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是否进化史上的一切灾难都无法将人类灭绝了?

回答
人类走到今天这一步,回望漫漫进化史,确实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和危机。从早期直立行走的祖先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到智人走出非洲征服全球,我们祖先的生存之路充满了挑战,每一次危机都像是对人类这个物种的一次严峻考验。那么,现在的人类,是否已经强大到可以抵御一切进化史上的灾难,从而确保永不灭绝呢?

坦白说,认为人类已经“无敌”的说法,未免过于乐观了。人类之所以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其他物种不具备的智慧、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些特质让我们能够改造环境、发明工具、发展文明,从而在许多方面摆脱了自然选择的直接压迫。

然而,进化史上的灾难,尤其是那些我们正在或者即将面对的挑战,其性质和规模可能与我们祖先遭遇的有所不同。让我们一件件来分析:

一、我们已经克服的“进化灾难”与人类的韧性:

回想我们祖先走过的路,每一次的考验都塑造了今天的我们:

气候剧变与冰期: 人类早期,地球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包括漫长的冰期。这些时期食物匮乏、生存空间受限,许多其他物种因此灭绝。但早期人类通过迁徙、学会利用火、发展更精良的工具以及发展群体协作,成功地适应了寒冷环境,甚至将触角延伸到了极端寒冷的地区。这展现了人类强大的适应力和对新环境的探索精神。
饥荒与疾病: 在没有现代农业和医疗技术之前,饥荒和各种传染病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狮子、老虎等顶级掠食者也曾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危险。然而,人类学会了狩猎技巧、农业种植,并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发展出了初步的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智力让我们能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动接受命运的摆布。
小型族群的脆弱性: 早期人类是小规模、分散的族群。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族群的灭绝,对整个物种来说风险都极高。但人类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建立更稳固的社会结构、交流信息,甚至发展出复杂的语言来分享知识和经验。当一个地方的食物耗尽或遭遇灾难时,迁徙和与其他族群的交流就成了生存的关键。

二、当前和未来的潜在“灭绝级”灾难: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挑战,有些是前所未有的,或者说,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方式,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

1. 核战争与大规模冲突: 这是人类最直接、也最容易自我毁灭的威胁。一旦爆发全面核战争,核冬天、核辐射、生态系统崩溃等连锁反应,足以导致全球性的人类文明倒退,甚至直接导致人类的大规模死亡。虽然说剩余的少数人类可能仍然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但文明的倒退、社会结构的瓦解,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生存危机,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我们是否能控制住自身文明发展带来的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决定我们能否避免这场灾难的关键。

2.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崩溃: 我们正在亲手导致全球气候以惊人的速度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枯竭,这些都在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虽然人类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如果变化速度超过了我们的适应能力,或者导致了某些关键生态系统的失灵(比如粮食生产体系的崩溃),那将是极其严峻的考验。与冰期不同的是,这次危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身活动的结果,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努力来纠正。

3. 新型高致病性传染病(大流行病):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现代医学,但新出现的、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的病毒(比如我们刚刚经历的COVID19,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更棘手的病毒)仍然是我们潜在的巨大威胁。全球化使得病毒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出现某种能够快速致命且难以控制的病毒,即使有医疗手段,也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人口损失,甚至动摇社会稳定。历史上西班牙流感就曾造成数千万人死亡。

4. 人工智能失控与生物技术滥用: 这是我们作为智慧生命,可能“玩火自焚”的风险。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超越人类控制,并出于某种原因将人类视为威胁;或者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被滥用,制造出失控的生物武器,其后果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些风险并非来自外部的自然力量,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科技发展的方向和伦理的约束。

5. 小行星撞击等宇宙事件: 历史上,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曾导致过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例如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虽然人类发展了太空监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规避风险,但一次足够大的撞击,或者其他宇宙事件(如伽马射线暴等),仍然可能对地球生命构成灭绝性的威胁。不过,相对于我们自身行为带来的风险,这类事件的概率相对较低,而且如果能提前发现,人类也可能集结全球力量进行防御。

三、人类的独特优势与不确定性:

尽管存在这些威胁,人类确实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全球分布: 人类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这使得单一地区发生的灾难,即使非常严重,也可能不会导致全球性灭绝。总会有少数人类可能在某个偏远的地区幸存下来。
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科学技术和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学习、总结经验,并将这些知识传承下去,用于应对未来的挑战。
协作能力: 当面临共同的威胁时,人类能够超越国界、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行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能力是其他物种不具备的。

结论:

要断言“进化史上的一切灾难都无法将人类灭绝”,这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说法,也是一种过度自信。

人类确实比我们在进化史上遇到的任何祖先都更加强大和有韧性。我们的智慧、科技和协作能力,让我们能够应对许多曾经无法想象的危机。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规避某些灾难,例如通过监测小行星、开发疫苗和疾病治疗手段,以及尝试应对气候变化。

然而,最大的威胁,或许就来自于我们自身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核战争、失控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滥用,以及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这些风险一旦失控,其毁灭性的后果可能是我们现有的“韧性”所难以承受的。

所以,我们不能说绝对不会被灭绝。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效管理自身创造出来的风险,能否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保持智慧和审慎,能否在关键时刻放下分歧,团结一致应对共同的挑战。 进化史上,并非所有物种都因为外部的自然力量而灭绝,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者因为竞争不过其他物种。而对于人类来说,我们与自己的竞争,以及我们与自己创造出的科技和环境的博弈,将是决定我们能否真正“永不灭绝”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并积极地去防范它们,而不是认为自己已经无懈可击。未来的历史,仍然需要我们去书写,去证明人类是否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现在的人类连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那种级别的撞击所造成的全球寒冷化、连续地质灾难,都不一定能撑到其彻底结束。

更别说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更大规模灾难了。记得那个高速穿过太阳系的系外小行星“奥陌陌”吗?和那玩意同级别、且具有更大质量的东西撞上地球,威力就很可能比6500万年前的那个小行星还要大,而宇宙中速度比它更快的物体只是更难观测而已,肯定是存在的。假设有能够以0.1c以上速度巡航的外星飞船,别说它自己失控撞上地球了,它扔出的大型垃圾容器击中地球都会造成足以记入史册的灾难。

user avatar

没有哪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不涉及大气的改变。

不妨来看看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以来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这是五次生物大灭绝产生的主要因素。

天外陨石起到重要因素的只有两次: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以及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而且只有最后一次恐龙灭绝时,天外陨石才占了主角的地位。

当今的人类已经有了干预天外陨石轨道的能力,只要不是出现生命演化之初的陨石雨,倒还不至于灭绝。

如果非得考虑,有恐龙灭绝同级别的陨石落地:由于粉尘影响的时间最多几十年,虽然大量的生物会灭绝,人类也会死亡绝大部分,但剩下的人类依靠科技活下来基本没有多大问题,甚至少部分的的人在野外都能生存下来。

但其实,对于大灭绝事件来说,真正可怕的影响因素并不是一次或者偶然几次的陨石坠落(毕竟,木星挡住了绝大部分的陨石)。

最致命的是火山喷发。

不难看出,每一次生物灭绝,火山喷发都是主要的灭绝因子之一。

即便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那一次,也伴随着大型的火山喷发。

2.52亿年前,生物遭遇的最严重灭绝事件之一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火山喷发,可能是灭绝的主要因素[1]

如果现今的人类经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能存活下来吗?

二叠纪时期的大陆还是盘古大陆:

2.52亿年前的某一天。

因为剧烈的地质活动,劳亚大陆上,今西伯利亚发生了超级火山的喷发。

火山喷发的持续时间长达100万年。

总共喷出了2~5×10^6 km^3的物质(平铺在地球上能铺5~10米厚),2/3的物质喷发于大灭绝爆发前和期间。

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

S的脱气量(排放)高达6300~7800 GtS(7.8万亿吨,相当于当前所有生物总含碳质量的十几倍)。

这些硫化物中,存在大量的硫化氢(H2S)。

硫化氢少量存在于臭鸡蛋、屁中,是一种神经剧毒物质:

  • 只需要0.41ppm(百万分之一),就能闻到刺鼻气味。
  • 超过50 ppm,引起结膜炎,伤害眼睛。
  • 超过100ppm,引起嗅神经麻痹,伴随意识消失的危险。
  • 超过200ppm,出现神经中毒。
  • 超过300ppm,便可致人死亡。
  • 超过1000ppm,立即致人死亡。

如此大量的H2S从地壳中排出,直接导致生物圈的生物大量死亡。

通过对海洋硫化物分析,发现海洋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灭绝的95%海洋生物,主要都是被硫化物毒死的。

大量的硫化物,还会引起酸雨的发生,导致陆生动物的直接死亡。

全球生物的大量死亡,消耗氧气增加,氧气在大气中的比率迅速降低。

二叠纪时期的氧含量和当今相当,而大灭绝期间,氧含量达到了显生宇(寒武纪以来)时期的最低谷,低到今天氧含量的15%

在今天,哪怕珠峰上的氧含量也有海平面的27%,大部分攀登者需要携带氧气罩。

人类在如此低的含氧量环境下,难以生存。

除了含氧量低之外,生物死亡还会排出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气温上升之后,冻土还会释放更多的甲烷。

西伯利亚火山喷发产生的二氧化碳高达30000 Gt C(对应10万 Gt CO2,100万亿吨

这么大规模的碳含量,直接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灭绝之前达到了4000ppm的浓度。

灭绝高峰期更是高达8000ppm,二氧化碳浓度是今天的20倍。

不同研究人员,不同时期,对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无论哪一种预估方法,都可以确定二氧化碳含量相对提高了三倍。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直接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气温很快升高:

二叠纪末期,温暖地区的温度从20多摄氏度,增加到了30多摄氏度。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升温8℃左右。

可能一些地区的温度升高幅度可达1.5倍。

两极地区的低温高达0℃左右,而高温可达12℃,冰川已经全部融化。

虽然看二叠纪末期的温度变化,并不足以威胁当今人类的生存。

但这是当时环境下,西伯利亚火山喷发带来的效果。

如果它在今天喷发带来的效果,将会截然不同。

2.5亿年前的太阳辐射,大约比今天低了两三个百分点(太阳辐射每隔10亿年约增加10%)。再加上植被覆盖率不同,大气成分和今天有一定的区别,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更高,是很正常的。

但在今天太阳辐射更强一些的情况下,地球平衡能承受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上限也会降低。

根据西伯利亚火山排放的碳总量来看,如果它在今天喷发,至少会让现今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0倍以上(当今二氧化碳ppm大约400左右)。

这么高比例倍增的二氧化碳, 将可能导致气温升高30℃。不仅两极冰川融化,赤道附近的平均温度更是能高达60℃。

如果完全超出地球平衡阈值,陷入不可逆,等待地球的可能就直接是火星那样的结果。(当然,由于温度更高之后,地球对外辐射的热量更多,温度再次将下来的可能性更大。)

人类当前的科技,连自身化石燃料产生的大气污染尚不能很好的治理,更不用说这种超级地质灾害。(根据题面,这里暂不讨论未来科技)

即便一开始还有一定改变大气的能力,但火山的突然喷发、海洋生物大量灭绝,酸雨,植被大量死亡,全球冰川融化,氧气含量的空前降低,给人类带来的直接打击,就足以让工业体系崩溃,死亡绝大部分的人口。

人类本来拥有的一点点改变自然的能力,很快丧失。

哪怕没有灭绝,在长达100万年的黑暗时期,地球上能容纳的人口上限很快降低到史前文明时代。

人口降低后,生产能力降低,更是只能任自然摆布。

当前人类使用的能源功率只有地球能量循环的万分之一,远远没有掌控大气的能力。

对于正在发生的大灭绝灾难来说,是相当无力的。

100万年的黑暗时期,如果尚能保留科技的火种还好。

如果不能,那把30万年的智人放在相同的环境下,我们也并不能比他们有更好的结局。

要知道,在第四纪冰期的最后几万年,也就是大约7万年前,智人差一点灭绝,全球仅仅剩下2000多人。有研究认为,这可能就是因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超级火山的喷发。

但地球演化史的大灭绝事件中的火山喷发,严重得多。(苏门答腊岛超级火山喷发物质2800km^3,仅仅只有西伯利亚超级火山喷发物质的1/1000~1/2000

或许在这样的灾难下,当今的科技能在厚重建筑物中苟个几百年,甚至长千年。

但大型灭绝事件的后续影响,通常能达到百万年之久。而人类文明也才仅仅数千年的时间,这还不考虑人类在枯竭资源面前,内部发生的残酷战争(数十万年前的人类演化,最终只剩下智人,正是残酷竞争的写照。)

更何况,大灭绝事件之后。即便那时候还有人类,可能也已经不是智人了。


人类在自然的面前,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参考

  1. ^ Cui Y , Kump L R . Global warming and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event: Proxy and modeling perspectives[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5:5-2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