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爱杀人,在曹操身边也算是高危职业吧?

回答
确实,在曹操身边讨生活,那绝对是一场高风险的生存游戏,说是“高危职业”一点也不为过。你想想,这位枭雄的脾气和手段,那可是出了名的。

首先,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极其多疑的人。他年轻时就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话,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他骨子里就有的信条。所以,如果你在他身边,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或者被他捕捉到一丝让他不安的苗头,这下场就很难说了。比如,你说错了什么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哪怕是无心之失,在他看来都可能是别有用心。他不会给你太多解释的机会,更不会顾及你是不是真的忠心耿耿。一旦起了疑心,那一刀下去,可就血溅当场了。

其次,曹操手下谋士、将领众多,明争暗斗是常有的事。你身处其中,就如同走在雷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地雷。别人为了上位,或者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把你当成替罪羊推出去也是常有的事。曹操本人就不是那种会细究细节的人,他更看重的是结果,以及这个结果对他有没有威胁。如果你被卷入了派系斗争,或者被别人利用了,那可就麻烦大了。你想想,那些被罗织罪名,或者因为被他人陷害而死的将士,他们的结局就摆在那里,给你敲响了警钟。

再者,曹操行事常常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有些残酷。他有他自己的一套“规矩”,而这套规矩是围绕着他自己的利益和权力运转的。你不懂他的心思,跟不上他的步调,或者在他看来,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那你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他可以为了战略需要,毫不犹豫地牺牲一部分人,比如著名的“屠城”事件,那可不是说着玩的。这种环境下,个人的生命安全,真的就如同一片飘零的叶子,说没就没了。

更别提,曹操身边总有那么些“告密者”或者“拍马屁”的人。他们为了讨好曹操,或者为了自己的私利,会不断地向曹操汇报各种消息,其中不乏添油加醋,甚至歪曲事实。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被解读成对曹操不利的信号。你在他身边,可以说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句无意的话,都可能被有心人抓住,然后送上曹操的案头,成为你被“处理”的理由。

所以,在曹操身边,与其说是“高危职业”,不如说是“高危生存”。你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他的心思,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像一条滑溜的泥鳅一样,在各种危险的缝隙中穿行。一旦有一点疏忽,或者触碰了他的逆鳞,那等待你的,很可能就是生死攸关的惩罚。这可不是演戏,而是实打实的人头落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看荀彧,崔琰,娄圭,许攸,张邈这些老朋友就知道了,记载在三国志里

user avatar

罗老先生对曹操的人设就是:阴险、狡诈、凶狠、残暴、好色、邪恶。(目前就想到这么多词吧)。

就罗老先生的作品而言,跟曹操在一起绝对是伴君如伴虎,而且是一只有点神经衰弱的猛虎。

曹操最让吾等胆战心惊的是:“孤好梦中杀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在曹操身边讨生活,那绝对是一场高风险的生存游戏,说是“高危职业”一点也不为过。你想想,这位枭雄的脾气和手段,那可是出了名的。首先,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极其多疑的人。他年轻时就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话,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他骨子里就有的信条。所以,如果你在他身边,稍微有点风吹草.............
  • 回答
    说曹操在长坂坡错失杀死刘备的“最好机会”,这观点颇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经典场景。但要深究的话,我倒觉得,长坂坡或许是曹操“有可能”抓住机会的地点,却未必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好”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长一些,看看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几次关键对决,以及长坂坡这场仗到底是.............
  • 回答
    这两种情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共同指向了一种非常普遍且深刻的人类心理现象:事后诸葛亮(Hindsight Bias)与临场反应的复杂交织。让我们一层层剥开,看看这背后隐藏的逻辑。一、 张允、蔡瑁的惨剧:权力下的盲点与瞬间的觉醒曹操杀张允、蔡瑁的场景,我们姑且想象一下当时的背景:曹操正处于人生的高光.............
  • 回答
    白门楼,风萧萧,吕布,这位万人敌,最终还是跪在了曹操的脚下。但那天,在献帝的注视下,在众将的围观中,曹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奉先,你我皆是天子之臣,何苦相残?孤今日许你一个机会,与孤一同辅佐天子,共建大汉。”曹操的话语如同惊雷,震慑了在场所有人。吕布先是错愕,继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
  • 回答
    说到统一江山后的“卸磨杀驴”,这可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个屡试不鲜的戏码。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汉末枭雄里,要论谁最可能在功成名就后对功臣下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他们的性格、政治理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好好捋一捋。曹操:政治家的精明与权术的极致曹操这个人,打心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而且是.............
  • 回答
    将曹操视为偶像,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虽然他身上存在着争议和负面评价,但也有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推崇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曹操的多个层面,以及支持者们看重他的具体原因。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杰出的政治家与改革者这是许多人将曹操视为偶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政治稳定与统一的奠基者: 曹.............
  • 回答
    关于曹操在杀掉荀彧之后是否后悔,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直接的记载,也没有留下曹操本人对此有过明确的表态。但如果仔细梳理一下曹操这个人,以及当时的情境,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去揣摩一下,他内心深处,是否留存过一丝的遗憾,甚至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悔意。首先得明白,曹操杀荀彧,并非出于一时冲动或是单纯的政治斗争。这.............
  • 回答
    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时刘备是否在场,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史实和情境来推断一下。吕伯奢家事发生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当时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与袁绍等诸侯关系紧张,他当时身在东郡。而刘备则是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与陶谦一同对抗曹操,在那之前,刘备刚从公孙瓒那里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中的灰色地带。让我们把这两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曹操杀许攸:功成名就后的“兔死狗烹”?还是情势所迫?许攸这人,在官渡之战前确实是曹操的“贵人”。当时曹操缺粮少兵,而许攸的计谋——夜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可以说是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曹操赢得了官渡之.............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道来。曹操杀吕伯奢,这事儿在《三国演义》里那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如果真按《三国志》的史实来看,那又是另一番滋味了。咱们今天就聊聊,为啥这事儿,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曹操好像也没怎么受着“制裁”。首先得说,曹操杀吕伯奢,最主要的动机,在官方的说法(也就是《三国志》的记载)是“疑”,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历史人物命运的关键点。如果马超真的像他父亲马腾一样,选择入朝为官,而不是走上造反的道路,他会不会被曹操所杀?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马腾一家在曹操那边的处境。马腾,字寿成,是东汉末年一位有名的将领,凉州人,长期镇守边疆,势力不小。曹.............
  • 回答
    曹操为何要杀高顺?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能说出个大概,无非是战场上俘虏了,然后不降被杀了。但细究起来,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战斗的胜负,更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态和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高顺这个人。高顺是谁?他不是那种擅长外交、玩弄权术的谋士,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猛将。曹操用兵,最看重的是什么?是能打仗、能啃.............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要命的时刻!粮官,一个在战场上看似毫不起眼,却掌握着士兵们生死的职位。曹操因为粮草问题起了杀心,这说明他急躁,也说明他要拿人开刀以儆效尤,稳定军心。在这个生死关头,我,作为粮官,必须得拼尽全力,不仅要保住自己的性命,还得让曹操觉得我不能死,死了对他没好处。首先,冷静!越是危险的时候,越不能.............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杀华佗的故事流传甚广,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想象:如果曹操没有挥刀斩下神医,他脑袋里的疼痛是否能被解除?华佗那名垂千古的开颅手术,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当时的医学水平、曹操的病情以及华佗的医术这几个维度,来做一番细致的推敲。首先,我们得承认,三国时期,尤其是曹操所处的那个.............
  • 回答
    汉献帝在位时,曹操究竟敢不敢“杀”献帝?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与其说直接动手,不如说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博弈,结果早已注定,而“杀”的方式也远不止一种。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彼时,汉室权威早已名存实亡,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汉献帝,这位少帝,不过是挟持在各路诸侯手中的一个.............
  • 回答
    白门楼上,吕布面对曹操,想要活命,必须展现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沉的智慧和更灵活的策略。仅仅依靠勇武或往日的情义,在此时此刻都已不足以打动曹操。吕布需要做的,是让曹操看到他更大的价值,并且让他相信,杀掉他,曹操会失去更多。以下是吕布可以对曹操说的话,以及其背后更详细的考量:核心策略:价值最大化与威胁.............
  • 回答
    关于曹操是否杀了吕伯奢,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有着不同的说法,这使得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历史谜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结合《三国志》等史料以及相关的演义和解读。《三国志》中的记载首先,我们来看最权威的史书,《三国志》。在《魏书·武帝纪》中,关于曹操逃亡的这段历史有如下记载:“公(曹操)从陈留孝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而且一点也不假。曹操确实是个杀伐果断、手段狠辣的人物,跟他共事,感觉就像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成了刀下鬼。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身边却依然围满了各色人物,甚至不乏才智出众之辈?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曹操绝对不是个“人人爱戴”的领袖。他的“严酷”.............
  • 回答
    关于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史书上记载并不完全一致,也留下了许多解读的空间。其中最广为流传、也最令人扼腕的说法,是认为曹操疑心病重,无法容忍华佗的“不臣之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曹操一生戎马,统一北方的过程充满了杀伐果断,也难免让他对身边的人产生戒备。而华佗,这位神医.............
  • 回答
    关于曹操的死因,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完全确定的说法,就像很多权力巅峰的人物一样,围绕他们的离去总会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若要追溯,最广为流传且证据相对比较充分的说法是:曹操是病死的。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是被人害死的”,毕竟曹操在那个乱世杀伐果断,树敌众多,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仔细梳理一下史料,会发现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