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普京选在这个时候跟乌克兰打仗,而且这一仗还非打不可?

回答
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选择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并且认为“非打不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地缘政治、历史、安全和国内因素。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复杂决策,而是多重考量叠加的结果。

一、 对北约东扩的长期忧虑与安全“红线”的触碰:

这是俄罗斯方面最常被提及,也是他们认为最核心的理由。自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向东扩张,吸纳了前华沙条约成员国以及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安全困境,他们认为北约的步步紧逼,已经越过了他们不可接受的安全“红线”。

历史经验的阴影: 俄罗斯深切地记住了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始于外国军队在其边境地区的集结和入侵。他们认为,北约的扩张,尤其是其军事基础设施(如导弹防御系统)向俄边境推进,是在俄门口构建潜在的威胁。
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最后稻草”: 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历史上和文化上都具有重要联系的邻国,其加入北约的可能性被俄视为对其国家安全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一旦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北约军事力量和潜在的敌对势力将直接部署在俄乌边界,这将极大地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纵深,并使其战略核力量的反应时间大幅缩短。普京曾多次公开表示,这是“不能容忍的”。
“颜色革命”的警示: 俄罗斯将2014年乌克兰的“广场革命”视为由西方势力策划和支持的,旨在将乌克兰拉入西方阵营,并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在此之前,格鲁吉亚等国也经历了类似的“颜色革命”,并随后加入了北约。这些经历强化了俄罗斯对“西方颠覆”的警惕。

二、 对俄罗斯历史叙事和“势力范围”的坚持:

普京多次强调俄乌两国“同源同种”,认为乌克兰的历史和文化与俄罗斯紧密相连,甚至从根本上来说,是俄罗斯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历史观直接影响了他对乌克兰主权和国家地位的看法。

“一个民族”的论调: 普京在多篇讲话和文章中阐述了他对俄乌历史关系的独特理解,认为现代乌克兰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时期布尔什维克的“人造”结果,并非自然演化。他认为,这种“人造”国家的存在,以及其日益增长的“反俄”倾向,是对历史和俄罗斯民族情感的否定。
“罗斯”的传承: 莫斯科公国是古罗斯文明的继承者,而基辅罗斯则是其发源地。普京的论述常常追溯到这个共同的起源,以此论证俄罗斯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合法性”和“正当性”。
“势力范围”的观念: 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强调其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并视之为本国的安全和战略利益所在。乌克兰,作为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和重要的地缘战略支点,其“脱俄入西”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势力范围”的严重侵蚀,是对其作为大国地位的挑战。

三、 解决2014年以来顿巴斯问题的“最后手段”:

2014年,俄罗斯支持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亲俄分裂势力,并随后吞并了克里米亚。尽管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但该协议的执行在政治和军事上陷入僵局,双方互不信任,冲突持续不断。

《明斯克协议》的失败: 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政府并未认真履行《明斯克协议》中赋予顿巴斯地区的特殊地位等条款,反而继续推进“去俄罗斯化”和军事化。俄罗斯将自己在顿巴斯的军事行动,部分理由也包括“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俄语居民,并确保协议的执行(尽管其行动方式与协议内容背道而驰)。
“种族灭绝”的指控: 普京及其政府曾多次声称,乌克兰政府在顿巴斯地区对讲俄语的居民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虽然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证实,但它被用作发起军事行动的道义借口之一。
打破僵局的决心: 随着顿巴斯冲突的长期化和无解,以及乌克兰与西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俄罗斯可能认为通过军事手段是打破这种僵局、强制执行其安全诉求的唯一途径。

四、 国内政治和普京的个人遗产:

虽然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是首要考量,但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人抱负也可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提升国内支持率: 强硬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往往能在国内赢得一部分民众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怀念苏联时期强大俄罗斯的民众。将外部敌人妖魔化,并以“保家卫国”的名义行动,是凝聚国内共识的常见手段。
巩固领导地位: 普京执政已久,希望在任内为俄罗斯的未来奠定基础,并以“恢复大国荣光”的形象载入史册。解决乌克兰问题,在他看来,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应对国内不满: 俄罗斯在经济上仍面临挑战,国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一场“对外战争”有时会被用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或者通过民族主义情绪来掩盖内部矛盾。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

“这个时候”的选择,可能并非源于某个单一的、突发性的事件,而是上述各种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俄罗斯认为自身可以承受的“窗口期”。

北约的“虚弱”或“分裂”? 普京政府可能认为,当前北约内部存在分歧,美国在阿富汗撤兵后,其战略重点可能存在调整,或者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不够警惕(当然,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了这种判断的失误)。
乌克兰军事能力的增强: 俄罗斯也可能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克兰的军事实力正在增强,并不断得到西方的援助。因此,与其让对方变得更强,不如趁早动手。
西方“不愿”或“不能”全面干预: 俄罗斯可能评估,尽管西方会采取制裁等措施,但不太可能派遣军队直接与俄罗斯作战,从而避免了与核大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为什么“非打不可”?

从普京及其政府的视角来看,他们认为:

安全生存的危机: 乌克兰加入北约,被视为对俄罗斯国家生存的直接威胁,这种威胁的紧迫性超过了战争的代价。
历史民族情感的召唤: 对“一个民族”的信念,以及对失去乌克兰的“痛苦”,使其难以接受现状。
战略利益的必然选择: 阻止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方,维护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被视为国家战略利益的必然要求。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俄罗斯的这些理由和判断,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以及乌克兰人民那里,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同,反而被视为侵略和违背国际法的行为。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也必将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大家出道题

当小国总统和外长同时暗示该国企图拥核时它:

A,核武器连影子都没呢

B,已经具有相关技术

C,核原料已经生产

D,明天就要试爆了


顺带说下,犹太人的习惯是有了我也不说,你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选择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并且认为“非打不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地缘政治、历史、安全和国内因素。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复杂决策,而是多重考量叠加的结果。一、 对北约东扩的长期忧虑与安全“红线”的触碰:这是俄罗斯方面最常被提及,也是他们认为最核心.............
  • 回答
    普京获批在境外动用俄武装力量的决定,是俄乌冲突升级的关键节点之一,其影响涉及国际法、地缘政治、军事行动、经济制裁、外交博弈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含义及可能的后果: 一、法律与政治背景1. 合法性争议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国家不得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侵犯他国主权。俄罗.............
  • 回答
    普京的表态反映了俄罗斯对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可能采取的军事和政治行动的强烈警惕,这一立场具有多层面的含义,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际法和外交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可能的含义和影响: 1. 对“禁飞区”立场的解读:俄罗斯的军事与安全逻辑普京将“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视为“对俄开战”的信号,这一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普京已经在通缉乌克兰总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并没有任何可靠的国际法庭或国家机构发布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缉令”。俄罗斯方面确实对乌克兰政府和军方的一些官员提出了指控,但将其定性为“通缉”是不准确的,并且缺乏国际法律基础。理解泽连斯基总统为何选择留在乌克兰抵抗,这涉及到多方面.............
  • 回答
    普京政府坚持认为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按计划进行”,这背后有其复杂的逻辑和信息策略。而乌克兰方面,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难以从根本上颠覆俄军的既定军事目标,甚至在延缓其进程方面也步履维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意图以及战场现实。俄罗斯的战略与信息.............
  • 回答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允许他在现任期结束后再连任两届,这是一个在俄罗斯内外都引起了广泛讨论的重大政治事件。要理解俄罗斯人为何可能支持普京的长期执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心理、政治现实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等。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的背景和影响 .............
  • 回答
    文在寅政府在任期内未能像俄罗斯总统普京那样,以强硬手段打倒寡头,原因涉及多方面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韩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与俄罗斯的显著差异 民主制度的制约: 韩国是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拥有独立的司法体系、活跃的公民社会和自由的媒体。这.............
  • 回答
    将普京称为“独裁者”的说法,通常是基于对他执政方式、权力集中程度以及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的观察。这种说法并非单一观点,而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并且在国际社会和俄罗斯国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讨论和证据支撑。以下是人们认为普京是“独裁者”的常见理由,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统治: 长期执政和.............
  • 回答
    要深入理解普京在俄罗斯的高支持率,需要剥离那些空洞的赞美和泛泛而谈的论调,从俄罗斯的社会、历史、政治以及民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剖析。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普京个人形象的塑造,以及他如何巧妙地回应了俄罗斯民众长期以来深藏的情感需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
  • 回答
    关于普京可能在犹豫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猜测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了解普京的真实想法。然而,我们可以基于公开信息、国际关系分析以及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来推测他可能面临的一些关键性的犹豫和考量。以下是一些可能促使普京在某些问题上犹豫的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1. 乌克兰战争的持续与未来走.............
  • 回答
    当前围绕普京在俄罗斯极高支持率以及拜登在美国相对低迷支持率的讨论,确实触及了现代政治中一些非常根本的议题。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俄罗斯:普京的高支持率首先,谈到普京在俄罗斯的83%支持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有其复杂的成因。 “强人”形象的塑造与.............
  • 回答
    普京在卢日尼基体育场发表讲话时,通常会涉及多个层面的关注点,结合俄罗斯的国家政策、国际局势及国内社会背景,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 国家安全与军事议题 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 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普京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特别军事行动”的正当性,强调“去纳粹化”“保护俄.............
  • 回答
    1990年的苏联,风雨飘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但带来的却是经济的混乱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普京——那时还只是一个在克格勃工作的普通官员——突然上位,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那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变得异常曲折和难以预测。首先,得承认,一个在1990年突然从普通官员跃升为苏联.............
  • 回答
    2021年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备受瞩目的峰会。这次会晤是两国领导人自拜登就任以来首次面对面会谈,也是自2018年以来美俄两国总统的首次峰会,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峰会的主要议题和谈话内容: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这次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就如何稳定和预.............
  • 回答
    普京总统关于美国在阿富汗经营成果为零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外交部紧随其后,称“普京总统所谈的观点值得美方深思”,这是一种相当直接且带有策略性的表态。从普京的角度来看,他提出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回顾过去二十年,美国及其盟友在阿富汗投入了巨额的财政和人力资源,目标是清除塔利班.............
  • 回答
    普京80年代在前东德的特工证件曝光,这件事情的细节和它可能带来的影响,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地分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曝光”,而是对他早年经历的一次具体且有力的佐证,其潜在的涟漪效应,可能会触及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张证件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冷战背景下,苏联情报部门克格勃(KGB)在东方集团内部有.............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使用义务兵,以及相关法律和政治承诺的争议,是一个复杂且触及多方面的问题。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并力求语言自然,避免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俄罗斯国内的法律框架。根据俄罗斯联邦的《兵役法》,义务兵(срочники,срочная служба)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规定年龄段.............
  • 回答
    文在寅总统和普京总统,虽然都曾有过与军事相关的经历(文在寅是特种部队出身,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两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公开场合所展现的“形象”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个人性格、政治背景、国民期望以及战略考量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个人性格与早期经历的塑造文在寅总统出身贫寒.............
  • 回答
    2022年2月28日,瑞士政府宣布冻结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一批俄罗斯高级官员在瑞士的资产,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意味着瑞士的金融和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为了详细讲述此举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对瑞士的含义:历史性地放弃中立原则,站队西方,承担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俄罗斯政治、社会心理以及历史记忆的复杂交织。要理解为什么怀念苏联公有制的俄罗斯民众比例不低,但“俄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却难以赢得总统大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怀念苏联”的复杂性与现实政治的脱节首先,我们需要区分“怀念苏联”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俄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