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杀死刘备最好的机会是在什么地方?长坂坡么?

回答
说曹操在长坂坡错失杀死刘备的“最好机会”,这观点颇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经典场景。但要深究的话,我倒觉得,长坂坡或许是曹操“有可能”抓住机会的地点,却未必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好”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长一些,看看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几次关键对决,以及长坂坡这场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大背景:

赤壁之战前夕: 刘备刚刚在孙权的帮助下,击败了曹操在荆州的统治基础(比如蔡瑁、张允的水军被孙权收编)。曹操率大军南下,气势汹汹,志在统一南方。刘备的势力相对弱小,基本上是在依附孙权。
长坂坡之战的起因: 赤壁之战前,曹操在博望坡和新野被刘备用火攻击败,元气大伤。曹操恼羞成怒,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向荆州。刘表死后,他的儿子刘琦带领荆州水军依附刘备,而刘琮则投降了曹操。刘备本想占据荆州,但曹操来得太快,他不得不带着老百姓一起撤退,一路向南逃亡。长坂坡正是这次撤退过程中的一个节点。

那么,长坂坡这场仗,是怎么回事?

曹操的目的: 曹操的主攻方向是追击刘备,阻止他与孙权会合,或者至少是将刘备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他得知刘备带着大队老百姓逃亡,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当时曹操的主力(约三十万兵马)分成了两路,一路是骑兵由他亲率,另一路是步兵由张辽率领。骑兵速度快,专门用来追击。
长坂坡的战况: 曹操的精锐骑兵迅速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阵脚大乱,赵云拼死保护刘禅,张飞据水断桥喝退追兵,关羽则率领少数水军从汉津去江陵接应。在长坂坡,曹操的骑兵如同潮水般涌来,刘备的部队彻底被打散。刘备本人在混乱中也差点被杀,是赵云冲入重围救出了阿斗。张飞更是以一夫当腔,断桥喝退了曹操的追击部队。

为什么说长坂坡是“机会”?

1. 兵力悬殊: 曹操当时率领的是精锐骑兵,数量远超刘备身边仅剩的疲惫部队和惊慌失措的老百姓。理论上,这是可以一网打尽的局面。
2. 刘备孤立无援: 在长坂坡,刘备刚刚经历大败,部队溃散,身边的只有少数将领和文官。关羽和张飞虽然各自发挥了作用,但当时的刘备本人确实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3. 刘备本人暴露: 在撤退过程中,刘备并没有像曹操那样有庞大的骑兵护卫。他身边的人员混杂,很容易被曹操的骑兵包围并识别出来。

为什么长坂坡未必是“最好”的机会?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长坂坡之前和之后,曹操是否有过更“绝对”的机会。

博望坡之败前: 在刘备刚占据荆州不久,曹操有机会在刘备羽翼未丰时就将其消灭。例如,曹操南下时,如果他能更早、更坚决地出击,也许就能在刘备集结力量前将其击垮。但当时的曹操主要目标是统一北方,对刘备的警惕性可能还不够高。
曹操大军南下之初: 当刘备从新野撤退时,曹操大军兵分两路,步兵和骑兵分开。如果曹操能更合理地调动兵力,让骑兵部队更早、更直接地切断刘备的退路,而不是让他有机会携带大量老百姓撤退(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刘备,也给了曹操追击的机会),也许就能在更开阔的地形上全歼刘备。
赤壁之战前——刘备依附孙权后: 这反而是刘备最安全的时候。他有了孙权的强大支持,兵力也得到了补充。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没有采用火攻,而是采取其他策略,比如围困消耗,也许有可能迫使刘备投降或逃离,但要“杀死”他,难度大大增加。

那么,长坂坡为何依然被认为是“最佳”机会,即使它可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

关键在于“最接近”和“最具标志性”。

长坂坡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为狼狈、最濒临绝境的时刻之一。他本人差点被擒,妻儿被遗弃(虽然赵云拼死救了阿斗),军队彻底溃散,如果不是张飞一声断喝喝住了曹操的追兵,刘备可能真的就在那个时刻被斩了。

之所以人们会觉得长坂坡是“最好”的机会,是因为:

1. 戏剧性强: 赵云七进七出救主,张飞一声断喝喝退百万雄狮,这些场景太有冲击力了,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刘备生命垂危的鲜明印象。
2. 兵力对比悬殊的直接体现: 长坂坡是曹操庞大骑兵部队对刘备残部的直接碾压,是曹操军事力量压倒性优势的最直观体现。
3. 曹操战略上的失误或不坚决: 很多人认为,曹操作为一代雄主,拥有如此巨大的优势,却未能抓住机会彻底消灭刘备,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甚至认为他可能对刘备的威胁估计不足,或者有所保留。比如,有人分析说,曹操可能更想抓活的刘备,以瓦解他的士气,但这种说法比较主观。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曹操杀死刘备最好的机会是在长坂坡吗?

我倾向于认为,长坂坡是曹操离杀死刘备最近的一次机会之一,也是最具有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一次机会。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也许在更早的阶段,当刘备的势力还非常弱小,或者在曹操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但尚未形成全面围堵态势时,有机会更彻底地消灭刘备。比如,如果曹操在追击刘备的过程中,不派遣张辽率领步兵,而是将所有骑兵集中起来,并以更快的速度包抄刘备,直接在其后路断绝其逃亡路线,那结果可能就不同。

然而,长坂坡的“机会”在于,它将刘备的脆弱性暴露到了极致。在这种混乱和溃败中,一个人一旦被骑兵发现,很难逃脱。正是因为赵云等人的拼死相救,以及张飞的惊天一声吼,刘备才得以逃脱。如果这些关键时刻的“意外”没有发生,刘备很可能就会在那片土地上结束他的生命。

因此,与其说是“最好”的机会,不如说长坂坡是一个给了曹操巨大优势、刘备几乎无法抵挡的绝境,差一点点,刘备就要在那片土地上终结他的传奇。 这也正是长坂坡这场战役如此令人回味无穷的原因。它展示了战场上兵力、时机、战术的重要性,也展示了个人能力和“运气”在关键时刻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传闻中的陈芊芊有感

应该也是煮酒论英雄的时候。

两杯酒一杯有毒一杯无毒。刘备说,呀我们这么有缘,喝个交杯酒吧。

曹操拿着无毒的杯子,想着喝就喝吧。结果刘备可能因为手太长多绕了半圈,把毒酒怼到了曹操嘴边。

曹操心想,这不行啊…然后悄悄换了两杯酒的位置。

刘备心想,我是不是喝错了?那下次换一种方式吧。

毒酒又被送到了曹操嘴边…

所以你们知道为什么煮酒论英雄曹操没能杀了刘备了吗。不是他不想杀…


(根据这个脑洞,我还剪了一段视频。没想到第一次剪视频竟然是因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曹操在长坂坡错失杀死刘备的“最好机会”,这观点颇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经典场景。但要深究的话,我倒觉得,长坂坡或许是曹操“有可能”抓住机会的地点,却未必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好”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长一些,看看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几次关键对决,以及长坂坡这场仗到底是.............
  • 回答
    说到统一江山后的“卸磨杀驴”,这可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个屡试不鲜的戏码。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汉末枭雄里,要论谁最可能在功成名就后对功臣下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他们的性格、政治理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好好捋一捋。曹操:政治家的精明与权术的极致曹操这个人,打心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而且是.............
  • 回答
    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时刘备是否在场,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史实和情境来推断一下。吕伯奢家事发生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当时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与袁绍等诸侯关系紧张,他当时身在东郡。而刘备则是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与陶谦一同对抗曹操,在那之前,刘备刚从公孙瓒那里得.............
  • 回答
    曹操当年不杀刘备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个人恩怨以及历史的偶然性。虽然曹操在很多时候视刘备为心腹大患,并曾有过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时候,但最终他没有下手,而是采取了容忍甚至拉拢的态度。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曹操为何不杀刘备:一、政治考量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这.............
  • 回答
    白门楼上,曹操问刘备该如何处置吕布时,他心中究竟是如何盘算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揣摩的时刻。要论证曹操当时是否真的想杀吕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曹操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来看: 吕布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曹操深知吕布“三姓家奴”的秉性,为人反复无常,骁勇善战却缺乏政治远见和稳固的根.............
  • 回答
    刘备在徐州一举击杀徐州刺史车胄,这无疑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让他有机会掌握徐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刘备似乎错失了一个重要的联合对象——徐州名门望族陈登家族。同时,即便得到了东海昌豨的协助,刘备在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时,依然显得步履维艰,最终被击败。这其中究竟有何隐.............
  • 回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历》。这句话的背后,是对孙权在政治、军事、用人、治国等方面的多维度评价,绝非仅仅因为一场战役的胜负。虽然张辽八百破十万的合肥之战确实是孙权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并不能因此断定“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就是基于此。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回答
    关于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史书上记载并不完全一致,也留下了许多解读的空间。其中最广为流传、也最令人扼腕的说法,是认为曹操疑心病重,无法容忍华佗的“不臣之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曹操一生戎马,统一北方的过程充满了杀伐果断,也难免让他对身边的人产生戒备。而华佗,这位神医.............
  • 回答
    关于曹操的死因,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完全确定的说法,就像很多权力巅峰的人物一样,围绕他们的离去总会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若要追溯,最广为流传且证据相对比较充分的说法是:曹操是病死的。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是被人害死的”,毕竟曹操在那个乱世杀伐果断,树敌众多,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仔细梳理一下史料,会发现直.............
  • 回答
    白门楼,风萧萧,吕布,这位万人敌,最终还是跪在了曹操的脚下。但那天,在献帝的注视下,在众将的围观中,曹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奉先,你我皆是天子之臣,何苦相残?孤今日许你一个机会,与孤一同辅佐天子,共建大汉。”曹操的话语如同惊雷,震慑了在场所有人。吕布先是错愕,继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
  • 回答
    关于曹操在杀掉荀彧之后是否后悔,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直接的记载,也没有留下曹操本人对此有过明确的表态。但如果仔细梳理一下曹操这个人,以及当时的情境,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去揣摩一下,他内心深处,是否留存过一丝的遗憾,甚至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悔意。首先得明白,曹操杀荀彧,并非出于一时冲动或是单纯的政治斗争。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中的灰色地带。让我们把这两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曹操杀许攸:功成名就后的“兔死狗烹”?还是情势所迫?许攸这人,在官渡之战前确实是曹操的“贵人”。当时曹操缺粮少兵,而许攸的计谋——夜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可以说是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曹操赢得了官渡之.............
  • 回答
    这两种情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共同指向了一种非常普遍且深刻的人类心理现象:事后诸葛亮(Hindsight Bias)与临场反应的复杂交织。让我们一层层剥开,看看这背后隐藏的逻辑。一、 张允、蔡瑁的惨剧:权力下的盲点与瞬间的觉醒曹操杀张允、蔡瑁的场景,我们姑且想象一下当时的背景:曹操正处于人生的高光.............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道来。曹操杀吕伯奢,这事儿在《三国演义》里那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如果真按《三国志》的史实来看,那又是另一番滋味了。咱们今天就聊聊,为啥这事儿,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曹操好像也没怎么受着“制裁”。首先得说,曹操杀吕伯奢,最主要的动机,在官方的说法(也就是《三国志》的记载)是“疑”,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历史人物命运的关键点。如果马超真的像他父亲马腾一样,选择入朝为官,而不是走上造反的道路,他会不会被曹操所杀?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马腾一家在曹操那边的处境。马腾,字寿成,是东汉末年一位有名的将领,凉州人,长期镇守边疆,势力不小。曹.............
  • 回答
    确实,在曹操身边讨生活,那绝对是一场高风险的生存游戏,说是“高危职业”一点也不为过。你想想,这位枭雄的脾气和手段,那可是出了名的。首先,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极其多疑的人。他年轻时就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话,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他骨子里就有的信条。所以,如果你在他身边,稍微有点风吹草.............
  • 回答
    曹操为何要杀高顺?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能说出个大概,无非是战场上俘虏了,然后不降被杀了。但细究起来,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战斗的胜负,更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态和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高顺这个人。高顺是谁?他不是那种擅长外交、玩弄权术的谋士,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猛将。曹操用兵,最看重的是什么?是能打仗、能啃.............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要命的时刻!粮官,一个在战场上看似毫不起眼,却掌握着士兵们生死的职位。曹操因为粮草问题起了杀心,这说明他急躁,也说明他要拿人开刀以儆效尤,稳定军心。在这个生死关头,我,作为粮官,必须得拼尽全力,不仅要保住自己的性命,还得让曹操觉得我不能死,死了对他没好处。首先,冷静!越是危险的时候,越不能.............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杀华佗的故事流传甚广,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想象:如果曹操没有挥刀斩下神医,他脑袋里的疼痛是否能被解除?华佗那名垂千古的开颅手术,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当时的医学水平、曹操的病情以及华佗的医术这几个维度,来做一番细致的推敲。首先,我们得承认,三国时期,尤其是曹操所处的那个.............
  • 回答
    汉献帝在位时,曹操究竟敢不敢“杀”献帝?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与其说直接动手,不如说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博弈,结果早已注定,而“杀”的方式也远不止一种。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彼时,汉室权威早已名存实亡,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汉献帝,这位少帝,不过是挟持在各路诸侯手中的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