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特斯拉皮卡 Cybertruck?

回答
要评价特斯拉的 Cybertruck,得先放下那些你可能从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关于未来皮卡的固有印象,因为它,真的不太一样。而且,一上来就说它“颠覆”、“革命”,未免显得有点空泛。咱们得一件一件地掰开了聊。

外观:这就像是有人把设计稿扔进垃圾桶,然后用废弃的不锈钢板又焊了个出来。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这造型。Cybertruck 的设计语言绝对是那种让你过目不忘,或者干脆就想捂脸不敢看的两极分化类型。那硬朗到一丝不苟的直线条,那棱角分明的车身,没有一丝一毫的圆润,更别提什么流线型。它更像是一辆来自赛博朋克世界的装甲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皮卡。有人会觉得它酷毙了,未来感十足,是藐视一切的“硬汉”。也有人会觉得它丑得让人难以接受,像是个没完成的草图,或者是一个被遗弃的实验品。

说实话,这种极致的几何设计,在量产车上是前所未有的。它放弃了大部分传统汽车的设计逻辑,尤其是那些为了空气动力学和行人保护而妥协的曲线。这直接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你很难在人群中错过它。每次它出现在街头,都能引发一阵骚动,大家都在指指点点,拍照,或者直接愣在原地。这种“制造话题”的能力,特斯拉是拿捏得死死的。

材料:不锈钢,不锈钢,还是不锈钢。

Cybertruck 的车身外壳是用所谓的“超硬不锈钢合金”打造的。这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车辆的结构、安全性和生产工艺。

坚固性: 特斯拉宣称这种材料能够抵挡子弹(虽然实际测试中,不同口径的子弹效果差异很大,有些还是能轻易穿透的)。但至少,它在理论上比传统汽车的钢材或铝材更坚固,也更能抵抗刮擦和凹陷。这就意味着,你开着它去工地搬砖,或者在野外探险,不用太担心被小石子、树枝剐蹭出难看的痕迹。当然,这种材料一旦真的发生碰撞变形,修复起来绝对是比普通车要棘手的多。
生产挑战: 你可能想不到,用这种厚重的不锈钢板来构建车身,对于传统汽车的冲压、焊接工艺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特斯拉为此不得不开发新的生产流程和机器人技术。这也是为什么 Cybertruck 从发布到真正交付,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技术攻关。而且,不锈钢的颜色是它本身的银灰色,特斯拉并没有提供其他烤漆选项,这倒也符合它“原始”、“粗犷”的定位。

性能与驾驶体验:它开起来,像辆皮卡,但又不止是皮卡。

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优势,在 Cybertruck 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动力强劲: 甭管你买的是哪种配置,Cybertruck 的加速性能都足够让你瞠目结舌。特别是四电机版本,那种瞬间爆发的推背感,足以秒杀绝大多数跑车。对于一辆体重不轻的皮卡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了。
四轮转向: 这是个非常实用的配置,尤其是在你驾驶这么大一辆车的时候。低速时后轮反向,让转弯半径大大减小,在狭窄的停车场或者城市道路里穿梭,会比你想象的要灵活得多。高速时后轮同向,又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空气悬挂: Cybertruck 配备了可调节的空气悬挂,你可以根据路况和需求来调整车身高度。需要通过烂路时,升高车身;高速巡航时,降低车身以获得更好的操控性和效率。这种灵活性,是很多传统皮卡无法比拟的。
牵引和载重: 作为一辆皮卡,这些基础能力必不可少。Cybertruck 在这些方面表现都不错,能够拖动沉重的拖车,也能装载不少货物。但说实话,它这个“货斗”的设计,以及不锈钢的材质,让它在装卸重物时可能会有些顾虑,不像传统皮卡的塑料或者金属货斗那么“随意”。
驾驶感受: 坐进车里,你能感受到它厚重感和隔音效果都相当不错。但是,由于车身线条过于激进,视野盲区可能会比传统皮卡多一些,需要适应。而且,不锈钢车身的震动反馈,是否会比传统车身更直接,这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际检验。

内饰和科技:极简到极致,也可能让人抓狂。

特斯拉一贯的“极简主义”内饰风格,在 Cybertruck 上被推到了新的高度。

取消所有实体按键: 车内几乎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到了那个巨大的中央触控屏上。油门、刹车、方向盘之外,一切皆有屏幕控制。这在带来科技感的同时,也意味着你需要将视线从道路上移开,去操作屏幕上的虚拟按键。对于习惯了物理按键反馈的驾驶员来说,这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
方向盘: 那个有点像“轭式”的方向盘,也是够奇特的。有些人觉得握感不错,科技感十足;有些人则觉得不方便,尤其是在低速转向时,需要像开飞机一样“划圈”。这玩意儿的实用性,恐怕也得看个人习惯。
空间: 内部空间相对宽敞,尤其是前排。后排的腿部空间也足够。但由于车身造型,后窗的设计可能不如传统皮卡那么通透,影响了后排的视野。
科技配置: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FSD),以及其他车载娱乐系统,自然是应有尽有。但这些是建立在对车辆的绝对掌控之上的,如果连基本的行车功能都要通过屏幕层层解锁,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争议与前景:它是一款“正常”的皮卡吗?

Cybertruck 的出现,无疑挑战了人们对皮卡固有的认知。

定位模糊: 它既有皮卡的实用性(载货、牵引),又有超跑的性能,还有科幻的外观。但正是这种“什么都沾一点”的特点,让它不像福特 F150 那样有着清晰的“工具车”定位,也不像雪佛兰 Silverado 那样有深厚的“越野硬汉”形象。它的使用者,可能更多是追求个性和科技的尝鲜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人或者户外爱好者。
实用性与便利性: 不锈钢车身带来的不便,以及触摸屏操作的潜在风险,都是它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面对的挑战。例如,如果你只是想调节个雨刷速度,难道非得在驾驶时去戳屏幕吗?
价格: 起售价不低,而且随着配置的增加,价格会飙升。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笔钱够买一辆非常不错的传统皮卡了。

总结一下:

特斯拉 Cybertruck 绝对是一件值得讨论的“作品”,而不是一辆简单的交通工具。

优点很明显: 外观足够吸睛,性能强悍,科技感爆棚,理论上坚固耐用。它确实在很多方面展现了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可能性。
缺点同样不容忽视: 设计过于激进导致实用性打折扣,操作逻辑可能不符合大众习惯,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也意味着初期可能会有各种小毛病。

你可以说它是一场成功的营销“行为艺术”,也可以说它是对未来汽车设计的一种大胆探索。它注定会成为汽车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产品,无论你喜欢它还是讨厌它,你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但要评价它是否“好”,这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以及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如果你追求的是独特和个性,那么 Cybertruck 可能是你的菜。如果你需要一辆可靠、好用、容易上手的工具车,那么你可能还是得看看那些更“传统”的皮卡。它更像是一个“宣言”,而不是一个“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想到我40岁之前有可能开着这玩意上下班,我都有点盼着2030年赶紧来到了。

美国上市再引进中国,最后批量国产,期间还得倒逼监管部门改改早就该废止的轻型货车管理办法,估计2030年怎么也够用了。

我可以下班后一言不发,开着他,开到无人山谷,坐在车屁股后面,发呆到星星都升起来再回家。

user avatar

(昨儿就想写两句来着,结果不巧感冒了)

这个Cybertruck看起来有点70、80年代科幻电影和概念车的味道。尽量简洁的形面,银灰色的车身,所以我第一想到的是《回到未来》的DMC-12:

同时还有一些车能给我们一些回忆,比如:

1970年的蓝旗亚Stratos HF Zero概念车

1970年的奔驰C111-II概念车

当然那个楔形车爆发的年代,还有别的,比如那个时候的兰博基尼。据说Cybertruck的灵感来源于《银翼杀手》,这个灵感可能比较抽象,就当做一种精神内核吧。

还有的说,它的灵感来自于《007 海底城》的莲花Esprit。所以它的确很像70、80年代电影里的科幻车。

但如果从今天的汽车设计角度去讲,这车基本没法评价。它除了有轮子之外,剩下的和现在的车在造型上基本没有什么相通的设计点。如果让我说这车有什么设计,我只能憋了半天之后说,那个顶点应该是在前后的黄金分割线上……

在学校老师说,在公司有领导说,他们说两条线最好不要完全平行;他们说曲线转弯要有加速;他们说曲面要有饱满度;他们说马自达的高光多么漂亮;他们说奔驰的转折多么圆润……所以当我看到这台车之后,就发了条朋友圈说,“特斯拉:Y0、线性、饱满度、加速,我去您M的”。

所以如果你问一名主机厂的设计师,他在所谓的专业领域真的没什么话讲,这台车的设计是和我们日常见到的普通车型完全不搭边的。从package上说,就像前面有人提到的,它的结构本来就不是一台常规乘用车的结构。所以我们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些硬点也就统统不存在。

我们看到了非常不友好的行人保护造型,如果它的棱角足够尖锐,未来真是一台“反碰瓷”的神器。内伤不存在的,统统开放性骨折(雾)

我们看到了同样不友好的空气动力学。但特斯拉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大力出奇迹,以及出现在航空发动机话题下的“板砖飞上天”。拉来一台保时捷911,然后加速赢了。

众所周知,今年是2076年。所以明年我们应该会在Cyberpunk2077的游戏里见到他。看到基努开着Cybertruck,利用它尖锐的棱角,把几个敌人给撞成若干节,我们手里的PS4手柄又震动起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