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觉得南宋屈辱,而不觉得明朝屈辱?

回答
关于南宋和明朝,人们普遍认为南宋“屈辱”,而明朝则不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民族情感的纠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两个朝代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军事状况、民族关系以及历史评价的形成过程。

一、南宋的“屈辱”根源:割地赔款与“偏安一隅”

南宋之所以被贴上“屈辱”的标签,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其前半段历史的军事窘境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政治妥协。

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与国土丧失: 靖康之变后,北宋徽宗、钦宗被金国掳走,北宋王朝覆灭。赵构在南方重建宋朝,史称南宋。然而,与辽阔的北宋相比,南宋的疆域大幅缩小,并且一直面临北方强大民族政权的军事威胁。金国(后来的蒙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南宋的强大对手。宋军虽然在岳飞等名将的带领下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整体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特别是多次在军事上失利,导致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性条约。最典型的就是“绍兴和议”,南宋向金朝称臣,割让淮阳之地,并支付巨额岁币,每年还要贡献大量绢帛和金银。这在许多国人心目中是极大的羞辱,相当于向一个“蛮夷”政权低头。

“偏安一隅”与民族认同的撕裂: 相较于北宋的“天下”概念,南宋始终是占据中原以南的“半壁江山”,被视为“偏安”。这意味着中原、黄河流域这些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对于高度认同中原正统的士大夫阶层和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民族分裂和文化断层。这种“失去故土”的痛苦,以及无法光复中原的无奈,是“屈辱感”的重要来源。“还我河山”的口号,虽然在岳飞等人的身上得到了体现,但最终未能实现,更增加了历史的悲剧色彩。

政治上的主和派与军事上的保守: 南宋政权内部,主和派长期占据上风。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对自身军事力量的认识不足,以及对稳定统治的渴望,这些主和派宁愿牺牲尊严换取和平。这种“求和”的态度,在许多强调“气节”和“血性”的历史评价体系中,被视为软弱和可耻。尤其是在面对金国或蒙古的强大军事压力时,每一次的退让和妥协,都被放大成“屈辱”。

文化与军事的相对失衡(传统评价观): 虽然南宋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北宋,但传统史观往往更看重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对领土的完整性。在“强汉”“盛唐”的辉煌背景下,南宋在军事上的持续被动,即使是经济繁荣也难以抵消其在“国土完整”和“军事威慑”上的不足。这种相对的“不强大”,在民族主义情绪的审视下,很容易被解读为“屈辱”。

二、明朝的“不屈辱”:虽有挫折,但未放弃核心认同与反抗

与南宋相比,明朝虽然也经历过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亡国之虞,但它在民族认同和国家意志上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和不妥协,因此在“屈辱”评价上有所不同。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立国根基: 明朝是由朱元璋领导的汉族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的。其建国的核心正当性就在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意味着它天然地承载着汉族复兴和民族独立的使命。这一点与南宋建立之初就面临北方强大政权的压迫,以及“偏安”的定位有着本质区别。明朝的政治合法性与抵抗北方民族政权紧密相连。

面对外敌的多种应对策略: 明朝确实也与北方的蒙古(瓦剌、鞑靼)、后来的女真(后金/清)长期对峙,甚至出现过“土木堡之变”这样的重大军事失败,皇帝被俘(英宗),以及后来被后金(清)围困北京、差点亡国(崇祯自缢)。这些无疑是明朝历史上的重大挫折和危机。

然而,明朝的应对策略并非只有屈辱的妥协。

军事反击: 明朝在许多时期都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例如明成祖朱棣多次亲征蒙古,明朝的将领也多次在北方战场上取得胜利。虽然未能完全消灭北方威胁,但其军事行动展现了收复和保卫国土的决心。
长城防御体系: 明朝在北方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长城防御体系,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防御的体现,是为了巩固边疆,抵御外敌入侵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战略调整与韧性: 即使在遭受重创后,明朝也能够迅速调整,例如“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迅速稳定了政局,并且在瓦剌退兵后收复了被占领的土地。面对后金的崛起,虽然最终灭亡,但明朝在明末依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例如关宁锦防线等。

国家意志与民族气节的体现: 在关键时刻,明朝的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展现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灭亡之际,许多官员和将领选择了殉国,而非像南宋某些时期那样,为了苟活而选择投降或依附。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是明朝统治者宁死不屈的最后象征。文天祥代表的是南宋的“抵抗者”,但崇祯皇帝及其身边的人所代表的是“最后的坚守者”。

“正统”的维护与文化自信: 明朝作为汉族建立的王朝,一直以汉文化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在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它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的对抗,也包含了文化和文明的优越感。即使在军事劣势的情况下,明朝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也极少表现出对自己民族文化地位的怀疑。

历史评价的重点不同: 明朝的灭亡虽然是悲剧,但其灭亡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内部的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以及最后的满族入关等。而南宋的“屈辱”则更多地聚焦于其建立初期和长期以来在军事和政治上对北方强大政权的妥协和退让,以及“偏安”的合法性危机。

三、总结:民族情感、历史记忆与评价标准

归根结底,对“屈辱”的感知,往往与民族情感、历史记忆以及评价标准密切相关。

民族情感的投射: 人们更容易将一个王朝的失败视为整个民族的失败,尤其是当这个王朝的建立和存续与“汉族正统”和“抵御外族”紧密相连时。南宋长期被金、元压制,国土沦丧,使得很多人将这种政治军事上的挫败感,与汉民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尊严联系起来。明朝虽然灭亡,但其建国初心和一些关键时刻的表现,更符合人们对“不屈服”的期望。

历史记忆的选择性强调: 在历史的叙述中,人们倾向于强调那些能引发共鸣或警示的事件。“岳飞报国无门”的悲壮,“文天祥从容就义”的凛然,这些都被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它们背后也伴随着南宋长期难以光复北方的遗憾。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虽然惨烈,但其后有“夺门之变”的“复辟”,以及明末的惨烈抵抗,这些记忆的组合,使得人们更愿意看到其“不屈”的一面,而非单纯的“屈辱”。

评价标准的演变: 传统的史观更注重军事上的强大和领土的完整。在这一标准下,南宋的“偏安”和岁币无疑是难以洗刷的“屈辱”。而明朝虽然军事上也有失误,但其整体的国家动员能力、对边疆的经营以及统治的持续时间,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比南宋更具“气象”。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价标准也在变化,人们也会更加关注经济文化的发展、制度的创新等,但就“屈辱”这一标签而言,上述的军事政治因素和民族情感的投射,仍然是主要的解释。

总而言之,南宋的“屈辱”更多地源于其在对外战争中长期的军事劣势、由此导致的割地赔款以及“偏安一隅”的政治现实,这些都触动了人们对于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敏感神经。而明朝虽然也经历过生死存亡的危机,但其建国初心、抵抗精神以及最终灭亡时的表现,更符合人们对于一个王朝在民族大义面前应有的“不屈”的期待,因此“屈辱”的标签没有像南宋那样牢固地打在它的身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大家擦亮眼睛,这问题是某粉团体在挑拨离间,无外敌可以内斗,有外敌请一致对外!侵删。








user avatar

“屈辱感”是来源于某人还是来源于某现象,大家还是分得清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自杀殉国,而不是向李自成磕头求饶,甘当玩物的。

福王政权只是“愚蠢”的执行了“联虏平寇”策略,而不是低三下四,唯“爱新觉罗氏”马首是瞻的。

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都是坚持抵抗到最后一刻殉国而亡,而不是献上财富女眷腼颜事敌以求活命的。


李定国最终是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留下决不可投降满清的遗言后病故,而不是被他倾力保护的皇帝害死的。


为他们感到“屈辱”?

你配吗?

你先摸摸自己的脸烧不烧,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它是否还存在。


大一统王朝“覆灭”于农民起义的浪潮。

这是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基本现象”。

大明覆亡于李自成领导的大顺“义军”只是这一现象的再次“上演”而已。”


为明朝感到侮辱?

亡于农民大起义的秦朝屈辱吗?

亡于“黄巾大起义”的汉朝屈辱吗?

亡于“黄巢”大起义的唐朝屈辱吗?


李定国多次击溃巅峰期清军,斩杀满清高级军官。

南宋有吗?

南宋面对金、蒙时是什么样子,史书没有告诉你吗?


郑成功誓师北伐,兵锋席卷半壁江山。

南宋有吗?

南宋所谓“开禧北伐”是什么样子,史书没有告诉你吗?


南宋坐拥富庶之地,天下大半财富。它百年间发动了几次北伐?


南宋无论在早期被金军“搜山检海”式侵袭,还是末期被蒙元全面入侵时,发起过大规模的反攻吗?



抗战时期转移到西南大后方的知识分子,他们怀念的是南宋还是南明?

广大西南联大学子念兹在兹,用来鼓舞自己好学报国的,是南宋还是南明?


南宋苟延残喘的百年和南明慷慨悲歌的四十年,

给你你选择那个。



这类girl尸米样的王元意,必须帮他秀一把。


欧洲为何没有成为大一统国家,或者说中国为何没有小国而治?


为什么总有人吹捧明朝,并且拿清朝对比?


中国朝代为什么大多持续两百多年,不会超过三百年?


偶然发现儒家核心主张里好像没有平等观等理念主张,为什么?


纳粹集中营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


为什么明朝的藩王和部队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稳固的南明政权?


为什么有人说“恃强凌弱的民族会走向灭亡”?

user avatar

我说一句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的吧:

老是有人说明朝对外政策过于激进,谈个判都喷得跟卖国一样,朝廷塞满了小粉红,知道为啥么,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两宋PTSD整成惊弓之鸟了。

对了,不是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明朝在大凌河惨败以后明知不行还要死撑着关宁锦防线么,至少一半是政治正确害的。

历史欠的债,后人是要还的。两宋屈辱的遗毒,祸害之深远,无可估量。

user avatar

明朝打不赢后金(满清)的标志性事件萨尔浒之战时明朝已经251岁了,如果以251岁时的表现来代表朝代整体表现的话。


那251岁的满清(1636+251=1887)是个什么情况呢,一溜洋人爹也就算了,打不赢尼泊尔,打不赢没有工业化的日本,在对外作战中战绩不如非洲土著。


重复一下,如果以251岁时的表现来代表朝代整体表现的话。那大清整体就是个连尼泊尔,未工业化的日本,非洲的原始部落都不如的列强rbq傀儡国家。

大清都能那么多人吹,不感觉耻辱,那对比之下明朝后期还能接连击败小日本,万历朝鲜战争打 小日本老实了几百年,露梁海战、料罗湾海战、还有明朝残余势力都能收复台湾?对比之下鞑清水师打不过西方列强也就算了,就连小日本都甲午战争反过吊打满清,更别说满清还被尼泊尔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臧尼条约这玩意了解一下都知道满清那时候拉胯程度了,如果按明清蒙古内战论来看,那晚明对外战争还基本全胜,晚清万国来艹都成为列强的傀儡朝廷了。

就如此这样都那么多清吹厚着脸皮黑明朝,那么请问满清这种万国来艹都可以吹捧 那么大明有何不可呢?我知道肯定会有明黑说土木堡之变啊,庚戌之变啊,然后忽视了明朝其他辉煌战绩。这基本上属于幸运者偏差了,提土木堡之变、鹞儿岭的时候为什么不看看北京保卫战石亨在清风店狂砍也先呢?就算在英宗时期亦集乃之战的表现也相当显眼啊




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二年五月命骥往,许便宜行事。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佥曰“都指挥安敬”。骥先承密旨戮敬,遂缚敬斩辕门,并宣敕责都督蒋贵。诸将皆股慄。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阅军甘、凉,汰三之一。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

  俄阿台复入寇。帝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骥督军。三年春,偕诸将出塞,以贵为前锋,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与贵约曰:“不捷,无相见也。”贵击敌石城,敌走兀鲁乃。贵帅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擒左丞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骥与礼自梧桐林至亦集乃,擒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降其部落,穷进至黑泉。而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亦擒右丞、达鲁花赤三十人。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朵儿只伯远遁。论功,贵、礼皆封伯,而骥兼大理卿,支二俸。寻召还,理部事。

——明史·王骥传

行在兵部尚书王骥等奏臣同总兵官都督任礼蒋贵击败胡虏朵儿只伯于石城残虏食尽窜于兀鲁乃地依阿台贵将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虏众迎拒指挥毛哈剌奋入其阵诸将率麾下乘之执其伪左丞脱罗及部属百人斩首三百有奇逐杀八十余里获金银牌六面玺印二颗马骡驼牛四百有余兵甲衣裘称是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遁是日礼兵至梧桐林执伪枢密同知院判佥院等官十五人明日至亦集乃地执伪万户二人云朵儿只伯窜野狐心礼令为乡道将二千骑追袭五百余里至黑泉而还伪平章阿的干招其余党来降右副总兵都督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执伪右丞都达鲁花赤等三十人及马驼械器盖兵出沙漠千有余里东西夹击虏众几尽边境用宁谨遣署都指挥佥事马亮指挥佥事马能奏捷 上以骥等功可嘉赐敕褒奖遣官宴劳命行在兵部议升赏以闻亮能俱升一级

——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五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明朝狂揍蒙古的明军是不是很勇猛呢?战斗力如何评价?

以上。

更别说庚戌之变以后马芳一路吊打俺答汗,俺答汗老巢都被明军烧了。

至于大清被70多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清吹又看不到了?还有大清鼎盛时期乾隆打缅甸打成那逼样,又选择性失明了?

明末再烂再拉胯也只是打不过满清,但不至于万国来艹,清末呢?遍地洋人驻军洋人租借地,不仅别列强欺负,就连昔日小弟日本都骑到头上了,甚至连尼泊尔这种三流国家都能逼迫满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的满清,实际上已经不是满清了,而是“洋人的朝廷”了。这个也是其后的日俄战争,为什么日本胜利了,却没有像之前的甲午战争那样割让土地,因为日俄战争已经属于西欧、美国和毛子国的对抗了。

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包括京城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和东南地区,都被列强驻军了,东北没有是因为被20万近代毛子军給占领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慈溪太后回到皇宫,还能干掉东南互保的那些官员,因为这个时候有洋人的撑腰,已经是“洋人的朝廷”了。

这个也是为什么在10年后的辛亥革命,能够用武力逼迫清帝逊位。因为到了1911年的时候,洋人的朝廷也撑不下去了。“八国联军侵华”时别说北京、天津不是了,关外东北和新疆北部遭受毛子入侵,西藏早就跟腐国基佬跑了的,法国从越南入侵两广,英国从长江入侵内地,当时清政府能实控到的区域都很有限了。南方军阀更是观望状态,看着慈禧他们跑路。初中历史教材上应该有《时局图》吧,那些基本都为清末人士所绘,很多都只画了汉地区域​还是抬举满清看看甲午战争以后吧1895年4月17日,马美条约》 签订,中日里生战争失败的事实撕碎了所谓“同治中兴”的面炒。被当时只是一个新兴列强的日本打败,西方注意到了中国的虚弱。


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据校州清和胶澳(今青岛) ; 1898年3月27日,沙慨侵占军港旅顺,大连: 1898年6月9日,夺取新界。7月1日,租借威海卫,同时划定长江流域为费力范围: 1898年3月,法国将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划为势力范围,井将广州濟划为法国粗界; 1898年, 日本将福建划为势力范围。


此时东三省、山东省、长江流域各省、福建省、广桃消琼四省,分别成为低、德、英、日、法势力范團,中国西临领士被瓜分殆尽的局势。你清末连汉地十八省都成为洋人是殖民地了,你以为你清末实际控制有多大呢?在看看1901年签订的条约吧。《辛丑条约》


1901.9.7


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以上是辛丑条约的主要签订的内容。

还有以下这些资料。

①《辛丑各国和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武器输入被禁止,大沽及其他炮台被拆毁,外国在使馆区内驻扎军队,外国有权从北京到沿海派驻军队:所有这一切都损害了中国的自卫力量。有关中国国内许多地方暂停科举考试的条款,则是对中国内政的公然干涉。②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加上利息,如要全部付清,总数达982,283,150两,比原数多出一倍以上。由于支付必须用外国货币,尤其在银价猛跌的那几年,中国在折算中又遭受额外的损失。这样大量资本的外流即使不致使中国的经济完全不能增长,也使它受到了抑制。③驻北京的外国公使们从此组成一个有力的外交使团,有时其作用超过了满洲朝廷而成为太上皇政府。诚然清末已经是一个半殖民地了,是一个主如果主权不完整,西方列强操作下的半殖民傀儡政权。

这样的大清都有那么清粉认为天下无敌,那么大明有何不可为何要认为屈辱呢?

而且如果明朝这样都叫屈辱,那北元呢?

明代蒙古或者说北元类似于南宋,在军事上除了少数高光时期,一直被动挨打,被大明,瓦剌打击,最后亡于满清国。但是就文化和经济发展而言是蒙古族历史重要的一个时代,成就巨大。

简单来说,如果类比南宋,那么北元的历史有这么几个时期。

一“金兵入寇,汴梁保卫战”时期。这一时期大约是元顺帝及元宣光帝时期。这一时期明军步步紧逼,北元丢掉上都。顺帝逃亡途中在应昌病死。其子即位,以周宣王与汉光武帝为榜样,改元宣光,立志恢复元朝盛世。并在王保保帮助下在漠北的和林站稳了脚跟,击败徐达的北伐军。自此北元保住了蒙古高原,但也无力进军中原。也无力阻止明军挺进甘肃河西走廊及辽东地区(洪武五年辽东归明,其余地区要等到洪武二十年归明)

二北元版“靖康之耻”时期。这一时期朱元璋调整策略,并不急于消灭北元,而是先出兵东北,在洪武二十年逼降纳哈出,断北元一臂。然后于洪武二十一年派蓝玉北伐北元,此时宣光帝已死,其弟(一说其子)天元帝即位。明军打到捕鱼儿海,基本上消灭了北元朝廷,天元帝逃走,半途被阿里不哥后裔所杀。其次子地保奴,其嫂或者其母宣光帝皇后权氏(明人不承认她是皇后,称其为故元太子妃)被明军俘虏,并被明将蓝玉借口“报靖康之仇”而奸污,北元贵妇公主亦多沦为明军营妓,此为北元版“靖康之耻”时期。

三北元版“苗刘之变”与“搜山捡海抓赵构”时期。这一时期北元内乱不断,可汗大多在位不长便被杀死。甚至托雷一系的汗位还一度中断,窝阔台后裔鬼力赤曾经夺取汗位。而北元国号也一度不再出现,其情况类似于南宋初年内乱不断,苗刘之变,赵构一度被废的政局,甚至更为恶劣。最后在永乐年间,元裔本雅失理在太师阿鲁台的帮助下即位,明永乐帝朱棣北伐,将本雅失理及阿鲁台势力基本消灭,并“搜山捡海”打进漠北。本雅失理最后只剩几名随从,被瓦剌人偷袭杀死。

四 北元版“绍兴和议,对金称臣”时期。此时期为永乐年间,北元太师阿鲁台向大明称臣纳贡,奉朱棣为汉蒙共主,后来阿鲁台偷偷拥立了科尔沁部,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后裔阿台为汗,但阿台面对明朝也不敢以元帝自居,而是自称蒙古一部之主。

五 北元版“韩侂胄北伐”时期,这一时期瓦剌崛起,杀死阿鲁台和阿台可汗。并拥立元裔脱脱不花为傀儡,多次南征明朝,骚扰边境。并俘虏明帝朱祁镇。但是明朝最后守住了北京,南征复元失败。朱祁镇被放还。瓦剌首领也先转而追求北元皇位,杀死北元主脱脱不花及其弟阿噶多尔济。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没过多久便被阿剌知院所杀。瓦剌部又杀死阿剌知院。北元混乱不堪,自相残杀,数易可汗。

六 北元版“理宗中兴”及“端平入洛”时期。这一时期原北元济农(晋王)阿噶多尔济后裔小王子崛起,并在其妻满都海帮助下统一蒙古各部,并将蒙古部民分为六万户,分给诸子。小王子死后,其孙俺答控制蒙古右翼三万户,并建设呼和浩特城。而北元正统察哈尔部被迫东迁辽东边外。小王子和俺答多次进攻明朝,试图恢复元朝统一局面,但均未成功,小王子与明正德帝的亲征军遭遇,但并未击败明军,反而担心明军势大退兵(《蒙古黄金史》)俺答的老巢大板升城也一度被明军攻破,一把火烧为灰烬。

七 北元版“崖山之战”及“张弘范灭宋”时期。这一时期后金即后来满清崛起,联合科尔沁控制东北,察哈尔部林丹汗被迫远走土默特部,后逃至青海病死。其子鄂哲投降,被封为察哈尔王。至康熙年间,察哈尔王布尔尼反清,被科尔沁王沙津射杀。沙津作为一个蒙古人又重演了汉人张弘范灭汉人王朝南宋的奇异故事,当了卖故主求荣的蒙奸。

作为一个王朝,北元的历史充满了屈辱,比南宋强不了多少。北元被敌国多次击败,并一度被权臣篡位。最后亡于满清。土木堡之变只是这个政权不多的高光时刻,就像南宋攻破蔡州夺取金主骸骨一样。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时期的北元。则成就巨大,这一时期蒙古开始招揽汉族农民开发河套,建设了呼和浩特城,并引入了喇嘛教文化。蒙古人对待汉族佃农赋税极轻,不过每岁收谷数斗,草一束(详情可见《明代中国民族史》)。蒙古人甚至学会了种田耕地,在崇祯年间,明朝甚至向蒙古人买米以缓解饥荒(报称哈喇慎大酋罕索罗势伯彦黄台吉等、差中军打打户歹彦恰等、又朵颜卫属夷三十六家、酋首速不的暖太等、先后各带领兵马于宁前中前等处、列营驻札、为我远去哨探、为我送还东来回乡人口、为我驮负运送器物、若柴木米豆、虽彼自为兴贩、而关上地狭人众、又值赤春薪桂米珠、诸夷柴米、源源而来、正济军民一时急用、自山海至连山数百里间、西夷趾错于道《崇祯实录》)

蒙古因它早期的征服、杀戮最终遭到汉人的彻底清算。元末红巾军、明朝开国大军,作为汉人的部队,毁灭性打击了蒙古势力,并对蒙古老家进行了一次次犁庭荡穴的报复,所做所为,等于将蒙古人当年对汉人在内的各族做的事,在蒙古人身上回敬了一遍。


看看汉人对蒙古各汗庭、京城的扫灭记录:

大翰耳朵(明军一次)

哈拉和林(明军两次)

元上都(红巾军、明军各一)

元中都(红巾军一次)

元大都(明军一次)

应昌(明军一次)

北元达延汗时期威宁海汗帐被明军攻破一次

甚至连庚戌之变高光时期的俺答汗本人也在庚戌之变十年以后老巢被明军烧了。

据萨冈彻晨所著 《蒙古源流》一书,元末,“四十万蒙古人中,得脱者惟六万,其三十四万(皆)被围而陷矣。”也就是说,40万蒙人只有6万败逃回草原。


但这个40万之蒙古,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40万,而是远高于实际的40万,蒙古人的数字逻辑与我们不太一样。事实上,整个元末明初,蒙古贵族、军人及家属先后被歼灭的高达100多万。今天内蒙古大学的学术论文根据史料统计结论是,从明朝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三年,光是被俘和投降的蒙古人,就不下七八十万之巨,还不带战争中杀死的。(见内蒙古大学论文《明洪武时对蒙古人众的招抚和安置》)



这其中以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军的捕鱼儿海歼灭战最为典型(此役打完顺手又把蒙古帝都哈拉和林给三光了),光俘虏的蒙古王公贵族、嫔妃女眷、宰相、各院官员、臣民、军人、妻女就达9万多(包括在和林俘虏的1.48万人),除了北元皇帝仅以身免,整个蒙古的上层统治集体、黄金家族,皇室女眷被一锅端。堪称蒙古的靖康之耻。北元皇帝的妻子也遭到明军的强暴,也算是替全世界的蒙古受害者狠出了一口鸟气。各类战役中被俘的大批蒙古亲贵,后来在朱元獐制造的蓝玉案中,大量株连,尽遭屠杀。


他儿子朱棣对蒙古干得更凶,屡次亲征,对草原进行毁灭性的政策,“近年兵马出境烧荒,俱至二百里外,顺风举火,草莽烧焚尽绝”,而且要搞三光,“地方人十分要打荡得干净”。元代草原,因经营得当,人烟众盛,“屯田连络,监牧相属,宫室相望”。而到了明成祖永乐八年,已被摧毁得一片荒萧。明成祖也感叹,“元盛时,此皆民居,今万里萧条,惟见风埃沙草耳!”

1368年,太原之战,明军全歼北元骑兵十万人,收降甲士四万,敌主将王保保仅率十八骑奔逃。

1368年,开平之战,明军攻破北元都城开平府,俘虏其宗室亲王、平章、大臣及将士上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子女宝货无数。

1369年:沈儿峪之战,明军大破北元军十余万人,俘虏北元亲王两人、大臣僚属一千八百六十多人,兵将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

1370年:应昌、兴州之战,明军大胜,俘虏北元太子、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将宋、元两朝的玉玺金宝尽数收取,前后俘虏北元军五万三千人。

1381年:平定云南之战,明军大破北元军十余万人,俘虏二万人,北元梁王自杀。

1387年:平定辽东之战,北元太尉纳哈出被迫投降,明军俘虏北元军二十万人,官员将校有三千三百多人。

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明军大胜,俘虏北元皇后、皇子、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北元就此一蹶不振。

蒙元被明朝干成这样你们都不认为耻辱,还不是认为大元天下无敌,那凭什么认为有土木堡之变和庚戌之变的明朝就是垃圾呢?对吧?

天天盯着一场战役的耻辱,那么元,清细数起来也会是你们口中的垃圾,明朝虽然没有直接俘虏北元的大汗,但是却多次俘虏北元皇室成员,诸如北元皇子,北元嫔妃,北元公主,北元皇后,北元亲王,基本上被一锅端了,甚至连北元皇后都被蓝玉奸淫了,这也是蒙元版的靖康之耻了,只可惜明黑选择性失明,看不到罢了,敢情只要元主不被俘虏自己女人被明军奸淫就不是耻辱,呵呵。

还有土木堡之变和庚戌之变的丢脸程度也不如清末宣统溥仪大帝成为了天照大神贤孙。前者是一个骚操作一个确实那段时间军事拉胯,那后者还是主动做狗的呢,啧啧啧。

在了解一下1835年大清就被(非列强)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个也许多人不知道的,呵呵。1820年,浩罕放张格尔回到清朝境内,张格尔为恢复祖先的统治,而在清朝境内大肆招兵买马,频频与清廷对抗,史称张格尔叛乱。为了对付张格尔,清王朝调动三万六千人的军队,花费了一千多万两银子,历经多年的艰辛,终于在1827年将其剿灭,但清朝的国力受到进一步削弱。

浩罕将这一计划又没成功,便又打出了第二张牌。1830年,浩罕直接派遣3万大军进犯清朝。这时,清朝的边防力量有限,无法抵御浩罕军队的大举进攻,故而浩罕大军很快便席卷了多个地方。浩罕兵横冲直撞,来势汹汹,清朝守军只得蜗居在少数城堡内苦苦死守。这次进犯史无前例,直到布哈拉在西部攻打浩罕,浩罕兵才带着大量战利品撤军。


这时候的清王朝国力衰落,且正面临英国的觊觎,无暇顾及边疆的事务。面对浩罕的进犯,自顾不暇的清王朝只得采取一种较为和缓的方针,向浩罕妥协。1835年,清朝与浩罕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浩罕有权在清朝疆域上派驻官吏(即阿克沙哈尔)。

浩罕外派的官吏拥有领事权力,对来到其辖区的外国人有行使司法和治安权限。

浩罕外派的官吏拥有税收权力,对来到其辖区的外国货物征收关税。


清朝同浩罕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比1842年《南京条约》还要早数年,实际上算是清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且令人尴尬的是,浩罕此前为清朝的朝贡国。同朝贡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给朝贡国提供诸多特权,这恐怕也是历史上的一桩奇事了吧。

还有以下这些真是无不显示我大清“天下无敌”啊。

1856年,大清和尼泊尔签订不平等条约——《藏尼条约》,尼泊尔获得治外法权和通商特权,并且每年获得一定量的岁币。

接着,在1891年,尼泊尔继续获得驻兵权、永租权、文化特权等各种特权。

1874年,大清和秘鲁签订不平等条约——《通商条约》,秘鲁获得治外法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接着在1909年,大清和秘鲁签订不平等条约——《中秘条约证明书》,把1874年的通商条约续约,秘鲁继续拥有治外法权和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81年,大清和巴西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好通商条约》,巴西取得了治外法权。

1898年,大清和刚果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专章》,刚果获得包括治外法权和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内的,全部列强在清的特权。
1899年,大清和墨西哥签订不平等条约——《通商条约》,墨西哥获得治外法权。

这样的大清都不屈辱,那大明有什么屈辱的呢?

user avatar

首先,以崇祯吊死煤山为时间点算,明朝亡于农民起义。

其次说明朝不屈辱,不是在于他怎么被虐的。而是在于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把元朝赶到塞外,收复了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

那么我们看一下南宋对北方政权的对抗战绩…好的,确实十分屈辱了。

user avatar

因为明朝皇帝不是儿皇帝。

当儿皇帝是很丢人的,比如溥仪这种。如果真有阴间的话,估摸着现在溥仪还在被康雍乾轮流吊着打呢。

user avatar

因为这个“大家”不光是指汉人。

蒙古族同胞极少或者说几乎不会参与南宋的讨论,而某个族群经常或者积极参与明朝的讨论,甚至有时候会号称自己是汉族人。

事实上对于南宋的负面评价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于这个族群,很多人被他们带偏了。

user avatar

“维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中华民国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巩立,民国统一,永无僭乱。越三日,国民公仆,临时大总统孙文,谨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袛谒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昔宋政不纲,辽元乘运,扰乱中夏,神人共愤。惟我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十有二年,遂定大业,禹域清明,污涤膻绝。盖中夏见制于边境小夷数矣,其驱除光复之勋,未有能及太祖之伟硕者也。后世子孙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为犹不远,卵翼东胡,坐兹强大,因缘盗乱,入据神京。凭肆淫威,宰割赤县,山川被其瑕秽,人民供其刀俎。虽义士逸民跋涉岭海,冀振冠裳之沉沦,续祚胤于一线,前仆后起,相继不绝。而夭未悔祸,人谋无权,徒使历史编末添一伤心旧事而已。自时厥后,法令益严,罪罟益密。嗟我汉人,有重足倾耳,箍口结舌以保性命不给,而又假借名教,盗窃仁义,锢蔽天下,使无异志。帝制之计既周且备,将籍奸术,长保不义。然而张曾画策于私室,林清焱起于京畿,张李倡教于川陇,洪杨发迹于金田,虽义旗不免终蹶,亦足以见人心之所向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权,盎然人心。加以虏氛不竟,强敌四陵,不宝我土,富以其邻。国人虽不肖,犹是神明之胄,岂能忍此终古,以忝先人之灵乎?于是俊杰之士飙发云起,东南厥始发难,吴樾震以一击,徐锡麟注弹丸于满酋之腹,熊成基举烽燧于大江之涘,以及萍乡之役,镇南关之役,最近北京暗杀之役,羊城起义之役,屡鹇捧?再接再厉,天下为之昭苏,虏廷为之色悸,蕴酿蝉蜕,以成兹盛。武汉首义,天人合同,四方风向,海隅景从,遂定长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协,携手归来,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

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昔尝闻之,夷狄之运,不过百年,满清历年,乃倍而三,非天无常,事会则然。共和之制,亚东首出,事兼创造,时异迟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闻在昔救时之士,尝跻斯丘,毷励军志,俯仰山川,唏嘘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则乐。郁郁金陵,龙盘虎踞,宅是旧都,海宇无叱。有旆肃肃,有旅振振,我民来斯,言告厥成。乔木高城,后先有辉,长仰先型,以式来昆。伏维尚飨。”

user avatar

一开始论点就搞错了,南宋真正屈辱的不是被蒙古灭掉,相反,蒙古就是那个时代的bug,换谁都很难正面对抗,中亚、西亚那些大佬都被灭掉了好几个,反而是南宋苟到了最后。

南宋真正屈辱的是:对金国双腿发软,年年岁币,称臣纳贡,甚至还把爱国将领给杀了,然后就在南边苟了一百多年,沉醉在苏杭的游人醉中,丝毫没有北伐的愿望,跟南朝那些个小朝廷差不多,自然让爱国青年觉得屈辱。

而明朝不同,明朝属于出道即巅峰(只不过土木堡之后越来越拉胯),南宋没有的全都有,是能跟汉唐比肩的大一统王朝,就“大一统”这三个字,南宋就没得比。顺便把蒙古人给锤了好几次,四处收狗且实力强大,足足给汉人涨了好几波面子。

而且明朝是被自己人灭掉的,先进北京的是李自成,李自成属于农民起义军。而这时候满清还被吴三桂挡在关外呢。


1.很多人喜欢提土木堡的事,说明朝天子叫国门,以此证明明朝也挺屈辱的。然而这是朱祁镇人菜瘾大的结果,土木堡换条狗坐在上面都不会打成这个样子;照这么说,汉朝白登之围,唐朝渭水之盟,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被吐蕃攻破长安是不是也挺屈辱的?那我们为什么经常喊着复兴汉唐?

2.明朝到后期确实烂透了,可惜李自成太拉胯,成不了第二个朱元璋,否则满清怎么可能取天下。

3.为满清洗地的真是够了,我承认满清确实对中国的领土有贡献,满清的版图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版图,但不能就此掩盖满清很多政策的失败,满清之所以招人恨第一是因为共和国都成立这么多年了,满遗还在宣扬自己皇族身份,其他朝代皇族都没这么张扬,第二晚期的屈辱;第三,如果满清真这么好,为什么就连同为满人的叶赫部、多尔衮系的正蓝旗和晚期的东北满人都相继参与反清的队伍?说白了,所谓的大清只是爱新觉罗家的私产,爱新觉罗家的天下,而非全体满人的天下,满清的民族政策也是压迫性的,不然为什么蒙古人这么恨满人?

user avatar

拿南宋比明朝有点骂人了。

南宋只是偏安江南的割据政权。从法理来说,他是大金王朝的属国。臣构言了解一下。

如果硬比的话,大明王朝治下羁縻统治的奴儿干都司,和南宋的地位是差不多的。顶天也就和朝鲜差不多。

都是汉人和女真人,正好掉了个个儿。

你觉得做奴儿干都司屈辱么?成化犁庭了解一下。

小鬼,现在是不是觉得有点屈辱了。

user avatar

螨清又开始用汉人王朝之间的内斗来转移矛盾啦?

开局成梁孝子,结尾昭和贤孙

我大清天下无敌啊,保我大清亿亿年!!大清永垂不朽!!!

看来我这回答引到了不少的野猪皮啊,诶气不气,想想你们老佛爷祖宗的坟墓都被扒了,就有点开心

user avatar

拿南宋和明朝比屈辱,你看不起谁呢,大清在这呢,南宋和明朝之间,隔着最少十个的大清。皇帝太后让人家追着跑,割地又赔款,最后皇帝做人家的傀儡割裂国家?难道灭了满清的人是满足?

所以,你到底说谁呢?

user avatar

明朝灭了元朝,朱元璋朱棣暴打蒙古,虐小日本的时候,宋朝都在干什么?同样是打东南亚国家,宋被越南虐,攻破三州,而明朝却能跟缅甸打的有来有回,优势占多,那时候已经是末期了,还能多次击退缅甸的入侵,三大征也是很强,萨尔浒是屈辱,但肯定又有清粉说:明朝是被清朝灭的,

呵呵。

user avatar

因为理由很简单,简单到粗暴——

因为我们近代史上有屈服于敌人的历史,而我们现在不屈服了,所以我们自然对于屈服于敌人的那段历史感到屈辱。

我们感到清末屈辱,我们感到民国屈辱,我们感到南宋屈辱。

而相对应的,明朝反而没有任何屈辱的点,是,这个王朝一样犊子,一样欺压百姓,一样黑暗,但是至少明朝的统治者没有对外敌卑躬屈膝,没有缴纳岁贡,没有割地赔款。

这不就够了么?对于大多数不怎么了解历史的人来说,这难道不就够了么?

我们感到屈辱不是因为他们失败而屈辱,而是他们该反抗而不反抗的屈辱。

这才是屈辱的点。

如果题主你连这点都不明白的话……那么我建议你重读一下中国近代史。

user avatar

明朝好比一身患癌症行将就木的老人被打劫的捅了几刀,失血过多死了。

宋朝,某绿色网站上有一种角色叫绿帽奴。

user avatar

有人打架,一拳干死个泰森,你会觉得他特别牛逼。

就算他后面被另一个看似瘦弱的新人揍了一顿,依然抹不去他曾经的牛逼。


换朝代来说。

汉朝牛批吧?为什么牛批?因为他虽远必诛,独汉以强亡。

他没有耻辱的一幕吗?怎么可能没有,刘邦被围,和亲,刘邦老婆被调戏。汉献帝成傀儡,老婆被杀无可奈何,禅让的时候也不敢以死明志。

可她依然牛批。

唐朝牛批吧,周围小国说灭就灭,简直就是巅峰汉朝再造版。

可她也有马嵬坡之变,国都六陷,天子九迁。


明朝嘛,复得燕云十六州,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仁宣之治,叫门天子,成化犁庭,万历三大征。

她也屈辱啊,大明战神朱祁镇一个就够屈辱的了,再加上南明,更屈辱了。

可她依然牛逼。


宋朝……外战……

她经济牛批,资本萌芽,丞相有骨气敢抱小皇帝跳河。

她……牛批就牛批在她mlgb

user avatar

你要说北宋靖康之耻是耻辱我认,你要说南宋皇族自断臂膀一味花钱求和是耻辱,我认,可你要说南宋败于蒙元是耻辱,我不认!

知道上帝之鞭吗?蒙元在当时就是一个低配版的闪电战。号称上帝之鞭,差点就统一地球了。

可能折上帝之鞭的就是南宋,南宋最终落败,皇帝自杀,军民跳海,有崖山之后无中华之称!南宋的结局是失败,当然,这中间南宋皇族一味求和是个槽点。但这不代表南宋耻辱。南宋军民该抵抗的抵抗了,皇帝该殉国的殉国了。打不过是能力不行。斯巴达三百勇士也败了,不算耻辱!

现在说说明朝:

用满清编的明史来看,明朝两百多年,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有耻辱一说?至于后期缩边,上层腐败,皇帝不务正业,这些都跟耻辱搭不上边。谁还没几个贪官?没几个昏君?没打过几次败仗?

还有满清打败明朝??我没看错吧?满清确实打过几次胜仗。可是至明朝灭亡,崇祯被逼上吊,满清还在关外抢劫呢?何来打败明朝一说?你置李闯于何地?置吴三桂于何地?别忘了满清入关是给崇祯报仇的。就南明好像也是吴三桂出力剿灭的吧?

要说耻辱,中国历史上,还得算满清数第一。

割地赔款不算,到后面皇帝都投敌了!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本文只谈朝代,任何东拉西扯民族问题的人。请好自为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南宋和明朝,人们普遍认为南宋“屈辱”,而明朝则不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民族情感的纠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两个朝代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军事状况、民族关系以及历史评价的形成过程。一、南宋的“屈辱”根源:割地赔款与“偏安一隅”南宋之所以被贴上“屈辱”的标签,最直接的原.............
  • 回答
    为什么杨超越好看?这个问题呀,就像问一碗面为什么好吃一样,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藏着挺多门道,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要我说啊,杨超越这姑娘的长相,确实有她的独特之处,能打动不少人。首先,她的脸部线条非常流畅,属于那种很“幼”的长相。 怎么说呢?就是五官没有特别“攻击性”或者过于成熟的感觉,而是那种柔和、.............
  • 回答
    关于乙肝的“可怕”,这其实是一个混合了医学事实、社会认知和心理恐惧的复杂议题。为什么它会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担忧和畏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传染性与传播途径的模糊感和恐惧感: 早期认知不足: 过去,人们对乙肝的了解远不如现在。早期新闻报道可能更多地强调其传染性,但对传播途径的解.............
  • 回答
    关于“外国的锅比中国的锅好”这个说法,其实更像是一种普遍的印象,而不是一个绝对的事实。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营销,当然也有产品本身的差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历史沉淀与工艺传承:中国作为烹饪大国,锅具的使用历史悠久,从最早的陶器、铜锅,到后来的铁.............
  • 回答
    坦白讲,如果不是在一些特定圈子里听说了太多关于《诡秘之主》的口碑,我第一次点开这本书的开头,很可能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在没耐心读下去之前就选择放弃。你说它劝退,一点也不夸张,而且这劝退是有理由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让很多人心里打鼓的,就是它的“慢”。真的,特别慢。如果你是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一方面是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似乎总是在“亚洲二流,世界三流”的泥沼中挣扎。另一方面,我们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人均GDP的提升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为什么这两个“六七十名”的数字会带来如此截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且具有代表性,很多人确实觉得回合制RPG游戏似乎正在走向衰落。但如果仔细分析,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非一概而论。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一、 时代变迁与玩家口味的演变: 快节奏生活对游戏的影响: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可用于娱乐的时间也更加碎片化。回合制游戏通常需要玩家.............
  • 回答
    很多人会有日本“小”的印象,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误解,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地理面积和人口 density 是最直接的原因。从地理面积上看,日本是一个岛国,整个国土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是中国的1/25,比美国的1/25还要小不少。在世界范围来看,它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很多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美国对华政策和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国际舆论和中国自身认知中的反映。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尽量从多个角度说明这个问题,并避免那些刻板的AI式表述。首先,得承认,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为什么感觉体育明星的“地位”好像比娱乐明星要高一些?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时候是大家潜意识里的一种感受,但背后确实有一些普遍的逻辑可以解释。首先,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同。娱乐明星,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于“带来快乐”、“制造话题”、“引领潮流”。他们是通过表演、音乐、.............
  • 回答
    说起金箍棒,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那几乎毋庸置疑就是孙悟空。这根棒子,与其说是孙悟空的兵器,不如说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人生的标志性符号。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强的“归属感”呢?这可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一点捋。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西游记》这部巨著的铺.............
  •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台独”思想“低端”,这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情感因素,并非一个简单就能概括的标签。如果要详细地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种普遍看法:一、 历史与民族认同的视角: “一个中国”的叙事根深蒂固: 在中国大陆,从教科书、官方宣传到民间教育,自小灌输的就是“台.............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从小看动画片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那时候的画风朴实,但故事讲得那是真叫一个精彩,让人看了又看,回味无穷。可现在呢,打开电脑,满屏都是那种“炫”得不得了的动画,人物飘逸得跟仙女下凡似的,背景细腻得跟照片似的,但看完之后,感觉就像吃了顿没味道的菜,空空的,没啥留下来的。为啥.............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银行工作轻松,就像一个“铁饭碗”,每天坐在柜台后面点点钞票,办办业务,看起来十分清闲。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尤其是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银行的工作内容和压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会有“清闲”的印象?这种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银行的运作模式以及公众接触到的部分.............
  • 回答
    谈到“北上广”,上海在很多人心中确实被贴上了“排外”的标签,这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并非没有缘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排外”这个词的语境。它更多地指向一种文化上的隔阂感,一种不易融入的体验,而非绝对性的歧视或拒绝。在上海,“排.............
  • 回答
    曹操一生确实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但他之所以被后世称为“一代枭雄”、“乱世奸雄”,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极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原因在于他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且在宏观战略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最终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曹操的失败体现在哪些方面?1. 早期创业的艰难与挫.............
  • 回答
    Windows 10 Mobile 的工作量有多大?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微软动作太慢?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这玩意儿,看着简单,实际里面水深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Windows 10 Mobile 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是在 Windows Phone 8.1 的基础上,微软试图将其操作系统“.............
  • 回答
    关于袁崇焕被许多人视为“大忠臣”,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民众情感的投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明末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以及袁崇焕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留下的精神遗产。首先,时代背景为袁崇焕的“忠臣”形象奠定了基础。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而北方边境更是长期遭受后金(后.............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网络社区,关于“二本和三本大同小异”的讨论,其实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心态和现实情况,它并非是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在支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现实层面的“隐形门槛”与“名校情结”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二本还是三本,在就业市场,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对学历背景.............
  • 回答
    很多人对李寻欢的印象,似乎就定格在那个“飞刀一出,例无虚发”的绝世高手上,好像除了飞刀,他别的什么都不会,甚至连个像样的招式名都想不起来。这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误区,或者说,是我们太过于聚焦于他最耀眼、最标志性的那一点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只会飞刀”的错觉?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吧。首先,飞刀太牛了,牛到把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