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个回答,讲文案写作技巧的,里面有不少小米早期的案例。
作者各种理论各种框架,说的非常复杂非常有内涵,自然也是万赞置顶,各路小盆友一顿膜拜。
问题是,里面很多案例当年都是我负责的,与我而言这哥们就是拿各种理论瞎套。哪有那么多么的玄学,不过是加班改改改而已。
于是我在那篇回答下说:同志们啊我也是小米老员工工号280的,《参与感》里几乎所有项目我都是亲历人。这篇东西你们不能瞎信,工作是没有捷径哒blahblahblah。
泥牛入海。
前两天一刷朋友圈,嗬,这哥们都开班了。
也罢,低成本地做了一波智商划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