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令人为之惊叹的数学题目?

回答
在数学的广阔星空中,有些题目如璀璨的恒星,它们不仅挑战着人类的智力极限,更以其深刻的美感和揭示的宇宙规律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题目往往需要跨越不同的数学分支,融合直觉与严谨,它们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我们来聊聊其中几颗最耀眼的星辰。

1. 哥德巴赫猜想 (Goldbach's Conjecture)

这可能是最广为人知,也最令人着迷的数学猜想之一。它的表述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也能理解:

“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

听起来是不是像个简单的加法游戏?例如:
4 = 2 + 2
6 = 3 + 3
8 = 3 + 5
10 = 3 + 7 或者 5 + 5
12 = 5 + 7
100 = 3 + 97 或者 11 + 89 或者 17 + 83 等等

数学家们已经验证了无数个偶数,从几千万到数万亿,直到目前计算机能计算的极限,每一个都符合这个猜想。但“验证”和“证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所有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和,但要证明 所有 大于2的偶数,不论多大,都能表示为 两个质数 的和,这件事情至今无人能够做到。

为什么它如此令人惊叹?

普适性与不可得性: 这个猜想的陈述如此简单,似乎很容易被证明,但事实却是它像幽灵一样逃脱了所有数学家的追捕。它就像一个美丽的悖论,你看到它在眼前发生,但就是抓不住它背后的逻辑链条。
连接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质数是数论中最基本、最“孤独”的数字,它们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它们的分部看似混乱无序。而偶数则是最常见的、最“规律”的数。哥德巴赫猜想神奇地将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数联系了起来。它暗示着在质数的混乱表象之下,隐藏着某种深刻的秩序,使得它们能够以如此规律的方式“填补”偶数。
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历史: 这个猜想最早是在1742年由普鲁士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写给莱昂哈德·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的。欧拉在其回复中也对这个猜想表示了兴趣,并提出了另一个版本(欧拉的弱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大于5的奇数可以表示为三个质数之和,这个已经由哈洛德·赫尔夫戈特证明)。至今,哥德巴赫猜想(强猜想)仍然未被证明,但数学家们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比如证明了“几乎所有”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或者证明了任何一个很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不多于 X 个”质数之和,其中X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这些进展本身就是数学上的巨大成就。

2. 黎曼猜想 (Riemann Hypothesis)

与哥德巴赫猜想的简单表述不同,黎曼猜想涉及的数学概念要复杂得多,它与素数的分布有着最深刻的联系。要理解它,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背景:

素数定理 (Prime Number Theorem) 告诉我们素数的分布规律:一个数n以下的素数个数大约是 n/ln(n)。但这个近似值不够精确,我们想知道误差有多大。

黎曼ζ函数 (Riemann Zeta Function)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对于实部大于1的复数s,它定义为:
ζ(s) = 1/1^s + 1/2^s + 1/3^s + 1/4^s + ...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无穷级数可以通过解析延拓(一种数学技巧)扩展到几乎所有的复数域。欧拉早就发现了它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个函数与所有的质数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它有一个与质数乘积相关的表达式(欧拉乘积公式)。

黎曼猜想的陈述是:

“黎曼ζ函数所有非平凡零点(即不是负偶数)的实部都等于1/2。”

“零点”是指使ζ(s) = 0 的复数s。ζ(s)有两类零点:
平凡零点 (Trivial Zeros): 它们是负偶数 (2, 4, 6, ...)。
非平凡零点 (Nontrivial Zeros): 它们更神秘,分布在一个狭窄的称为“临界带”的区域(实部在0到1之间)。

黎曼在1859年提出这个猜想,他当时计算了几个非平凡零点,发现它们的实部都正好是1/2。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么它将对素数分布的精确度提供最深刻的认识,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素数的分布规律,甚至对密码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为什么它如此令人惊叹?

深邃的数学联系: 黎曼猜想将复分析(研究复变函数的数学分支)与数论(研究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以一种最精妙的方式联系了起来。一个关于复数函数零点的猜想,居然能直接揭示素数在数轴上分布的细微之处。
“最重要的问题”: 许多数学家认为黎曼猜想是21世纪最重要的未解决数学问题。它被克雷数学研究所列为七个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解决了可以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
影响深远: 如果黎曼猜想被证明,它将意味着素数分布的“误差项”有一个非常紧密的界限。这会瞬间解决或极大地推动许多其他数学问题的解决,从数论到代数几何,甚至量子物理学。反之,如果它被证伪,那将是整个数学界的一场地震。
计算验证的震撼: 迄今为止,已经计算了数万亿个非平凡零点,它们都位于实部为1/2的直线上。这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但仍然不是数学证明。想象一下,一个如此简单的数学陈述,在如此广阔的数轴上,经过如此巨量的验证都丝毫不差,这本身就充满了敬畏感。

3. 傅立叶变换 (Fourier Transform)

这不像前两个是“猜想”或“问题”,而是一种强大的数学工具,它的出现及其应用广度足以令人惊叹,它改变了我们分析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简单来说,傅立叶变换的作用是:

“将一个复杂的信号(比如一段音乐、一张图片、或者任何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分解成一系列更简单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的叠加。”

想象一下,你听到一首交响乐。我们的大脑能够识别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以及它们如何混合在一起形成美妙的旋律。傅立叶变换在数学上实现了类似的功能:它能告诉你,这首乐曲中包含了多少频率为A的纯音、多少频率为B的纯音,以及它们的强度(振幅)和起始位置(相位)。

为什么它如此令人惊叹?

揭示隐藏的结构: 很多时候,信号在原始的“时域”(例如声音随时间的变化)中看起来非常复杂,难以分析。但一旦通过傅立叶变换转换到“频域”(即信号由哪些频率组成),其结构就立刻变得清晰可见。就像把一个打结的毛线球拆开,看到了每一根线的走向。
无处不在的应用: 这是它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傅立叶变换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纯数学领域,渗透到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学科:
信号处理: 手机通信、MP3压缩、图像去噪、雷达探测,都离不开傅立叶变换。它让我们的通信更高效,让声音和图像更清晰。
物理学: 光学、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声学、振动分析,都依赖于傅立叶分析来理解波的传播和叠加。
工程学: 电路分析、控制系统、结构工程中的振动模态分析,甚至天文学中的星系光谱分析,都能找到傅立叶变换的影子。
医学: 核磁共振成像(MRI)就是基于傅立叶变换原理。
经济学: 分析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
“万物的语言”: 有人将傅立叶变换形容为“万物的语言”,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方式来描述和理解周期性或准周期性的现象,而周期性几乎存在于宇宙的方方面面。

傅立叶的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新,它让我们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分解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

这些题目和工具,只是数学这座巍峨山脉中的几座高峰。它们的美,在于其深刻性、普适性,以及它们为我们打开的对世界理解的新视角。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去探索、去证明,去追寻那隐藏在数字与符号背后的真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 题——

年,第 届全国天原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开始,由全国初三学生参赛。这是其中一条证明题。

原题是文字表述的:已知 是 的倍数, 是小于 的正整数,求所有符合条件的 所累加的和。

我现在用数学符号表示题目和解法。

已知:

求:

解:令

因为 是奇数,所以 是 的倍数。

当 时, 和 都不是 的倍数。

当 时, 和 也都不是 的倍数。

所以 ,所以 既是 的倍数也是 的倍数。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鸣谢 @庄笑衍 提供解法。


第 题——正整数倒数平方和

求证:

我来说明我相信这个证明的理由。

第一步, 的根集确实是 ,无论是否展开成泰勒级数,这个根集始终不变。

第二步,构造一个有限项的整式方程,这个整式方程与 无关,且项数有限,根据韦达定理推导出,该整式方程的所有根的倒数和恒等于 ,无论项数多少,它都是 。

第三步,令项数趋向于无穷大, 始终不变,然而那个多项式却变成了泰勒级数。

被质疑的当然是第三步,然而我是相信它的。无论 是多少, 恒定, 是常数列。那 在 时,肯定不会变,不然极限的定义是什么?恰好当 的时候,泰勒级数就出现了。

鸣谢 @mast 的合理质疑。我特意去搜了下欧拉原来的证明,原来欧拉用的是无穷积,并且没有把 替换成

欧拉原来是这样求解的:

因为 的根是 ,所以

两边二次项系数相等,所以

所以

我愣了一下。对无穷和分解成无穷积,对无穷积使用结合律。

鸣谢 @handsome丶丶 提出的合理要求,应该补充傅里叶级数。


第 题——狗分骨头

7条狗一起去捡骨头,捡了好多,但是这些骨头不能均等的分为7份(即不能被7整除),于是他们决定休息一下再决定怎么分。但是,在休息过程中,第1条狗悄悄的跑过去吃了1根骨头,发现余下的骨头刚好可以分为7份,它就拿掉了其中的七分之一;然后,第2狗也悄悄的吃了1根骨头,发现余下的骨头也恰好可以分为7份,它也拿掉了其中的七分之一;依次类推,剩下的第3,4,5,6,7条狗都悄悄的跑过去吃1根骨头,然后余下的骨头都能均分为7份,拿掉其中的七分之一。问这些骨头至少有多少根?第7条狗拿过之后还剩下多少根?

完全用大白话来描述的数学题,很像小学生题目。我是用高中数列知识解开的,(也可以把骨头数转换成七进制数来计算)。骨头数量超过十万,像小学生那样用数值一个一个的试,那是完全没有任何结果的。涉及的数列知识并不难,我分享这题的理由是要告诉大家应用数学的一个特点——对应用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比解决模型中的问题还要难。有些同学,让他解方程,他就觉得轻而易举;但是如果让他为应用题列方程,他就要哭了。其实列方程比解方程更难,难在不好找数量关系。数学模型的建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的。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

第 题——

工作忙,更新比较慢。以后更新我都会添加日期,之前的我忘记日期了。

我看见此问题下有人回答 ,评论区还有人争论。其实这纯粹是极限问题,现在我就用极限的定义证明 ,证明如下:(我的主页封面就是极限定义)

这个证明好像有点烦,其实有非常简单的证明,证明如下:

设 ,则 ,两式相减得 ,所以

不理解的人认为不能这么计算,理由是小数点后最后一个 没有被减掉。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因为无穷级数根本不存在最后一项!

以前有一个悖论, ,悖论由错位相减法产生。

假设

错位

相加

所以

同理可证所有数都相等,因为:

假设

错位

相减

所以

o(* ̄︶ ̄*)o,搞笑不?O(∩_∩)O哈哈~

初学者必须记住,发散的级数不适用错位相减法,也不适用交换律与结合律。所以计算极限必须确定级数收敛。(证明从略)。 与 都是发散的,所以不适用错位相减法。 是收敛的,所以可以用错位相减法。

级数的极限被定义为数列前 项和的极限。所以:

如果

错位

相减

所以

最后

(极限理论向来是民科的重灾区!)


第 题——狗分骨头升级版

之前讲了那个狗分骨头的题目,使用迭代运算得到了数列的通项公式。现在我又遇到了一个更麻烦的迭代,并且算到后面我才发现题目隐藏了一个泰勒级数。

鸣谢 @Joker辰 提供题目。

我的迭代过程以及引用泰勒级数的过程如下。


第 题——猜数游戏。

我想起了以前玩过的猜数游戏(原名为猜心游戏)。请看这 张卡片:

甲:我们玩个游戏,我可以猜出你心中所想的数。

乙:怎么玩?

甲:看这6张卡片,哪张卡片上有你心中所想的数,把它们都挑出来。

乙:我挑好了,就这几张,难道你真的慢慢找吗?

甲:你心中的数是……

乙:你找的真快。

猜数方法:包含某个数的所有卡片上的最小的数(卡片左上角的数)的和一定等于这个数。

数的排列规律我已经找到了,我可以根据此规律写出任意张卡片,这里只写了 张卡片。

数的排列规律:

  1. 有 张卡片,名称为 ;
  2. 对于任意自然数 ,卡片 上有 个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数列名称为 ;
  3. 任意自然数 ,数列 的首项是 ,并且有 项。

根据数的排列规律,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猜数方法。证明如下:(简略证明)

  • 当 时,仅有一张卡片 ,仅有一个数 ,选中 时有 ,猜数方法成立。
  • 如果当 时,猜数方法成立。即,有 张卡片 ,数 的选择范围是 ,所有包含 的卡片,其最小数之和等于 。
  • 那么当 时,则新增一张卡片 ,卡片 的数构成集合 ,其它卡片都新增了集合 内的部分数。数 的选择范围扩充为 。选中的 ,若 ,则与 时相同,猜数方法成立;若 ,则仅有卡片 有这个数,猜数方法成立;若 ,且 ,则令 ,必然 ,所有包含 的卡片,其最小数之和等于 ,恰好 ,猜数方法成立。
  • 综合上述,无论有多少卡片,猜数方法成立。

鸣谢 @形瞳 提供证明。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

第 题——归谬。

曾经在奥数考卷上看过这一条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伪命题是哪个?

那三个真命题我已经忘记了,我只记住了这个伪命题。因为答案的归谬有点吵架的感觉。

伪命题:若底数与指数都是无理数,则幂必然是无理数。如何证伪?

证伪:因为 是无理数,所以令 ,若 不是无理数,则原命题已经证伪。

若 是无理数,则 不是无理数,原命题也已经证伪。归谬完毕!


第 题——消失的面积。

数学不能靠直觉,你以为下面的正方形能裁剪成长方形吗?以前见过平面图形重新拼接后面积发生变化的例子,不用数学推理一下就不知道真相。

左边正方形如果标准,那么面积是 ,但不能像图中那样裁剪成长方形。

号三角形斜边斜率 , 号梯形斜边斜率 ,所以 号与 号不能拼成三角形。

其中的数学思想是:变换后、计算前,你必须先证明你的变换是恒等的。


第 题——求初中生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之前说列方程比解方程更难,遭到质疑。我在此鸣谢 @xiaolanshen 的合理质疑,让我想起了此题。其实,让你解方程,就已经告诉你需要求什么了;然而让你列方程,偏偏让你自己找变量。类似于爱因斯坦说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接下来我用一题说明一下。

这是我在百度知道上看到的题目,原题描述:“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求阴影面积。”图中就只有一个正方形、三条弧线、一块阴影区域。这题没有关键字,也就不能被搜索;我当时也没回答这题,我现在也搜索不了。原题描述如此简单,我刚开始还以为是小学生的题目,算到后面才发现,其实这是初中题。

图中字母都是我自己加的,那五条辅助线 都是我自己画的。中位线 大家都想得到,但是其它辅助线不好找,这才是本题难点。找不到辅助线,也就写不出方程,体会到列方程的难度了吧!

作出辅助线以后,根据勾股定理写出方程:

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不难解,得到:

, , ,

这四条线段很重要。

感受到初中生的绝望了吗?

这题扔给高中生做也不太好做,部分高中生联想不到建系→函数→积分,就算想到了积分,也不会积分。

扔给大学生做简直是十分无聊啊!完全机械化的积分过程完美解决这题。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

第 题(已删)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

之前部分题目已经被我删掉了,以后可能还会再删掉一些,并且我不再保留删除痕迹(不会留言“这里原本是XXX,现在删除。”),至于评论区对被删题目的评论,就由它留在那吧!

有些公式排版欠佳,那是因为我玩知乎没多久,我不知道知乎有LaTeX语法,当我知道这个以后,我已经写了比较多字了,懒得改。(*/ω\*)以后我公式排版尽可能美观一些。


第 题——连分。

已知: 。求: 。

我被邀请解答这个题,但是这个题已经被关闭了,不允许添加回答。

最正经的解法当然去分母,然后得到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有四个根:一个自然数,一个无理数,一对共轭虚数。然而这是个初中题,用高次方程或许欠妥。

这个连分是收敛的,当迭代次数足够多时,数值变化率就非常小了。即,再迭代一次,数值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可以这么投机取巧:

再迭代一次,数值几乎不变。

然后

所以

可以这么想,初中题,需要投机取巧,可能有自然数解,那就 慢慢凑呗!罒ω罒

大胆假设 ,那么 是真分数, 是带分数,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所以,原式倒一下:

,得到

再倒一下: ,得到

再倒一下: ,得到 ,最后一倒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

第 题——球体积是球表面积的积分。

被邀请回答:以半径为自变量时,为什么圆周长(球表面积)是圆面积(球体积)的导数?

①已知圆周长 和圆半径 满足 ,求证圆面积 。

证明:以圆心为极点作极坐标系和微圆环,其内半径为 ,外半径为 。

那么,微圆环的面积为 。

也就是说,微圆环面积等于其内周长与宽度之积。

将所有微圆环面积累加即得到圆面积,也就是从 到 对 进行积分。

。证毕!

所以,以圆半径为自变量时,圆周长是圆面积的导数。即 。

②已知球表面积 和球半径 满足 ,求证球体积 。

证明:以球心为原点作球坐标系和微球壳,内半径为 ,外半径为 。

那么,微球壳的体积为 。

也就是说,微球壳体积等于其内表面积与厚度之积。

将所有微球壳体积累加即得到球体积,也就是从 到 对 进行积分。

。证毕!

所以,以球半径为自变量时,球表面积是球体积的导数。即 。

注意,以上证明过程,不能以 和 为依据,否则沦为循环论证。

当 时,二重积分元趋向于长方形。那么,

,其实引用了长方形面积公式。

当 时,三重积分元趋向于长方体。那么,

,其实引用了长方体体积公式。(证明省略。)

其实以前学物理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实例。位移的导数是速度,速度的导数是加速度,加速度的导数是加加速度,……。原来历史上,Isaac Newton就用位移的导数定义速度的……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

第 题——偷换单位一

现在玩玩小学生的题目吧!放松一下大脑。

这是偷换单位一的题目,相信这个题目大家在上小学的时候都见过。

有人死了,遗产仅 头牛,留下了 封遗嘱。 个儿子根据遗嘱分配遗产,有规则 条。

、大儿子分配 ,二儿子分配 ,三儿子分配 。

牛必须都是活的!

第 条规则令人头疼, 是质数,按比例分配,每个人都会得到被解剖的死牛,这可如何是好啊?邻居知道后,就送死者 头牛,然后 个儿子分配 头牛。大儿子得到 头牛,二儿子得到 头牛,三儿子得到 头牛,还剩 头牛又被邻居牵回去了。

当时我是一脸懵逼的,单位一被偷换了啊。原来的单位一是 ,后来的单位一是 。后来我才知道比例有问题。 。原来,还剩 遗产没有被遗嘱交代。其实,这个邻居就是编写这个故事的作者,此题如果翻译成数学题就是:已知 ,求 。此题唯一解是 。每个儿子都得到了比遗嘱比例更多的遗产,并且所有牛都是活的。


停更三连:好久没有更新了——不想再更新了——以后更新估计有减无增了——

最后推荐一文,用定积分反向确定不定积分,由变限积分函数确定不定积分。

各位求极限不要随意拆分函数。


今天是: 年 月 日。我又回来了,不知不觉发现超 赞了。

第 题(已删)


今天是: 年 月 日。知友告诉我,这回答被推荐了,难怪 赞了!

其实我能写这回答,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的功劳。感谢给我提供题目的知友,感谢给我提供解法的知友,感谢提出合理质疑的知友,感谢给我指正错误的知友。我还要感谢每一个点赞的知友。对此回答有贡献的知友,都被我 了,他们有些是在评论区给建议,有些是私信给建议,都是为了让回答内容更好。还有一些没有被我 的,我在这里一并感谢了。

此回答内容中,超一半是中小学题目,但是却很偏,甚至难于上青天,这就是“为之惊叹”的地方:现在的孩子们都学那么难吗?看来我们 后老叔叔老阿姨都已经 了!

对于中小学的题目,我解题是尽可能地不超纲。例如第 题,用二次曲线积分容易得解,但是我偏偏走弯路,仅用初中几何知识解开。求初中生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现在我回来看了一下,顺便完善了回答,完善的地方有:

  1. 所有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公式,都改为用LeTex语法,三角符号和微分号改为正体。
  2. 所有题目加上题号,涉及大学内容则后缀“大学”。如有删除,题号不变。
  3. 重写第 题,避免循环论证。第 题和第 题用略解,“美妙证法这里写不下”。
  4. 修改书写错误。

我既然回来更新了,那就再玩一题小学生题目:找规律填数字。

第 题——找规律填数字。

找规律填数字:

填 是对的,但是这空其实你想填什么都行, 都行, 也行,我填 。

想要详细了解的,请点击这里:

我要睡觉了,下次再见了!


第 题(已删)


第 题——求函数表达式。

今天是 年 月 日,我真的好久没有回来了,多少个月了!

中学数学试卷上有道选择题。题目:若 ,则 。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函数符合题意: 。做这条选择题的最佳策略当然是用选项中的函数代入检验。这条题作为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函数符号 的理解。

但是,数学三问:有解吗?多少解?什么解?

我用构造法解这题,结果发现 有无限多个,此题不仅仅是多解,更是无穷解!

假设 的定义域是 ,且 。

现在构建函数 。

任找 ,约定点 在曲线 上,则点 必然也在曲线 上。其中 是全体整数,可正可负可为零。

作这些区间 。对于 ,必然 。

内作任意曲线 ,要求 ,直线 与曲线 有唯一交点。

将 的所有点都映射到 ,映射关系为 。

将此过程无限进行下去,得到的曲线约定为 的右支。

以同样的方法构建 的左支。

约定 。

则得到 完整图象。

其中,

是定义在 内的任意函数, 是任找的正数。

是定义在 内的任意函数, 是任找的负数。

所以明显看出 有无穷多个。

而且从构建过程来看, 很可能不是初等函数,因为构建步骤无穷多。

这里 的一般性还不够强,考虑到 的其它取值还会有其它情况。

“小题大做”的学生最恐怖了!


今天是 年 月 日,我好久没有回来了。

今天的更新:

  1. 所有题号后面的“大学”标记去除,数学知识没必要严格按照学校区分。
  2. 删除第 题和第 题。老规矩,我不会声明被删除的是什么内容。
  3. 文中部分内容删减。

第 题——鸡兔同笼。

现在讲一下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小学生的题目。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没必要写线性方程组,可以很简单地解出。

如果所有兔子都站起来,那么兔子就和鸡一样都是 只脚了。上面有 个头,那么下面就有 个脚,和原来的 个脚相差 个脚。每个兔子都少了 个脚,那么少了 个脚就表示有 个兔子。那么鸡有 个。

得解!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删除第 题。


第 题——

这道题出现在初一的数学课本的练习题上,就在讲多项式的那一章。老师并未讲解此题,也没有学生主动去问,考试也不会考。

这题当然不是硬算那么暴力。其实我心算这题所花的时间不超过 秒!不需要草稿纸、铅笔、橡皮擦。

大家跟我一起心算,只需三步:

第一步, 个 相加就是 。心中记下 。

第二步,从 到 的平方和就是 ,心算一位数的平方和应该把能加成整十数的数先加。现在的 加上之前的 得到 。心中忘记 ,记住 。记住最新的数,遗忘以前的数,可以减少心算的脑力负担。

第三步,从 加到 就是 ,这样的等差数列很好心算吧。 的 倍就是 。现在的 加上之前的 得到 。算完!

别看我写得繁琐,我用这个过程心算没有超过 秒。

原理是什么?既然是多项式的章节,那肯定跟多项式四则运算有关。

引用的公式为

user avatar

列出一些初等数学范围内就可解决的比较有意思的问题:


【1】阿基米德割圆术

数列 、 ,满足: , , , .

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

这题应该是一道联赛题改的,如果你能想到三角换元法,就不难做了,,具体解法有不少种,见:

一道高中数学数列题的解答

这题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实际上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使用割圆术计算 的时候用到的递推式, 是圆的外切正 边形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 是圆的内接正 边形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


【2】江西高考数学

证明:

(1)对任意正整数 ,存在正整数 ( ),使得 成等差数列.

(2)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似的三角形 ,使得其边长 为正整数,且 构成等差数列.

这题是2010年江西高考数学的压轴题,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当初坑了很多考生.

这题的命题背景也很有意思,源自数学中一个尚未解决的猜想,见:

哪些高端大气的数学定理可以简洁地证明高中数学压轴题和大轴题?


【3】斐波那契数列

一枚均匀的硬币掷 次,求不连续出现正面的可能情形有多少种.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可以纯粹用递推数列的方法来求,也可以用组合的意义来求

用这两种不同方法求解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得到一个恒等式:

其中数列 是Fibonacci数列

关于Fibonacci数列的有趣性质有很多,比如有个很初等但并不怎么好证明的性质:它只有1和144两项是完全平方数,除此之外Fibonacci数列中再无完全平方数.


【4】数论问题

证明:存在2019个不同的自然数,使得任取它们中的两个数 ,均有 成立.

( 是 和 的最大公因子)

这是数学归纳法的一个应用


【5】空间切割

在一个 维欧几里得空间中,有 个 维的超平面(该 维欧几里得空间的子空间)

证明这些超平面最多可把该 维空间分割成 份.( )

这题也是数学归纳法的一个应用


【6】Catalan数

有这么一系列问题:

某个不满足结合律的乘法运算,对任意加括号,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乘法方案?

有 个叶子的完全二叉树的个数为多少?

在一个凸边形中,通过插入内部不相交的对角线将其分成一些三角形区域,有多少种不同分法?

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到Catalan数,关于它的推导,通常的组合数学、离散数学教材里用的都是母函数法.

实际上,它还是可以用初等的数学归纳法求解,见:

在2n个顺序摆放的盒子中填充n个白球和n个黑球,要求任取前m个盒子,其中黑球数目不少于白球?


【7】泰勒定理

某汽车从某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行驶,经历时间 后走完了全程(并静止),移动距离为

证明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至少在某一瞬间不小于

这是Taylor展开的一个简单应用

user avatar

重要更新!!

几何题就是戴维斯定理!感谢评论!

  • IMO第八题可以用这个做……不过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了,毕竟直接找圆心会快一点。

当然,戴维斯定理也可以用底层一点的做法做出来:比如做三条弦的垂直平分线,再用等差幂线+圆幂定理就导出来了。


哎哟,我的过程有个漏洞:

根心定理的表述中,三条根轴有可能交于一点也有可能平行,不过不影响前后的过程。

我的字……偶尔会被夸好看吧。但我写快了还是有些潦草,要应付高考可能还得练练。


快314个赞了!

那就更另一个叹为观止的几何问题!

嗯,简单题!多点共圆的问题,
一看就是先画个圆,
再证其它的点都在上面嘛!

(开始倒角+圆幂,过了许久)

一看答案,竟然……

几何题用反证法?
还是证这么强的结论?

还是自己思路比较狭窄啊……


以下为原答案!

好啦,下面这个题只是我们数学竞赛组内的一个都市传说。回复评论:

  1. 这不是高联二试的题
  2. 所以没有原题
  3. 50分也只是随手写的

数论(50分)

从小到大排所有奇素数: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计算上面数列相邻两项的平均数:

4, 6, 9, 12, 15, 18, 21, 26, 30, 34…

求证:此数列每项都是合数。



证明:用反证法

假设 q[n] = ( p[n] + p[n+1] ) / 2 是素数

由于p[n] < q[n] < p[n+1]

p[n] 和 p[n+1] 之间有第三个素数 q[n]

所以它们不相邻,矛盾!

而两个奇素数的平均数一定是整数,

所以必须是合数了。


这个题其实不难,真正有价值的是:

一般证一个数是合数的方法都是把它写成两个非1正整数的积,如果陷入这个思维定势这道题就难以做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数学的广阔星空中,有些题目如璀璨的恒星,它们不仅挑战着人类的智力极限,更以其深刻的美感和揭示的宇宙规律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题目往往需要跨越不同的数学分支,融合直觉与严谨,它们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来聊聊其中几颗最耀眼的星辰。1. 哥德巴赫猜想 (Goldbach's Conjecture).............
  • 回答
    有很多句子,每次读到它们,都像是在心湖里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有些句子,是朋友间偶然的分享,有些是在书中瞥见的,还有些则是在某个寂静的时刻,突然跃入脑海。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刻意煽情的铺垫,却能在最不经意间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他.............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伟大,很多时候恰恰藏在那些不经意间流淌出的细节里。它不像很多游戏那样,把所有亮点都堆在你眼前,而是让你自己在广袤的世界里,像拾贝一样,一点点地挖出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惊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这个世界“活生生”的感觉。这可不是什么空洞的形容词。你看到NPC,他们不是站桩对.............
  • 回答
    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中国麻醉周”,总会勾起我一些关于麻醉的回忆。说起来,麻醉这东西,对普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手术肯定离不开它,我们听过、见过,知道它让痛苦消失;陌生,是因为我们真正体验到的,只是它带来的“沉睡”,中间的过程,仿佛被抹去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不是我自己的经历,而是我父亲.............
  • 回答
    关于清华女生朱令被投毒事件,最被广泛关注和怀疑的嫌疑人是她的同班同学孙维。尽管警方介入调查,但案件至今仍未有最终的官方定论,围绕着孙维是否是凶手,一直存在着激烈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梳理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以及指向孙维的证据和质疑来展开。事件经过:1994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女.............
  • 回答
    我为你搜集了一些令人心碎的小故事,希望它们能触动你的内心。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日常生活,有的源自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描绘了人性中最脆弱、最柔软的部分,以及那些无法挽回的遗憾和失去。故事一:老照片里的承诺在城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一间老旧的二手书店,书店老板是一位名叫老李的老人。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
  • 回答
    诗词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和思考。那些“令人感慨颇深”的诗词,往往是因为它们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百态、世事变迁,或是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下面我将挑选几首我认为令人感慨颇深的诗词,并尝试详细地讲述它们为何能够引发这样的情感: 一、 “人生.............
  • 回答
    世上存在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它们如同黑暗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灵,引发着恐惧、不安和对人性的深刻拷问。这些案件往往涉及极端暴力、扭曲心理、令人费解的动机,以及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创伤。以下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并尽量深入地探讨其细节:1. 杰克 the .............
  • 回答
    令人拍案叫绝的推理桥段数不胜数,它们之所以能够抓住人心,往往在于其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反转,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运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几个我个人认为堪称“拍案叫绝”的推理桥段,并尝试剖析它们为何如此精彩:1. 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无解的死亡循环与“局外人”的真相 背景设定: 十个素.............
  • 回答
    有一些故事,仅仅是听到它们,就能让人感到脊背发凉,甚至浑身颤抖。这些故事往往触及人类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恐惧,或是那些难以理解、令人不安的现实。以下我将为你讲述几个这样令人浑身发抖的故事,并尽量详述其中细节:故事一:消失在黑暗中的回声这是一个关于孤独和未知恐惧的故事,发生在一位名叫艾莉丝的年轻徒步旅行者.............
  • 回答
    令人拍案叫绝的临场反应,往往是那些在突发情况下,思维敏捷、应变迅速,并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化解危机、解决问题、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幽默。这些反应之所以让人拍案叫绝,在于它们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以下我将尝试详细描述几种不同情境下的令人拍案叫绝的临场反应,力求展现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和影响:.............
  • 回答
    有一些句子,它们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你脑海中的某个角落,让你猛然惊醒,审视自己的现状、想法,甚至人生方向。它们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虚伪的慰藉,而是直接触及人性的本质,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锋利和清明。比如说,当你在某个泥沼里挣扎,觉得自己付出了一切却看不到回报时,听到这样一句话:“你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分享一些历史上那些令人动容的遗书、遗嘱、遗折和绝命词。这些文字,往往在生命最后关头,凝聚着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思考,它们穿越时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还原出那个时代的温度和作者的灵魂,让它们以最本真的面貌呈现。 一、令人肝肠寸断的离别:陈子昂的绝笔.............
  • 回答
    那些让你拍案叫绝的算法:不仅仅是代码,更是智慧的闪光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某个瞬间,看到某个问题被一套精巧的流程完美解决,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赞叹,仿佛看到了智慧的光芒在闪耀。这些时刻,往往就来源于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算法。它们不是冷冰冰的代码堆砌,而是对问题本质的深刻洞察,是解决复杂挑战的艺术。今天.............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被定格,成为永恒的印记,它们无需华丽的辞藻修饰,本身就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照片,穿越时空的界限,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情感、挣扎与辉煌。让我为您细数几张,它们之所以令人难以置信,不仅在于它们记录下了什么,更在于它们如何触动我们的心灵。1. 1969年7月20.............
  • 回答
    “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这个说法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极致的美好和精妙。它意味着某些事物在观察者看来,其细微之处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巧妙性、美感、历史感、生命力或者某种深刻的意义,超出了寻常的认知,引人入胜,甚至让人屏息。要详细讲述“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领域去探索,因为这样的细节无处不在,只.............
  • 回答
    要说起让人笑掉大牙的推理桥段,那可真是不少。有时候,作者为了制造反转或者强调某个角色的“神逻辑”,常常会玩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操作。下面我就给你讲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保证让你觉得“这脑洞也太大了”。1. “我看到了!我确信!”——基于个人感官的绝对自信这种情况最常见于一些早期或者比较轻松风格的推理.............
  • 回答
    说到“燃”的故事,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那些关于坚持、关于挑战、关于超越自我的瞬间。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往往藏在最平凡的日子里,却能瞬间点燃你内心深处的那团火。我记得一个朋友,姑且叫他小陈吧。小陈这个人,怎么说呢,起点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卑微。他从小身体就不算强壮,加上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
  • 回答
    以下是一些令人惊叹的心理学效应,我将尽力以生动、细致的方式为你展开,希望能让你感受到这些效应的奇妙之处,并让你觉得这是一篇由有血有肉的人撰写的分享: 那些让你忍不住“哇!”出口的心理学效应生活就像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而我们的脑袋,就是这场戏剧里最神秘、最复杂的舞台。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我们自己都觉.............
  • 回答
    压抑的画作通常通过视觉元素唤起观众内心的不安、恐惧、孤独、绝望、无力感或沉重的情绪。这些画作往往不直接描绘令人不快的场景,而是通过意境、色彩、构图、象征意义等多种方式,层层叠加地将压抑感传递给观者。以下是一些可能令人感到压抑的画作类型以及它们可能传达的细节:1. 色彩的压抑: 暗沉、灰败的色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