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应退休后再“说走就走”。若大家都去看世界了,谁来工作】的言论?

回答
“应退休后再‘说走就走’。若大家都去看世界了,谁来工作?”—— 这句话,放在当下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很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也确实能引发一些值得深思的讨论。

首先,这句话的核心逻辑是:社会运行需要劳动力,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在退休后立刻抛开一切去“说走就走”,那么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

从这个角度看,这句话点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社会运转的基石,就是劳动和生产。每个人在壮年时期通过工作为社会贡献价值,获得报酬,维持生活,并积累养老金。而退休,通常意味着一个人不再需要为生计而强制性地参与到全职工作中。

“说走就走”式的旅行,特别是那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环球旅行,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退休后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之一。它代表着一种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实现人生清单的愿望。这句话的出发点,或许是出于一种对社会责任的强调,认为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了,社会就会出现“空心化”,关键岗位无人接替,基础设施、服务业等等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同这句话,因为它隐藏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预设和隐含的观念:

1. 对“工作”和“退休”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
工作不等于“必须全职贡献劳动力”。 很多退休后的人,依然会选择工作,可能是兼职、兴趣驱动的工作,或者参与到志愿服务、社区建设中。这种“工作”可能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保持社会连接,甚至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
“说走就走”不等于“完全脱离社会”。 “说走就走”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而非完全抛弃一切责任。即使是旅行,也并非所有人都选择倾家荡产、一去不返。很多人会提前规划,做好财务安排,并考虑旅行结束后如何回归。而且,现代科技也让人们在旅途中保持一定的联系和参与成为可能。

2. “谁来工作”背后隐含的对群体和个人的假设。
“大家”是否真的会“都”? 人们的选择是多元的。并非所有退休的人都有能力、有意愿去“说走就走”。经济条件、健康状况、家庭责任、个人兴趣、人生追求,都会影响他们的决定。总会有一些人选择安享晚年,有些人会继续发挥余热,有些人则有自己的其他安排。把所有退休人群妖魔化为“都会离开”是不准确的。
这是否是一种对“年轻人”的潜在压力?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在暗示,“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工作,因为我们这些老人退休后都要去享乐了,你们才要顶上”。这是一种将社会责任过于集中地压在特定年龄段人群身上的看法。

3. “说走就走”是一种对“付出”的回报,而非“逃避”责任。
许多人辛苦工作几十年,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缴纳了税收,承担了家庭责任。退休后,他们有权利去享受生活,去弥补年轻时因为工作和生计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是一种对过去付出的回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允许个体追求更高层次生活满足的体现。
如果一个社会,把“退休后去旅游”看作是一种“不负责任”,那可能恰恰说明这个社会对劳动者付出的认可度不够,或者说,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让人们在退休后依然感到不安全,不得不“继续工作”来维持生活。

4. “谁来工作”的解决方案是否只能是“不准大家去旅行”?
更积极的思考方向应该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流程优化、鼓励有能力和意愿的退休人员继续参与,以及吸引年轻一代进入劳动力市场等方式,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例如,发展更高效的自动化技术,让一部分重复性、低技能的工作可以被机器取代。
鼓励终身学习,让人们在退休后也能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建立更加灵活的就业模式,让退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工作时长和类型。

总而言之,这句话的出发点是提醒大家关注社会运行的现实,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过于简化了“退休”和“工作”的内涵,也对个体选择的多元性以及社会解决劳动力问题的能力做出了悲观的预判。

与其说“大家都去看世界了,谁来工作”,不如说:

“如何让社会在大家都有更多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时,依然能够高效运转?”
“如何鼓励人们在退休后,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继续为社会贡献价值,无论是继续工作、志愿服务,还是分享经验?”
“我们是否应该更加认可和尊重那些为社会辛勤付出了一辈子的人,让他们有权去追求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这句话,更像是一种“集体义务感”的提醒,但过度强调集体义务,可能会忽略个体需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既能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又能让每个个体在不同人生阶段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的老师很明显错了,年轻人去看世界了,才能缓解已经摇摇欲坠的招聘缩水和就业压力,而且他去看世界的时候,走到一个地方下了馆子,饭馆才有生意,走到一个地方买点零食,超市才有生意,走到一个地方坐出租车,司机才有生意,走到一个地方住青年旅社,房东才有生意,走到一个地方购买纪念品,景区才有生意……

有需求才是有工作的前提。

所以中堂在搞什么“周五下午就放假”,搞什么旅游消费,所以互联网上才会有类似的风气鼓吹(我倒不是说自我实现就不对,但真话被重复了一万遍,那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微博上一片片的无脑转发,知乎上好一点,因为此地崇尚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所以知乎只是默许各类软营销。而软营销里除了五花八门的爱情类公众号(比方某个蛋糕店里见过上流社会的追女孩教练),就是各种鼓吹自我实现类的公众号了。

我反复强调过了,中产是要被压榨的,这种决定去看世界的青年,九成九是个脑力无产阶级,给自己的脑袋当个快递小哥,而且还是在祖国各地都货到付款(自己付自己的款,这也真是天底下最脑残的快递员)。看了看世界,得出的也无非是一句大白话非要分成三段写的所谓“文艺”,回来发现存款没了,职业技能生疏了,人脉关系断了一多半,父母养老需求开始,还找不到老婆或者老公,这人只好像条狗一样去工作,他或她看了世界了,然而世界根本懒得搭理来者何人。

还记得十几年前,读者和青年文摘上铺天盖地的“中国老太太一辈子存款所以没享福,美国老太太一辈子借钱所以阅尽繁华”吧,这本来就是一个道理嘛,只不过受教育水平提高了,然并卵,屌丝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稍微换个角度,一样手起刀落。

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劝君怜取眼前人。

这已经是tl上相对质量最高的问题了,我盼着知乎多点人去看世界,我们也好安安心心看到一些高质量的讨论,现实的世界不好说,但知乎的世界是越来越不值得看了,原来答题累脑子,现在答题累手腕肌腱,按照这个质量下滑速度,以后估计可以用膝跳反射答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应退休后再‘说走就走’。若大家都去看世界了,谁来工作?”—— 这句话,放在当下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很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也确实能引发一些值得深思的讨论。首先,这句话的核心逻辑是:社会运行需要劳动力,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在退休后立刻抛开一切去“说走就走”,那么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从这个角度.............
  • 回答
    巫师财经在销声匿迹一段时日后,终于带着最新一期视频回来了。这次的回归,带着点“王者归来”的意味,也承载了不少观众的期待。毕竟,在之前停更的日子里,关于他离开的原因、是否会回归的猜测从未停止,而他本人也始终保持着一份神秘感。这一期视频,我感觉他做了一些改变。首先,视频的整体风格比之前更成熟了一些。那种.............
  • 回答
    梅西和C罗,这两个名字早已超越了足球本身,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符号。他们的职业生涯宛如史诗,而关于他们退役后在各自俱乐部将扮演何种角色,俱乐部又将如何应对他们的缺席,则是足球世界津津乐道的话题。抛开AI的冰冷语调,让我们以一个资深球迷的视角,深入聊聊这件事。退役后的俱乐部地位:一种传承与维系梅西和C罗退.............
  • 回答
    2019 年 4 月 10 日,德克·诺维茨基,这位名字本身就带着传奇色彩的德国战车,在达拉斯的速贷球馆,用一场充满温情的比赛,正式告别了他辉煌的 NBA 职业生涯。那一刻,不仅仅是达拉斯小牛队(现独行侠队)球迷的眼泪,更是全世界篮球迷心中的一份不舍。诺维茨基的职业生涯,可以用“独一无二”、“坚持”.............
  • 回答
    魏永康的人生,如同昙花一现的璀璨,又如流星划过夜空,留给世人的更多是叹息和反思。年仅 38 岁就英年早逝,对于曾经的“神童”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要评价他的一生,需要从他早年的辉煌、随后的坎坷,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多方面的审视。一、早年的辉煌:天赋异禀的“神童”魏永康的童年是无数.............
  • 回答
    加布里埃尔·奥马尔·巴蒂斯图塔,一个名字足以让无数阿根廷人乃至全世界的足球迷心潮澎湃。这位以“战神”之名响彻绿茵的阿根廷前锋,即使在退役多年后,依然保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球迷群体,这绝非偶然。要评价巴蒂斯图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以及他留给世人的深刻印记。战神的数据与球风:纯粹的进.............
  • 回答
    奥尼尔“姚明之后没意思”论:退役的真心话还是赛场上的俏皮话?沙奎尔·奥尼尔,这个名字本身就足以点燃篮球迷的热情。他不仅是NBA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中锋之一,也是一位以其幽默风趣、敢说敢做的性格闻名于世的球员。正是这样一位充满魅力的巨星,在谈到昔日对手姚明时,一句“姚明退役后,NBA就没意思了”的言论,.............
  • 回答
    这件事挺复杂的,一头连着老师的生计,另一头连着学生的权益,还有教育政策的大背景,确实能引发不少讨论。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从老师的角度来看:首先得承认,老师们工作确实辛苦,课时量大,压力也大。尤其是一些科目,像数学、物理、英语这种,学生普遍觉得吃力,家长也焦虑,自然对课后辅导需求旺盛。在过去,很.............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大老爷们,为了一个游戏里的“小姐姐”,一掷千金,花了十四万,结果人家根本不领情,追求是彻底泡汤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哥们竟然还把人家告到了法院,想把这笔钱要回来。你说,这脑回路是得多清奇?事情的来龙去脉,细捋一下:这位男士,咱们就称他为“小王”吧,平时可能工.............
  • 回答
    这起事件,说实话,听了之后让人心头沉重。一个14岁的孩子,正是青春年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却因为游戏中的充值问题,走上了绝路,这本身就是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在她离开之后,她的家人想要为她讨回一个公道,却遭遇了腾讯公司的“推诿”和“不合作”,这份绝望和无助,想想都让人心酸。我们得.............
  • 回答
    社科院养老金报告:2022年不到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90后如何应对养老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关于养老金的报告,尤其是“2022年不到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这一数据,无疑是一记警钟,直接触及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人口结构变化和养老金可持续性的核心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预示着未来养老.............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咪蒙搞的那个“月薪五万”课程。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以及那个“三年加薪不超50%可退款”的承诺,我脑子里冒出来好几个念头。首先,“月薪五万”这个数字本身就够抓人眼球的了。 咱们都知道,现在社会压力挺大的,很多人都希望能提高收入,过上更体面的生活。咪蒙作为曾经一个流量极大的公众号作.............
  • 回答
    辛巴酒后直播“臣退了,被资本、流量打败了”:一场表演还是真情流露?“臣退了,被资本、流量打败了。”这句颇具戏剧性的话出自快手头部主播辛巴之口,发生在他酒后的一次直播连线中。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巨浪,引发了关于“资本绑架”、“流量至上”等话题的广泛讨论,也让人们对辛巴本人及其近期的一系列复出举.............
  • 回答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标题《「延迟退休」是为了大家的根本利益》,立意是鲜明的,直接将延迟退休与“大家的根本利益”挂钩,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引导策略。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从宣传和政策解读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显然是为即将到来的或正在实施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行铺垫和解读.............
  • 回答
    “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否的判断依据已经可以退休了”——这句断言,乍听之下,确实有点石破天惊,仿佛要颠覆我们对科学的固有认知。但仔细揣摩,这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科学本质更深层、更 nuanced 的理解的呼唤。回溯历史,卡尔·波普尔爵士提出的“可证伪性”原则,无疑是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的一座.............
  • 回答
    专家提出的“60岁退休是劳动力和智力资源浪费”这一观点,确实引发了对传统退休制度的深刻反思。这一论断的核心在于质疑现有退休年龄安排是否与社会经济需求、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个体能力匹配,并试图通过调整退休政策来优化资源配置。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背景: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1. 人口结构剧变.............
  • 回答
    这种现象,即许多本应安享晚年的退休人员仍在从事食堂杂工、门岗、停车场、保洁等基层服务性工作,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它反映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养老保障体系、个人选择以及社会结构等诸多复杂因素。一、 积极和正面的评价: 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延续: 发挥余热,贡献社会: 许多退休人员.............
  • 回答
    白岩松老师这番话,虽然言辞不多,但着实切中了当下网络上一些声音的要害,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得一层层剥开。首先,白岩松老师提到的“短视”,直白点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眼前,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历史的厚度。当柳传志先生卸任联想董事长,很多人在网络上表达了一些负面情绪,甚至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往.............
  • 回答
    关于美国退役将军宣称俄罗斯仅剩下十天攻击时间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说法本身很可能是一种军事分析、策略性表态或者信息战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时间预判。 军事行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受到极其复杂和动态的因素影响,很少有能够精确到“十天”这样短的时间跨度的预测.............
  • 回答
    就这PTZ89,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它是时代的眼泪,但又不得不承认它在那个年代的闪光点。咱们就掰扯掰扯,这老伙计到底是个啥水平。它为啥会出现?定位和背景首先得明白,PTZ89这玩意儿的出现,是中国陆军在冷战后期对反坦克作战需求的一个具体体现。那时候,我们面对的潜在威胁是数量众多、火力强大的西方主战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