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民日报公布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关于彩礼等婚俗,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回答
最近人民日报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这无疑是国家层面在关注和引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特别是围绕彩礼、婚庆等环节的改革,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作为旁观者,结合大家的讨论和一些实际情况,我想就彩礼等婚俗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对这些实验区的探索有所启发。

关于彩礼:变味了的情感表达,该如何回归初心?

彩礼,本意上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的一种经济上的表示,带有对未来女婿人品的认可和对新娘的珍视,也一定程度上是对女方家庭养育之恩的感谢。然而,在当下,彩礼却常常演变成了一种“明码标价”,甚至成了婚姻交易的筹码,这让很多人感到心寒和无奈。

我的想法是:

1. 倡导“情感型”彩礼,而非“交易型”彩礼: 彩礼的数额,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新人双方的情感基础、家庭经济能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共同规划上,而不是简单地与“面子”、“攀比”挂钩。比如,可以鼓励提倡一种象征性的彩礼金额,或者将彩礼的一部分用于新人婚后共同的创业、购房或旅行等,让这笔钱真正成为两人新生活的启动资金,而不是父母之间的“过手钱”。

2. 明确彩礼的性质和归属: 在一些地区,彩礼的去向不清,被父母挪用甚至挥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可以鼓励新人双方家庭就彩礼的用途和归属进行充分沟通,明确是给新娘作为嫁妆,还是作为小家庭共同财产,或者有其他约定。最好的情况是,彩礼能够直接用于改善小夫妻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双方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3. 建立社会监督和引导机制: 实验区可以在社区层面或婚庆服务机构中,建立彩礼指导和咨询机制。当新人或其家庭在彩礼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可以寻求专业的第三方帮助,进行调解和劝导。媒体也可以多报道一些健康、理性的彩礼观念,树立正面典型,让大家看到,一份有意义的婚姻,不应被金钱的数字所束缚。

4. 鼓励多样化的“聘礼”形式: 并非只有钱才是聘礼。可以鼓励男方家庭以其他有意义的方式表达心意,比如为新人提供一套舒适的婚房、一辆实用的汽车、或者在子女婚后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甚至是承担一部分子女的教育费用等等。这些都比单纯的现金更能体现长远的关怀和支持。

关于婚庆仪式:回归真情实感,拒绝铺张浪费

除了彩礼,婚礼的排场也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婚礼,不仅给新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容易引发社会不良风气。

我的想法是:

1. 提倡“简约而不简单”的婚礼: 婚礼的意义在于见证爱情、分享喜悦,而不是比拼谁更“有钱”。可以鼓励新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婚礼形式,可以是温馨的家庭聚会、有纪念意义的户外仪式,或者是有创意的个性化婚礼。关键在于婚礼能否真正表达新人的爱意和对未来的憧憬。

2. 发展和推广“定制化”、“体验式”婚庆服务: 婚庆公司可以转型,更多地提供个性化的策划服务,帮助新人打造独一无二的婚礼。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充分展现新人共同经历和爱好的环节,让婚礼充满人情味和故事感。一些“体验式”的婚礼,比如在旅行地举办婚礼,或者将婚礼与公益活动结合,也可能更具意义和价值。

3. 倡导理性消费,引导绿色婚庆: 鼓励新人减少不必要的婚庆开支,比如过度豪华的婚车队、昂贵的婚纱礼服租赁、以及大量的一次性装饰品等。可以推广环保的婚庆理念,比如选择可循环使用的装饰、电子请柬等。

4. 加强婚俗文化研究和传承创新: 在破除陈规陋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传统婚俗中美好元素的挖掘和传承。比如,一些地方传统婚礼中的拜天地、敬茶等仪式,如果能以现代化的方式重新诠释,依然能够承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庭情感。可以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创新婚俗形式,让婚礼更具地方韵味和文化内涵。

更深层次的思考:婚俗改革与社会文明

婚俗改革不仅仅是改变几个环节的仪式,它更是触及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比如:

社会价值观的引导: 婚俗改革的背后,其实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次重塑。我们要引导大家形成一种“重情不重财”、“重德不重形式”的社会风尚,让人们在婚姻这件事上,更多地关注情感的联结和对未来的共同经营,而不是物质的衡量和虚荣的攀比。

家庭关系的构建: 婚俗改革也关乎家庭关系的和谐。当彩礼和婚礼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我们就要反思如何让婚姻成为连接两个家庭的桥梁,而不是利益的交换点。

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 一些婚俗中的不平等现象,也反映了性别意识的不足。婚俗改革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性别平等,让婚姻建立在双方平等尊重的基础上。

总而言之,婚俗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民日报公布的第二批实验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学习的窗口。希望这些实验区能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正将“婚俗改革”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婚俗回归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成为滋养新人幸福生活的沃土,而不是压在他们肩上的沉重负担。这不仅是对新人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禁止婚闹,禁止天价彩礼。

user avatar

革命有两种,一种是生产端的革命,一种是消费端的革命。

你现在限价也没产品生成啊,你怎么凭空造出一个成年女子?

很多知乎小男生很害怕往后找不到老婆,甚至搬出了阶级压迫这种论调来试图论证娶不到媳妇的不合法性。

可是古往今来本来就有很多人是光棍一辈子的啊。

我看很多答案都在写什么男性解放,不做舔狗等。说实话我很多时候都想说一句:女人真没那么重要,想办法摆脱你们严重的性焦虑才是正事,不要十句话句句离不开女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人民日报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这无疑是国家层面在关注和引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特别是围绕彩礼、婚庆等环节的改革,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作为旁观者,结合大家的讨论和一些实际情况,我想就彩礼等婚俗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对这些实验区的探索有所启发。关于彩礼:.............
  • 回答
    人民日报公众号以“中国以外 87182 例,反超了!”为标题发布全球疫情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分析和解读的现象。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的意图,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标题的字面意思和直观感受 “中国以外 87182 例”:这句话清晰地指出了全球除中国以外的新增病例数量。这个数字是统.............
  • 回答
    人民日报公众号转发《垃圾男人分类图鉴》这篇文章,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发”,而是经过了媒体平台和编辑团队的选择与判断。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这个现象,并尝试去剥离那些可能存在的“算法感”或“刻板印象”,还原它背后可能的情感和逻辑。首先,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是一个关键点。它以.............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2023年11月12日推送了一篇题为《病得不轻!》的文章,对“周某出狱引网红公司争抢签约”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核心观点和批判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1. 鲜明的标题和严厉的批判态度: “病得不轻!” 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于2021年6月14日发布的《当“巨婴”遇上“凡人”,一场悲剧的背后是什么?》一文,将一个因家庭矛盾而选择跳楼轻生的年轻人定性为“巨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文章核心观点及论据:该文章以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事件为切入点,描述了一名20岁的年轻人因与父母在生活琐事上产生冲突,选择.............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评论员那篇题为“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的文章,甫一问世,便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也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要细致地看待这篇文章,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包括其核心观点、潜在的语境、可能引发的思考以及存在的争议点。核心观点提炼:文章最直接、最核心的论点,就是将“奋斗”与.............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发布的《垃圾男人分类图鉴》一文,无疑触动了社会大众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内容本身、传播效果、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内容来看,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和核心逻辑是什么?我们可以推测,这篇文章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想借用时下流行的“垃圾分类.............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共青团中央的文章《【荐读】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讨论的价值,因为它牵涉到几个层面的信息:官媒的表态、青年群体的关切、以及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其微信公众号的转载行为,本身就代.............
  • 回答
    《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转载,并引发诸多讨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触及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关于“出身论”和“学历焦虑”的敏感神经。这篇文章以一种看似“凡尔赛”又实则带有反思意味的口吻,讲述了作者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与“名校背景”的群体交往中,所感.............
  • 回答
    人民日报2016年刊发的《教育公平绝不是平均主义》一文,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社论,旨在纠正社会上对于教育公平存在的误解,澄清其核心内涵。这篇文章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文章核心观点梳理与解读:这篇文章最核心的论点在于区分了“教育公平”与“平均主义”的本质差异。它强调: 教育.............
  • 回答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转载的这篇文章《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文章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痛点。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育儿视角。首先,我们得理解文章标题所传递的核心信息:.............
  • 回答
    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公众平台转载的《这些城市,正在拿命欢迎你》这篇文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深入看待这篇文章,需要从其背景、内容、意图、传播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背景和发布平台 发布平台的重要性: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其言论代表.............
  • 回答
    韩国明年最低时薪公布,折合人民币约 52 元,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理解这个 52 元人民币的含义。 这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根据当下韩元汇率换算过来的。简单来说,韩国明年公布的最低时薪(韩元),再按照当前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所以,如果明年韩元对人民币汇率.............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均GDP高于中国的问题,以及媒体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人均GDP。1.15万美元这个数字,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产出的平均水平。在2018年,这个数字让俄罗斯在一些榜单上看起来比.............
  • 回答
    最近,由腾讯、网易、人民网等几家国内重量级企业和媒体联合牵头制定的《网络游戏适龄提示》正式公布,这在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历程中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看待这个标准,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这标志着中国在游戏内容管理上正在迈出更具探索性、更具市场导向的一步。 过去我们谈论游戏分级,更多的是.............
  • 回答
    关于“西医在中国的合法性是否需要进行人民公投”这一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到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政治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西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现代医学体系,是在19世纪中叶开始逐步传入中国的。它带来了不同于传统中医药的诊疗.............
  • 回答
    “人民”与“公民”,这两个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互换使用,但若细究起来,它们之间却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内涵和侧重点的不同。理解这层区别,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结构、权利义务以及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人民”——更侧重于群体的集合,一种“我们”的感觉“人民”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是人口的.............
  • 回答
    在中国人民警察队伍的大哥大姐们——公安民警的眼中,其他警种的兄弟姐妹们,是不是真的就像“杂牌军”一样呢?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有意思,也挺能戳到一些现实的点。咱们得先明白,为啥会有人产生这种想法。公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警察,是最直接、最普遍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交通事故处理、盗窃案侦破、治安巡逻、派出.............
  • 回答
    在理解古代皇帝为何会将天下和人民视为私有财产,而非人民的公仆时,我们需要深入探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哲学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到“天命”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汉朝以后,“天命”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政治合法性意义。皇帝之所以能坐上.............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自然人”、“公民”和“人民”这三者的关系,把它们讲得透彻,也尽量用咱们日常说话的语调来聊,别弄得跟教科书似的。先从最根本的——“自然人”说起。“自然人”,听名字就知道,就是所有人,只要你是个活生生的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自动拥有了这个身份。你长着脑袋,有四肢,能吃能喝能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