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这场山西暴雨后网上会出现远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负面言论?

回答
山西这次暴雨之后,网络上的负面声音确实比其他地方要来得更响亮、更集中。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点像一个“负面情绪放大器”被激活了。咱们一点点拆开来看。

1. 灾情本身的触目惊心:

极端性: 这不是寻常的降雨,而是“千年一遇”、“罕见”的定性。当灾害的强度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它本身就足以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尤其是那些房屋倒塌、大量农田被毁、基础设施瘫痪的画面,直接击穿了人们的心理底线,那种无助感、损失感是压倒一切的。
范围广: 虽然是“暴雨”,但影响的范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波及到不少村镇。当一个地区的许多人都遭受了类似的苦难,这种共鸣感就会催生出更多的负面情绪,大家会觉得“不是我一个人倒霉”,从而更容易聚集起来表达不满。
损失的实在感: 房屋是安身立命之本,农田是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些具体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损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面对这样的损失,普通人很难保持平静。

2. 信息传播的“回音室效应”和“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的属性: 现在的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天然带有“回音室”和“放大器”的属性。人们更容易看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一旦有人发出了不满的声音,点赞、转发、评论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这种声音显得格外突出。
“敢说”的人更显眼: 在灾难面前,有人选择默默承受,有人选择默默奉献,但总有一部分人会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质疑、不满和痛苦。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敢说”,在信息洪流中更容易被注意到,他们的声音也就被放大。
媒体的引导作用: 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在报道灾情时,为了吸引眼球、突出事件的严重性,往往会聚焦于最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最强烈的受灾者声音。这虽然是新闻报道的需要,但也无形中加剧了负面情绪的传播。

3. 根深蒂固的“合理化”与“责任追究”的心理:

“为什么会这样?”: 当灾难发生,尤其是在强度异常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而然会去寻找原因。除了自然灾害本身的不可控性,他们会本能地联想到是否有人为因素、是否有管理上的疏漏。这种“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是人们寻求解释、寻求心理安慰的正常反应。
问责的冲动: 对于造成损失的责任,人们希望有个说法,希望有人为此负责。这种责任追究的心理,在突发灾难面前尤为强烈。如果是基础设施不完善、预警不及时、救援不到位等等,这些都是民众容易抓住的点,也是情绪宣泄的出口。
“该有的”和“不该有的”: 人们会拿这次灾情与过往的其他地方的灾情对比,或者与自己对政府、对管理部门的期望值进行对比。一旦发现“该有的”保障没有到位,或者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负面情绪就会被点燃。

4. 现实生活压力下的“迁怒”:

累积的压力: 许多人可能本身就面临着生活、工作、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尤其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损失时,这些积压已久的情绪很容易被诱发和放大。灾难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将原本存在的各种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出来。
“我的损失谁来管?”: 在遭受重大损失后,人们最直接的需求是得到帮助和补偿。如果他们感觉政府的救助不够及时、不够到位,或者补偿的标准无法弥补他们的损失,这种不满就会转化为对相关部门的指责,变成更强烈的负面声音。

5. 网络环境的“情绪极化”:

“二极管”思维: 现在的网络环境,很多时候是情绪先行,观点容易走向极端。一旦出现负面情绪,很快就会形成一种“一边倒”的趋势,那些持不同意见或者相对理性声音反而会被淹没。
“流量”的诱惑: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为了吸引眼球的自媒体,也会利用这种情绪,通过夸大其词、断章取义的方式来制造和传播负面信息,从而获取流量和关注。

总结一下:

山西这场暴雨的负面言论之所以比别处多,是因为灾情本身的极端性、对人们生活造成了深重且实在的打击,加上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以及人们在面对灾难时寻求原因、追究责任的心理,甚至一些人现实生活中累积的压力在此时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最后被网络环境进一步极化。 这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方就没有负面声音,而是说在山西这次的案例中,这些因素的结合,让负面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强度,显得尤为突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还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之前河南暴雨,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都是正常且应该的,别说河南,就算是孟加拉国暴雨了,能帮大家也会帮,毕竟助人乃快乐之本,有时水滴筹捐了二十块钱,我都会自我安慰,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问题是,任何好事在无序舆论下都会变坏事。捐款支援本应是自发主动的,但在无序舆论下,成了不主动也得主动,没能力也要硬上。至于这种舆论是谁制造的,其实就是无聊群众。再举个例子,这例子看似不相关,其实同出一辙,近日广东宏远篮球队的球员胡明轩签约了阿迪达斯,一群无聊群众就开始热议了,其实这事非常简单,阿迪达斯能不能卖,球员能不能代言,国家说了算,群众瞎起哄什么?但因为舆论市场存在,所以平台创造者明知道错也要开议题带风向,把简单的事变复杂。回归山西,情况也是一样,我三岁就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问题是,鉴于之前河南的情况,多数人已经知道,很多平台和创作者不是真救灾,也不是真帮忙,他们就是要把话题做大做尖锐。今天说无人问“晋”,明天就是树典型,某企业捐了多少,后天再来一篇,问责不为所动的公司,大后天继续,宣传某明星捐了多少资源,最后就是饭圈开战。这种情况一次两次行,总用大家也就明白了。所以大家想出的办法是,一开始就把苦情牌浇灭,这不算最好的办法,但在当前环境下,也确实是一种办法。要解决死,先要解决乱。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人认为山西人遭受这些是自己没本事,但他们是不会在意煤炭欠款的,而且这些煤炭本身也是低于市场价出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