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美国综合来看黑人和黄种人的地位哪个高?

回答
在美国,要综合地比较黑人和黄种人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群体“更高”或“更低”。这其中涉及到历史、经济、教育、政治参与、文化接受度等诸多方面,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下,这些群体的境遇也会有差异。

历史遗留的影响:

首先,理解美国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历史。

黑人群体: 美国的黑人,其地位的起点是奴隶制。长达几百年的奴隶制,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和人身权利,更在制度和文化层面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即使在废除奴隶制后,通过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等形式的种族隔离和歧视,黑人仍然在经济、教育、住房、司法等各个方面遭受系统性的压迫。民权运动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影响仍然是渐进的,并且反歧视的斗争仍在继续。因此,黑人群体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在与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和历史不公进行抗争中塑造的。

亚裔(黄种人)群体: 亚裔群体的历史在美国也充满挑战,但性质有所不同。早期抵达美国的亚裔(主要是华人、日本人)也面临过严重的歧视,例如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等。他们也曾被视为“永久外国人”,在法律上受到限制,并且在劳动力市场和社区中遭受排斥。然而,与黑人群体的奴隶制历史相比,亚裔的经历更多是基于“外国”身份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歧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不同亚裔族群(如印度裔、韩裔、越南裔等)的到来和融入,亚裔群体的经济和社会表现逐渐提升。

经济和社会指标的比较:

当我们看一些具体的社会经济指标时,会发现一些趋势,但也需要谨慎解读。

收入和财富: 在平均收入和财富方面,一些亚裔群体(特别是某些东亚和南亚族裔)的数据往往高于美国平均水平,也高于黑人群体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教育程度、职业选择、家庭结构等因素有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亚裔都非常富裕,亚裔内部也存在显著的贫富差距,某些东南亚族裔的经济状况可能不尽如人意。

教育: 亚裔群体在教育领域通常表现突出,高中毕业率、大学入学率、获得高等学位的比例都相对较高。这通常被归因于文化重视教育、家庭投入、以及一些亚裔移民群体本身受过良好教育的背景。相比之下,黑人群体在教育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虽然在高等教育普及率上有所提升,但教育资源不均、学业成就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

职业分布: 亚裔群体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等高薪职业领域通常占有较高比例。黑人群体在一些服务行业、公共部门、以及部分蓝领职业中比例较高。

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观察:

“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 亚裔群体有时会被贴上“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方面似乎肯定了他们在经济和教育上的成功,但另一方面也掩盖了亚裔内部的差异性和面临的挑战,并且可能被用来对比和贬低其他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群体),加剧了族裔间的矛盾。同时,这个标签也给亚裔个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必须表现出色。

公众形象和媒体呈现: 在媒体和流行文化中,黑人群体常常被赋予更复杂的形象,有时是边缘化、负面化(如与犯罪、贫困相关),有时也成为反抗、文化创新的象征。亚裔群体的公众形象则相对较少被深入探讨,有时被刻板化为“书呆子”、“安静”、“顺从”等形象,或者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成为“他者”或喜剧角色。

政治参与和代表性: 黑人群体在美国的政治参与历史悠久且深刻,他们在投票权、民选代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国家政治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亚裔群体的政治参与也在增加,但其代表性在一些领域仍有待提高,并且亚裔的政治诉求和投票倾向也因族裔背景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遭受的歧视类型: 黑人群体在美国面临的歧视,更多是基于长期的、制度化的种族歧视,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但不限于警察暴力、司法不公、就业和住房的隐性歧视等。亚裔群体也会遭受种族歧视,尤其是在近年来,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有所上升,这与地缘政治和文化偏见有关。但这种歧视往往更多地与“外国人”身份、文化差异、或者特定事件(如疫情)联系在一起。

总结:

综合来看,美国社会地位的高低是一个动态且多层面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

从平均经济指标(如收入、财富)和某些教育成就来看,一些亚裔群体的表现可能优于黑人群体。
然而,这并不能代表所有亚裔的普遍情况,也掩盖了亚裔内部的巨大差异。
同时,黑人群体在美国社会地位的低落,其根源更深植于几个世纪的奴隶制和系统性种族歧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黑人的生活。
关于“地位高低”的讨论,也需要警惕将不同少数族裔群体进行简单对比,因为这可能忽略了每个群体所经历的独特历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内部的多样性。

更重要的是,美国社会对于“地位”的认知,以及社会公正的实现,是一个持续的、复杂的进程。两个群体都在为争取更公平的待遇和更充分的权利而努力。与其说哪一个群体“地位高”,不如说,黑人群体在美国社会中,仍然在为克服由历史遗留和持续存在的种族主义造成的系统性劣势而进行着更为艰巨和长期的斗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在美黄种人经济实力强,地位理应远远高于黑人。

但实际上黄种人地位很多时候不如黑人,原因有几个:

1.在美华人并不团结。

从几百年前开始,华人群体间内部矛盾较大,既没有统一的诉求,也没有组织,更没有能团结族人对外争取利益的领袖。


2.华人对当地政治漠不关心。

华人参与政治维护自身权益热情不高,也很少帮助其他少数族裔争取权益,当然很难得到其他族裔的支持。

3.少数华人的作为不仅让白人看不起,还让黑人看不起。

杨安泽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他和自己的妻子在此次疫情中因亚裔身份遭受到了不少人的歧视,这样的经历令他对自己的亚裔身份“感到羞耻”,他声称自己每天都在努力证明自己是个美国人。

这番言论甚至还引发了非洲裔美国人的愤怒,一位非裔美国人评论道:“请收回你这套通过讨好白人来证明自己是美国人的说辞,这令人恶心。”

你把自己当美国人,真正的美国人会把你当自己人吗?

而右翼政客巴不得把对华的打击面扩大化到整个亚裔,达到从内部瓦解、分而治之、阻止整个亚裔团结的目的。少部分华人说出这样的不团结言论,只能进一步恶化在美华人的生存环境。


菲律宾的“大仑山惨案”证明了被外部势力分化瓦解的恶果,在外华人要警惕!

1590年,马尼拉“涧内”华商有三、四千人,全岛华商总数为六至七千人,还不包括贸易季节来往的行商。到1602年,华商总数已增加到一万余人,而全菲的西班牙人才一千二百多人。华商的激增,引起西班牙人的恐惧,他们千方百计要加以消灭和驱逐。

于是西班牙人挑起一场屠杀华商的暴行。1603年10月6日,用大炮将华商的集中居留地“涧内”轰为平地,杀伤华商1500余人,10月7日,又杀1500多人。西班牙军队头目丧心病狂地命令士兵“不要放过任何人,遇到即杀”,“在路上、在别处,都毫不迟疑地遇到即杀,尽量多多地砍杀”。据《东西洋考》记载:“初三日,华人在大仑山饥甚,不得食,冒死攻城,夷人伏发,燃铜铳击杀华人万余,华人大溃或逃散,饿死山谷间,横尸相枕,计损二万五千人,存者三百口而已。”至于华商损失的财产,更是难以估计。

10月5日,阿库那再次采取分化华侨的策略。他扬言,凡愿意接受保护的华侨,可以把财物运入 马尼拉城 ,其人也可取得证件,表明来自“敌营”。

结果,断了脊梁的“八联”富商,应命而去的一千八百人,其他工农劳动者和小商贩,则纷纷加入起义队伍。阿库那是十分狡猾的。他在马尼拉城处于危急状态之下,敢于大开城门,放进人数远远超过西班牙强盗的大批华侨,一则是看准了这些富商乃殖民统治的忠实维护者,不仅不至起事,还可协助守城,再则借此便把财物骗进城去,听他任意摆布。事实上,这批卖身投敌的叛徒,到头来也并没有受到“保护”。

10月6日,起义华侨分三路向马尼拉城发动进攻。阿库那则派出一小队西班牙士兵和八百名日本人进行反击,杀伤华侨一千五百人。这一天,全菲最大最繁盛的“八联”市区被马尼拉炮台的加农炮夷为平地。强盗们严格指定“八联”建筑位置的险恶用心,终于达到预期的目的了。

10月7日,阿库那组织西班牙火绳枪手一百五十人、日本人五百人、邦邦牙人一千人全面反攻,“砍杀所遇到的一切华侨”,当场遇难华侨一千五百多人。华侨失利后,分向圣 发洛(San Pablo)、巴坦加斯(Batangas)和拉贡纳(Laguna)退却。在退却中,他们受到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菲岛土著人的穷追堵击。《菲律宾华侨叛乱实录》的作者说,阿库那命令他们“不要放过任何人,遇到即杀”。华侨的人数“如此之多而且乱,我们的人,在路上、在别处,都毫不迟疑地遇到即杀,尽量多多地砍杀。”

退到圣帕发洛的华侨,在那里筑寨自卫。在这场自卫战中,他们曾结果了西班牙队长贝拉斯科(Capt.Lueys deVelasco)和其他若干敌人,但受到西班牙火绳枪手二百人、日本帮凶四百人、回教徒二百人、黑人三百人、邦邦牙人二千人的围攻,当场遇难者一千八百多人。10月13日,起义华侨三百人冲出包围逃入深山密林,受到敌人的穷追,“没有留下一个活的”。后来,围攻帕发洛的敌人转头进攻巴坦加斯的华侨,杀华侨一千一百多人。这个地区的部分华侨退入深山。可以设想逃入深山的是不会有什么好运道的。拉贡纳是山区,退到这里的华侨二千多人,“疲惫不堪,受了伤,没有任何自卫手段”,受到西班牙火绳枪手二百人、日本帮凶八百人、邦邦牙人三百人和其他土著人五、六千人的围攻追捕,统统都被杀光。其中有四百多人是被邦邦牙的西班牙乡长阿发洛斯(Hernando de Avalos)所俘虏的。阿发洛斯把他们每两人绑成一双交给日本人去屠杀。他们杀害这四百多名华侨俘虏之残酷,连西班牙的历史学家也公认不讳。但是,一个西班牙作家说,“西班牙历史学家说日本人和菲律宾人杀害华侨,杀的残忍。这是十分可能的。他们的指挥人阿发洛斯是给他们做出了榜样的。”一个现代西方历史作家也说,日本人屠杀华侨之盲目残忍“很难讲是超过西班牙人的”。让魔鬼去赞美谁更残忍罢。

据《菲律宾华侨叛乱实录》的作家说,大屠杀后,“八联”已成灰烬,阿库那命令华侨都可到马尼拉城内去暂住,结果来者仅四百人。有一文献说,1604年,马尼拉地区只剩下华侨四百五十七人。另一估计说,生者不足八百。

据此,可知那些被阿库那两次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骗进马尼拉去的几千华侨富商,也都成了西班牙强盗的刀下鬼了。

这次种族绝灭大屠杀究竟毁灭了多少华侨,说法不一。《明史》说是两万五千人,福建巡抚致阿库那的信件说是三万多人。这是中国方面根据归国华侨所呈述的估计。当时某些西班牙强盗估计为两万三千人。现代西方历史学家多数都接受这个估计。但是当时西班牙强盗中就已有人对这个估计表示怀疑了。他们说,“被杀的华侨人数还要大得多”。西班牙官员“掩盖或降低了被害人数。是因为他们违反皇家禁令,允准那么多的华侨非法入境的真相不致公开暴露的原故。”我们认为,最后这个说法是相当可信的,全部被害华侨的总数当决不在三万以下。在此同时,西班牙强盗只损失一百五十人。

这场大屠杀中,华侨损失多少财产,更加难以估计。所可知者,事后经省督阿库那标卖所入,拨为军用者三万六千多比索,缴入“皇家金库”者又三万多比索。至于省督、大主教、法官、军官等殖民政府的大小头目私分入己的,西班牙人、日本人和各族菲律宾土著人乘机抢劫的,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从西班牙殖民主义强盗所留下的文献中,我们很难总结起义华侨彻底失败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在华侨内部所出现的叛徒,一个马来姘妇塔拉费拉,一个起义组织者黄江,以及大批富商败类都发挥过极其恶劣的反动作用的。


所以提升在美华人地位的唯一方式就是团结,但目前阶段做好团结非常困难。

user avatar

解释一下评论区提到的两个问题:

一、杨安泽作为美国人是不是要爱中国?

爱美国还是爱中国是杨的自由,这点没什么可说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祖国的权利,但没有选择祖宗的权利。所以自己是什么种族并不是原罪。

杨安泽有一次去买东西时,碰到三个美国中年人(估计是白人),抬头看了杨,皱了一下眉头,眼中带着谴责。于是,杨先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亚裔,并为此感到有些羞愧。

杨认为,怎么解决亚裔被歧视的问题呢?他举了一个例子:二战中的日裔美国人尽最大理论踊跃参军,用这个来证明他们对美国的忠诚。在疫情面前,亚裔美国人必须表现的比普通美国人更像美国人....用爱国行为证明自己的忠诚。华裔医护要更多的去前线,华人要捐更多的钱,要更多的服务社区。

这种“要让白人对自己满意”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对自己身份的背叛,所以我说他递了投名状。

他的观点其实美国的亚裔也是不认同的。我贴一段比较主流的观点。

杨安泽的言论其实是在进一步加强美国社会对于亚裔的刻板偏见,即亚裔就应该闷头努力工作,别抱怨太多。可结果却是亚裔被认为不能去抨击种族主义。
作者认为亚裔真正应该做的是与杨安泽所说的相反的事情——站出来抨击种族主义。

二. 华裔强大的依仗为什么是中国。

最近我在抖音上经常能看见一些中国老板在非洲的小视频,甚至有些中年大叔在那边搞起了后宫。总之但凡有点钱在非洲都能活的跟帝王一样。

同样的剧本我在乌克兰也见到了,视频里的中国厨师小哥可以肆无忌惮的调戏东欧美女,他的抖音简直就是一本“集邮册”

我的问题是这种情况在美国能出现吗?在西欧能出现吗?

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穷国人民的心态崩了。

他们觉得外国人有钱,就有义务“帮助”他们,或者为了好一点的生活,就可以不顾尊严,无原则的迁就他们。

这也是杨安泽们的心态,由于中国不够强大,他们认为自己来自弱势文明,为了融入更先进的文明,需要摒弃自己的根,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

小镇的做题家们既然已经在北上广买房买车了,就再也不想回老家了,不仅不想回,还因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耻。

要摆脱这种心态首先要中国强大,其次要自强,起码是心理强大。

上世纪美国小说《根》有句话:即使肤色较淡,只要身上有一滴黑人的血就是黑人” ,作者暗示“双重意识”下的所有美国黑人身体共同流淌着黑人的血液。这一点无法改变只能正视。


原答案:

老规矩先亮剑,再解释:

以前大户人家养的奴才,大致分成两种人。

一种被称为“家生子”。就是祖祖辈辈在主人家做奴隶,这种人就算懒点、笨点、平常喜欢占点小便宜主人也喜欢,因为是自己人,且没有退路。“家生子”们自己也明白,如果被主人赶出去基本上就要在街上饿死,所以那怕损公肥私也不会太过分。

另一种人是外来户。在大户人家没有根基,如果想顺利留下来就要内卷把自己的同胞挤下去,如果想更进一步成为一等家奴就要像杨安泽一样递“投名状”。

杨安泽骨子里学会了美国人的歧视,但是他自己本身不是白种人,于是他只好自我歧视。

没有投名状,干得好就是间谍。

2020年7月7日,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一次演讲中毫不掩饰地说道: 联邦调查局大约每10个小时就要启动一宗与中国有关的情报案件,目前总计有2500个案件正在进行中。
仅仅在2020年5月,就有多名华人科学家被捕或被判刑:
5月11日,美司法部公布,著名华人科学家李晓江参与中国高校活动,判处一年监禁,罚款35000美元。
5月13日,FBI逮捕遗传学专家王擎,指控他隐瞒与中国高校的联系,并收受中国提供的研究经费。 2020年5月22日,华人科学家郑颂国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回国旅途,没想到却在阿拉斯加中转时被FBI逮捕。
2020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叶延庆被捕,面临多项指控。

如上:黑人和黄种人的区别就是一等家奴和二、三、四……的区别。

现在美国,种族结构似乎被限制在一种非黑即白的框架里。人们都能接受历史上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Black Civil Rights Movement),但是在涉及到其他有色人种的时候似乎就不再如此。这种状况就导致在一些人的理解中,美国的种族就剩下黑白两种颜色。

题主的问题问的很到位,在美国社会“黄种人”不分华裔、日裔或韩裔……。普通美国人眼中黄种人就是所有长的都差不多的亚洲人,就是抢白人工作的“外来户”。他们分不清,也没兴趣知道身边的人是从那个国家来的。

知乎类似问题的评论

美国的种族歧视链里,黑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别看他们穷,但地位远高于华裔。

前几年,有个黑人歌手编了一首歌,叫《要偷就偷中国佬》,专门教唆大家偷中国人,歌词大意内容是中国人不喜欢把钱存银行,胆小,被盗抢之后不喜欢报警等。

华人想反对,但是没卵用,这在美国叫“言论自由”。

种族歧视和言论自由,其实都只是工具而已,具体怎么用,那得看执法者怎么想。

去年在推特上看到一个视频:

纽约长岛,川普支持者集会。一华人开着皮卡,车上插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子,这是川粉的标准动作,兴冲冲带着全家去参加。人多,停车时发生争执,被白人责骂:“滚回你国去!”意思就是,呸,你华人也配挺川普!

在美国红脖子们狂热、黑叔叔嚣张也就罢了,你个在川普的证人助理口中“所有黄中人长得都一样的”外来户,作为人家的眼中钉,想跟着搞民粹都没资格,你还敢张狂,老老实实做人都来不及?

美国人歧视亚裔是有传统的,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直到1943年才废除,在这之前美国欢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除了华人。所以那会的民族熔炉是不含华裔的,至于现在含不含真的不好说。

美国政府对《排华法案》的正式“道歉”是在2011年和2012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一项道歉案,时隔129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参议院通过的议案中,没有使用道歉(apology)这个词,而是使用的遗憾(regret),程度更轻。华人在美国提高自身地位的拼搏依然任重道远。

疫情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当社会的焦虑转移到移民身上时,移民就遭殃了。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一种明显的模式,在不稳定以及艰难时期,歧视(情况)会不断增多,需要有人来背锅。”这句话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副州长弗拉纳根(Peggy Flanagan)。

霍乱爆发的时候美国指责爱尔兰人,小儿麻痹症爆发时意大利人背锅,肺结核和水痘蔓延时中国,日本和墨西哥成为替罪羊,艾滋病在美国肆掠时则是海地人被妖魔化。

在现代文明的‘外衣’下,种族歧视看似不能为西方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所容许,但直到现在,种族歧视在很多人的内心仍有遗存。一旦有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就会爆发出来。只能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现在新冠来了社会地位最低的华裔就成了转嫁社会矛盾的替罪羊。以至于同样得了病,医院先救白人,再救黑人,最后救华裔,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过黑人。

歧视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化身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由此导致偏见被放大。或许美国主流政治阶层在这方面仍然是较为清醒冷静的,但民粹的崛起会让政治决策不得不对民意或极端舆论让步。

1992年洛杉矶暴乱期间,很多韩裔商店被黑人洗劫,警察无所作为,最后是韩裔自己拿起枪守卫他们赖以生存的店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十年后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国之际,纽约地铁上,一黑人男子要求身边一亚裔男子离开自己,并向其喷洒消毒液。

所以,尊重是自己争取的,不是别人赏赐的。按照世界的“黑森林”理论推断,华裔彻底不被歧视恐怕还要等到中国真正强大起来的那一天。

user avatar

你把“在美国综合来看”这几个字去掉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要综合地比较黑人和黄种人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群体“更高”或“更低”。这其中涉及到历史、经济、教育、政治参与、文化接受度等诸多方面,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下,这些群体的境遇也会有差异。历史遗留的影响:首先,理解美国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历史。.............
  • 回答
    孟美岐在《我就是演员》第一期里和李冰冰搭档出演的《半生缘》片段,可以说是一场相当有话题性的表演,也让不少观众对孟美岐这个跨界演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整体观感上来说,孟美岐这次的表现,我觉得是 有亮点,但也有非常明显的不足。李冰冰作为影后级别的演员,她在舞台上的稳定发挥和角色张力是毋庸置疑的,这无疑为.............
  • 回答
    在美国拿3000美元月薪与在中国拿3000元人民币的等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从汇率、生活成本、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税收与福利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1. 汇率换算:3000美元 vs 3000元人民币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7:1(2023年数据),因.............
  • 回答
    在美国,参议员(Senator)和众议员(Representative)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参议员的地位通常略高于众议员:一、 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立法权力的核心: 美国国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大分支(行政、立法、司法)之一,掌握着.............
  • 回答
    在美国旅行或生活,有一些事情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以免触犯法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冒犯当地文化。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在美国千万别做什么”: 1. 尊重法律和规则,避免以下行为: 持有、使用或分发非法毒品 (Illegal Drugs): 原因: 美国联邦和各州对毒品管制.............
  • 回答
    在美国,选择有机牛奶(Organic Milk)还是含有人工香料的大豆牛奶(Soy Milk with Artificial Flavor)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决定,取决于你的健康偏好、饮食习惯、过敏情况、以及对食品成分的关注程度。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地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 有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些敏感的点。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国人看待中国海军发展的普遍心态: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美国海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全球绝对的主导力量,拥有数量庞大、技术先进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从规模、技术积累、作战经验.............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在美国是否存在“黑人皮肤+良好教育=优势”的说法,以及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美国社会中关于种族、教育、社会经济地位、机会均等以及是否存在逆向歧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朗普总统是否真的说过类似的话。在公开场合,特朗普总统确实曾对少数族裔,特别是.............
  • 回答
    在美国坐火车,尤其是长途火车,体验可能与你在许多欧洲或亚洲国家乘坐火车的感觉截然不同。它融合了一种怀旧的浪漫、独特的美国风情,但也伴随着一些需要你提前了解的现实情况。1. 公司与路线:Amtrak 是你的主要选择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客运火车服务由一家名为 Amtrak(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的半官方公.............
  • 回答
    在美国学术界,想拿到终身教职(Tenure)绝非易事,这背后是一条漫长、严苛,充满竞争的道路。它不仅是对你学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你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保障。这条路有多难走?想象一下,你已经在美国大学里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拿到博士只是起点,接下来的路才是真正的考验。1. 博.............
  • 回答
    关于社区华人比例增加是否会导致白人搬离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而且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复杂,不像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一些情况,当一个社区的种族构成发生显著变化时,原有的居民可能会选择搬离。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上被称为“人口迁移”或者更具体的“同质性迁移.............
  • 回答
    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关于受到歧视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答案也并非简单的“多”或“不多”。实际上,这种经历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的地理位置、经济背景、教育程度、年龄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方式等多种因素。总的来说,歧视现象是存在的,而且在某些时期、某些地区或某些特定群体中会更加明显。.............
  • 回答
    在美国贩毒这事儿,说实话,从法律层面上讲,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贩毒者一旦被抓,面临的是法律的严惩,而不是去考虑交税的问题。但咱们深入聊聊这个“交税”的话题,虽然贩毒者不会主动去报税,但这里面确实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甚至可以说有些黑色幽默的“税收”概念,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法律层.............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坐在自家门廊的摇椅上,手中端着一杯热乎乎的咖啡,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阵阵青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悠扬而宁静,打破了清晨的沉寂。这就是美国小镇生活的开端,一种截然不同的节奏和韵味,与大都市的喧嚣截然不同。在美国小镇生活,首先你会感受到的是一种 “熟悉感”和“人情味”。.............
  • 回答
    在美国,狩猎的合法性以及其对动物是否残忍,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是一个涉及伦理、科学、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议题。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一、 狩猎的合法性及其目的在美国,狩猎受到州和联邦法律的严格监管。狩猎是否合法,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
  • 回答
    在美国,言论自由的边界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法律和哲学概念。它主要基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但其具体界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通过无数的法院判例逐渐确立和细化的。核心原则:言论自由的普遍保护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自由信教;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
  • 回答
    在美国,名叫 Dick(迪克)的人是否会被同龄人歧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语境、年龄段、个人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要详细地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词语的语境与演变: “Dick”作为名字: 在历史上,“Dick”曾是“Ri.............
  • 回答
    在美国找工作,Networking (人脉网络) 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极高,甚至在很多时候是决定性因素。 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认识人”本身,更是贯穿了找工作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其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场景:一、 Networking 如何影响找工作?1. 获取未公开的职位信.............
  • 回答
    在美国,亚裔人群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总的来说,亚裔美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和教育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平均水平,但这种“成功”背后隐藏着显著的内部差异,并且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歧视。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社会经济地位: 高收入和高教育水平: .............
  • 回答
    美国的生活体验因人而异,受到个人背景、居住地点、经济状况、政治观点以及对生活抱有怎样的期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一概而论地回答“在美国的生活有多糟糕”,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很糟糕,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非常美好。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些经常被讨论的方面来详细探讨美国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糟糕”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