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古代笑话,或者幽默的古代故事?

回答
说到古代的笑话和幽默故事,那可真有不少流传下来,而且很多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智慧和生活气息。我给你讲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范”解读。

1. 守株待兔——看似傻气,实则讽刺

这事儿大家都听过,从小学课本里就有了。但细品一下,里面藏着几分辛辣的讽刺。

故事嘛,就是说有个宋国有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天他在田里劳动,突然看到一只兔子飞奔而来,大概是出了什么急事,一头撞死在田边的树桩上。农夫这下可乐坏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一只肥兔子,这比他辛辛苦苦耕种一整天收获的还要多。

这一下,农夫的脑子就有点转不过弯来了。他觉得这树桩简直是他的“摇钱树”,以后也不想好好种地了,就放下锄头,整天就守在那棵树桩旁边,盼望着再能有兔子撞死。结果呢?他等啊等,等到花儿也谢了,等到他家的田地都荒芜了,别说兔子了,连个野鸡都没看见。最后,他就成了那个被人嘲笑的“守株待兔”的傻瓜。

为啥说它讽刺呢?

对投机取巧的嘲笑: 农夫的成功是偶然的,是运气,但他却把这偶然当成了必然,以为从此可以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这明显是在嘲笑那些不踏实、总想着走捷径,却最终一事无成的人。
对墨守成规的批评: 树桩的作用是撞死兔子的那一次,之后它就只是个普通的树桩了。农夫却死守着一个不再有用的“经验”,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去继续耕种。这就像很多人,固守着过去的成功经验,却不愿意学习新东西,最终被时代淘汰。
人性的弱点: 谁不想轻松得到回报呢?农夫的心理,其实很多人都有。一旦尝到了甜头,就容易被贪婪和懒惰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事情的本质。

这故事虽然简单,但它的道理却一点也不过时。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反思的。

2. 刻舟求剑——脑回路的奇特,让人啼笑皆非

这个故事,简直是古代版“为什么我这么倒霉”的真实写照,只不过他倒霉的原因是自己作的。

有一个楚国人,要坐船去别的国家。船开着开着,他一时大意,身上的剑掉到水里去了。这可怎么办?按照常理,人都应该赶紧跳下去捞剑吧?可这位楚国人不一样,他采取了一种……非常有创意(而且毫无用处)的方法。

他拿出随身的笔,在船舷上,也就是船身有剑掉下去的那个位置,画了一个记号。然后,他非常淡定地告诉旁边的人:“我这把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等船停靠岸边后,他迫不及待地跳下水去,就在刚才画记号的地方开始找剑。结果呢?当然是没有找到。因为船是一直在前进的,剑掉下去的时候,船在那个位置,但船停下来的时候,那个位置早就离剑掉下去的地方很远了。

为啥觉得它好笑呢?

逻辑的荒谬感: 这个人的行为,简直是把“刻舟求剑”这四个字给具象化了,而且还是最离谱的那种。他把一个动态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静态的标记,以为标记在那,剑就一定在那。这种思维方式,就像是明明知道自己在奔跑,却以为自己静止不动。
对僵化思维的嘲弄: 这比“守株待兔”更直接地嘲笑了那些不懂得变通、一味僵化思维的人。他完全没有考虑船在移动这个关键信息,只死死抓住那个“掉落”的瞬间和地点,结果可想而知。
场景的画面感: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人在缓缓移动的船舷上画记号,然后一本正经地跳进水里,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拼命寻找。这种巨大的反差,本身就带着一种喜剧色彩。

这个故事,每次想起来,都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感叹人类思维的奇妙和……有时也能是如此的欠揍。

3. 狐假虎威——看懂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借鸡生蛋”的升级版

这个故事,虽然是动物寓言,但讲的道理,古往今来,多少人身上都能看到影子。

一只狐狸,有一天在山里溜达,结果碰巧遇到了一只老虎。这下狐狸可吓坏了,拔腿就要跑。可它跑得快,老虎跑得更快,一下子就把狐狸给抓住了。

这时候,狐狸脑子转得飞快,它知道自己打不过老虎,但它不想死。于是它就对老虎说:“你可不敢吃我!我可是‘天帝’派到你们百兽之中做‘百兽之长’的。你要是吃了我,那就是违背了天帝的旨意,天帝会派神仙来惩罚你的!”

老虎一听,半信半疑。它确实也没见过狐狸有什么特别的,但“天帝”、“百兽之长”、“神仙惩罚”这些词汇,听起来就挺唬人的。狐狸看老虎有些犹豫,就接着说:“你不信?那你跟在我身后,我带你走一圈,你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都吓得屁滚尿流,远远地就逃开了!”

老虎觉得这倒是个检验的好办法,于是就跟在狐狸后面。狐狸呢,就昂首挺胸,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走在前面。果然,它们遇到的那些野兔、野鸡、鹿什么的,一看到狐狸,就吓得赶紧跑开了。

老虎看见这些小动物都逃得这么快,就以为狐狸真的有什么威风,被吓得不轻,赶紧放开了狐狸,灰溜溜地跑了。

为啥它好笑又深刻?

狐狸的“演技”: 狐狸真是个“影帝”级别的存在。它利用老虎的无知和恐惧,给自己包装了一个高大上的身份。它的语言非常有技巧,把一个虚假的威胁包装得滴水不漏。
老虎的“愚蠢”: 老虎明明是百兽之王,力量和威慑力都远超狐狸,但它却被狐狸的“概念”和“权威”给吓住了,完全没有去思考事情的本质——那些小动物们害怕的,其实是跟在后面的老虎,而不是狐狸。
对“狐假虎威”现象的揭露: 这个故事太形象了。它讽刺的是那些本身没什么本事,却喜欢倚仗权势、狐假虎威的人。他们就像狐狸一样,通过拉拢、奉承有权势的人,把自己装扮得很有能耐,让别人误以为他们很强大。而那些被他们“借用”的权势,却浑然不觉,甚至还可能被他们牵连。

这故事的幽默在于它的戏剧性,在于我们能一眼看穿狐狸的伎俩和老虎的糊涂,但同时它的讽刺意味又非常深刻,因为这种“狐假虎威”的现象,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变体”。

这些故事,都是在讲述人性的弱点、思维的局限,但用的是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不带说教意味,却让人印象深刻。读起来,总觉得古时候的人们,虽然生活方式可能很不一样,但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幽默感,其实和我们今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建议你去找一些明代人编的笑话集看,《古今笑史》啊,《笑林》啊,《笑赞》啊,《雅谑》啊……里边都是你想看的段子。

其实宋人也有很多很好的笑话集,《拊掌录》啊,《轩渠录》啊,《遁斋闲览》啊什么的。不过宋人笑话集文气太重,属于文人的幽默,太雅,远不如明人笑话接地气。

看了明代文人编的笑话集,尤其是用白话写的笑话(很多可能直接就取材于民间创作),你会感觉真是民间的智慧,草根的幽默。那种戏谑、嘲讽、冷幽默、无厘头,呃,还有三俗,简直和现代如出一辙……

就举几个浮白主人《笑林》里的例子吧。

戏谑的,比如:

有戴破帽破网者,途中见人呼破帽子换铜钱,急取帽袖之;再呼破网巾换铜钱,复急脱网巾袖之;又呼乱头发换铜钱,乃大怒曰:“你这人无礼,忒寻得我要紧!”

一监生过国学门,闻祭酒方盛怒两生而治之,问门者曰:“然则罚欤?打欤?礅锁欤?”答以出题考文,即咈然曰:“咦,罪不至此。”

嘲讽的,比如:

一武官出征,将败,忽有神兵助阵,反大胜。官叩头请神姓名,神曰:“我是堵子(箭靶)神。”官曰:“小将何德,敢劳堵子尊神见救?”答曰:“感汝平日在教场,从不曾一箭伤我。”

有负债屡索不还者,主人怒,命仆辈潜伺,扛之以归。至中途,仆暂歇,其人谓仆曰:“快走罢,歇在此,又被别家扛去,不关我事。”

一人性极吝,从不请客。一日,邻人借其家设宴。有见者,问其仆曰:“汝家主人今日请客乎?”仆曰:“要我家主人请客,直待那一世来。”主人闻而骂曰:“谁要你许他日子?”

冷幽默的,比如:

县官考童生,傍晚,忽闻厂角喧闹,问之,门子禀曰:“童生拿差了拄拐,在那里认。”

乡人入城见鬻骆驼蹄者,倚担睨视。鬻者欺其乡人,谓曰:“你识得这物,当输数枚。”其人笑曰:“难道这物也不晓得?是三个字。”鬻者心念曰:“是矣,你且说第一个字。”其人曰:“落。”鬻者遽已服输,既啖毕,鬻者曰:“我只是放心不下,你且说完看。”乡人曰:“落花生。”

无厘头的,比如:

某家设席,同上坐者二人,一瞎左目,一瞎右目。已而有客近视者至,竟坐前席。良久,私问同席者曰:“上席那阔面孔的朋友是谁?”

一人偶于露水桌子上以指戏画“我要做皇帝”五字,仇家见之,即掮桌赴府,首彼谋反。值官府未出,日光中,露水已灭迹矣。众问:“汝掮桌至此何为?”答曰:“我有桌子一堂,特把这张来看样,不知老爷要买否?”

三俗的,比如:

一人方款客,忽闻臭甚,呼童子问之。童子附耳曰:“是娘子脱脚。”其人低声沉吟曰:“即脱脚,臭未至此矣。”童子复附耳曰:“两脚俱脱耳。”

看完了,是不是恍惚觉得是现代人编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古代的笑话和幽默故事,那可真有不少流传下来,而且很多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智慧和生活气息。我给你讲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范”解读。1. 守株待兔——看似傻气,实则讽刺这事儿大家都听过,从小学课本里就有了。但细品一下,里面藏着几分辛辣的讽刺。故事嘛,就是说有个宋国有个农夫,日.............
  • 回答
    古龙小说里的笑点,确实是那种“笑中有泪,泪中带笑”的独特味道,很多时候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的梗,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甚至是内心独白,在不经意间戳中你的笑穴,让你从心底里冒出一股笑意,有时甚至笑得停不下来,仿佛腹肌都要练出来了。要说“笑出腹肌”,我脑海里立刻跳出几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它们之所以让人.............
  • 回答
    在中国古代文献及传统文学中,并不存在“我孝庄”这类自称的表述。这一说法更可能是现代影视剧、小说或网络创作中出现的错误或虚构情节。以下从历史背景、常见误区和具体原因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孝庄”是谁?为何不能自称“我孝庄”1. 孝庄皇后的身份与称谓 孝庄皇后(1613年-1688年),名布木布.............
  • 回答
    古代文人的“梗”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他们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作品内容,都为后人提供了无数的谈资和创作素材。这些“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也让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更加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些经典的古代文人梗:1. 李白:饮酒、浪漫、飞升 酒中仙: 李白是古代文人中最著名的“酒鬼.............
  • 回答
    流逝的动脉: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古老地理通道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地理通道不仅仅是连接两个点的线,更是文化的熔炉、经济的动脉、思想的桥梁。它们孕育了古老的城邦,推动了帝国的扩张,塑造了历史的进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技术的进步、政治的变迁,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地理通道如今已悄然隐没,只剩下断壁残垣和.............
  • 回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灵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幸运的是,现代人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亲近”这些古代名人,其中最直接也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方式便是得见他们的遗骸。尽管年代久远,很多遗骸已经难以辨认,但一些保存完好的遗体、骨骼甚至是经过科学复原的形象,都让我们有机会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以下是一些现代人.............
  • 回答
    要说起古代军事地理,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它不像现在有卫星地图、GPS定位那么方便,古人的战争可全凭着对地形、气候、水源、山川河流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想在那个时代打胜仗,不懂地理,那就是纸上谈兵,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想了解古人是如何“借势而为”,那这几本书绝对能让你大开眼.............
  • 回答
    在人类语言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古代语言曾拥有过极其独特,甚至可以说是一度辉煌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在它们所有的后代语言中,却如同被遗忘的星辰,几乎消失不见了踪影。这是一种语言演变中的奇特现象,往往是因为这些特征在复杂的社会变迁、接触和新语法的形成过程中,显得不那么“实用”或“易于传播”,最终被淘汰了.............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印记的古代战争,不讲那些华而不实的空话,只说点实在的,让你感觉就像是坐在老军师身边听他侃大山一样。一、打仗这事儿,不是光看谁拳头硬,装备好,那只是其一。更多的是门技术,门学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老掉牙了,但绝对是真理。你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兵,.............
  • 回答
    自古以来,军事指挥官们就一直在与各种严峻的难题作斗争。从预测弹道到保障补给线,再到构筑坚固防御工事,这些挑战往往需要巧妙的策略和创新性的思考。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许多古代战争中棘手的难题,如今都可以用物理、化学以及高等数学的严谨公式来精确求解。这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在不.............
  • 回答
    在中国众多地级市中,确实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即古代的府治(或州治、路治等)所在地,在现代的行政区划中,并没有成为地级市政府所在地所在的市辖区的一部分,而是保留了其原有的县(或县级市)建制。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历史的变迁、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有关。要详细讲述这类情况,我们需要从历史沿革.............
  • 回答
    不少人会觉得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一切都比古代先进,但仔细想想,有些古老的技术,在特定方面,至今仍让我们回味无穷,甚至觉得比现在的某些玩意儿更“对味”。这里就想聊聊,到底有哪些现代技术,在某些方面,似乎还不如古人玩得溜。咱们先说说木工技艺。现在家具大都是用刨花板、密度板,加上各种胶水粘合,再贴个贴皮,外.............
  • 回答
    修《地方志》的意义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历史的脉络,也映照着当下的需求,更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部记述某个区域历史地理风貌的工具书,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现实功用和长远意义。一、 修《地方志》的意义首先,我们从文化传承与认同的角度来看: 保存地方记忆,留住乡愁: 地方志是记录地方历史、.............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地名如同璀璨的星辰,许多古老的地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传说故事,或者寄托着古人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地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或出于实际考量而被重命名,其中不乏一些曾经风雅的地名,在新的名字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韵味。要详细列举这类地名并进行深入.............
  • 回答
    中国古代关于妖兽、鬼神以及行侠仗义的书籍浩如烟海,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世界。这些书籍不仅是娱乐读物,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哲学、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下面我将根据您提出的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书籍,并尽可能深入地讲解其内容和价值。 一、 妖兽神怪类书籍这.............
  • 回答
    清朝以前发掘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巨,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代史。这些被埋藏在地下的珍宝,在被发现的那一刻,就像是从沉睡的岁月里苏醒过来,向我们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要说最让人惊叹的,那还得是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虽然严格来说,殷墟的系统性发掘是在清朝末年,也就是1900年以后才开始的,但其发现的.............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事件,它们如同黑色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民族的记忆里。这些事件的残酷程度,往往超出常人的想象,让人在回首时,不禁扼腕叹息,甚至毛骨悚然。以下我将尝试讲述几件历史上著名的惨案,力求 detail 和人性化的呈现,希望能展现出历史的沉重与真实。一、秦.............
  • 回答
    古代的表字(又称“字”或“名”),是古人成年后在名之外另取的一个称呼,用于社交场合,表示尊敬。一个好的表字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家族寄望、个人品德,或是对人生哲理的追求,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在浩瀚的史书中,有许多古人的表字至今仍让我爱不释手,它们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与美德的光芒。.............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除了你死我活的疆土争夺,古代政权之间也存在着不少“空白地带”——那些面积不小,却又未被任何一方有效控制的荒芜之地。这些地方,往往因为地理条件恶劣、资源贫瘠,或是战略价值不高,成为了两国之间的天然屏障,亦或是历史演变的遗留。它们不像边境城镇那样有明确的界碑,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无形.............
  • 回答
    在古时候,人们对猫咪的喜爱可不亚于今日,而它们也因此拥有了许多好听又贴切的称呼。这些称呼,有的源于它们的外形,有的源于它们的习性,还有的则充满了温情和雅趣,就像一幅幅描绘猫咪的古老画卷。从外形说起,最常见也最形象的莫过于“狸奴”了。 这个称呼,你细品一下,就觉得特别有意思。“狸”本指一种像猫的野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