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来自上头的行政压力应该会减轻一些了,自打我时不时去接种点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以来,已经看过太多基层机构荒腔走板的骚操作了,最常见如不打疫苗就不能回家什么的,国家可从来没有对低风险地区的民众实行这样的政策,这种擅自的规定已经在触犯法律的边缘了。
还有打针送米送油,我们已经抓到不止一个老太太为了免费的米油用别人身份证跑过来重复打针了,听说别的地方有一个老太太打了39针才被发现,简直是匪夷所思。
我也理解基层动员工作的不易,特别是没有疫情爆发风险的时候想让那些心存犹疑的民众来打针真的太难了,但有些事情真的不应该发生。
丢掉“免疫”的幻想
拿起“事实”的武器
与病毒进行持久的斗争吧
群体免疫不可能达成,只会筛选出更强大的病毒。只有认真进行物理防疫消灭病毒才是解决疫情的最终道路。
以色列疫苗接种程度很高,相当比例还打了第三针,而且据说BNT mRNA疫苗的初始有效率还是90%多,现在依然日增上万。如果我们认为全打了疫苗就可以随意浪,那么根据以色列的比例,中国将是每日百万级别。
RNA病毒变异速度快,新的μ病毒据说逃脱免疫的能力比δ还要强,目前所有的疫苗还是根据原型病毒开发的,有效性应该会逐步下降。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模型,用兔子为例说明群体免疫与病毒斗争,一方面死伤惨重,一方面无法完全消灭病毒,病毒蛰伏几年后又有高毒突变几乎把澳大利亚的兔子灭种。
其实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很多人会宣传与病毒共存,病毒自然选择会进化到低毒。理论上自然选择只能影响到传播这一步,就像人体的各种老年高发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等不影响生育,也就不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病毒的选择就是尽快尽多感染,增长可以传播的时间窗口、提高载毒量、降低感染阈值等才是自然选择的方向。
至于对人体的伤害那是感染率提到极高之后才可能出现的进化方向,这个筛选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少,高毒会让一个区域的人全部死亡而降低其变种丰度,可是这一前提已经被全球化所打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大概只有非洲的一些部落。而且病毒完全可以往人畜共患病、甚至是昆虫、鱼类携带等方向进化。
评论里很多人质疑以色列的数据,以色列现有人口900多万,日增确实到了1万,15日新增是10730例。
唉,互联网是个好东西。
忘掉群体免疫这个名词吧。
有个名词叫突破性感染,英文breakthrough infection,就是指那些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4天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仍呈阳性。
cdc的说法就是:COVID-19 vaccines are effective at preventing infection, serious illness, and death. Most people who get COVID-19 are unvaccinated. However, since vaccines are not 100% effective at preventing infection, some people who are fully vaccinated will still get COVID-19. An infection of a fully vaccinated person is referred to as a “breakthrough infection.”
早在今年5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就发布报告,在美国超过1.3亿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中,至少出现了10262例新冠肺炎的突破性感染病例。
而最新的数据,截止到8月31日,cdc收到了全美49个州和地区,共12908名突破性感染患者住院或死亡的报告。
所以,目前宣传接种疫苗更多的是防重症,防死亡。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表示,疫苗的防护作用分为三个层面,预防感染是一级防护,这是最高、最理想的目标;预防发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避免死亡是二级防护;预防接种疫苗再感染的人把病毒传给他人,是三级防护。
据美国cdc的说法,
COVID-19 vaccines protect people against severe illness, including disease caused by Delta and other variants circulating in the U.S.
上述英文很简单,就不翻译了,意思跟前面提到的我国专家邵一鸣的说法差不多。
总之,就目前来看,接种比例再高也形成不了群体免疫。短期内,我们回不到新冠以前的生活了。
我认为,能够完成这么样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实属一大来之不易的成绩。
扭头环顾四周,真正取得抗疫胜利成果的国家实在不多(“美国第一”除外)。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年龄结构复杂、社会行业面广、高低龄人口突出,种种国情均是抗疫之路上的顽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硬是把疫情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在世界疫苗接种覆盖率普通不高的情况下,作到了总人口近80%的人群应接尽接,超10亿人全程接种。这一群体免疫的可能之路的成果不容轻视,无论何种“理论”纷繁,坚持这一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措施都是有必要的,这个伟大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
应该继续扩大接种进程,当前,儿童及老人的接种工作也在渐次深入开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仍然应该“应种尽种”,以进一步巩固我国的既有抗疫成果,争取早日达到总人口85%的接种率。
对于-些有意突出的对接种工作“不屑一顾”的某种声音及“理论”,我们听听就行,包容他们的“标新与立异”,心中有杆秤就好。
支持全面接种!
群体免疫?永远不可能!
数据告诉你一切。
德尔塔的基本传染数R0高达5~8,我们不妨取6的平均值。
群体免疫的计算公式:
门槛值 = (1-1/R0)x100%
可得,德尔塔的门槛值=83%
而中国疫苗接种率=10/14x100%=71.42%
83%>71.42%
很显然,中国没有达到群体免疫。
但看起来,似乎已经差得不远了?其实还差很远。
因为上面的计算,考虑得并不全面。
德尔塔变异株具有很高的突破性感染率。
当前国产疫苗对普通病株具有很高的保护率,但对于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率为68%。
也就是说,德尔塔的突破性感染率高达32%。
虽然中国疫苗接种率71.42%,但100%保护的仅仅只有:
0.7142×0.68x100%=48.57%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已经接种了10亿人口,面对德尔塔,总人口保护率还不到50%。
这个数据就比德尔塔群体免疫门槛的83%低了太多了。
接下来探讨德尔塔在人类中的具体传播情况
病毒的有效传播系数的值,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德尔塔的平均潜伏时长是4.4天,平均排毒期为18天。
可得:
计算得到,如果全民不注射疫苗,德尔塔在人群中的平均传播速度:
r=0.1754/天
这时,我们假设有1个传染病出现。
一开始的感染情况下和平均传播速度其实关系不大,主要和这个感染者接触的人群数量有关。
按照德尔塔单人感染数量来算,我们给个10人的初始传播人数。
接下来看看疫情的发展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一开始传播速度并不快,一个月的时间大约也才传1000人。(当然这是理论数据,如果出现大型聚会,或者有人去了人多的公共场所,前一个月也可能传播数万,甚至数十万人)。
到50天的时候,传播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
如果传播100天呢?
大约七十八天的时候,新增就已经上万,后面几天,总感染人数直接暴上亿。如果在这样的情况,加上美国那种防疫手段的话,虽然总感染人数不会有多少变化,但增长曲线会变得更加漫长,例如可能是几百天的时间增长上亿。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中国注射了10亿支疫苗之后的传播情况。
先前我们计算得出,10亿人注射疫苗后,面对德尔塔的总人群保护率为48.57%。
那么注射疫苗后,德尔塔的有效R满足关系:
R=R0x(1-48.57%)=3.09
又R=(1+4.4r)(1+13.6r)
得到德尔塔的传播速度:
r=0.0895/天
如果此时有一个海外病例传入中国,并率先感染了10个人,我们再来看看疫情走势:
一个多月后感染人数达到数百人,并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感染人数超1000人。
这个数据,和当前国内面对德尔塔时得到的具体感染数据相当。
但如果就此掉以轻心,完全不防疫。
你就会被德尔塔教做人。
我们看看传播200天的情况:
半年后感染人数上数千万,200天后感染人数同样上亿。
不过,咋们中国有着很强的防控力度,哪怕德尔塔入侵国内,总是可以在一两个月之内搞定。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哪怕国内短暂“失控”之后,最后的总感染人数也就几百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注射疫苗比例高就跑出去浪,出现聚众感染,同样可以在一个月内感染人数飙上数千人。
总的来说,如此高的疫苗注射率,哪怕让我们面对德尔塔这样的变异株也可以在短时间控制,把感染的人数降到最低。
疫苗注射的真正优势,就是换来防控上的低成本。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会比其它国家低个好几倍。
与总的来说,国外的传染情况下相比,我们的优势是指数级。
至于群体免疫……
新冠都传播快2年后,为什么在中国会反复出现把西方民众忽悠瘸的概念?
摆明了说,哪怕中国疫苗注射率达到100%,都不可能得到所谓全民免疫的结果。
当前疫苗对德尔塔的保护率是68%,而德尔塔的全民免疫门槛值高达83%。
68%<83%
如果疫苗保护率不能提高,是根本不能达到所谓全民免疫的。
而且通过数据拟合,可以发现,注射10亿人,德尔塔无限制传染60天,感染的人数是1500人左右;而全民注射14亿,德尔塔无限制传染60天,感染的人数是1100人左右。
以上二者的差距并不大。
而且传播天数更低时,数据差异更小。
当然,如果掉以轻心放任感染,100天之后数据差异同样会翻倍。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中国这样可以短时间防控的国家来说,接种10亿和接种14亿之间的差异已经很小。
但即便全民接种,如果不管不顾,半年之后同样会感染上千万人。
即便我们可以研发新的疫苗提高保护率,去搞所谓的群体免疫,但谁又能保证新冠不会再度变异呢?
理论上来说,如果出现一个变异株的有效传播系数R0>10时,哪怕你研发出来的疫苗保护率达到90%,即便你进行全民注射,也不可能达到所谓的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的概念还是歇了吧。
另外,对于中国这样能够严格防控,彻底杜绝病毒传染的也就罢了。对于国外,既让病毒高速传播,又注射各种疫苗的,可能会带给人类意想不到的“惊喜”。
可以这么说,对于防控力度低的非洲南美印度等地区,新冠病毒发展快,代系传播快,会出现无数的变异株。取得竞争优势的变异株,往往具有更高的传播效率,但如果死亡率过高反而会影响传播。
但如果这个高死亡的病株,进入了疫苗注射率更高而且医疗更发达的地区,而且突破传染,那么这个病株的传播优势反而会凸显。
因为,对于感染率低、传播低,保护率高的病毒,都被疫苗拦截在了门外。那么,变异病株进入人体后就完全没有了竞争对手。哪怕病株致死率更高,但发达地区医疗发达,人口稠密,死亡率相对于不发达地区太多了,传播劣势也不会降到太多。
总的来说,经过“人工选择”,新病株在发达地区的传播优势会大大凸显出来,并很快取代其它病株。
一边完全不防控,一边有高度依赖疫苗防疫。那么,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就是一个人工大过滤器。由于感染基数大,所以,总是能筛选出高概率突破疫苗的变异病株来。
可能会有人说,古代没有现代免疫技术的时候,病毒大范围传播之后,致病性不是越来越低了吗?
那是因为古代的“全民免疫”,是通过死亡60%+人口逆向淘汰换来了的。
而新冠致死率并不属于变态级的,现代医疗又发达,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逆向淘汰。
如果某一天真的出现这样的逆向淘汰,78亿全球人口中,挑出50亿来,有几个人愿意去死?
所以说,哪怕全球疫苗注射率越来越高,但面对国外不采取其它有效防控措施的情况下,中国的防疫战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哪怕我们已经达到100%的全民注射,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不排除人类在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加艰难的情况。
至于全球的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其实我抱以比较悲观的态度,甚至无力去猜测它的时间。
或许,等到医疗技术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后,人类对变异病株可以轻松应付时,新冠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大号的流感。
川普,老预言家了。
说难听点,才10亿,够干嘛(逃)
正经来说,如果按照去年这时候的预期的话,10亿人完成全程接种,怎么说都应该是全国安全的局面,可以全面打开国门了。
架不住印度美国这样养蛊的国家太狠,养出了德尔塔这样的病毒,然后我国间歇性地被病毒潜入背刺,各地不停地搞动态清零,怎么说都有些狼狈。
10亿人的接种,固然能有一定的保障。但病毒变化太狠,这样的保障已经不能像去年那样乐观。
未来和病毒长期共存、长期抗疫、长期动态清零恐怕得成为新常态。这样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形势只能说在全世界比烂的大环境之下显得稍稍好看那么一点点。
我小时候曾经看过一套书,世界100系列,其中一本就是世界100名事,改变世界的一百件事。
这是上世纪的一套书。
新冠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在本世纪里,它对世界的改变程度,恐怕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提升。
百年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遇到这样巨大的变数,愿全国上下同心,获取抗疫的最终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