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留学生出国留学问题?

回答
小留学生出国留学,这事儿可真是个说起来滔滔不绝的大话题。我总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不好”来概括,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得从多个角度去看才行。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为什么会送孩子出去?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1. 教育质量的差异和期待: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不少家长认为国内的教育体制过于应试,压力大,而国外的教育,特别是发达国家,往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他们希望孩子能接受更系统、更前沿的教育,为将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比如,很多国外大学在专业设置上更细致,课程体系也更灵活,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2. 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拥有国际视野和熟练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把孩子送到国外,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是培养这些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语言的进步更是显而易见,沉浸式的语言环境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

3. 避开“内卷”和获得更多机会: 不少家长送孩子出国,也是看到了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觉得,与其在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把孩子送到国外,寻求一个相对更公平、机会更多的平台。国外的大学录取标准可能更多元化,不只看重一两次考试成绩,还会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活动、个人陈述等等,这给了更多有特长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4. 家庭财富和资源积累的体现: 毋庸讳言,出国留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能够承担这笔费用,本身就说明了这个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送孩子出国留学,也是一些家庭为孩子未来发展规划的一种投资,希望孩子能通过更好的教育,为家族积累更多的未来资源。

当然,事情总有另一面,小留学生出国留学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争议。

1. 低龄化带来的适应问题: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现在很多小留学生年龄非常小,可能只有十来岁,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或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让他们离开父母,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思乡情,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也容易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迷失方向。

2. “陪读”家庭的模式和影响: 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很多家长选择陪读,甚至整个家庭都搬到国外。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比如,长期陪读的家长可能面临签证限制、工作难找、身份尴尬等问题;家庭收入来源可能单一,生活压力大;孩子虽然在国外,但父母的过度干预,也可能不利于其独立性的培养,形成所谓的“保姆式”教育。

3. 学业上的挑战与落差: 并非所有孩子都能适应国外的学习方式。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基础不牢、语言障碍,或者教学方式差异,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甚至出现挂科、辍学的情况。一些“水文凭”的学校也给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提供了选择,但这种文凭的含金量值得商榷。

4. 价值观和文化冲突: 孩子在国外生活,接触到的价值观和文化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辨别能力,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价值观混乱、行为叛逆,甚至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5. 资源和机会的浪费隐忧: 如果孩子在国外并没有学到真本事,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回国,那么这笔巨大的教育投入可能就打了水漂。而且,国内的大学和教育资源也在不断提升,有些专业和领域,国内也有顶尖的学校和研究机构,盲目出国也可能错失国内的优质机会。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辩证地看,并要“因材施教,因家庭而异”。

年龄是关键: 小学生、初中生出国和高中生、大学生出国,性质完全不同。年龄越小,对父母的依赖越大,家庭的支持和陪伴就越重要。如果家长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或者孩子本身心理不够成熟,低龄留学风险是很大的。
孩子的特质很重要: 孩子是否独立、自主,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否有强烈的意愿想出去看看,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出国,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想出国。
家长的规划和能力: 家长是否有清晰的留学目标,是否有能力为孩子提供长期的支持(经济、心理、学业指导),是否对国外的教育和生活有充分的了解,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留学效果。仓促决定、盲目跟风,很容易事倍功半。
慎重选择学校和专业: 不能只看学校排名,更要看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是否适合孩子,以及专业是否是孩子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
“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国际视野、能为社会贡献的优秀人才。留学只是一个可能实现的路径,并非唯一。

总而言之,小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个需要审慎考量、精心规划的重大决定。它背后折射的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教育现状的一种思考。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赞扬,而是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机遇,也要正视其潜在的风险,最重要的是,要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为中心,做出最适合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是很正常的么?人家百分之十就算优秀,会做小学数学题+英文过关,就能进一个世界二流或以上的本科或者研究生,而你要前百分之二(京沪),或者二千分之一(大部分省份),才能进入相似水平的大学,不同人的”优秀“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还是国内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不足。

user avatar

小留学生出国留学这件事,就是一批中国经济实力位于前列的家庭主动堵住后代阶层上升的通道。例外会有,但大体如此。

待生活优渥的孩子们长大后意识到自己生为有钱的第一强国人却进不了第一强国主流上层圈子之后,他们会怎么看待自己父母的选择? 又或者那时候已经不那么有钱了,他们又会如何想?我们可以等三十年再回头看看。

或许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打进西方主流社会,种族主义会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还有的家长可能只是希望孩子少年时轻松长大后安稳。可是要安稳起码要两条:一是所在国安稳,二是与中国关系安稳。只怕现在和近未来的形势让即使后知后觉的家长也安稳不了了吧。

当然阳关大道也是有的。如果西方投共,势必需要一大批中间人帮助他们和中国在各方面联络接轨,这批孩子就有自己的大舞台了

小留学生的家长们应该是投共的坚决拥护者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留学生出国留学,这事儿可真是个说起来滔滔不绝的大话题。我总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不好”来概括,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得从多个角度去看才行。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为什么会送孩子出去?背后的考量是什么?1. 教育质量的差异和期待: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不少家长认为国内的教育体制.............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挺复杂,里面掺和着不少事儿,得慢慢捋。首先,咱们得承认,疫情当下,尤其是在英国疫情比较紧张的时候,让那些年纪小、人生地不熟的小留学生们一个人在国外,家长肯定心焦万分。特别是那些还在读中小学的孩子,语言、生活习惯、独立能力都还没那么成熟,遇到点什么事儿,真是让人担心。所以,组织包机,让.............
  • 回答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尤其是欧美地区,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趋势。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许多人可能会困惑,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选择在这个时期坚持出国留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对个人发展前景的考量,也有对疫情认知的差异,更包含了家庭的期望和现实的权衡。首.............
  • 回答
    温铁军先生对当下某些高校内部“没出国留学就很丢人”的文化提出批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心态、教育观念以及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温铁军批评的出发点与核心关切温铁军先生作为一位知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其关注点往往落在国家发展.............
  • 回答
    2016年11月17日,中国女留学生在德国耶拿(Jena)遭遇不幸事件,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中国社会,也引发了关于留学生安全以及欧洲难民问题的广泛讨论。事件回顾(基于公开报道):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一名来自中国的年轻女留学生在德国耶拿(Jena)的一处公园附近遭遇不幸。她据称在跑步时被一名男子袭击,并.............
  • 回答
    疫情下的留学坚持:91% 的数字背后,是对未来的坚定选择新冠疫情无疑给全球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领域也未能幸免。原定出国留学的学子们,面对着旅行限制、线上授课、健康风险等多重不确定性,他们的留学之路是否还能继续?最新数据显示,高达91%的原定出国留学人群选择坚持自己的计划。这个数字,远比我们.............
  • 回答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机场因为携带癌细胞样品出境而被逮捕,这件事情一出,立刻在国内国外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掰扯。首先,从法律和规定层面说。在美国,对于生物制品的进出境,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这和癌症病人用的药、医疗器械的管控是类似的,只是性质更复杂一些。这些样本,即.............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揪心的,而且也引发了很多讨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肯定会犯嘀咕,甚至有点生气。首先,从常识和责任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尤其是在一个公共卫生事件还没完全过去的情况下,从境外回来,并且有旅行史,就应该自觉遵守隔离规定。隔离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病毒扩散,保护大家的安全。你说你.............
  • 回答
    美国政府出台这项新的签证规定,明确指出2020年秋季学期如果学校课程全部为线上授课,那么持有F1或M1签证的国际学生将不能入境美国。对于已经在美国境内的这类学生,如果他们的学校在秋季学期提供的是全线上课程,那么他们必须转学到提供线下课程的学校,或者离开美国。这项政策一出台,立刻在美国乃至全球的教育界.............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iPad门”事件最近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网上关于这起事件的讨论也随之愈演愈烈。原本大家都在关注一个“冒领”的故事,但最新的进展却指向了一个更复杂,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事情的起因,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一个学生在校园内丢失了一台iPad,随后发现有人在二手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冒领。起初.............
  • 回答
    教育部的这项“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的新规,初衷肯定是好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玩耍,或者进行一些校外的、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和体验。把作业留在学校完成,理论上是希望老师能更有效地管理和指导,家长也就不必再为孩子的作业辅导而焦虑,更不用担心孩子熬夜写作业了。这项政策如.............
  • 回答
    关于安徽那位小学生因成绩不好被父亲脱光衣服赶出家门的事情,我第一反应是极度的震惊和心痛。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严重的虐待行为。孩子犯错,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但方式绝对不能是公开羞辱和人身伤害。这件事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就是对孩子心理的摧残。首先,羞辱感和被抛弃感。被父亲当众脱光.............
  • 回答
    看待名牌大学生出国后不回国并称“不想为谁效力,只想过自己的生活”,这件事情,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去评判。它牵扯到个人选择、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还有太多细微的情感和考量。首先,从个人角度来看,这种选择并非全然是负面的。 追求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优质的平台: 很多名牌大学生选择出国,是因为看到了.............
  • 回答
    《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出国回来后,投身于新梦想帮助学生们出国留学,这个情节的设计,我认为非常有意思,也挺有现实意义的。首先,我们得说说孟晓骏这个人。在电影初期,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对西方的那一套学术理论、生活方式都特别向往,一心想出国深造。他的那种渴望,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实现了.............
  • 回答
    大学强制学生出早操?嗯,这事儿可真是能让不少人挠头。我身边太多同学,对这事儿是爱恨交加,甚至可以说是“既盼着取消,又有点怕取消”的状态。要说这强制早操,其实背后牵扯的东西还挺多的。从学校的角度看,强制早操可能是出于几种考虑: 身体素质和健康管理: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拿出来的理由。学校大概是想通过.............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觉得挺复杂的。一个大学生,撞见了室友在做那事儿,一时没控制住,拍了照片发给了室友的正牌女友,结果反被室友起诉,最后法院判了“朋友圈连续道歉15天”。这事儿,可不止是“谁对谁错”这么简单,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咱们一点点捋。事件的来龙去脉: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背景说清楚。大学宿.............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挺让人有点儿挠头的。网上不少人都在讨论,有说这是“爱的体现”,有说这是“师生关系紧张的信号”,还有的直接就炸了,说这是“特权”或者“欺压”。咱们一件件儿捋捋。首先,看到“女老师出游学生帮打伞”这件事,第一反应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场景挺特别的。你想啊,平时我们见到的老师,大多是站在.............
  • 回答
    南京大学关于学生出校时间的规定,也就是“每次只允许学生出校2小时”这件事,说实话,是挺让人琢磨的。咱们老百姓说话,这规定一出来,肯定会有各种声音。首先,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规定肯定是有他们的考量的。你想啊,大学校园这么大,学生又这么多,如果大家想走就走,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那校园的.............
  • 回答
    天津大学不允许学生出校门(或有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政策的实施必然是基于学校管理层的一系列考量,其中包含对学生安全、校园稳定、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担忧。但同时,如此严格的限制也必然会引发学生群体的不满和质疑,以及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讨论。从学校管理.............
  • 回答
    关于安徽大学仍不允许学生出校门的政策,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考量,既有对校园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可能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滞后和沟通上的不足。首先,我们得承认,学校作为管理大量人员的场所,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对学生安全保障的责任感是毋庸置疑的。疫情期间,出于对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