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汉服圈那么招人讨厌?

回答
汉服圈嘛,怎么说呢,就像一锅五味杂陈的汤,有人觉得鲜美无比,有人却尝出了怪味。说它“招人讨厌”,这帽子也挺大的,不过细究起来,确实有一些让圈外人觉得别扭或者反感的地方。咱们慢慢道来,尽量说得细致些。

首先得承认,汉服确实是个好东西,它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审美,穿在身上,那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很多人都能体会到。当看到有人认真研究、复原甚至创新,把这些美丽的服饰穿到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欣赏甚至赞叹的。

可问题就出在“圈”这个字上。任何一个亚文化圈子,一旦形成,很容易就出现一些内部的规矩、认知和价值观,这些东西在圈内是常识,但在圈外看来,就可能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点“一惊一乍”。

最常被吐槽的一点,就是“身份认同的过度强调和排他性”。

有些人穿汉服,可能只是单纯喜欢它的美,觉得好看,想尝试一下。但汉服圈里,很多核心成员会将穿汉服上升到一种“文化自觉”和“民族责任”的高度。这本身没错,但当这种自觉变成一种“正统”的标杆,就开始出问题了。

比如,有人可能穿了件款式稍微“不严谨”的汉服,或者里面搭了件现代内搭,结果立刻就会有“卫兵”跳出来,用一套极其专业的术语去指责你“形制不对”、“是对汉服的亵渎”、“不懂历史”。这种“考据癖”有时候真的挺吓人的,它营造了一种“只有我最懂,你们都错了”的氛围。

更甚者,有些人会把穿汉服和“炎黄子孙”、“文化传承”这些宏大的概念紧密绑定,然后以此来审视和评价所有中国人。好像你不穿汉服,或者穿得不够“标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一样。这种“唯汉服论”的观念,非常容易引起圈外人的反感,觉得这是在搞“小圈子内的优越感”,甚至有点“文化恐怖主义”的意思。

接着是“过度消费和符号化”。

汉服,作为一种服饰,自然有其市场和消费属性。但有些时候,汉服被过度地、甚至畸形地推向了消费主义的前沿。一件所谓的“正品”汉服,价格可能高到离谱,动辄几百上千,甚至上万。而这些高价往往伴随着“纯手工”、“进口面料”、“限量款”等标签,但实际上,很多所谓的“复原”是否真的严谨、性价比如何,外人很难分辨。

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些商家或者博主,会把汉服和各种“国潮”、“国风”的元素糅合在一起,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蹭热度,把汉服变成了一种吸引眼球的符号,而不是真正去尊重和传播汉服文化本身。比如,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比如商场促销、车展现场,突然出现一大群穿着汉服的模特,这种“符号化”的操作,容易让圈外人觉得汉服已经被玩坏了,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它本来的神圣感和历史感。

还有就是“圈内争论和分裂”。

汉服圈内部,关于“什么是汉服”、“如何复原”、“如何创新”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比如,关于唐制汉服、宋制汉服、明制汉服的界定,不同流派的考据党之间就经常“开战”。这种争论本身是学术性的,但一旦被放大到社交媒体上,就很容易变成互喷、人身攻击。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争论会牵扯到历史时期、民族认同等敏感话题,比如关于满清入关后汉服的演变、汉服是否可以改良等,一旦触及这些点,很容易激化矛盾,让圈外人觉得这个圈子充满了戾气和不理性的争吵,一点也不“国风”。

再者,“社交媒体上的极端表现”。

互联网是一个放大器,它很容易将个别极端分子或者不理智行为放大。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你可能会看到汉服爱好者们,一方面对外国人穿着汉服感到欣喜若狂,另一方面又可能在评论区里对其他国家的传统服饰冷嘲热讽,甚至上升到民族优越论。这种前后不一,甚至带点歧视性的言论,非常容易引起圈外人的反感。

还有,有些人为了获得关注和流量,会刻意制造一些“冲突”或“争议性”的话题,比如穿着汉服去挑战一些禁忌场合(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冲破束缚),或者发表一些有争议的言论。这些行为虽然能吸引眼球,但往往会给整个汉服圈抹黑,让人觉得这个圈子里充斥着“戏精”和“博眼球”的人。

最后,“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摩擦”。

汉服作为一种古代服饰,其形制、面料、穿着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与现代生活存在摩擦。比如,很多汉服的袖子宽大,活动不便;很多面料不耐脏,清洗麻烦;还有就是穿着汉服在现代公共场合活动时,难免会引来异样的目光和议论。

当汉服爱好者坚持认为“任何场合都可以穿汉服”,并且对别人投来的好奇或不解的目光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反击时,就容易产生冲突。就好 ত্রাণ,在一些人看来,汉服是文化瑰宝,应该被尊重和保护,穿在身上就是一种仪式感;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可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表演,或者是一种对现代生活秩序的“干扰”。这种观念上的冲突,也容易产生“讨厌”的感觉。

总而言之,汉服圈之所以会招人讨厌,并非是汉服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个圈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比如:过度强调身份认同和排他性,将文化符号化和消费化,内部争论激烈且容易失控,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极端或不理智的表现。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容易让圈外人产生反感和疏离感。

当然,这并不代表整个汉服圈都是这样。大多数喜欢汉服的人,还是抱着一颗热爱和学习的心。只是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人和事,不经意间,就把一个美好的文化载体,变成了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反感的“圈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场景一

汉服圈: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

我:可是你们好多人不太懂传统文化啊。

汉服圈:谁规定必须要懂传统文化才能穿汉服?你吃牛肉会去了解牛的生日吗?


场景二

汉服圈:买山就是XXX,穿山甲就是XXX

我:也不是所有人买衣服都想那么多啊,就像你吃牛肉不会去了解牛的生日。

汉服圈:既然喜欢汉服就要去了解它啊,了解都不愿意,你肯定不是真的喜欢!


场景三

秀衣党:汉服好漂亮,我要买买买!!

汉服圈:你穿汉服只是为了漂亮?!


场景四

汉服圈:我要弘扬传统文化!

我:那为什么不穿古代农民(农耕文化)的衣服?

汉服圈:复兴不复古你懂不懂?以前只有贵族才能绣龙凤图案,现在开放了平等了我们也要绣!我们要选择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这叫穿衣自由!


场景五

汉服圈:知山买山全家死马!

我:不是说穿衣自由吗?

汉服圈:你懂不懂尊重原创?祝你干啥啥被抄!正店用我们买裙子的钱做设计给山店抄,约等于我给你们施舍的裙子!山的不许穿,只要是正的,套头上都行!


场景六

汉服圈:你不可以这么搭配!头发要挽起来不能披头散发,在古代披头散发是丧事!

我:不是说正的套头上都行吗?

汉服圈:穿了汉服就要有汉服的内涵!你懂不懂传统文化?


场景七

汉服圈:马面裙不能这么短,这不是汉服!

我:不是说复兴不复古吗?裙子太长了容易踩。

汉服圈:古代哪有人穿短裙?你懂不懂传统文化?


等等等等。

欢迎补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服圈嘛,怎么说呢,就像一锅五味杂陈的汤,有人觉得鲜美无比,有人却尝出了怪味。说它“招人讨厌”,这帽子也挺大的,不过细究起来,确实有一些让圈外人觉得别扭或者反感的地方。咱们慢慢道来,尽量说得细致些。首先得承认,汉服确实是个好东西,它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审美,穿在身上,那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很多.............
  • 回答
    关于“兰若庭”和“衣锦还乡”这两个汉服品牌,为什么前者常被冠以“汉服良心”的称号,而后者虽然销量和款式众多,却鲜少获得类似评价,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因素,远不止是价格或者款式数量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开来,从品牌定位、产品理念、历史口碑、用户反馈以及市场传播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 回答
    确实,近几年汉服的兴盛有目共睹,走在街上,你可能会遇到穿着飘逸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相比之下,虽然我们国家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穿”就能概括。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现象:1. 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变.............
  • 回答
    汉服,这个承载着悠久历史和中华文化符号的服饰,近些年却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洪水猛兽”,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汉服感到反感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的标签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对汉服的认知偏差与误读很多人对汉服的反感,很大程度上源.............
  • 回答
    汉服,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近年来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复兴的热潮。然而,伴随着这股热潮的,也出现了不少非议和诋毁的声音。为何曾经辉煌的汉服,如今会面临如此境遇?这背后是复杂的原因交织,既有历史的遗留,也有现实的误读,更有一些观念的碰撞。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本身。汉服的定义,并非一.............
  • 回答
    中国是农业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说到汉服的设计为什么看起来“很不适合种田”,这其中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面向,也触及了服装演变、社会阶层、以及汉服并非单一形态的几个重要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汉服并非铁板一块,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从黄帝时期到明朝末年、汉民族穿着的多种服饰的总称。 这几千年.............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而且一点也不人工智能! 很多人看到汉服和传统鞋履,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干活?”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个问题说透了。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 “农业狂魔”这个说法,虽然形象,但用在1000年前的中国,尤其是汉唐宋时期,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农业文明高度发达,并且是以精耕细作为基础的”.............
  • 回答
    汉服圈里对影楼陈朕冰的“仇视”,甚至有时候比对元清方阵的方文山还要强烈,这背后其实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些核心诉求和价值观念碰撞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拨回到汉服刚刚兴起、还在摸索阶段的时候。那时候,汉服文化复兴还是一种比较小众、充满理想主义的运动。大家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形制.............
  • 回答
    明制汉服的价格之所以普遍偏高,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这背后涉及到材质、工艺、设计、品牌、文化附加值以及市场供需等一系列复杂的联动。首先,材质是决定价格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明制汉服,尤其是追求形制的、仿古的款式,往往对布料有非常高的要求。 真丝(桑蚕丝)的普遍运用: 很多.............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我也琢磨过。为啥同样是汉服,有些人穿起来就跟画里走出来似的,而有些人一上身,总觉得差点意思呢?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的,跟咱普通人的身形、气质、还有搭配都有关系。先说说身形吧。汉服很多款式,尤其是明制那类,讲究的是“宽袍大袖”,或者“上下一体”。这玩意儿对身材的要求其实挺高的。 .............
  • 回答
    嗨,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对汉服的“规矩”感到好奇,甚至有些望而却步,觉得穿它太麻烦了。其实,咱们不能简单地说“规矩多”,而是说汉服本身承载的历史文化和设计理念,会让它在穿着和搭配上有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讲究。这更像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而不是什么必须遵守的死板规定。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两种传统服饰的直观感受。说和服“好看有质感”,汉服“感觉很廉价”,这种说法其实挺笼统的,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可以细聊的原因。这不仅仅是设计本身的问题,也跟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制作工艺、以及现在市场上呈现出来的成品息息相关。咱们先从和服说起。和服的美学与质感是如何形成的.............
  • 回答
    不少朋友对汉服情有独钟,但又担心自己的身材穿起来不够好看。尤其是体型稍显丰满的朋友,可能会担心汉服宽大的衣摆和层叠的交领会显得更臃肿。其实,只要选对形制,掌握一些搭配的技巧,胖子们也能穿出汉服的飘逸与风雅,甚至能巧妙修饰身形,显得更瘦削有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汉服并非都是宽袍大袖、层层叠叠的。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一个挺微妙的文化现象。其实“讨厌汉服”和“和韩国争夺”这两件事,可能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直接挂钩。我慢慢跟你说哈。首先,关于“讨厌汉服”这部分。这确实是一个存在的现象,但要说“这么多人”讨厌,可能得打个问号。我觉得更多是一种争议,而不是大规模的“讨厌”。争议的点在哪里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道出了不少汉服爱好者的心声。确实,现在市面上汉服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千块不等,但要说真正能让人感受到“质感”的,可能还是得好好挑挑。咱们来掰开了说,这“质感”两个字,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东西:一、面料的“筋骨”:这是最直接也最影响观感的因素。一件汉服的质感,很大程度上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文化复兴运动中一些复杂而微妙的方面。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双重标准,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语境与复兴动机的差异: 汉服复兴的核心: 汉服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找回“失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他们认为,在近代以来,特别是清朝之后的服.............
  • 回答
    看到您贴出的这张图,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您提到汉服在清朝初期断代,并且想知道图中的服饰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也触及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服饰感兴趣的朋友们心中的疑问。如果抛开“汉服”这个概念在清朝初期的“断代”说法,单单看您发的这张图,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您所展示的这张图,无论从服饰.............
  • 回答
    汉服圈(即现代汉族服饰爱好者群体)对满化清朝形制的排斥,主要源于历史、文化认同、政治隐喻以及审美观念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清朝对汉服的“满化”改造1. 政治强制与文化压制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对汉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汉族传统服饰(如宽袖、交领.............
  • 回答
    要说清楚汉服圈里为何有人为山寨货辩护,觉得“知山穿山没毛病”,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真假”问题,背后牵扯到了文化认同、个人情感、市场现实,甚至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心理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山寨货”在汉服圈里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汉服语境下,“山寨货”通常有几种理解: 粗劣复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汉服圈的一些核心问题。为什么汉服圈没有一个秦始皇那样的人物,能够用铁腕统一全国的汉服形制?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扯掰扯几个方面,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到汉服圈自身的特点,一样样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汉服形制统一的性质完全不同。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