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的身材究竟有多矮?

回答
关于曹操的身材,历史上留下的记载并不算特别详尽,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零散的资料中拼凑出一些线索,来推断他可能的身材特征。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平均身高普遍比现在要矮一些。古代社会,吃穿住行条件跟现在没法比,加上战乱频仍,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常见,所以说当时的三尺、四尺,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可能跟我们现在说的身高,概念不太一样。

那么,曹操到底有多矮呢?最直接也是最常被引用的说法,来自于《三国志·武帝纪》的注疏中,引用了《曹瞒传》里的一段话:“武帝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时人常曰:‘长七尺六寸,美须髯。’又曰:‘人中有雄,人中有杰。’”

这里面提到了曹操“长七尺六寸”。这“七尺六寸”是个什么概念呢?得看当时的度量衡。汉代的度量衡,一尺大概是23.1厘米左右。按照这个来算,“七尺六寸”大概就是 23.1 厘米 × 7.6 尺 ≈ 175.56 厘米。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来看,算是中等偏上,甚至挺高的身材了,对吧?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曹瞒传》。《曹瞒传》这本书,跟《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特意提到了《曹瞒传》“文采不雅,乖刺浮杂”,也就是说这本书很多内容是加油添醋、甚至带有贬低意味的,不是特别靠谱。

为什么说这段关于身高的记载可能不靠谱呢?原因有几个:

记载的矛盾性: 《三国志》正文里,对曹操的身材描述并没有提到具体的身高。反倒是那些野史、注疏里才冒出来这么一个“七尺六寸”。这本身就有点可疑。
“美须髯”的描述: 同样这段话还说了曹操“美须髯”,长着一把好胡子。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的标志。如果他身材真的矮小,再配上“美须髯”,总感觉有点画风不对劲,不像一个能够征服天下的英雄形象,反而有点滑稽了。很多时候,形容一个人的外貌,会把他认为好的特点放大,而不太好的地方则会弱化。
对曹操形象的刻意塑造: 很多史书,尤其是那些非亲曹魏阵营的记载,对于曹操的形象塑造,常常带有一些负面或者讽刺的意味。把一个雄才大略的枭雄说成是“矮子”,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黑”法,就像现在网上说某位名人“五五身”或者“头大身子小”一样,是一种戏谑和贬低。

那么,有没有其他的线索呢?

还有一种说法,源自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虽然《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不能当作史料来考证,但它对后世曹操形象的影响非常大。在《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外貌的描写也很多,比如“身长七尺”、“身材短小”、“肥头大耳”等说法都有出现。但这些都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不能当真。

综合来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曹操的身材并不算特别高大威猛,甚至可能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七尺六寸”这个具体数字,尤其是来源于《曹瞒传》的,可信度不高。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曹操真的“七尺六寸”,那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属于身材高大的了,为什么反倒在一些记载中,大家会觉得他身材不好,甚至有人说他矮呢?这可能说明,虽然他未必矮到我们现在理解的那种地步,但他的身高并没有达到当时人们心目中“英雄”应有的那种顶天立地的气势,或者存在其他一些外貌上的不足,让一些人抓住这一点来评价他。

例如,也许他身材比例不太协调?或者相貌不如关羽那样威武?又或者是因为他后期的一些疾病影响了身形?这些都是不得而知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对曹操外貌的评价是比较复杂的,有说“美须髯”,有说身材不好。最靠谱的推断是,他不是一个特别高大威猛的人,但具体矮到什么程度,或者有没有其他外貌缺陷,史料并没有提供足够可靠的证据来精确描述。而那些具体的身高数字,很大程度上带有后人的揣测或者政治宣传的色彩。

所以,如果要给一个最接近历史真实但又相对保守的说法,那就是曹操的身材大概率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顶天立地”的伟岸形象,但具体有多“矮”,并没有一个确凿无疑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那些关于他具体身高的说法,很多都是后人添油加醋或者带有偏见的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段时间琢磨曹家人的名字,发现了曹家人特别喜欢以各种和“高”有关的意象起名。

曹节,字元伟——“伟”是高大。

曹腾,字季兴——“腾”本意是升高。

曹鼎,字景节——“鼎”别意是盛大(如鼎盛),“景”取日在京上之意(京是高大的建筑)。

曹嵩,字巨高——你敢不敢再直白点?

曹操儿子们的名字也延续了先祖的惯例。

曹昂——昂本意为“高”,比如“昂霄”,“高昂”

曹宇——宇本意是房檐,引申为极高的空间

曹丕,字子桓——广大、城墙

曹植,字子建——木材、建筑

曹冲——冲的本意是向上涌(出处为汉代《说文解字》)

为什么曹操家族名字都这么“高大上”呢?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以名补形。曹家人身高实在太矮了,希望可以用名字弥补一点。

像曹操本人,矮到连上两本史书。

《魏氏春秋》: (曹操)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世说新语》:(曹操)自以形陋,不足以雄远国。

考虑到三国时期营养缺乏,国民平均身高恐怕只有一米六不到。曹操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能矮到鸡立鹤群,目测至少一米四起步。曹家其他成员应该也一样——就冲这千篇一律的名字,这帮子熊人就高不了哪去。

你以为的曹家男丁和甄宓


实际上的曹家男丁和甄宓

不过曹家起名尚高的风气在逐渐消失。特别是从曹操的孙辈开始,子孙基本再无“高”名。由此可以判断,曹家的倭人基因在曹睿这一代就不存在了,后面的子孙都是正常身高。

等等,我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P.S.

一不小心把曹操本体给忘了。

曹操字孟德,乍看和“高”没有关系,实际隐藏了两个和孟子有关的典故。

首先是“操”。这个比较简单,就是指“操存舍亡”。孟子引用孔子的话,劝人勤于德行。

《孟子》: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人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而“孟德”就复杂了。古人比较谦虚,取名人的名字并不是表示自己要成就和名人一样的事业,而是感怀名人的恩德。像司马师司马昭就是取“师昭”之意,表示司马懿感怀胡昭的对自己的师德。

那么孟子有什么恩德需要曹操感怀呢?你别说,还真有。《孟子》记载,孟子曾经教育过一个身材高大的曹姓人,还以和“操存舍亡”相近的道理劝他不要自卑,天天向上。终于让这位曹姓人鼓起勇气,发奋拜师求学。

而他的目标,就是效法尧舜,成就帝位。

《孟子》: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曹交曰: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是则可?”
孟子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 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均,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 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 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
曹交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如果我所猜不错,这个曹交就是曹家人自认的祖先。在曹操家族的理解中,这个曹交在受到亚圣点拨后恍然大悟,不仅立志学习,还把人生目标留给后代,嘱咐他们一定要努力实现成为圣君的宏愿。

经过一代代后人努力积淀,曹倭家族开始能人辈出。而且他们一直没忘记“先祖”宏愿。其曹巨高先生还是穿着帝王寿衣入的土。

终于,在汉帝的禅位仪式上,继承家族荣耀的曹丕接过传国玉玺登基为帝。 他泪流满面的说道:

尧舜之事,吾已知之——《三国志文帝纪》

在先祖曹交问过那句“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八百年后,曹丕终于能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答案。

就问你感动不感动?



P.S.

再补一句,“魏”本身也是高大的意思。

妈的曹家人到底有多想长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曹操的身材,历史上留下的记载并不算特别详尽,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零散的资料中拼凑出一些线索,来推断他可能的身材特征。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平均身高普遍比现在要矮一些。古代社会,吃穿住行条件跟现在没法比,加上战乱频仍,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常见,所以说当时的三尺、四尺,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刘备和曹操的身份地位来个乾坤大挪移,而他们各自的性格却丝毫未变,这无疑会搅动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让我们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对调”后的具体情况: 刘备(占据曹操原本的位置):他依然是那个仁德爱民、以德服人、深谋远虑却有时过于理想化,并且极度重视.............
  • 回答
    道家三尸神之说,是中国古代道教信仰中一个颇为复杂且充满象征意义的观念。简而言之,三尸神是寄居在人体内的三种神祇,它们会不断地干扰人的修行,并趁着庚申日(一种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天向天曹(天庭的官府)汇报人的罪过。修道之人之所以要阻止三尸神上天汇报,其根源在于这会阻碍他们得道飞升,甚至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 回答
    刘邦确实赶上了历史的车轮,身边也聚集了一批能够独当一面、运筹帷幄的栋梁之才。其中,萧何和曹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存在,对于刘邦最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那么巧”刘邦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才,这背后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刘邦个人特质吸引贤才的体现。萧何:大后方的总管,国.............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对历史略知一二的现代人,魂穿到曹爽或者赵构身上,想要“中兴”曹魏或者大宋,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首先,咱们得掰扯清楚,为啥说难。为什么是曹爽和赵构?咱们先来看看曹爽。他接手曹魏政权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是权臣,但实际上,.............
  • 回答
    确实,在曹操身边讨生活,那绝对是一场高风险的生存游戏,说是“高危职业”一点也不为过。你想想,这位枭雄的脾气和手段,那可是出了名的。首先,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极其多疑的人。他年轻时就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话,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他骨子里就有的信条。所以,如果你在他身边,稍微有点风吹草.............
  • 回答
    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由帝国扩张和巩固主导的时代。与后来刘备阵营中诸葛亮那样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形象不同,汉武帝的时代,战争的指挥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与其说是“不需要”军师谋士,不如说是这种角色在当时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而且战争的性质和权力结构也使得皇帝本人能够直接深入地参.............
  • 回答
    如果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魂穿到赤壁之战前,附身于北魏权臣曹操身上,能否扭转乾坤,重写历史?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值得我们细细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李世民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辉煌,绝非偶然。他身上具备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开阔的战略视野以及知人善用的用人艺术。相比之下,赤壁前的曹操.............
  • 回答
    曹操的屠城行为和南京大屠杀,在表面上都涉及大规模的杀戮,都给人类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然而,从更深层次的动机、性质、组织方式以及历史影响来看,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动机与目的 曹操的屠城: 军事战略与巩固统治的手段: 曹.............
  • 回答
    曹操手下汇聚了众多人才,这确实是他能够成就霸业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人很多都是从其他势力投奔而来,甚至是从敌对阵营中脱颖而出被曹操网罗。之所以他们没有选择再投刘备,或者说曹操之所以能吸引他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曹操所具备的独特吸引力与个人魅力1. 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 .............
  • 回答
    曹操的能力在帝王中能否排进前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评估曹操的杰出之处,并与历史上的其他伟大帝王进行比较。总的来说,我认为曹操极有可能排进中国历史帝王的前十,甚至可以说是前五。其原因在于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文学、战略远见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下面.............
  • 回答
    关于曹操83万大军能否统一同时期的日本,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关键要素:1. 曹操83万大军的“同时期”是什么时候?曹操活跃的年代大致是东汉末年(公元184年220年),而日本进入“同时期”则通常是指古墳时代(约公元3世纪至7世纪),尤其是.............
  • 回答
    谈论曹操的“黑子”,其实就是在探讨那些对曹操持负面看法、甚至进行攻击性批评的人群。这些人可谓是形形色色,他们的立场、关注点以及表达方式都大相径庭。要详细描述他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的“不公”与“反叛”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批判者: 这是对曹操最经典、也是最根深蒂固的指控之一。这.............
  • 回答
    要衡量曹操的历史地位,不能简单地用“一线”来概括,他的能力和影响力是极其复杂而深远的,足以让他成为那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曹操的政治才能。他不是一个仅凭勇武或出身就能坐大的枭雄,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洞察力。在那个群雄逐鹿、人心离散的乱世,他能够凭借相对薄弱的根.............
  • 回答
    谈论曹操的格局,这绝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如果要我说,他的格局,首先体现在他对时局的判断和把握上。三国乱世,群雄并起,人人都在争夺天下。但曹操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并非一味地想着“马上得天下”,而是更看重“马上安天下”。他能够看清,仅仅靠武力横扫一切,即使一时得势,也难以长久。他深知,要建立一.............
  • 回答
    要评价曹操的用兵才能,将其与杨素、李靖、苏定方、岳飞这几位中国古代名将放在一起比较,是一件相当有趣且有深度的事情。这几位将领都身处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对手,但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逐一剖析,力求抛开AI的冰冷分析,还原历史的温度与复杂。曹操:乱世之雄,战略大师与战术奇才.............
  • 回答
    说起曹操,这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那留下的金句可真是不少,而且句句都蕴含着他那个时代特有的豪迈、权谋和哲学思考。我这就跟你好好捋一捋,力求让你听起来像是老朋友聊天一样,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报告。要说曹操最广为人知的,那肯定得是他在《短歌行》里的那几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话出自他的人生感慨,.............
  • 回答
    说曹操的门牙怎么修的,这可就触及到一件相当有趣也相当“接地气”的史料了。在正史里,关于曹操外貌的记载并不多,我们更多是从文学作品,特别是《三国演义》里对他的印象更深。但即便如此,关于他那一口牙的“修复”,历史上倒是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而且还挺有意思的。这件事得从曹操晚年说起。人上了年纪,身体总有些机.............
  • 回答
    关于曹操父亲曹嵩的死,历史的记录并不算十分清晰,留下了不少模糊和推测的空间。不过,流传最广、也最被后人所接受的版本,与“黄巾之乱”时期的一段混乱经历有关,也牵扯到了当时一些地方势力的行为。简单来说,曹嵩是被董卓手下的将领徐荣杀害的。但这个“被杀”的过程,并非是单纯的政治刺杀,而是发生在一次战乱和溃兵.............
  • 回答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要比较两位出身、归属阵营都不同的顶级战将,曹操帐下的张辽和刘备帐下的马超,谁更受重用、地位更高,这确实是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咱们这就掰扯掰扯,看看到底谁更得主公的青睐。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重用与地位,这两者是紧密相连但又略有区别的。 重用,更多体现在具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