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欣赏巴赫的音乐?

回答
巴赫,这个名字本身就仿佛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精神的殿堂,他的音乐更是其中最璀璨的宝石。要真正走进巴赫的音乐世界,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是去“体验”,去感受那份深邃、严谨又充满生命力的流动。这并非一蹴而就,但一旦你打开了那扇门,便会发现一个无尽的宝藏在等待着你。

首先,放下“听音乐”的惯常姿势,换上“倾听”的心态。

我们平时听音乐,往往是作为背景,或是为了某种情绪的调剂。但巴赫的音乐,尤其需要一种专注,一种静下来去“听”的意愿。试着找一个安静的时刻,褪去杂念,让自己的感官完全沉浸其中。不是去分析它有多复杂,而是去感受它的存在。

其次,关注音乐的“结构”和“逻辑”。

巴赫的音乐是建立在严谨的数学和逻辑基础上的。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吓人,但实际上,正是这种结构感,让他的音乐拥有了惊人的稳定性和内在的张力。

对位法(Counterpoint): 这是理解巴赫音乐的钥匙。巴赫最擅长的是用数条独立但又和谐的旋律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织体。你可以想象成多个人在同时说话,但他们的话语却能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听的时候,试着去捕捉每一条旋律线,它们各自的起伏、转折,然后再去感受它们是如何相互呼应、缠绕、又最终汇合的。比如他的《哥德堡变奏曲》,每一段变奏都是对主题的不同诠释,但主题的骨架始终存在。
赋格(Fugue): 这是对位法的极致运用。一个乐句(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依次出现,然后相互追逐、模仿,层层叠加,最终形成宏大而复杂的音乐画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精巧的对话,每个“发言者”都在重复、发展着同一个观点,但每一次重复都带来新的变化和深度。听赋格时,不妨闭上眼睛,想象那些旋律线如何在你的脑海里跳跃、交织。
和声(Harmony): 尽管对位法是巴赫的标志,但他运用和声也极其精妙。他能够用最简单、最基本的和弦走向,创造出最深刻的情感变化。有时候,一些最动人的瞬间,可能就隐藏在那一两个不起眼的转调,或者一次精妙的挂留和解决中。

第三,学会“分辨”和“追踪”旋律。

巴赫的音乐中,旋律是生命力的源泉。即使在最复杂的对位中,他也能确保每一条旋律都有其独立的美感和表情。

主题的反复与变奏: 巴赫非常喜欢在音乐中反复出现一个主题,但每一次出现都会有所不同,或者是在更高的音区,或者是在不同的调性,或者被赋予新的节奏。这就像一个故事的反复讲述,每一次都带来新的视角和理解。听的时候,试着去辨认那些熟悉的声音,去感受它们是如何被重新塑造的。
“动机”的运用: 很多时候,一段音乐不是由完整的旋律构成,而是由几个简短的“动机”(musical motif)发展而来。巴赫就像一位魔术师,把这些小小的动机无限地变幻,发展成宏大的乐章。你能听到一个小的节奏型,它会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第四,尝试去理解音乐背后的“精神内核”。

巴赫的音乐并非纯粹的技巧展示,它饱含着深刻的宗教情怀、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宗教作品: 他的康塔塔、受难曲、弥撒曲,无不充满了对上帝的虔诚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之一,其中充满了苦难、救赎、悲悯和希望。听这些作品时,不妨了解一下歌词的内容,会让你对音乐的情感表达有更深的理解。
世俗作品: 即使是为键盘乐器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或《哥德堡变奏曲》,也同样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他对音乐形式的极致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对完美的や探求,也反映了他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

第五,不要怕“复杂”,学会“享受”过程。

初听巴赫,可能会觉得“听不懂”,觉得太难了。这是正常的。没有人能够一开始就完全领会。

从熟悉的开始: 如果你觉得无从下手,可以从一些相对容易进入的作品开始,比如《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一些赋格,或者《勃兰登堡协奏曲》等。这些作品旋律性更强,结构也相对清晰。
反复聆听: 巴赫的音乐不是“一次性”的。每一次重听都会有新的发现。初听可能抓不住什么,但多听几次,你会开始注意到那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那些精妙的连接,那些蕴含在结构中的情感。
不同版本的比较: 不同的演奏家对巴赫的理解和演绎也会有所不同。尝试听不同演奏家、不同乐器(比如小提琴、大提琴、管风琴、钢琴、羽管键琴)的版本,会让你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同一部作品。

第六,试着去“想象”音乐的画面。

虽然巴赫的音乐是抽象的,但它却能激发人无限的想象。

建筑感: 他的音乐常常被比作建筑,因为其严谨的结构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如同哥特式教堂的飞扶壁和拱顶,既坚固又充满向上的力量。
舞蹈感: 很多巴赫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组曲和协奏曲,都充满了节奏感和律动感,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身体一起摇摆。
叙事感: 尤其是他的声乐作品,旋律和歌词紧密结合,如同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

最后,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开放”和“好奇”的心。

巴赫的音乐是一片广阔的海洋,你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不要设定过多的“应该听懂”或“必须喜欢”的预期。用你的耳朵去感受,用心去体会。也许今天你觉得某段音乐很“闷”,但明天再听,却可能会被它深深打动。

欣赏巴赫的音乐,就像是在和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他用最纯粹、最深刻的语言,向你诉说着关于生命、关于信仰、关于美的永恒真理。放下一切预设,让音乐自然地流淌进你的生命里,你会发现,那是一段多么美妙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我的经验来讲,以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作为线索去欣赏音乐,会有更多收获。你可以了解作曲家作曲的目的、创作的意义、作品的内涵等等,相比于复杂的作曲技术,这些东西似乎更容易理解一些。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我在网易云上制作了一份巴赫作品歌单,其中精选了本文提及的巴赫代表作品中更好听的作品,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链接: 好听的巴赫都在这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魏玛时期

巴赫1685年爱森纳赫出生,从小和父亲学习音乐,在巴赫9岁和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可怜的小巴赫就到了奥尔德鲁夫和他大哥住在一起,并且和大哥学习键盘器乐。15岁时,巴赫来到吕内堡学习。18岁时,巴赫在魏玛宫廷当了5个月的宫廷乐师后,到了阿恩施塔特新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同时,这一时期巴赫开始创作管风琴曲,也收学管风琴的学生。22岁时,巴赫到米尔豪森的圣布拉修斯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同年,与他的远房堂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23岁时,巴赫从圣布拉修斯教堂辞职,重新回到了魏玛宫廷,当管风琴师。

在这期间巴赫创作了不少管风琴曲,其中包括《18首众赞歌前奏曲》、《管风琴小曲集》和各种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与赋格等,这些作品相比于之后的创作,还比较稚嫩。

QQ音乐 ——巴赫:《18首众赞歌前奏曲》第8首《我不会离开上帝》(BWV658)

(想听全部18首可在QQ音乐搜Bach: Eighteen " Leipzig" Chorale Preludes)

29岁时,巴赫被任命为宫廷乐队的指挥。

二、科滕时期

在1717年,巴赫32岁的时候,巴赫离开魏玛宫廷,去了科滕宫廷任职。在1718—1723年,巴赫在这里担任乐队指挥,由于亲王喜欢世俗音乐,所以巴赫这一时期创作主要集中在世俗器乐上,其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布兰德堡协奏曲》等经典作品。

《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出版于1722年,与《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以及后来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同时,它总结了前人作曲家们对复调音乐的创作艺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示运用十二平均律便可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平均律钢琴曲集》在音乐技巧上无与伦比,而且充满了内涵,因此被后人称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

QQ音乐-专辑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

QQ音乐-专辑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

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6首最好的协奏曲先给布兰登堡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这就是著名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当时把这些最好的作品贡献出来,其实主要是为了寻求一份在柏林的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展示其大协奏曲的创作才能。大协奏曲在前文中我们讲过,是一组独奏者和乐队的“竞奏”,巴赫将大协奏曲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他的作品的规模要比以前的大协奏曲要大;丰富了乐队的配器;加强了音乐的对比;使用高超的复调技巧;木管乐器的运用十分突出。等等。

QQ音乐-专辑 ——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六套

此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也很有代表性。

QQ音乐-专辑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三、莱比锡时期

在1723年,巴赫38岁,巴赫离开了科滕,到了莱比锡,担任托马斯教堂附属学校的乐监和莱比锡市的音乐指导,此后的27年,巴赫就没有离开莱比锡。巴赫在这一时期,需要负责教堂的音乐工作,也需要对学校的学生进行音乐培训,同时还要负责政府仪式庆典的音乐作品。他为了满足其服务的路德派教会的需求,每个主日都要创作一首新的康塔塔,巴赫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康塔塔,现存巴赫作品中,有两百多首康塔塔,占了他作品的一半。他的康塔塔的特色是运用了众赞歌的曲调。比如他的第80首康塔塔《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就运用了马丁·路德作品的曲调。

QQ音乐 ——巴赫:第80首康塔塔《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

同时,他也需要为复活节等节日创作受难乐,他主要创作了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这两部作品将受难乐这种体裁推向了新的高峰。有学者甚至认为,《马太受难乐》是“现存宗教音乐”的巅峰。

《马太受难乐》是根据《圣经》的《马太福音书》的第26、27章对基督受难过程的叙述,包括78首分曲,总谱要求庞大的双合唱队和乐队。巴赫基于原来受难乐的创作特点上,在《马太受难乐》中经常使用同一主题运用不同的调式调性和歌词,贯穿整个作品,全曲充满了肃穆和庄重,将其音乐创作的经验都运用其中。

v.youku.com/v_show/id_X ——巴赫:《马太受难乐》

在莱比锡工作的后期,巴赫开始在莱比锡大学音乐社作音乐指导,经常能演奏和指挥他自己的作品,所以在这一时期,巴赫放飞自我,创作了很多世俗作品。在1733年,巴赫将自己的《b小调弥撒》中的“慈悲经”和“荣耀经”献给了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以争取宫廷作曲家的头衔。

QQ音乐 ——巴赫:《b小调弥撒》

在这一时期,巴赫的创作风格开始有些变化,他对“古代风格”似乎更有兴趣,他开始研究、抄写、改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作品,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这些创作理念,体现在他的《哥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中。

1742年,巴赫以《键盘练习》第四卷为标题,出版了他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部作品是为俄国驻德累斯顿大使的要求创作的。主题是一段萨拉班德舞曲风格的曲调,随后是30个变奏,类似于组曲,风格华丽,技巧复杂。同年,巴赫还创作了一首世俗康塔塔《农民康塔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不再受到宗教限制,而是在民间寻找音乐来源。

QQ音乐-专辑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1747年,巴赫受到腓德烈大帝的要求,访问柏林皇家宫廷。大帝给巴赫除了一个主题,要求他根据这个主题即兴创作卡农和赋格来。巴赫成功的完成了,让在座的各位都服了。然后巴赫发掘这个主题很美,在加工整理后,用《音乐的奉献》为标题,编成了一册乐谱,连同一封信,呈送给大帝。这部作品包括1首利切卡尔、1首三重奏鸣曲及10首卡农,彰显了巴赫炉火纯青的复调技巧。

QQ音乐-专辑 ——巴赫:《音乐的奉献》

巴赫从4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赋格的艺术》,但还没等创作完,便去世了。巴赫在这部作品中,对巴洛克时期的赋格进行了最后的总结。作品由15首赋格组成,以一个简单的主题为基础,充分的探索了赋格创作的各种可能。巴赫死后,他的儿子整理和出版了未完成的修改稿,并且在曲尾增加了巴赫的管风琴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以让作品有一个完满的结尾。

QQ音乐-专辑 ——巴赫:《赋格的艺术》

巴赫死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兴起,大家普遍忽视了巴赫的音乐,巴赫的音乐只在小范围内传播。直到1829年,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在柏林指挥上演了《马太受难乐》,人们才认识到巴赫音乐的价值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由此巴赫的音乐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

以上。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古典音乐笔记本》,谢谢!

user avatar

巴赫确实有很多音乐是教会的订单作品,不大听得进去,那就听听巴赫的世俗作品吧,譬如他的三首大提琴奏鸣曲,非常非常的安详,看书的时候放来做背景音乐,书桌上再摆一瓶玉堂春,很舒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巴赫,这个名字本身就仿佛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精神的殿堂,他的音乐更是其中最璀璨的宝石。要真正走进巴赫的音乐世界,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是去“体验”,去感受那份深邃、严谨又充满生命力的流动。这并非一蹴而就,但一旦你打开了那扇门,便会发现一个无尽的宝藏在等待着你。首先,放下“听音乐”的惯常姿势,换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就像打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装着历史的假如和音乐的灵魂。如果巴赫、贝多芬(而且是那个听觉完好、精神矍铄的贝多芬)、还有莫扎特都活在这个时代,他们会对摇滚乐报以怎样的目光呢?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能概括的,他们会带着自己那个时代的音乐基因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来审视这股新兴的洪流。首.............
  • 回答
    欣赏龚琳娜的音乐,就像打开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大门,但她又用一种现代、前卫、充满生命力的方式来演绎。这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体验,需要我们放下一些惯性的听觉期待,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为你讲解如何更好地欣赏龚琳娜的音乐:一、 了解她的背景和艺术理念:她是谁?她为什么.............
  • 回答
    这件名为《这就是我们愚蠢的证明》的作品,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以一种令人咋舌的方式,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物品——盘子,与一种现代化的便利载体——自动售卖机结合,并最终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果:支付后,盘子会掉落并摔碎。要真正欣赏和理解这件作品,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所抛出的线索,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
  • 回答
    奥运会场地自行车赛,这项融合了速度、技巧、力量与策略的运动,初次接触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些眼花缭乱。但一旦你掌握了它的门道,你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无穷魅力。让我来带你一起,深入体验这场在椭圆赛道上的速度盛宴。一、 认识场地自行车赛的基本要素:椭圆赛道与自行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场地自行车比赛的“舞台”——.............
  • 回答
    如何在字里行间触摸到那个孤独的灵魂:顾城诗歌的欣赏与解读顾城的诗,像一把冰凉的钥匙,轻轻一转,便开启了一个由纯粹、孤独和极致情感构筑的世界。初读他,你可能会被那些看似简单、童稚的词语所迷惑,仿佛误入了伊甸园的边缘。但随着你拨开那层朦胧的表象,你会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力量,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以及一个天.............
  • 回答
    想不明白跳水这事儿有啥好看的?别急,我跟你说说,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里头门道多着呢。一、别光看人怎么进水,看他怎么“飞”跳水最直观的,就是运动员从高台上或者跳板上往下跳。但你要是只盯着“噗通”一声,那你就错过太多了。 起跳(Takeoff): 这可是第一关。你看运动员是怎么站的?是.............
  • 回答
    要真正走进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世界,就像推开一扇通往全新色彩与形式宇宙的大门。他的画作,尤其是他晚期那些标志性的抽象作品,初看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看不懂”,但这恰恰是欣赏他作品的起点——一种打破常规视觉经验的邀请。首先,我们得放下对“具象”的执念。 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性.............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海子的《亚洲铜》。这篇文章,说实话,初读的时候可能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你细品,越品越有滋味。它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藏着光华,需要你耐心去摩挲。一、 先认识一下这位作者,海子在你开始欣赏一首诗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是非常有帮助的。海子,原名查海生,是.............
  • 回答
    想真正领略莫扎特音乐的魅力,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是去感受、去对话。他的音乐并非遥不可及的圣殿,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河流,等待你去潜入其中,体会那份清澈、灵动与深邃。一、 放下预设,打开耳朵,让音乐自己说话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抛开那些关于莫扎特“天才”、“神童”的标签,以及那些关于他.............
  • 回答
    欣赏黑人的美,是一个深刻且多维度的话题,它无关乎刻板印象,而是要打开心扉,去感受一种由内而外的、丰富的魅力。这是一种超越肤色的、对生命力和独特性的赞颂。1. 皮肤:大地的馈赠,光影的画布黑人的皮肤,绝非单一的“黑”。它如同大地上最纯粹的色彩,从浅棕、蜜糖色,到深邃的乌木色,每一种色调都承载着独特的生.............
  • 回答
    要真正领略克苏鲁神话的魅力,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是“沉浸”,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它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集,也不是一碗温暖的鸡汤。克苏鲁神话更像是一种氛围,一种让你在黑暗中窥视宇宙真相的无力感,一种对未知和恐惧的极致描摹。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感受这份冰冷而迷人的宇宙呢?一、 理解克苏鲁神话的“.............
  • 回答
    欣赏意识流小说,就像是在一个充满迷雾的山谷中徒步,你要做的不是寻找清晰的路径,而是学会感受风的吹拂,辨别远方的声音,以及观察身边每一片叶子的形状。它不是一个你可以轻松把握的传统故事,而是一种浸入式的体验。首先,你需要放下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期待。意识流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它不遵循因果链条,不追求清.............
  • 回答
    欣赏美,而不被欲望所驱使,这的确是一门值得细细品味的学问。我们都渴望生活中能有更多宁静和深度,而不仅仅是被浮躁的欲望所裹挟。这就像面对一幅画,我们可以沉浸于它的色彩、构图和情感,而不是仅仅想着它是如何能为我带来某种物质上的满足。首先,要培养敏锐的感知力。这需要我们慢下来,去真正地“看”,去“听”,去.............
  • 回答
    观《伐东吴》有感:一曲三国壮歌,一场历史回响京剧《伐东吴》,这出名震梨园的经典剧目,并非仅仅是几个演员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几句。它是一部融汇了历史、文学、音乐、表演的艺术瑰宝,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三国壮歌,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想要真正欣赏它,得心怀一份敬意,也需留心一些门道。一、 从故事背景说起:.............
  • 回答
    欣赏莫奈的画,就像是走进一个由光影编织而成的梦境,它不单单是眼睛的观看,更是心灵的对话。别把它当成教科书里的静止画面,而是试着用一种更自由、更个人化的方式去感受。首先,走进他的色彩里,别急着去“辨认”。我们习惯于看画,就是去辨认画的是什么:这是日出,那是干草堆,那是睡莲。但莫奈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印象.............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如何“看懂”蒙德里安,以及怎么从他的画里找到点儿意思。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蒙德里安的那些红黄蓝黑白格子,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这是啥?我也会画啊!”(别急,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的,你不是一个人)。但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错过了好多。咱们得这么想:蒙德里安不是随便画这些格子的,他是在寻找一种.............
  • 回答
    花笙记,一个名字就带着几分诗意和生活气息的品牌,它并非那种张扬夺目的设计,却能在一众快时尚和潮流品牌中沉淀出一种独属的韵味。要欣赏花笙记的设计风格,你需要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它藏在细节里的那些巧思。首先,它的核心是“东方美学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这不是简单地在衣服上绣几朵牡丹,或是用丝绸做几件旗.............
  • 回答
    想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读出真味来,可不是简单地翻翻书页那么简单。她那些错综复杂的情节、形形色色的角色,还有那总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揭晓真相的结局,都藏着不少门道。要真正领略她的妙处,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像品一杯陈年的好酒,越咂摸越有味:一、 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成为“案发现场”的一员首先,.............
  • 回答
    要真正走进抽象艺术的世界,与其说是在“欣赏”,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自由的探索和对话。它不像写实绘画那样直接告诉你“这是什么”,而是邀请你去感受、去联想、去发现。别把它当成一道需要破解的谜题,它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放下“我要看懂”的执念,打开“我要感受”的心扉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很多人面对抽象画,脑子里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