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计算机无法精确计算小数?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这可是个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明明我们数学课上学得好好的,1除以3就是0.333无限循环,计算机怎么就给整不明白了?其实,问题出在计算机处理数字的方式和我们大脑里的小数概念上,说白了,就是“存储”和“表示”的限制。

咱们先得明白,计算机内部是怎么存数字的。它不像我们大脑那样能直接理解“无限”或者“一直重复”的概念。计算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离散”的,说得更具体点,就是由一个个开关控制的“二进制”数字构成的。0和1,就这么简单,但也正是这点简单,让它在处理我们那些连续、无限的小数时,有点力不从心。

二进制和十进制的鸿沟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是十进制,也就是逢十进一。数字是0到9,每个数位代表的是10的多少次方:个位是10的0次方(1),十位是10的1次方(10),百位是10的2次方(100),以此类推。小数部分也是一样,十分之一是10的1次方,百分之一是10的2次方。

计算机用的是二进制,逢二进一。数字只有0和1。数位代表的是2的多少次方:个位是2的0次方(1),二位是2的1次方(2),四位是2的2次方(4),以此类推。小数部分呢?二分之一是2的1次方,四分之一是2的2次方,八分之一是2的3次方。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很多我们十进制里能精确表示的小数,在二进制里却成了无限循环小数。就像我们说1/3在十进制里是0.333...一样,计算机在用二进制表示1/10(也就是十进制的0.1)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想一想,我们怎么用二进制表示0.1?

0.1 小于 0.5 (也就是 2的1次方),所以最高位是0。
0.1 减去 0 还是 0.1。
把 0.1 乘以2,得到 0.2。0.2 小于 1,所以下一位是0。
0.2 乘以2,得到 0.4。0.4 小于 1,所以下一位是0。
0.4 乘以2,得到 0.8。0.8 小于 1,所以下一位是0。
0.8 乘以2,得到 1.6。1.6 大于等于 1,所以下一位是1。留余数 0.6。
0.6 乘以2,得到 1.2。1.2 大于等于 1,所以下一位是1。留余数 0.2。

你看,我们又回到了 0.2 这个状态。这说明,0.1 在二进制里就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大概是 0.0001100110011...

“浮点数”的无奈妥协

计算机要想处理这些小数,就得想个办法。它们采用了一种叫做“浮点数”的表示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给数字设定一个“精度”,也就是允许它有多少位数字来表示。

浮点数通常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例如 1.2345 x 10^6。在二进制里也类似,它会把一个数字分成三个部分来存储:

1. 符号位(Sign): 表示数字是正数还是负数。
2. 指数位(Exponent): 表示小数点应该移动多少位。
3. 尾数位(Mantissa/Significand): 表示数字的主要部分。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浮点数格式(比如单精度浮点数,我们常说的 `float` 类型)会用 32 个二进制位来存储一个数字。其中,1位是符号位,8位是指数位,23位是尾数位。

这种固定位数的存储方式,就像是给你一盒限量颜料来画一幅无限大的画。很多数字,尤其是那些在二进制里有无限循环小数表示的,根本无法被完全、精确地存储进去。计算机只能尽力而为,把最接近的值存储下来。

这就像我们想把1/3写出来,但纸张大小有限,你只能写 0.33333333,然后戛然而止。这个结果虽然很接近,但终究不是那个无限循环的精确值。

累积误差的连锁反应

一旦我们开始对这些近似值进行计算,误差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计算 0.1 + 0.2。

计算机里存储的 0.1,其实是它最接近的二进制近似值。
计算机里存储的 0.2,也是它最接近的二进制近似值。

当你把这两个近似值加起来,结果很可能不是你期望的十进制 0.3,而是另一个非常接近 0.3,但又略有偏差的值。

更要命的是,当进行一系列的加减乘除运算时,每一次运算都可能引入微小的误差,这些误差会在后续的计算中累积、放大。到了最后,你可能会发现结果和理论值相去甚远。

比如,很多程序员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0.1 + 0.2 == 0.3 // 结果可能是 false
```

这并不是因为计算机“坏了”,而是它存储和计算浮点数的方式本身就存在这样的局限性。

哪些小数“安全”?

反过来说,哪些小数在二进制里是精确的呢?通常是那些可以表示成“1/2的n次方”的组合。比如:

0.5 = 1/2 (二进制就是 0.1)
0.25 = 1/4 (二进制就是 0.01)
0.75 = 1/2 + 1/4 (二进制就是 0.11)
0.125 = 1/8 (二进制就是 0.001)

这些小数在二进制里是有尽的,所以计算机可以比较精确地表示它们。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比如 0.1、0.2、0.3 等等,很多在二进制里都是无限循环的,这就带来了前面提到的问题。

如何应对?

既然计算机本身的设计决定了它在处理某些小数时存在近似性,那么我们作为使用者,就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理解浮点数的局限性: 在编写程序时,就要考虑到浮点数运算可能带来的精度问题。
使用更高精度的类型: 有些编程语言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浮点数类型(如 `double`,通常是 64 位),或者专门的“高精度计算库”,可以存储和计算更复杂的数值,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做到绝对的精确。
进行容差比较: 在比较两个浮点数是否相等时,不应该直接使用 `==` 进行比较,而是判断它们之间的差是否在一个非常小的容差范围内。例如:`abs(a b) < epsilon`,其中 `epsilon` 是一个很小的正数。
使用定点数或分数类型: 对于某些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例如金融计算,直接使用定点数(把小数点固定在一个位置)或者分数类型来存储和计算会更可靠,避免了浮点数引入的误差。

总而言之,计算机无法精确计算很多小数,并非它“笨”,而是它处理数字的底层机制——二进制和有限的存储空间——与我们生活中习惯的十进制及其所代表的连续数值之间存在一种先天的转换“不适配”。它用的是一种精妙的“近似”技巧,来尽可能地逼近真实的数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道为啥数据库里会有Decimal这个数据类型吗?一个是因为确实有必要(像计算金钱等必须精确处理十进制小数的场合),二个是因为如果不使用浮点数而是自己实现大数库,就不受限于基本数据类型的限制,此时计算机是可以精确处理十进制小数点的。

user avatar

本质上是因为计算机不能精确计算无限的数。

但是这种无限,其实有多个层面。

第〇层:十进制是个有限小数,二进制也是个有限小数,比如 0.5, 0.25, 0.125, 0.375 等等小数。

第一层:十进制是一个有限小数,二进制是个无限小数。比如 0.2 这样的数。

第二层,十进制二进制都是无限小数,但可以表达为分数,并且分子分母都是有限的二进制数。

第三层,十进制二进制都是无限小数,不可以表达为分数,但可以通过特定的数学符号运算稳定获得。

第四层,无论在何种形态都是无限小数,无法表达为有限分数,也无法用有限的数学符号运算获得。


第四层的小数是几乎所有计算机程序都无法精确计算的。

第三层的小数,在一部分支持符号计算的数学工具内可以进行精确计算(直接以符号形态进行多项式计算)。在大部分普通应用中无法精确计算。

第二层的小数,在支持分数运算的数学工具内可以精确计算,在大部分普通应用内无法精确计算。

第一层的小数,使用一部分基于十进制运算的库可以精确计算,在大部分二进制计算的应用内无法精确计算。——原因也很明确,计算机无法精确计算无限,而这些数在二进制下是无限小数。

至于第〇层的小数,其实所有应用程序都能够精确计算,精确储存。——所有的整数其实都满足第零层规律,因此这些整数是能够精确的保存进一个浮点数的,当浮点数运算的前后结果都在第〇层以内时,这样的小数也是可以做到精确计算的。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描述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满足第〇层规律的小数可以直接使用CPU硬件指令直接进行精确计算,满足1,2,3,层规律的小数无法直接使用CPU指令精确计算,只能使用特殊的软件算法实现精确计算,但由于效率不高,它们仅仅用于数学工具类应用,常规应用并不使用类似的方法。

user avatar

既然这个问题没有附背景,那就直接按照最根本的原理来回答吧:

因为实数不可数,以及可计算数是否相等不可判定

常见的计算机内的数值表达方式实际上有很多种,如整数、定点数、浮点数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但实际上不仅仅有二进制,还有十进制数,比如Python的decimal库,可以试试看:

       >>> from decimal import Decimal >>> 1.2 - 1.0 0.19999999999999996 >>> Decimal('1.2') - Decimal('1.0') Decimal('0.2')     

可以通用地将计算机内数值的表达方式分成两种:一种占用的字节数固定或者有上限;另一种使用的字节数可以任意多,当然具体表示某个数值的时候仍然是有限多个字节,只是不管多少个字节都一定有存不下的数。不管哪种表达方式,使用N个字节,也就是8N个二进制位的时候,能表达的数值的总数一定不超过 种,也就是说能表示的数值总数是有限的,不同的存储格式只是将它们对应到不同的数值上而已,例如整数、定点数就让这些数值在表达范围内均匀分布,而浮点数则为了拓宽表达范围,让数值在绝对值较大的时候间距增大,总的可表示数的数量仍然不超过上限(因为规范甚至有一些是对应到非正规数如inf/-inf/NaN而非真正的实数)。有限多个数当然不能任意精度地表示任意实数。

另一种可以使用任意多个字节,这样可表达范围就比上一情况多了,可以表示无限多的数值,但仅限于可数无穷,因此唯一表示任意实数显然是不可行的。例如Python里的int是高精度数,可以表示任意位的整数(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大的内存);Python还带有一个有理数库fractions,在有理数范围内,它真的可以达到完全精确:

       >>> Decimal('1') / Decimal('199795') * Decimal('199794') + Decimal('1') / Decimal('199795') * Decimal('1') Decimal('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 Fraction('1') / Fraction('199795') * Fraction('199794') + Fraction('1') / Fraction('199795') * Fraction('1') Fraction(1, 1)     

然而如果开个平方根,它就还得退回到不精确的浮点数上,因为非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不是有理数,不能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

能不能设计一个库连开平方根这样的操作也保证精确呢?实际上也是可行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整系数多项式加一个序号来表示这个整系数多项式的某个根(顺序按照某种规则规定),这样可以精确表示全体代数数,虽然没有人设计开发过这样的库,但是原理上是可行的(大概吧……)。

即便如此,如果引入exp/log/三角函数之类的函数,还是不可避免会遇到超越数,这时候就没有那么好办了,虽然不难证明,不管引入多少函数,只要运算有限次,能得到的数仍然是可数多,这样单纯存储表示某个数仍然是可能的,比如直接将整个运算过程用表达式树存起来,但我们没有能力求出它们的某个唯一表示形式,也没有办法精确地比较两个数是否相等,这就不能算是运算了,因为拿不到精确的结果。至少目前为止,人类还并不知道一种能够完全精确地判断两个包含exp/log/三角函数的表达式是否得到精确相等的结果,或者精确判断两个数值谁更大谁更小的方法,因此至少目前为止,如果你的运算要包含exp/log/三角函数,那么精确计算的的确确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更多的计算任务会比这些函数更加复杂,比如说需要计算无穷级数或者定积分,这些问题通常来说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求极限的操作,例如无穷级数就是关于累加次数的极限,定积分就是关于细分程度的极限;还有一些任务的已知的计算方法只能通过极限进行,其实也包括前面的exp/log这样的函数,它们的计算方式通常都和无穷级数或者牛顿迭代之类的方法有一定联系。从更高的层次上来看,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数值每个都可以对应到一个图灵机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根据需要将这个数值计算到任意高的精度上(图灵机是抽象机器,可以认为存储是无限大的),但是确定性地判定任意两个图灵机程序是否等价本身是不可计算的,意味着只要采用图灵机的架构,那么这样的数值是否相等就一定是不可判定的,这就从理论上最终否定了所有“可计算数”的精确计算(哪怕只是比较是否相等)的可能性。

总结来说的话,首先实数本身不可数,因而不可能直接表达任意实数;其次,虽然可计算的数没有全体实数那么多,但一旦需要进行的运算复杂到某种程度,这时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都是不可能在计算机里对这样的数进行精确表示、运算和判定是否相等的,因而有限精度是必须的。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你的计算范围仅限于整数或者有理数,那么完全精确计算是可行的,虽然通常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涉及到更复杂的运算,那么采用不精确的计算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总是可以通过精妙的程序设计让误差控制在需要的范围以下,这在实用的角度上已经足够了。通常来说,需要的精度越高,计算的代价会成倍甚至成指数增加,因此从成本上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度也是必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这可是个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明明我们数学课上学得好好的,1除以3就是0.333无限循环,计算机怎么就给整不明白了?其实,问题出在计算机处理数字的方式和我们大脑里的小数概念上,说白了,就是“存储”和“表示”的限制。咱们先得明白,计算机内部是怎么存数字的。它不像我们大脑那样能直接.............
  • 回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研究“如何让机器能够思考、执行指令并解决问题”的学科。它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它的应用场景之广泛,让你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它到底有多“杂”?打个比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建筑工地.............
  • 回答
    关于“计算机为什么不用e进制”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联想到数学常数e,以及它在自然增长和连续变化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继而推测是否e进制会比我们熟悉的二进制、十进制更“高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角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进制”的本质。一个数制,比.............
  • 回答
    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确实存在一股对360公司及其产品持负面评价的论调,而且这种声音往往比较响亮和持久。要详细解读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不仅仅是某个单一事件或技术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要理解技术圈的“看客心理”与信任基础。 很多技术从业者对软件的本质、运作原理有着更深的理解,他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就像是围城效应,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其实细想一下,这背后都有各自的逻辑和吸引力。计算机专业的人想转金融,这事儿我听不少同行聊过,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钱”途无量,特别是高薪机会: 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理由。金融行业,尤其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量化交易这些领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在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密码学领域,我们总是听到 Alice 和 Bob 的名字?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仅仅是随便找了两个名字这么简单。让我带你深入了解一下这个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为何如此受欢迎。历史的渊源:从无线电到密码学要理解 Alice 和 Bob 的流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但未必知道为什么。其实,计算机硬盘分区命名不是随意为之,里面藏着一些历史和技术原因。而且,说起来并不是所有电脑的分区都只到F盘,但C盘几乎是约定俗成的系统盘,后面跟上其他字母则跟硬件和启动方式有关。为什么是C盘? 这是最关键的起点要解释为什么是C盘,我们.............
  • 回答
    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之深远,确实要比许多其他科学领域来得更为剧烈和广泛,这并非偶然,而是由计算机本身的特性以及它与人类社会互动方式所决定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剖析这一点。首先,计算机是“通用目的机器”的集大成者,其颠覆性在于它的“可编程性”和“可复制性”。 想象一下,在计算机出现之前,我.............
  • 回答
    说计算机科学“没有系统的学派”,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得辩证地看。要说像哲学、社会学、甚至某些自然科学那样,有清晰的、成体系的、历史悠久的“主义”或“流派”,确实不那么明显。但要是说它完全没有“学派”的影子,那也不尽然。先说说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计算机科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明显的学派。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社会经济结构中一个很核心的议题:技术驱动的价值创造与传统高风险高回报行业之间的比较。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计算机薪酬排名第一”,因为薪酬的“排名”本身就有很多衡量维度,比如平均薪酬、中位数薪酬、顶尖薪酬、增长潜力、行业整体规模等等。不过,如果讨论的是平均薪酬和增长潜力,尤.............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电脑里头,数字都是用“补码”这玩意儿来表示的,而不是咱一开始学到的“原码”或者“反码”。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为了让计算机能更方便、更高效地干活儿,尤其是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先简单回顾一下那几个“码”要理解补码的好处,得先知道原码和反码是啥。 原码: 这个最直观了。一个数的原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的本质、证据的要求以及不同知识体系的认知方式。简单来说,计算机科学中的神经网络模型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遵循了科学的核心原则,即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基于证据的解释以及可量化的模型。而中医诊断在这些方面,至少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下,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鸿.............
  • 回答
    在你按下电脑开机键的那一刻,一场看不见的“战斗”就已经打响。虽然你可能只听到了风扇那熟悉却有些刺耳的嗡嗡声,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密的温控机制,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你新生的计算机免受过热的摧残。想象一下,当你一脚油门踩下汽车,引擎就需要立即开始运转,产生动力。电脑也是类似的道理。开机那一刻,C.............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好像普遍比别的专业的挣得多点儿。这事儿吧,不是说别的专业不好,而是计算机这碗饭,确实有它的特殊之处,而且这种特殊性,也让它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特别吃香。供需关系:市场“嗷嗷待哺”的IT人才这事儿最直接的解释,还是得从供需关系上说。你想啊,现在社会发展的哪个角落.............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计算机科学背景的朋友对机器学习(ML)的态度,怎么说呢,有点复杂,不是单纯的“喜欢”或“不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怎么形容呢?是那种既好奇又审慎,既想拥抱又想解剖的探索欲。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咱们掰开了说:首先,得从计算机科学的“根”说起。我们这行,骨子里就是研.............
  • 回答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不同学科在知识传播和评价体系上的差异。咱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计算机领域对顶级会议论文那么看重,而其他很多学术圈子更偏爱期刊。首先得明白,计算机科学,尤其是理论性、前沿性强的领域,它的发展速度是出了名的快。新技术、新算法、新架构层出不穷,很多成果的生命周期可能比传统.............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临近毕业,或者工作几年后会思考的。计算机这个领域,毋庸置疑,发展势头迅猛,前途一片光明,但为啥还有不少“自己人”选择跳出来,换个赛道呢?这背后原因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计算机行业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高薪、技术前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现实的问题,也是很多计算机从业者乃至其他科技行业人士非常关心的话题。“干得越久越有经验”这句朴素的道理,在计算机行业似乎遇到了“35岁危机”这个魔咒,这中间的矛盾和原因非常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 一、 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技术迭代的加速度这是最核.............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中最根本的几个层面。你说工程上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元件的细微差异、环境的波动,这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利用这些“不确定”来生成“真随机数”,反而要依赖那些“看似随机”的伪随机数呢?这背后其实是计算机的本质和我们对“随机”的定义在起作用。一、.............
  • 回答
    关于计算机CPU的保密性,确实存在许多技术、商业和法律层面的原因,导致其设计细节、制造工艺和核心架构等信息无法完全公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技术保密与商业竞争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其性能、功耗、安全性等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竞争力。以下是具体原因: (1)技术复杂性与专利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