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庆一医院将保胎药错发成抗癌药,目前孕妇已服用该药,这可能对孕妇或胎儿造成什么影响?后续该如何解决?

回答
重庆某医院发生的保胎药错发成抗癌药的事件,无疑给涉事孕妇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担忧。这起严重的医疗差错,其潜在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应对。

事件的严重性与潜在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其中的严重性。保胎药和抗癌药属于截然不同的药物类别,其作用机制、毒副作用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天差地别。

对孕妇的影响:
毒副作用: 抗癌药物通常具有细胞毒性,旨在杀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这意味着它们也可能对孕妇体内正常、快速分裂的细胞造成损害,如胃肠道黏膜、骨髓细胞、毛囊细胞等。孕妇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脱发、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
肝肾损伤: 许多抗癌药物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这可能对孕妇的肝肾功能造成负担和损伤。
心血管影响: 部分抗癌药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心血管系统问题。
神经系统影响: 一些抗癌药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甚至影响认知功能。
免疫系统抑制: 抗癌药物的普遍副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这使得孕妇更容易感染疾病,也可能影响自身免疫力的正常运作。
长期影响: 即使孕妇能耐受药物的急性副作用,某些抗癌药物可能存在潜在的长期毒性,例如增加日后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虽然在孕妇身上这种情况的评估更为复杂和不确定。

对胎儿的影响(这是最令人担忧的部分):
致畸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潜在影响。抗癌药物通过干扰细胞分裂和生长来发挥作用,而胎儿的生长发育正是依靠细胞的快速分裂和精确分化。在孕早期(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接触到具有细胞毒性或干扰DNA合成的抗癌药物,极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现严重的先天畸形,包括但不限于四肢发育异常、脏器畸形(如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缺陷(如脑积水、脊柱裂)、面部畸形等。
胎儿生长受限: 药物可能直接抑制胎儿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过轻,甚至可能在孕期出现胎死腹中的情况。
细胞损伤与死亡: 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胎儿的细胞,导致胎儿组织器官的损伤,即使没有发生明显的畸形,也可能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
遗传物质损伤: 某些抗癌药物会对DNA造成损伤,这可能导致胎儿细胞的基因突变,增加日后罹患癌症的风险,或者影响其生殖细胞的健康,为下一代埋下隐患。
胎儿死亡: 在剂量较大或药物毒性极强的情况下,不排除直接导致胎儿死亡的风险。
孕中晚期影响: 即使是在孕中晚期,胎儿的器官系统仍在发育成熟,抗癌药物仍然可能对其造成损害,影响其器官功能的完善,或者在出生后表现出远期健康问题。

后续该如何解决?

这起事件的处理,绝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道歉和赔偿层面,而需要一个系统化、科学化、人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1. 立即停止用药与全面评估:
立刻停药: 一旦发现错误,必须立即停止服用所有涉事药物。
医疗专家团队介入: 立即组建由妇产科专家、药剂科专家、肿瘤科专家、遗传咨询师、儿童内科专家等组成的跨学科医疗团队,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全面的评估。
孕妇健康评估: 详细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服药剂量、服药时长、出现的任何症状,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评估药物对孕妇身体的直接影响。
胎儿健康评估(这是重中之重):
超声波检查: 频繁、细致的超声波检查至关重要,用于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排除或发现可能出现的结构性畸形。可能需要进行四维彩超、心脏超声等。
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 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可以帮助评估是否存在染色体数量上的异常。
羊膜穿刺术(如果必要且适当时): 在评估风险后,可能需要进行羊膜穿刺术,获取胎儿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检测,以更精确地评估药物对胎儿基因和染色体的影响。遗传咨询师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专业建议。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胎儿特定器官的发育。

2. 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这对孕妇和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精神压力极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甚至恐慌。医院必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孕妇及其家属应对负面情绪,建立信心。
信息透明与沟通: 医院应保持与家属的充分沟通,诚恳解释错误发生的原因,清晰告知目前的评估结果和后续的医疗计划,让家属充分了解情况,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提供最优化的医疗资源: 确保孕妇获得最顶级的医疗资源和最专业的护理,包括但不限于转诊至更高级别的医院或专家处。

3. 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方案:
如果胎儿畸形严重且不可纠正: 尊重家属意愿,在充分告知风险和后果后,可能需要考虑终止妊娠。
如果胎儿情况尚可,但存在潜在风险: 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在出生后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干预。
对孕妇的治疗: 如果药物对孕妇造成了损伤,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和监测。
长期随访: 无论最终是继续妊娠还是终止妊娠,对孕妇和婴儿(如果出生)都必须进行长期的医疗随访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远期并发症。

4. 责任认定与追究:
事故原因调查: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内部必须立即展开深入、彻底的事故原因调查,查明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如处方错误、药房调配失误、发药环节疏忽等),是人为失误还是系统性问题。
责任追究: 依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分、吊销执业资格等。
完善制度流程: 必须以此为契机,全面审查和完善医院的药品管理、处方审核、发药流程等各项制度,建立更严格的“双重核对”或“三重核对”机制,引入先进的自动化发药系统,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5. 赔偿与补偿:
先行赔付: 在责任认定和赔偿金额明确之前,医院应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先行垫付孕妇和婴儿在诊治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和合理的经济损失。
合理赔偿: 根据最终的医疗评估结果(包括对胎儿健康的影响程度、对孕妇身体的损害程度、精神损害等),由专业评估机构和法律途径确定合理的赔偿方案,包括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事件的启示:

这起事件敲响了医疗安全管理的警钟。它暴露出的不仅是药品管理上的漏洞,更是医院内部流程控制、人员培训、责任落实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深层问题。唯有以此次事件为镜鉴,医院管理者才能深刻反思,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才能重建患者的信任,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对于患者而言,在就医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警惕,仔细核对药品名称、剂量,也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必要环节。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的处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医疗机构、监管部门、法律专家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最负责任的态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受害者的伤害,并从中吸取教训,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安全水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竟然有些医生建议孕妇主动流产,这是错误的医疗决策,请不要主动流产。

这涉及到我的专业,我来解释。

首先,胎儿并不是非常危险,而是危险度非常小。即使流产,大概率也是孕妇本身的原因,而不是药物。

@陈子杨 你完全写错了。托瑞米芬是内分泌治疗药物,但并不是减少雌激素形成,而是阻断雌激素的作用,不是下调人体雌激素水平,有时用了后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还升高了自一些。(针对乳腺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比如来曲唑才下降雌激素水平)

也就是说,即使使用了对于孕妇禁忌的药物,产生了流产的后果,并不一定是药物,因为剂量太低了。很多人套用刑法要要求医院人员按照致人重伤罪处理,我觉得很不合适。


因为确实有孕妇少量吃过,并没有出现问题,有问题的都是长期服用的。我们罗列最直接的证据吧,请大家看下图。



写的清清楚楚,小剂量的服用并没有观察到任何危害,因为虽然禁忌,但影响并不是那么大,明白了么?不仅仅如此,FDA认为虽然有小的危害,但在一些需要的情况,还是可以用。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请大家别担心,这孕妇不会因为吃一天药就非常危险这个说法,不符合客观事实。



还有,请大家多理解并信任这个医院,这不是庸医,这和医术无关,这就是医院非常低概率但有时不能完全避免的错误,几乎任何医院都发生过。医院也当天发现,及时补救。确实医院错了,但请别就因为一件事就口诛笔伐医院,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医院该道歉道歉,该赔偿赔偿,别上升到太高的高度。



最后写几句:


第一 药物禁忌只能说明可能出现严重问题,而并不是必然。

第二 所有的副反应和药物剂量有关系。


第三 部分化疗药是可以合法用于孕妇患肿瘤的情况。

user avatar

发错药,是真的杀人了。

————枸橼酸托瑞米芬片 是什么?————

新闻报道里,孕妇本来开的是“黄体酮软胶囊和滋肾育胎丸”,但是药房工作人员却把黄体酮软胶囊,错发成了枸橼酸托瑞米芬片。

枸橼酸托瑞米芬片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是非类固醇类三苯乙烯衍生物

这是一种非甾体激素的抗雌激素药物,它的机制是影响雌激素分泌,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可产生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作用。而乳腺癌中的重要标志就是雌激素分泌异常,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分类里就有用雌激素来进行分类的——激素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枸橼酸托瑞米芬片 对胎儿有影响吗?————

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种药物是安全的。

但是对于孕妇,就不一定那么安全了。

主要有两方面

1,影响到了子宫

对于正常人来说,子宫本身对身体作用意义一般,但是对于孕妇来说,子宫是胎儿发育的主要空间和环境。

因此影响到了子宫,多少会影响到胎儿。

而枸橼酸托瑞米芬对于子宫是有影响的,目前报道的对子宫的影响包括:

子宫出血和白带,子宫内膜肥厚,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

这些一旦发生,可能对胎儿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

2,对于胎儿本身

其实这个药物的急性毒性低,小鼠和大鼠的LD50超过2000mg/kg,按理说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但是这个药物本身发挥于激素上,而激素对于胎儿发育本身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上图是孕妇妊娠期间体内常见激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上雌激素是随着妊娠时间逐步增加的。

如果雌激素太低,可能会出现流产。

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干扰雌激素,会导致胎儿的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出现畸变。

由于托瑞米芬的部分类雌激素作用,子宫内膜增厚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有增加子宫内膜变化的风险包括增生、息肉及子宫内膜瘤。这可能是与潜在的机制/类雌激素刺激有关

而胎儿发育阶段也是快速增殖的过程,因此不排除出现对胎儿细胞增殖的干扰。

此外,在胚胎分化发育的孕早期,药物更易影响胎儿的发育及引起畸变。

至于基因变异,由于这个药物本身似乎没有类似效果,因此不是主要担心的。是也有副作用表明这个药物有很低的子宫内膜癌致癌性,那么理论上并不排除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胎儿造成变异



————怎么办?————

可以说,这是把保胎药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堕胎药”,是非常严重的事故。

由于目前我们总体上对于医学和药学以及生命了解尚浅,因此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在里面,所以,出于最大程度的谨慎,可能这个孩子最终流掉的可能性更大,毕竟谁也担不起引发一个孩子畸形的风险。

院方也建议最好不要孩子。

只是可惜了这个尚未来到世上的孩子。


而院方需要对此作出赔偿,并承担相应的处罚。


只是希望以后医院能够加强教育和管理,毕竟药物是事关人生命健康的大事,出错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这也提醒我们日常在用药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一些,哪怕这些药物是医院开的,但是服药的是自己,只能多一道保险,多一点谨慎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