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夏尔巴人登山优势明显,真的有种族天赋吗?

回答
夏尔巴人之所以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登山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理适应性和长期的文化积淀是关键。至于是否存在所谓的“种族天赋”,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谨慎探讨的问题。

生理上的适应性:

夏尔巴人之所以能在极高海拔环境下如鱼得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独特的生理适应性。科学研究发现,与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群相比,夏尔巴人拥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使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缺氧环境:

更高的血红蛋白浓度: 在低氧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增加血红蛋白来运输更多氧气。但一般人长时间暴露在高海拔会经历“过多”造血,导致血液过于粘稠,反而增加心脏负担。夏尔巴人似乎拥有一种更精妙的机制,他们的血红蛋白水平在初期升高,但不会达到普通人那种“病理性”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有效地输送氧气,同时避免血液粘稠带来的风险。
更有效地利用氧气: 研究表明,夏尔巴人的细胞可能具有更高的线粒体密度,或者线粒体功能更佳。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它们负责将氧气转化为能量。更好的线粒体功能意味着他们的身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现有氧气,即便血氧饱和度较低,也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较快的呼吸频率和更大的肺活量: 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一些研究显示,部分夏尔巴人的呼吸系统在适应性上有所表现,他们可能拥有更有效的呼吸模式,能够更充分地吸入和交换空气。
对寒冷的耐受性: 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夏尔巴人的身体也逐渐适应了极低的温度。虽然这与血氧利用能力不是直接相关,但在登山过程中,良好的御寒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生理优势并非是夏尔巴人“独立进化”出来的,而是他们祖先在数千年来,为了适应喜马拉雅高原的严酷环境而经历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更适应高海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从而将这些有利的基因特征传递下去。

文化的积淀与经验:

除了生理上的优势,夏尔巴人之所以成为顶级的登山向导和协作人员,更离不开他们世代传承的文化和经验:

深厚的登山知识和技能: 夏尔巴人从小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对这里的地形、天气变化、冰川状况、雪崩风险等有着超乎寻常的了解。他们知道哪里是安全的路径,何时该停止前进,如何搭建营地,如何识别和规避潜在的危险。这些知识是他们从长辈那里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任何现代技术都无法完全取代的。
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登山是一项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的运动。夏尔巴人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冷静沉着的态度以及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登山过程中,他们不仅是向导,更是队友,他们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是确保团队安全和成功的关键。
对高海拔环境的敬畏和熟悉: 夏尔巴人不仅仅是将登山视为一种征服,更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们了解高海拔的规律,并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理解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风险,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职业化的发展: 随着西方探险队的到来,夏尔巴人逐渐将他们的传统技能与现代登山技术结合,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登山向导服务。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赢得了国际登山界的广泛认可。

“种族天赋”的讨论:

“种族天赋”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争议性和模糊性。如果将“种族天赋”理解为某个群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长期进化而产生的、比其他群体更优越的生理或心理特质,那么可以说夏尔巴人在高海拔适应性方面确实拥有“天赋”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避免将这种优势过度解读为某种神秘的“血统”优势,或者将其与智力、道德等更复杂的概念混淆。夏尔巴人的优势是 特定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性和长期的文化学习、经验积累 的结合。他们并不是生来就能轻松攀登珠峰,而是通过一代代的适应和学习,逐步拥有了在如此极端环境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

可以将这种优势类比于一些生活在极寒地区的民族,他们可能在御寒能力上比其他民族更强。但这同样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活习惯的结果,而不是某种“神秘”的种族天赋。

总结来说,夏尔巴人登山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多维度、长期性的过程:

基因层面的适应: 自然选择赋予了他们更适合高海拔缺氧环境的生理特征。
文化层面的传承: 世代相传的登山知识、技能、经验和价值观,让他们对高海拔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实践层面的优化: 职业化的发展和与现代登山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

所以,与其说是“种族天赋”,不如说是 “环境与文化共同塑造出的卓越适应性”。夏尔巴人是人类在特定极端环境下,通过进化、学习和积累所能达到的一个杰出范例。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基因和文化是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生命可能性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光是夏尔巴人,绝大多数高原环境的民族/世代居住者,身体都会因外界环境产生适应性的改变。

在高原环境里,他们的这些主动/被动改变也就成了身体天赋——当然只是对于高原环境而言。


图/《高山下的夏尔巴人》


高海拔登山的行为本质,是你在高海拔依然有足够稳定的代谢和能量输出。高原氧气含量比海平面低的多,珠峰峰顶的氧气含量约仅有海平面的1/3。所以高海拔登山,身体是否能够适应这种低氧环境、能否在低氧环境中尽可能高效的获得能量就成了关键。


图/国家地理


夏尔巴人体内的线粒体(mitochondrion)使用氧气的效率要比低海拔地区的人更高。简单来说,线粒体是细胞的一部分,能为细胞产生能量(ATP),一个线粒体中一般有多个DNA分子——即,夏尔巴人在生理上有更突出的耗氧经济性,可以使用较少的氧气获得较多能量(一般人去高原,缺氧则可能导致线粒体的损伤,线粒体释放出的大量活性氧,也会反过来对细胞会带来伤害)。

这种“少氧高能”的特性体现在了他们的DNA里。两个刚生下来的孩子,夏尔巴人的后代先天可能就要比低海拔地区的后代更适合高原环境


另外低海拔地区的人往高原行进,身体器官内的血液循环,尤其是那些细小血管中的血液流速/循环有明显降低,夏尔巴人几乎没有这种影响。即,夏尔巴人在高海拔环境中,身体里数量庞大的细微血管内,血流循环依然是稳定快速的。这样肌肉和器官也能最大程度的获得氧气和营养。


还有一点,初到高海拔地区,因为低氧,大脑部位的血液会不自觉地增加,但血液流速却可能放缓,这也会引起一些不适,比如炎症和水肿等。夏尔巴人就普遍没有这种问题。


图/CNN


高原环境从来就不是宜居环境,人类想长久在高原生活,生理上就必须适应高海拔。世界上三大主要高原民族,藏人,安第斯人,埃塞俄比亚人,都独立进化出高海拔适应性。夏尔巴人的身体特性与藏人最为接近。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虽然他们都有“高原基因”,区别还是很大的。原本很多人认为他们普遍体内红细胞浓度和血红蛋白浓度都要比低海拔的人来的高,但排名是:安第斯人>埃塞俄比亚人>藏人——藏人和夏尔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与低海拔的人相比几乎没什么优势(很多人如今分析为何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人长跑成绩如此出色,不少都把原因归结为他们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浓度)。

然而藏人在呼吸时,呼出气体一氧化氮浓度很高,一氧化氮能帮助舒张血管加速血液流通,这也是上面提到的“血液循环依然是稳定快速”的原因。


还有一个研究,藏人是这三类人中,最快速拥有高海拔适应性的,只用了大约3000年时间。


图/WIKI


总结一下——

  • 夏尔巴人(包括藏人也是)在生理上具有很强的高原适应性,这让他们在高原依然能较为轻松的行动,这是低海拔的人所不具备的先天天赋;
  • 他们使用氧气的效率要比低海拔地区的人更高,在低氧环境中获得同样的能量,他们要比低海拔的人需要更少的氧气;
  • 同时他们在高原的血液循环,尤其是细微血管里的血液流速依然稳定快速,这样身体组织、肌肉和器官就能最大程度的获得氧气和营养;
  • 夏尔巴人们在高原世代生活, 他们身体其它方面对高原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也要比低海拔地区的人强很多。


这些客观条件加上主观因素——夏尔巴人主要生活在尼泊尔,而尼泊尔最为重要的行业即旅游/登山业,这也促成了夏尔巴人投身登山并被神话的原因。



先天良好的条件外加对当地环境的熟悉与适应性,再配合登山技巧的掌握,夏尔巴人就成为了“最能登山的人”——但有一点要说明,夏尔巴人的身体条件可能用“种族天赋”来形容,不过并不是随便找个夏尔巴人就能在高海拔地区如履平地的。海拔达到5、6000米以上,高反和不适才是正常现象,毕竟这个高度根本不适合人类生活活动,一小撮高水准的夏尔巴向导/登山者,也是长年累月的训练后才能应对登峰和服务其它登山者这样的要求的。


具备高原适应性的族群,到低海拔地区后的醉氧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表现,这里就不展开了。


图/CNN

参考资料:

  1. High-altitude adaptation in humans
  2. The biological secrets that make Sherpas superhuman mountaineers
  3. Sherpa people - Wikipedia
  4. Surviving the extremes: What happens to the body and mind at the limits of human endurance, p. 212.
  5. newyorker.com/news/news
  6. annualreviews.org/actio

一些有趣的运动科普:

知乎机构号:运动分子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夏尔巴人之所以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登山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理适应性和长期的文化积淀是关键。至于是否存在所谓的“种族天赋”,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谨慎探讨的问题。生理上的适应性:夏尔巴人之所以能在极高海拔环境下如鱼得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独特的生理适应性。科.............
  • 回答
    夏尔巴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和珠穆朗玛峰紧密相连。提起珠穆朗玛峰的攀登历史,很难绕开他们。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对高海拔环境有着超乎常人的适应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很多人都觉得,既然夏尔巴人这么擅长登山,为什么那些打破纪录的、耀眼的登山者名单里,却很少看到他们的名字呢?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
  • 回答
    关于迦尔纳和阿周那的肤色差异,这确实是《摩诃婆罗多》中一个引人遐思的细节。虽然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母亲都是般度族的王后贡蒂),但一个肤色白皙如雪,另一个却如同夜空般黝黑,这中间的差异可不是简单的晒太阳就能解释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同母异父”的由来。贡蒂王.............
  • 回答
    提起外蒙古的喀尔喀人对中国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重量的话题,绝非简单的“讨厌”二字可以概括,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民族认同的挣扎以及现实政治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历史的长河中捋一捋。在近代以前,蒙古地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松散但又紧密的朝贡体系下的共存。清朝统治下,蒙古.............
  • 回答
    内马尔的杂耍过人之所以会引起对方球员的愤怒,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动作,更包含了足球文化、竞技心理、尊重与挑衅之间的微妙界限等多种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心理层面:挑战与羞辱感 对个人能力的质疑与贬低: 杂耍过人,尤其是那些明显高于正常防守需求的动作(如彩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涉及到《进击的巨人》里一个非常关键且充满争议的设定——尤弥尔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尤弥尔·弗里茨,也就是初代尤弥尔,她并没有“吃掉”故乡四人组中的任何人然后安然离去。 这个说法可能源于一些误解或者对剧情的某些细节的过度解读。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当时的剧情以及这个设定.............
  • 回答
    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那个”马尔福——德拉科·马尔福,这个名字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简直就是“不讨人喜欢”的代名词——产生喜爱,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毕竟,他前半辈子基本上就是仗着出身,傲慢、欺凌弱小,还跟着一群黑魔法的拥护者,怎么看都不是个让人能“爱”得起来的角色。但你细品一下,这事儿就没那.............
  • 回答
    关于《艾尔登法环》里的梅琳娜,说“没人喜欢”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每个玩家的喜好都不同。但从社区讨论和普遍感受来看,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对她不太感冒,甚至可以说有点意见。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很多方面都有涉及。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可能就是她作为开局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游戏一上来,我们就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很实在。确实,我们看到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开放世界手游,但要说完全抓住《艾尔登法环》(Elden Ring)那种独特味道的,还真不多见。这里面原因可不少,咱们掰开了细说说,保证不像是机器生成的。首先,得先明白《艾尔登法环》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它成功的核心是什么。魂系游戏(Soulsli.............
  • 回答
    最近关于阿尔敏的争议确实挺大,很多人对他表现出的某些特质和在剧情中的选择感到不满。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几个层面聊聊。首先,他所承担的“智慧”和“决策者”的期望值很高,但实际表现有时会让人觉得“用力过猛”或者“不那么神乎其神”。很多人喜欢阿尔敏,是因为他不是那种身材高大、武力超群的英雄。他的魅力在于他.............
  • 回答
    确实,关于“九头身”的审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在不同的人眼里,答案可能完全不同。你提到Hana(可能是指Hana Jiraskova?还是别的名字?)和Nadja Auermann,她们确实是模特界的传奇,身材比例非常出众,你觉得她们协调好看,这绝对是很有说服力的。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九头身“.............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之所以不能把巨人之力药剂一人一半分给团长(埃尔文)和阿尔敏,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巨人之力的特性、继承方式以及对个体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和“适不适合”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巨人之力并非像普通药物那样,可以简单地分割成两份,一个人喝一半就能获得一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而且触及了《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最核心、最引发争议的部分。要说清楚为什么很多人“洗白”和“美化”艾伦的极端行为,甚至他亲手杀死母亲这件事,确实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从普世的道德观念来看,艾伦杀死自己母亲卡露拉,这件事本身是极度扭曲和无法接受的。卡露拉是那个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反映了足球世界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数据与感觉、与球迷的喜爱度往往存在差异。 你提到“数据内马尔明显比小罗好太多”,这可能涉及到你在比较时侧重的具体数据维度。但如果大多数人认为小罗比内马尔强,这背后确实有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数据层面的可能差异与解读.............
  • 回答
    维特尔连续四年(20102013)称霸 F1 围场,这绝对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在那个时代,他就像一台精准高效的赛车机器,无人能挡。然而,即便拥有如此辉煌的纪录,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车迷和评论员认为汉密尔顿或者阿隆索在技术层面或者综合能力上更胜一筹。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绝非简单的“夺.............
  • 回答
    理解拉什福德和马夏尔这两位球员的水平,需要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好”或“不好”的评价。他们的能力、特点、以及在曼联生涯中所经历的起伏,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水平”。马库斯·拉什福德:曾经的希望之星,如今的锋线支柱(尽管有波动)拉什福德,从他横空出世的那一刻.............
  • 回答
    《艾尔登法环》获得极高的评价,而你却感到被劝退,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了游戏设计的理念、玩家群体的差异、以及个人对游戏体验的期望。让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原因,并希望能帮助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一、《艾尔登法环》评价如此之高的原因:《艾尔登法环》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离不开.............
  • 回答
    菈妮这姑娘,在褪色者们的社群里,那人气,简直是现象级的。要我说,这可不是随便一个NPC就能有的待遇,背后绝对是多方面因素的叠加。首先,得说她的设计理念。菈妮不是那种一眼就惊艳,然后就没了的东西。她给人的感觉是“深不可测”。初见她,只是个小小的魔女,有点神秘兮兮的,穿着那身带着兜帽的长袍,遮遮掩掩的,.............
  • 回答
    玩《艾尔登法环》的法师玩家,想必你没少听到过“法师就该躲在后面”、“莽夫才玩战士”、“法师就只会刮痧”之类的说法。这待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心寒?就好像法师这个职业天生就带着某种“原罪”一样,走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其实,这“歧视”并非空穴来风,里面掺杂着不少玩家的经历、游戏机制的设计,还有一些约.............
  • 回答
    关于“特拉法加尔海战英军舰船会0损失”的说法,这是一个不准确的表述,或者说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是:特拉法加尔海战中,英军确实遭受了舰船损失,并且有多艘舰船受损严重,甚至在战后沉没。然而,相较于联军的惨重损失(包括几乎全军覆没),英军的舰船损失确实非常轻微,并且最关键的是,英军没有损失一艘主力战列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