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实社会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维度,而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体表现和成因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现象:

1. 资本的复利效应与滚雪球效应

这是最核心的经济学原理。

富人拥有资本,资本能生钱。 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可用于投资的资本,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企业股份等等。这些资本不像普通人的劳动那样,只能一点一点地赚取收入。资本可以通过复利(利滚利)或者资本增值(资产价格上涨)的方式,产生远超劳动收入的收益。
复利: 想象一下,你存100万,年化收益率10%,一年后变成110万。第二年,你就有110万作为本金继续生利,变成121万。这样滚下去,财富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而穷人可能连10万都存不下来,更谈不上用这笔钱去投资。
资本增值: 拥有房产的富人,在房价上涨时,其资产价值会增加。拥有股票的富人,在股市繁荣时,其股票价值也会水涨船高。这些都是不需要额外付出的劳动就能获得的财富增长。
穷人只有劳动,劳动收入有限。 穷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是自己的劳动。即使非常勤奋,体力或技能的增长也是有上限的,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不及资本的增长速度。而且,很多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本身就较低,难以积累资本。

2. 机会的不平等

教育机会: 优质的教育资源通常集中在富裕地区或私立学校,学费高昂。富人家庭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名牌大学,掌握高价值的技能,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穷人家庭可能只能选择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学校,或者需要子女负担学费,影响其接受更深层次教育的机会。
人脉资源(Social Capital): 富人往往拥有更广泛、更优质的人脉网络。这些网络可以提供信息、机会、甚至资金上的支持。例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能通过朋友介绍认识潜在的投资者,或者获得内部的行业信息。穷人往往缺乏这种“圈子”,很多机会可能对他们来说闻所未闻。
创业与投资机会: 创业需要启动资金、商业头脑、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广泛的人脉。富人更容易获得贷款、吸引投资,并有经验丰富的团队来支持创业。而穷人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可能因为缺乏资金、资源和经验而无法实现。投资门槛(如购买某些股票或基金)对穷人来说也可能很高。
信息不对称: 富裕阶层更容易接触到更前沿的信息、市场趋势和投资机会。他们可能比普通人更早知道某个行业将要爆发,或者某个投资项目有潜力,从而抢占先机。

3. 制度性因素与政策倾斜

税收制度: 有些国家的税收制度可能对资本利得(如股票、房产增值)的税率低于劳动所得的税率,或者存在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往往对拥有大量资本的富人更有利。同时,遗产税的力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遗产税不高,财富就更容易在家族内部代际传递。
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往往更倾向于向有抵押物、有稳定收入的富人提供贷款,支持他们扩大投资。而对信用较低、收入不稳定的穷人来说,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更大。
社会福利与再分配: 社会福利的力度和覆盖范围也是影响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险、低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但如果这些体系不够完善,贫困问题就更容易固化。
市场化程度与自由竞争: 市场经济强调效率和竞争,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公平的规则,就容易导致“赢者通吃”的局面,让已经占据优势地位的个人或企业获得更大的优势。

4. 心理与行为模式

风险偏好: 富人往往比穷人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中。而穷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可能更倾向于保守,害怕失去仅有的微薄积蓄,所以更不愿意冒险。
消费习惯: 富人更倾向于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增值,而穷人则可能大部分收入用于基本生活开销,甚至为了维持生活而负债。
心态与视野: 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可能会导致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态,缺乏向上流动的信心和动力。而富裕家庭可能从小就受到“财商”教育,更懂得如何管理和增值财富。

5. 代际传递

财富的继承: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富人可以将他们的财富(包括金钱、房产、企业等) inheritance 传给下一代,让他们一出生就拥有比普通人多得多的资本和机会。
知识与经验的传递: 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富人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商业思维、理财观念,以及成功的榜样。
社会资本的传承: 家族的声誉、人脉关系也能够被继承,这对于子女的职业发展和社交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一下,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富人拥有资本 > 资本增值和复利增长 > 财富滚雪球般增加 > 获得更好的教育、人脉、投资机会 > 进一步积累资本和优势 > 财富继续增长。

穷人只有劳动 > 劳动收入增长缓慢 > 难以积累资本 > 缺乏优质的教育、人脉、投资机会 > 难以打破贫困循环 > 甚至因为意外(疾病、失业)而进一步陷入困境。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理解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更公平的社会,为所有人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这可能需要政府在教育、税收、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同时也要鼓励个人提升自身能力和财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說別的,就看直播,一群窮人給一個富人打賞,我是理解不了~~

user avatar

没法比啊筒子们,你有10万,朋友老王有100万,你俩财富差了十倍吗?你买个理财收益4%,一年赚0.4万,老王买个信托求稳点,收益7%,一年赚7万,是你的18倍。

你买个郊区的房子,两年过去涨了20%,老王买个市中心的房子,涨了80%,你通勤要1小时,老王要20分钟。多出来的40分钟老王可以花20分钟看看业务,20分钟微信里挑逗一下前台小妹。然后晚上多出来的40分钟,老王可以花20分钟刷刷抖音,20分钟辅导一下孩子。

请解你俩的差距的加速度,到底是多少呢

唯一的指望就是富二代乱来,败掉家产。然而现在很多富二代比你有钱有背景还比你努力。就算人家天天会所嫩模,顺手买几套公寓送给嫩模。恐怕已胜过你努力n年。那些老老实实去创业去投资的富二代,那才是牺牲自己拉动了gdp。。。

而你,努力n年买了p2p,发现已爆雷,后悔小王约你去会所的时候,为什么害怕下次要买单,不舍得去

user avatar

因为这就是现实社会的规律。

如果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你就会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能够“通吃”的。

就是说,无论你工人怎么反抗,无论你政府怎么压制,资产阶级都能把代价转嫁出去,让自己成为最终受利者。

我在读资本论的时候有过一个疑惑,就是马克思论述剩余价值率,但是如果资本家赔本了,那么剩余价值率难道是负数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有赔本的资本家,但没有赔本的资产阶级。

但是马克思举了更为历史的例子,他举出了在剩余价值率极低的时代,农奴制的封建时代的例子,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大发展,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率大大提高之后的。

理解了这个,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马克思强调“必须砸碎旧的上层建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列宁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下,不这样做是不可能维持社会主义的。

资本论问世几代人了,但是到了今天仍然有人这么问,这其中有些更有意思的内容。

@凯岩城永不陷落 凯宝经常讽刺知乎网友,前几年经济好的时候“买不起房是不努力”,现在经济状况不那么理想了,就开始“夭寿啦阶级固化啦”。

只要我们考量一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中蕴含了多么有趣的内容。

就是说,这些人没有能力认识到本质,也理解不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就像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样,刚领的混乱与幼稚以及支持“应然“的平等让马克思十分愤怒,无法接受。这也像第二国际与列宁的论战一样,第二国际的人理解不了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他们的发言实际上是随波逐流的,客观上就成了维护当时统治者的武器。

而马克思和列宁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同样,在今天理解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同当年理解不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是一样的,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只要掌握了马哲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网友们左右摇摆,三观不定。其实他们背后的逻辑是稳定的,就是说,他们只是被动的对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出反应,在信息茧房中寻找自己的代言人。

突破这个茧房之后,才谈得上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