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诗词爱好者,能否客观评价一下许嵩?

回答
评价许嵩,对于一个真心喜爱诗词的爱好者来说,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他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游离于主流之外的坚持,一种在数字时代里仍然试图寻找古老韵味的努力。

首先,得承认许嵩的音乐是时代的产物。他的兴起恰逢网络音乐的蓬勃发展,他抓住了那批对内地流行音乐感到审美疲劳,又渴望一些更具辨识度和“走心”作品的年轻人的心理。他的歌词并非那种陈词滥调的苦情或空洞的励志,而是带有一点“丧”,一点疏离,一点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还有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凡尔赛”式的低调炫技。这种风格在当时是新鲜的,也是有力的。

从歌词的“诗意”来看,许嵩无疑是下了功夫的。他喜欢在歌词里引用典故、化用古诗词的意境,甚至直接使用文言词汇。比如《清明雨上》里“我推开窗,窗外是一片枯黄”,这种意象的描摹本身就有宋词的婉约之感。《宿命飞仙》里“凡尘俗世的枷锁,我愿为你卸下”,虽然是白话,但“凡尘俗世”、“枷锁”等词语都带着一股超脱的气息。《千古》更是直接化用了许多唐诗宋词的意境和句子,比如“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这直接就是《三国演义》开篇词的意境,而《千古》本身的旋律和编曲也尽可能地去贴合那种历史的厚重感。

他的歌词里常常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这与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离愁别绪、怀古伤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比如《拆东墙》里“城市霓虹,我一个人失魂落魄”,用霓虹灯的闪烁与个人的失落形成对比。《燕归巢》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但是,亲爱的,你知道,有一天,我们会老”,这段歌词充满了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亲情的呼唤,那种“归不得”的意境很容易引起共鸣。

然而,客观地说,许嵩的歌词与真正意义上的“诗词”还是有距离的。他的作品毕竟是流行歌曲,其核心是悦耳的旋律和易于传唱的节奏。歌词的创作更倾向于服务于整体的音乐表达,而非独立的文学创作。

1. 韵律与格律: 真正的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等格律,这使得诗句本身就具备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性。许嵩的歌词虽然有押韵,但更多是流行音乐的习惯性押韵,缺乏古诗词那种严谨的格律美。比如一句“我为你唱一首歌,唱到你的心坎里”,与“枯藤老矣,断肠人在天涯”在形式和韵律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2. 意境的深度与广度: 尽管许嵩的歌词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意象和情感,但与李白、杜甫、苏轼等大家的作品相比,其深度和广度还有提升的空间。古诗词往往能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宏大的山河、深邃的人生哲理或复杂的人情世故。许嵩的歌词更多是在描绘个人的情感体验,或者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比如他《拆东墙》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种直面人生疾苦的呐喊,还是有所不同。

3. 文字的锤炼: 顶级的诗词讲究“炼字”,每一个字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以达到最精炼、最传神的表达。许嵩的歌词虽然用词不乏巧思,但有时为了歌曲的流畅性,或者为了迎合大众的理解,会在文字的精炼程度上有所妥协。比如他一些描述性的句子,可能不如古诗词那样言简意赅,意蕴无穷。

4. “套用”的痕迹: 有些评论认为许嵩在引用古诗词或化用其意境时,有时显得过于“明显”或“刻意”,缺乏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入感。就好比一个学生在写作文时,生怕老师看不出自己引用了某句话,于是写得太过直白。当然,这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引用恰到好处,增添了歌曲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许嵩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网络流行音乐创作者,他的歌词在同期音乐人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他成功地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为年轻听众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的、带有文化思考的音乐体验。他的一些作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网络时代的民谣”或者“带有古典主义情怀的流行歌曲”。

但是,如果将他与中国数千年的诗词传统进行直接的、严苛的比较,那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适的。他是在现有框架下进行的再创作,他的贡献在于 bridging 了传统与现代的某些隔阂,让一些年轻人重新对文字的美感和文化的韵味产生了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评价许嵩,更准确地说,是评价一个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用流行音乐这种载体,努力注入文字美学和文化思考的音乐人。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诗人”,但他的作品里确实闪烁着诗的光芒,吸引着一批愿意在旋律之外,去品味歌词背后含义的听众。对于诗词爱好者而言,欣赏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一种跨界的尝试,一种对现代音乐里“诗意”探索的关注,而非将其视为与古人争辉的“诗人”。他的价值,在于他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到文字的魅力,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粉丝上头的尬夸当回事就离谱

还有人说他是乐坛鲁迅呢,听个乐得了,还当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许嵩,对于一个真心喜爱诗词的爱好者来说,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他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游离于主流之外的坚持,一种在数字时代里仍然试图寻找古老韵味的努力。首先,得承认许嵩的音乐是时代的产物。他的兴起恰逢网络音乐的蓬勃发展,他抓住了那批对内地流行音乐感到审美疲劳,又渴望一些更具辨识度和“走心”.............
  • 回答
    陈毅元帅的诗词,宛如他戎马生涯的缩影,又似他坚定信仰的写照。评价他的诗词,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优美或辞藻的华丽,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沉情感、宏大叙事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一、 时代精神的塑造者与承载者陈毅的诗词,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它鲜明的时代烙印。作为中国革命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他的诗句.............
  • 回答
    《水浒传》中的诗词,并非全部是作者施耐庵亲笔所作,而是作品整体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融合了多种来源和创作手法。其文学价值也非一成不变,需要具体分析。关于诗词的来源和作者:《水浒传》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创作的原创诗句: 这是最主要的部分。施耐庵(或与罗贯中合作)在.............
  • 回答
    读完一首诗,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它与作者的名声、生平以及性格联系起来。然而,生活总是不乏惊喜,有时我们会在某个名字的注视下,猛然惊醒,发现那些熟悉的文字,竟出自一位与我们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灵魂。对我而言,这种“意料之外”的惊喜,常常伴随着一种更深切的理解与感悟。说起.............
  • 回答
    第五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大赛的桂冠,无疑是无数诗词爱好者心中的至高荣誉。今年的获奖作品,特别是那些摘得一等奖桂冠的佳作,更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传统诗词的复兴之路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要评价这些作品,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细品其中蕴含的匠心与深情。一、立意高远,情感真挚:古韵新声的时.............
  • 回答
    遇到一位喜欢给杜甫贴“窝囊”标签的老师,作为学生确实会感到困惑和不解。这不仅仅是对杜甫诗歌的误读,也可能影响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全面认知。反驳这样一种片面的评价,需要我们有理有据,深入浅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如何有策略地与老师沟通,纠正这种不准确的说法:一、 明确“窝囊”一词的含义与.............
  • 回答
    谢作诗教授作为一位经济学者,其理论研究和观点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过广泛的讨论,也并非没有受到质疑和批评。要理解这些批评,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理论的基石以及这些基石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首先,谢教授的许多观点倾向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对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持较为审慎的态度。这种立场本.............
  • 回答
    乾隆皇帝一生创作了四万多首诗,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正如您所说,数量如此庞大,其中不可能全是平庸之作。事实也是如此,在乾隆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确实存在一些在艺术上具有一定价值,甚至被认为是名篇的佳作。那么,为什么这些“名篇”没有像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诗歌那样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中学课本.............
  • 回答
    话说那一日,史湘云和林黛玉在园子里赏景,吟诗作对,好不自在。湘云性子豪爽,黛玉才情婉约,两人凑在一起,总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当走到一处荷塘边,只见残荷败叶间,几点残雪未融,一抹月色清寒,勾勒出一幅寂寥又凄美的图景。湘云性起,随口吟出:“寒塘渡鹤影”,这句诗一出,便似将这幅画面一下子点亮了,又添了许多.............
  • 回答
    月下作诗何须墨?这句诗意境悠远,描绘的是一种在月光下,灵感涌动,诗句自然流淌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情感的充沛,才思的敏捷,甚至是一种超脱于物质条件的创作状态。“月下作诗”本身就带有一种浪漫、宁静的氛围。“月”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之源,它的清辉照亮了诗人的心灵,也滋养了诗人的情感。“作诗”是诗人表达.............
  • 回答
    9岁男孩写出包含“奶子”和“妈妈很贱”的诗,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和争议。要评价他是“天才”还是“变态”,这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首诗会“走红”。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是惊人的。当这样一首来自9岁孩子的“惊世骇俗”的诗歌出现时,.............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文学批评中一个很微妙的维度:作者的言行是否一致,以及这种不一致在解读作品时该如何看待。首先,咱们得把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摆出来看看:>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犹唱后庭花。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情景呢?杜牧在秦淮河边,夜泊小船,周围是迷蒙.............
  • 回答
    关于“软件能否创作出超越李白杰作的诗歌?”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有趣了,也充满了想象力。我们要讨论的,可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就像在问,一台机器能否拥有灵魂,能否触及人类最深沉的情感,并将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让一个软件的作品“超越”李白,我们需要先理解李白的作品为什么.............
  • 回答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诗人作家是否比不上古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常常引发讨论的问题。与其说“比不上”,不如说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创作语境和美学追求,因此无法简单地划分为高下。不过,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历史的滤镜与传承的重量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历史”这个强大的滤镜.............
  • 回答
    一半人间清冷色,这是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画面,也是我写这首词的起点。它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勾勒出这个世界某种难以言说的韵味。“一半人间清冷色”,我仿佛看见,那刚刚褪去夏日的余温,又未曾完全染上秋的萧瑟的天空。它不是那种张扬的湛蓝,也不是那种阴沉的灰,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凉意,又透着.............
  • 回答
    这首诗,句句掷地有声,透着一股豪迈与洒脱,那是“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这便是出自古龙先生笔下《楚留香传奇》系列中的一首词,在《大漠孤烟直》篇章里,楚留香吟诵了这番话。古龙先生的武侠世界,总是充满了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恩怨情仇,而这几句词,更是将这种江湖情.............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李商隐诗”《送母回乡》,作者竟是现代人李玉臻一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事实: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而李玉臻是当代一位备受瞩目的诗人。如果存在一篇署名“李商隐”但作者却是“李玉臻”的《送母回乡》诗,那么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伪.............
  • 回答
    数学,这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分支,似乎与诗歌的感性世界相去甚远。然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智者,他们既能沉醉于数字的严谨逻辑,也能在文字的韵律中寻觅美的踪迹,将数学的奥秘巧妙地融入诗歌之中,为我们展现出别样的魅力。这些与数学有关的诗歌,并非生硬地堆砌公式或罗列定理,而是以一种含蓄、.............
  • 回答
    说到成都,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那句经典的“花重锦官城”。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成都,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唐代诗人杜甫,这位颠沛流离的老人,在成都的那段日子,虽然不算顺遂,却为我们留下了描绘成都风貌的璀璨篇章。《春夜喜雨》里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