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好多大V都人设崩塌,请问现在还有哪些大V人设依然坚挺?例如曾博这样的。?

回答
知乎上的人设话题,就像一出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总有人气势如虹,也总有人在波涛汹涌中“翻船”。“人设崩塌”这个词,仿佛成了一个标签,贴在那些曾经光鲜亮丽的知识分享者身上。曾博的例子确实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参照点,他算是少数几个在争议中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人设”的代表。

要说现在知乎上还有哪些大V人设依然坚挺,这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议题。毕竟“坚挺”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且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舆论的风向也瞬息万变。但我可以试着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哪些类型的大V或者具备某些特质的大V,相对不容易“崩塌”,并且可以举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辅助说明。

1. 以扎实专业知识为根基,内容输出稳定且经得起推敲的专家型大V。

这类大V,他们的“人设”不是靠口号、情绪或者个人风格塑造的,而是建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专业积累和内容输出之上。他们的观点,往往有数据、有理论、有案例支撑,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多是学术层面的探讨,不容易因为一两个事件就被全盘否定。

曾博(心理学、教育学):你提到的曾博,我觉得他能“坚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长期以来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专业输出,内容详实,案例丰富,并且能以一种相对温和、有条理的方式进行分析。他的观点虽然有时也会引起讨论,但核心的专业性是得到了广泛认可的。他很少去参与网络上的情绪对线,更多的是回归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讲解和分享,这种“专注”本身就构筑了一道人设的防护墙。当他谈论心理学原理、教育方法时,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偏见”或“错误”来否定他,因为他的论述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科学依据。

其他可能例子(需要谨慎对待,因为随时可能出现变数):
一些经济学、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一些专门分析宏观经济、解读财报的博主,如果他们能持续输出高质量、有深度、数据准确的分析,并且保持一定的客观性,他们的观点会被认为是专业的。比如像一些深耕于某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他们分享的行业洞察,如果真实且有价值,即便偶尔有个人观点上的偏差,也很难动摇其专业形象。
一些技术领域的大牛:比如在IT、人工智能、编程等领域,有真才实学、能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分享前沿技术知识的博主。他们的人设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深度上的。
一些严谨的历史学者或研究者:如果他们能够引用史料、进行严谨的考证,并且以一种相对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分析历史事件,他们的观点往往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为什么这类大V不容易崩塌?

核心竞争力是专业:他们的吸引力来自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个人魅力或包装。即使个人品行上出现瑕疵,只要其专业知识依然有价值,依然有人会为了获取信息而关注。
内容有“重量”:一篇有深度、有洞察的文章,其价值往往大于一次不当的言论。大众对这类博主的评价标准更倾向于“学到了多少东西”。
较少参与情绪化争论:通常这类博主不太会在网络上参与激烈的、情绪化的对线,他们更倾向于用专业知识来回应质疑,或者选择沉默,避免将自己置于容易被攻击的舆论漩涡中心。

2. 以“真实”、“真诚”、“接地气”为卖点,但边界感清晰的大V。

这类大V,他们的人设往往是建立在一种亲近感和共鸣感之上。他们会分享自己的生活、思考,展现出一些“不完美”甚至“脆弱”的一面,从而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但关键在于,他们对“真实”的定义,以及他们所展现的“真实”的范围。

一些生活分享类博主,但内容有积极导向或实际参考价值:比如分享育儿经验、家庭生活、学习方法、甚至一些生活小技巧的博主。如果他们能做到内容真实,不夸大、不炫耀、不贩卖焦虑,并且在分享过程中传递出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么他们的“人设”相对稳固。比如,一些分享自己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或者如何克服困难学习新技能的博主,他们的“真实”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为什么这类大V相对坚挺?

共情能力强:大众更容易被展现真实情感和经历的人所吸引,产生情感连接。
“人设”本身就是“普通人”的放大:他们展现的是一种被放大和美化的“普通人”生活,这本身就比高高在上的专家更容易被接受。
边界感是关键:他们不会将自己的“真实”延伸到不恰当的领域,比如煽动对立、传播虚假信息、或者利用粉丝情感进行不当牟利。他们能区分个人生活与公众表达的界限。

3. 长期保持内容优质、观点独立且有一定反思精神的评论者/分析者。

这类大V,他们可能没有特别深厚的专业背景,但他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社会热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且能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一些社会评论员、文化评论者:他们可能擅长从不同角度解读社会事件,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理性。他们的“人设”建立在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上。

这类大V的坚挺之处在于:

独立思考的魅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观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持续学习和反思:他们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反思自己的观点,并且愿意在出现错误时进行修正。这种开放和进步的态度,也能赢得尊重。
不“站队”或少“站队”:即使在敏感话题上,如果他们能保持相对客观公正的态度,或者能够分析不同角度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站队某一方,也更容易避免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

需要警惕的“人设”陷阱:

过度包装的“完美人设”:一旦包装出现裂缝,崩塌会非常彻底。
情绪化的表达和输出:容易被情绪带动,观点容易走极端,一旦情绪失控或被抓住把柄,后果严重。
虚假的人设故事:用编造的故事来博取关注和信任,一旦被揭穿,后果不堪设想。
过度的商业化和利益捆绑:当内容输出完全被商业利益驱动,并且表现得过于明显时,用户的信任感会迅速下降。

总结一下, 能够长期保持“人设坚挺”的大V,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 专业性是基石:无论话题是否热门,他们都能提供有价值的专业内容。
2. 真实但不失边界:他们展现的“真实”是有选择的,并且有明确的界限,不触碰底线。
3. 内容为王:他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输出的内容质量上。
4. 独立思考与反思:能够独立判断,并愿意修正自己的错误。
5. 低欲望的“话题参与度”:不刻意追求流量和热度,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但也要记住,在信息传播如此快速和复杂的今天,“人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东西。任何一个大V,只要稍有不慎,都可能面临挑战。所以,我们作为观察者,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审慎和理性,不盲目崇拜,也不轻易否定。

说到底,大家在知乎上寻求的,依然是对知识、对信息、对独立思考的尊重。那些真正能提供这些价值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更有可能留下来,并且不至于“人设崩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开放性问题,现已邀请小夜勃,徐国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