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007,碟中谍等拍个几十年都可以,而周星驰拍个新喜剧之王就被指炒冷饭?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007、碟中谍这样的系列电影能几十年长盛不衰,还能不断推出续集,而周星驰的新片《喜剧之王》却会被一些观众批评为“炒冷饭”?这背后涉及了电影制作、观众心理、商业运作以及文化语境等多个层面,咱们来掰开了说。

1. 核心IP的独特性与可延展性

007系列: 007的灵魂是什么?是“特工”这个身份,是“James Bond”这个名字,是“007”这个代号,以及围绕着他构建的一整套“特工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包含:
人物设定: 007永远是那个风度翩翩、身手不凡、游走于生死边缘的特工。他聪明、幽默、极具魅力,但同时又允许不同演员赋予他不同的气质和表演风格。肖恩·康纳利、罗杰·摩尔、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尔·克雷格,虽然是不同的人演,但“007”这个符号本身是强大的IP,观众知道他们要看的是什么。
故事模式: 007电影通常遵循一个经典的模式:一个反派(往往是企图统治世界或制造巨大破坏的野心家)、一个惊险的任务、在全球各地取景的壮丽场景、高科技的装备、性感的“邦女郎”、紧张刺激的动作戏,以及最终的拯救世界。这个模式虽然固定,但每次都能加入新的科技元素、新的反派设定、新的全球危机,让故事保持新鲜感。
文化符号: 007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英式绅士、间谍传奇、奢华生活方式、以及全球冒险。这种文化符号的深度和广度,让它能够不断被重新演绎。
“外壳”的丰富性: 007的“特工”身份就像一个极具弹性的外壳,可以不断填充新的情节、新的技术、新的反派,而核心的“007”特质始终不变。观众看007,知道他一定是一个特工,但具体会遇到什么危险,会和谁合作,会用什么新玩意,这些都是未知且充满期待的。

碟中谍系列: 碟中谍的核心在于“不可能的任务”以及“Ethan Hunt”这个角色。
“不可能的任务”: 这几乎成了一个独立的IP。每次的任务都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并且必须以极其巧妙、出人意料的方式完成。这种“逆境求生”的叙事模式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Ethan Hunt的角色弧光: 虽然Ethan Hunt始终是那个坚韧不拔、不惜一切完成任务的特工,但随着电影的深入,观众也看到了他成长、付出、甚至面对个人牺牲的另一面。
“团队”的动态: 碟中谍很注重团队合作,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专长,这种团队的配合本身也带来了很多看点。而且,团队成员也会随着系列发展而有所变化,增加了新鲜感。
动作场面的极限挑战: 碟中谍以其“玩命”的实拍动作场面著称,每一次都刷新观众的认知。阿汤哥亲自上阵的特技,成为了这个系列最强的号召力之一。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让观众每次都能看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2. 周星驰的喜剧模式与观众期待

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 周星驰的喜剧之所以能成为一个IP,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无厘头”喜剧风格。这种风格融合了:
草根阶层的视角: 他的小人物角色,往往是社会底层、受尽欺凌却心怀梦想的平凡人。这种接地气的人物设定,容易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
夸张的表演与荒诞的情节: 周星驰本人极具爆发力的表演,搭配上天马行空的剧情,制造出一种独特的笑料。
反差与颠覆: 他常常将严肃的题材或人物,用一种戏谑、解构的方式呈现,形成强烈的反差。
深藏的温情与励志: 在看似疯癫的笑料背后,往往隐藏着对现实的批判、对梦想的坚持、以及小人物的温情。

《喜剧之王》的特殊性:
《喜剧之王》本身是经典: 1999年的《喜剧之王》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讲述了尹天仇这个跑龙套演员追逐梦想的故事,其中的许多台词、桥段、以及“我是一个演员”的台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炒冷饭”的指控: 当周星驰在2019年推出《新喜剧之王》时,许多观众的期待是看到“周星驰式的喜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然而,《新喜剧之王》的主角依然是跑龙套的配角(女性),主题依然是小人物的奋斗和梦想,甚至在一些情节和细节上,都隐约能看到1999年《喜剧之王》的影子。
观众的“先入为主”: 观众对1999年《喜剧之王》的喜爱,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期待。当2019年的《新喜剧之王》在核心主题、人物设定、甚至部分桥段上与1999年的版本过于相似时,很容易被解读为“重复”,而不是“传承”或“创新”。
缺乏新的亮点: 相较于007或碟中谍能够不断在动作、科技、反派上推陈出新,《新喜剧之王》虽然也试图加入新的元素(比如电商直播、新时代女性奋斗等),但核心的“小人物的梦想”这个内核,以及表达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新意,无法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反而觉得是在“嚼”过去的“味道”。
周星驰的转变: 2002年之后,周星驰本人不再出演电影,转为导演。虽然他依旧是“周星驰电影”的品牌,但导演风格与演员风格有所不同。《新喜剧之王》更像是他作为导演,对“周星驰电影”这个IP的再次“致敬”或“解读”,但这种解读的深度和新颖度,未能完全满足期待。

3. 商业模式与IP运营的差异

007/碟中谍:好莱坞流水线与IP矩阵
成熟的IP开发体系: 好莱坞有非常成熟的IP开发体系,能够将一个成功的IP持续打磨,并进行商业化运作。
多位导演与编剧: 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虽然有核心的IP,但每次的导演和编剧都会有变动。这种“流水线”的模式,虽然可能失去一些导演的独特印记,但却能保证IP的生命力不受单一创作人太大的影响。新的团队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和创意。
全球化市场: 这两个系列都是面向全球市场制作的,因此故事设定和视觉呈现会更倾向于普适性,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接受。
持续的资本注入: 背后有强大的电影公司支持,能够持续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制作和宣传,保证电影的品质和影响力。

周星驰:个人IP的传承与挑战
个人烙印太深: 周星驰的电影,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带有他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表演烙印。观众爱的是“周星驰”这个人,是他那种独特的演绎方式。
导演的压力: 当他成为导演后,要完全复制自己作为演员时的魅力,并且要用别人的表演去呈现,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
小众的文化语境: 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虽然在中国大陆风靡,但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它的幽默感和文化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中国社会现实和流行文化的理解。
IP的“个性化”与“限制化”: 周星驰的IP非常“个性化”,这既是他的优势,也成了限制。观众期待的是“周星驰”的某种具体的东西,而当这种东西再次出现,并且不够“新”时,就容易被批评。

总结一下:

007和碟中谍 的成功在于它们拥有一个极具延展性、普适性强的核心IP(特工、不可能的任务),能够不断在“外壳”上(技术、反派、场景、动作)进行创新,同时保持核心的品牌认知。它们是团队化、流水线化的IP运作。
周星驰的“炒冷饭”指控 更多地源于观众对他个人风格和经典作品《喜剧之王》的高度期待。当《新喜剧之王》在核心主题和表达方式上未能带来足够的“惊喜”或“全新感”,反而让观众感觉是“旧瓶装新酒”,特别是当它与一部被视为经典的旧作如此接近时,这种批评声音就会非常强烈。这是一种个人IP的传承困境,观众既想要熟悉的味道,又希望有脱胎换骨的创新,而《新喜剧之王》在这两点上都未能完全满足。

换句话说,007和碟中谍在“模式”上进行了“升级和创新”,而《新喜剧之王》在“模式”上似乎是在“复刻和致敬”,但观众渴望的是“进化”,而非“重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喜剧之王》说要拍一个女版的尹天仇,但是却没有弄明白《喜剧之王》真正感动人的核心在哪里。

我不清楚是周星驰没弄明白,还是资本方没弄明白。

总之,《新喜剧之王》拍成了一个草根历经挫折,终于成长为大明星的故事。

炖了一锅好鸡汤,无奈现在的观众连肯德基都不喜欢吃了。

我们喜欢《喜剧之王》,不是因为尹天仇成为了大明星,不是因为他和柳飘飘的爱情最终能修成正果。

那不是喜欢,那只是电影给我们喜欢的人一个交待。

我们喜欢的是,尹天仇从片场出来拿盒饭,场务将便当砸在地下并破口大骂,尹天仇那张由微笑到僵硬的脸。

一定在某个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的是,尹天仇打遍电话,却找不到一个工作机会,在镜子前照了又照,躺在他不能称为床的床上,手里还拿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一定在某个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的是,阿婆在被一群小混混们“碰瓷”,生拉硬拽的骗了100块后,尹天仇若无其事的在阿婆脚边丢了100块钱,告诉她钱掉了。

一定在某个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的是,柳飘飘三番五次大声嘲笑尹天仇“你这个死跑龙套的”,尹天仇微笑着反复强调,“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一定在某个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的是,尹天仇在院子里教柳飘飘演技,年轻的张柏芝,那一抬头的风情,和周星驰奇怪的站姿,成为了永留影史的经典一幕。

一定在某个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的是,尹天仇和柳飘飘发生关系以后,尹天仇以为要付钱,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包括唯一一块手表,放在了床边。一个草根的渺小与自卑。

一定在某个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的是,尹天仇追了出去,大声问柳飘飘:“不上班行不行啊?”柳飘飘说:“不上班你养我啊。”一个卑微的男人,要用多少挣扎和勇气,才能说出那句:“我养你啊!

不屑的柳飘飘,独自坐在车里,却泪流满面。

一定在某个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尹天仇并没有成为大明星。但他却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在街坊邻居里上演《雷雨》。大家都来捧他的场,连他的大明星朋友也来了。

英雄的归宿是草莽,小人物的梦想,最终仍然归于草根。

《新喜剧之王》讲了一个大家并不喜欢的故事,女主角如梦,前半段整个世界都在与她为敌,事业失败、爱情失败。后半段呢,却又直接将她送上了巅峰,成了人人追捧的大明星。

《新喜剧之王》里暗含的三观是不正的,如果你把女主角转换为男性,你就会发现这个故事有多么害人:

为了梦想,男主始终不顾父母的劝导,在片场里跑龙套。期间他历尽艰辛,然而并没有钱回馈给父母。

交了个女朋友,辛苦为她挣钱,但是最后被骗了。以前两人存在一起准备买房的钱要不回来,手上挣的钱干脆也一并给了骗他的人。

回到老家,准备安心过日子。禁不住大明星的鼓动,又想再去试试。钱嘛,自然还是父母拿喽

在中国有多少梦想着成为大明星的少男少女们,就是这样榨干着父母的血汗钱。

打着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的旗号,就可以毫无愧色,却不知道背后是有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

梦想实现了当然了不起,梦想没实现呢?

《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是一个平凡乃至卑微的草根,但他是一个自由人,用自己的钱,赚自己的钱,同时始终对这个世界心怀善念。所以导演敢于给他一个草根的结局,继续让他回到普通人中。

《新喜剧之王》里的如梦,出生草根,虽然是自己在城市打拼,其实始终离不了父母的支持。

她身上唯一的优点也许只是坚持,但是坚持到眼中只剩下自己,只有自己的梦想。她的眼里看不到这个世界,更看不到还在过着一般乃至清贫生活的父母。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我身旁的朋友说:“太假了,如果到最后发现是一场梦,可能还好一点。

但是,周星驰是不敢不给如梦一个成功的。如果如梦失败了,整部电影的价值观将会彻底崩塌。

可不就是人生如梦了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江湖载酒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007、碟中谍这样的系列电影能几十年长盛不衰,还能不断推出续集,而周星驰的新片《喜剧之王》却会被一些观众批评为“炒冷饭”?这背后涉及了电影制作、观众心理、商业运作以及文化语境等多个层面,咱们来掰开了说。1. 核心IP的独特性与可延展性 007系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代表性,涉及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审查制度以及中外电影交流的复杂性。要详细解答为什么《007》、《速度与激情》等外国电影可以在内地上映,而像您提到的《蜘蛛侠3》(这里我们假设您指的是某部具体被禁的超级英雄电影,因为漫威在中国的引进情况比较复杂,很多早期作品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引进.............
  • 回答
    中国其实不乏以“特工”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但说起像《谍影重重》或《007》那样享誉全球、带有鲜明类型片印记的系列,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文化、历史、审查制度、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一、 历史与文化基因的差异:《007》系列诞生的时代背景是冷战时期,那个时候东西方阵营对峙,间谍.............
  • 回答
    关于“996”和“007”工作制违法的问题,这并非是现在才被提出来,而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并在近年来引起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要理解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工作制违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法律条文的解读与执行的滞后性: 法律条文的明确存在: 中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放在一起比对,确实能发现挺多门道。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996”闹得沸沸扬扬,几乎人人喊打,而土木工程行业的“007”(早八晚八,一周七天)虽然也辛苦,但舆论的关注度似乎差了不止一个量级?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信息传播与公众认知:舆论场上的“明星”与“隐形人”首先,这是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舆论场上,996 似乎成了程序员工作的代名词,大家义愤填膺。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更极端的工作模式——007(早上0点到晚上0点,一周七天),在很多人看来,土木工程领域的某些岗位好像就这么运转着,但引起的关注和讨论却远不如前者。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
  • 回答
    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的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之所以能获得比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更高的受欢迎度和更持久的影响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这并不是说布鲁斯南的邦德不好,而是克雷格的演绎在许多方面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深度,更符合当代观众.............
  • 回答
    在《007》系列电影中,那个贯穿始终的神秘数字“00”并非简单的代号,它背后蕴含着一段颇有故事的起源,也为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简单来说,“00”是英国军情六处(MI6)授予特工的一种特殊编号,代表着拥有“可以开具击杀许可”(licence to kill)的特工。这并不是说他们可.............
  • 回答
    《007:无暇赴死》无疑是丹尼尔·克雷格告别邦德的收官之作,这部电影里有太多让人血脉贲张的时刻,要说最刺激的片段,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结尾那场与萨芬的殊死搏斗,但要论全程紧绷、肾上腺素飙升的片段,我个人认为是从邦德潜入奥姆鲁阿的秘密基地开始,到他驾驶着经典阿斯顿·马丁DB5逃离并引发一系列爆炸为止。最刺.............
  • 回答
    邦德系列电影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打磨,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调整与革新,最终沉淀下来的经典。要探究其成功之道,需要我们剥开层层外衣,深入理解其内核。首先,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磁石。 他不仅仅是一个特工,更是一个集绅士风度、高超技能、浪漫情怀和冷酷执行力于一身的.............
  • 回答
    “996” 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热词,可工地上的 “007” 却鲜有人问津。这事儿细琢磨,确实有点意思。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那点加班文化能掀起波澜,而同样甚至更甚的工地辛苦,却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这背后,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信息传播的“噪音”与“焦点”互联网公司,它的工作性质本身就离不开互联网。它的员工.............
  • 回答
    关于新版007接任者将由黑人演员出演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在影迷和评论界都引起了相当大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007系列电影本身的历史积淀和它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詹姆斯·邦德,这个特工的代号,已经和肖恩·康纳利、罗杰·摩尔、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尔·克雷格等一系.............
  • 回答
    说实话,当初选择建筑,很大程度上是被“钢筋水泥”背后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给吸引了。大学毕业时,看着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总觉得这才是真正能触摸到的、改变世界的东西,不像有些行业,感觉做什么都飘飘忽忽的。刚入行那会儿,确实被现实狠狠“教育”了一番。传说中的“007”不是说说而已,很多项目,尤其是在赶.............
  • 回答
    上海尤安设计院26岁设计师的悲剧,像一声惊雷,再次将建筑设计行业的“007”常态推到了公众面前。当程序员“过劳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时,为何建筑师们在类似的生死线上挣扎,却鲜少听到来自社会的广泛声援和深刻反思?这背后,隐藏着行业生态、社会认知和文化认同等多重复杂的因素。行业生态的“沉默螺旋”:为.............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