钱。 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可用于投资的资本,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企业股份等等。这些资本不像普通人的劳动那样,只能一点一点地赚取收入。资本可以通过复利(利滚利)或者资本增值(资产价格上涨)的方式,产生远超劳动收入的收益。
复利: 想象一下,你存100万,年化收益率10%,一年后变成110万。第二年,你就有110万作为本金继续生利,变成121万。这样滚下去,财富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而穷人可能连10万都存不下来,更谈不上用这笔钱去投资。
资本增值: 拥有房产的富人,在房价上涨时,其资产价值会增加。拥有股票的富人,在股市繁荣时,其股票价值也会水涨船高。这些都是不需要额外付出的劳动就能获得的财富增长。
穷人只有劳动,劳动收入有限。 穷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是自己的劳动。即使非常勤奋,体力或技能的增长也是有上限的,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不及资本的增长速度。而且,很多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本身就较低,难以积累资本。

2. 机会的不平等

教育机会: 优质的教育资源通常集中在富裕地区或私立学校,学费高昂。富人家庭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名牌大学,掌握高价值的技能,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穷人家庭可能只能选择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学校,或者需要子女负担学费,影响其接受更深层次教育的机会。
人脉资源(Social Capital): 富人往往拥有更广泛、更优质的人脉网络。这些网络可以提供信息、机会、甚至资金上的支持。例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能通过朋友介绍认识潜在的投资者,或者获得内部的行业信息。穷人往往缺乏这种“圈子”,很多机会可能对他们来说闻所未闻。
创业与投资机会: 创业需要启动资金、商业头脑、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广泛的人脉。富人更容易获得贷款、吸引投资,并有经验丰富的团队来支持创业。而穷人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可能因为缺乏资金、资源和经验而无法实现。投资门槛(如购买某些股票或基金)对穷人来说也可能很高。
信息不对称: 富裕阶层更容易接触到更前沿的信息、市场趋势和投资机会。他们可能比普通人更早知道某个行业将要爆发,或者某个投资项目有潜力,从而抢占先机。

3. 制度性因素与政策倾斜

税收制度: 有些国家的税收制度可能对资本利得(如股票、房产增值)的税率低于劳动所得的税率,或者存在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往往对拥有大量资本的富人更有利。同时,遗产税的力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遗产税不高,财富就更容易在家族内部代际传递。
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往往更倾向于向有抵押物、有稳定收入的富人提供贷款,支持他们扩大投资。而对信用较低、收入不稳定的穷人来说,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更大。
社会福利与再分配: 社会福利的力度和覆盖范围也是影响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险、低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但如果这些体系不够完善,贫困问题就更容易固化。
市场化程度与自由竞争: 市场经济强调效率和竞争,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公平的规则,就容易导致“赢者通吃”的局面,让已经占据优势地位的个人或企业获得更大的优势。

4. 心理与行为模式

风险偏好: 富人往往比穷人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中。而穷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可能更倾向于保守,害怕失去仅有的微薄积蓄,所以更不愿意冒险。
消费习惯: 富人更倾向于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增值,而穷人则可能大部分收入用于基本生活开销,甚至为了维持生活而负债。
心态与视野: 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可能会导致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态,缺乏向上流动的信心和动力。而富裕家庭可能从小就受到“财商”教育,更懂得如何管理和增值财富。

5. 代际传递

财富的继承: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富人可以将他们的财富(包括金钱、房产、企业等) inheritance 传给下一代,让他们一出生就拥有比普通人多得多的资本和机会。
知识与经验的传递: 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富人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商业思维、理财观念,以及成功的榜样。
社会资本的传承: 家族的声誉、人脉关系也能够被继承,这对于子女的职业发展和社交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一下,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富人拥有资本 > 资本增值和复利增长 > 财富滚雪球般增加 > 获得更好的教育、人脉、投资机会 > 进一步积累资本和优势 > 财富继续增长。

穷人只有劳动 > 劳动收入增长缓慢 > 难以积累资本 > 缺乏优质的教育、人脉、投资机会 > 难以打破贫困循环 > 甚至因为意外(疾病、失业)而进一步陷入困境。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理解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更公平的社会,为所有人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这可能需要政府在教育、税收、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同时也要鼓励个人提升自身能力和财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說別的,就看直播,一群窮人給一個富人打賞,我是理解不了~~

user avatar

没法比啊筒子们,你有10万,朋友老王有100万,你俩财富差了十倍吗?你买个理财收益4%,一年赚0.4万,老王买个信托求稳点,收益7%,一年赚7万,是你的18倍。

你买个郊区的房子,两年过去涨了20%,老王买个市中心的房子,涨了80%,你通勤要1小时,老王要20分钟。多出来的40分钟老王可以花20分钟看看业务,20分钟微信里挑逗一下前台小妹。然后晚上多出来的40分钟,老王可以花20分钟刷刷抖音,20分钟辅导一下孩子。

请解你俩的差距的加速度,到底是多少呢

唯一的指望就是富二代乱来,败掉家产。然而现在很多富二代比你有钱有背景还比你努力。就算人家天天会所嫩模,顺手买几套公寓送给嫩模。恐怕已胜过你努力n年。那些老老实实去创业去投资的富二代,那才是牺牲自己拉动了gdp。。。

而你,努力n年买了p2p,发现已爆雷,后悔小王约你去会所的时候,为什么害怕下次要买单,不舍得去

user avatar

因为这就是现实社会的规律。

如果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你就会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能够“通吃”的。

就是说,无论你工人怎么反抗,无论你政府怎么压制,资产阶级都能把代价转嫁出去,让自己成为最终受利者。

我在读资本论的时候有过一个疑惑,就是马克思论述剩余价值率,但是如果资本家赔本了,那么剩余价值率难道是负数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有赔本的资本家,但没有赔本的资产阶级。

但是马克思举了更为历史的例子,他举出了在剩余价值率极低的时代,农奴制的封建时代的例子,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大发展,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率大大提高之后的。

理解了这个,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马克思强调“必须砸碎旧的上层建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列宁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下,不这样做是不可能维持社会主义的。

资本论问世几代人了,但是到了今天仍然有人这么问,这其中有些更有意思的内容。

@凯岩城永不陷落 凯宝经常讽刺知乎网友,前几年经济好的时候“买不起房是不努力”,现在经济状况不那么理想了,就开始“夭寿啦阶级固化啦”。

只要我们考量一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中蕴含了多么有趣的内容。

就是说,这些人没有能力认识到本质,也理解不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就像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样,刚领的混乱与幼稚以及支持“应然“的平等让马克思十分愤怒,无法接受。这也像第二国际与列宁的论战一样,第二国际的人理解不了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他们的发言实际上是随波逐流的,客观上就成了维护当时统治者的武器。

而马克思和列宁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同样,在今天理解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同当年理解不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是一样的,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只要掌握了马哲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网友们左右摇摆,三观不定。其实他们背后的逻辑是稳定的,就是说,他们只是被动的对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出反应,在信息茧房中寻找自己的代言人。

突破这个茧房之后,才谈得上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维度,而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体表现和成因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现象:1. 资本的复利效应与滚雪球效应这是最核心的经济学原理。 富人拥有资本,资本能生钱。 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可用于投资的资本,比.............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等多个层面,如果真的仔细掰开了揉碎了讲,会发现“雪中送炭”在现实中确实不如我们期望的那么普遍,而“火上浇油”的现象则常常更显眼。这并不是说人性本恶,而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实社会和理想中的道德标杆是有差距的。 “雪中送炭”的成本与风.............
  • 回答
    在现实社会中,素质教育往往难以全面胜过应试教育,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考试作为评价的“硬指标”与社会选拔机制的根深蒂固 指挥棒效应: 考试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仍然是社会对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最直接、最被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升学、就业乃至社会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我们生活最核心、最根深蒂固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同一种体会:这个社会,怎么就这么“现实”呢? 好像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有点冰冷的力量,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左右着我们的命运。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人类社会从诞生之初,或者说从有了私有财产、有了分工的那一刻.............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社长”这个头衔确实时不时地就和“高危职业”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个设定并非空穴来风,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折射出了一些现实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影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为什么在柯南的世界里社长如此“危险”,以及这背后可能隐藏的社会学意义。为什么柯南里的社长常常身处险境?1.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在这个讲究效率、追求个性的时代,有人觉得家庭这东西,有点“老派”,甚至成了负担。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总会不约而同地朝着“组建家庭”这个方向走呢?它背后,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时兴起,而是牵扯到人性最根本的需求,以及社会运作的逻辑。首先,家庭是情感的港湾,是安全.............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一夜之间,“妻妾”制度重回我们生活的土壤,那将是一幅怎样斑斓又错乱的图景?清晨,你或许会听到邻居家传来一阵细细碎碎的争吵,不是因为油盐酱醋,而是关于“大奶奶”今天早上用的料是否比“二奶奶”的更精细。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一些家庭出门时,男主人身边跟着不止一位女性,她们的称谓,她们的地位,在.............
  • 回答
    关于你提出的“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为什么男的结婚前可以找女的啪啪而女的结婚前不行?”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以及观念的演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社会,从法律和官方倡导的层面来说,男女在性行为的自由度上是平等的。 也就是说,法律并没有规定男性婚前可以发生性行为,而女性则不行。双方.............
  • 回答
    如今的社会,似乎人人都在追逐“不凡”,那些安于平淡、满足于现状的想法,反而成了少数派,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不思进取”。这不禁让人困惑:平凡,真的就这么让人难以接受吗?我们环顾四周,媒体的宣传、网络上的分享,无不充斥着成功的典范、励志的故事。从创业的奇迹到一夜成名的明星,从改变世界的科技到惊艳世人的艺术.............
  • 回答
    .......
  • 回答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的讨论确实非常普遍,而且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情况,而是一个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趋势。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 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
  • 回答
    “戾气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到。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很难归结于单一原因。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戾气这么重:一、 社会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 贫富差距加剧与阶层固化感: 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拉大是客观存在的.............
  • 回答
    在咱们这个时代,说实话,律师这个职业,跟别的行当比起来,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一样的味道。不是说他们好或不好,而是大家伙儿心里那杆秤,似乎对律师总是多几分审视,带着点儿复杂的情感。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门道儿可多着呢。首先,得从“权力的守护者”和“规则的执行者”这个双重身份说起。咱们常说,法律是社.............
  • 回答
    “现在社会部分女性很少存钱了”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也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或者确实反映了部分群体在经济和消费习惯上的变化。要详细探讨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包括女性自身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会尽量进行详细阐述:一、经济独立与消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现代社会许多人共同的感受,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当我们说“戾气大”时,可能包含了很多层含义:比如容易激动、言语尖刻、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或者对人对事持有比较消极和敌对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互相交织的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要看到社.............
  • 回答
    社会上对于公务员群体的看法,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多面向的话题。尽管公务员扮演着服务公众、维护社会运转的重要角色,但时至今日,仍有一部分人对他们持有负面甚至厌恶的情绪,这背后有着不少值得深挖的原因。首先,“铁饭碗”的固有印象和价值实现上的落差,可能是很多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之一。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工作.............
  • 回答
    现在社会上有些女生确实对“普信男”这个词表现出一种厌恶,甚至可以说是反感。这背后不是说普通的男人就一定要自卑,而是这个词汇本身所指向的某种特定现象,触及了一些女性在现实互动中的痛点。我们得先弄清楚,“普信男”到底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普通但又极度自信的男性。这里的“普通”可能体现在外貌、经济.............
  • 回答
    社会上对“爱狗人士”这个群体产生的负面情绪,绝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简单的“讨厌”二字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变迁、个体价值观冲突以及沟通方式失调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1. 行为的极端化与群体污名化: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那些表现得“过分”的爱狗人士的.............
  • 回答
    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对大龄未婚女性的刻板印象和不友善的看法,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层面:一、社会对婚姻的传统期待与“规训”:长久以来,我们的社会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非常强调“成家立业”以及“传宗接代”。婚姻被视为人生中一个几乎必经的“站点”,一个女性人生价值实.............
  • 回答
    这年头,但凡在网上冲浪,或者跟年轻人打交道,你总会听到诸如“我们女生怎么样怎么样”、“我作为一个女孩子……”这样的说法。有时候,这种用法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当说话者明明已经过了少女的年纪,甚至已经是人到中年。那么,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女性,不论年龄,都喜欢自称“女生”和“女孩子”呢?这背后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