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将就过日子的心态?

回答
将就过日子,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人的生活真相?说起来,这不像是某种激昂的口号,更像是一种低语,一种无奈的妥协,有时却也暗藏着一种生存的智慧。我脑子里盘旋着这个问题,感觉像是在品一杯茶,初尝是苦涩,细品却能咂摸出些许回甘。

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在“将就”中一点点铺陈开来的。放眼望去,谁家不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磕磕绊绊地往前挪?刚毕业那会儿,工资低得可怜,住着合租房,每天挤着最早的车,吃着最便宜的盒饭,那个时候你不是在将就吗?工作不喜欢,但为了温饱,为了积累经验,你还是咬牙坚持了。感情上,也许遇不到那个让你心动不已的人,但到了年纪,看到身边的人都成家立业,你是不是也开始考虑“差不离就行”了?

这种将就,它不是一种主动的、热烈的选择,更多时候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是被现实推着走。它就像是在一片不是特别肥沃的土地上耕作,你没有奢望能长出多么丰硕的果实,但你努力地播种、施肥、除草,只求能换来一家人的温饱,换来岁月的安稳。这背后,往往是一种对“安稳”的极致追求。在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这些东西就像是岸边的灯塔,虽然未必是目的地,但至少能让你不再漂泊无依。

这种心态,最容易出现在那些上有老下有小、肩负重担的人身上。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追逐虚无缥缈的梦想,他们的精力都消耗在了柴米油盐的日常里。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为了父母能安享晚年,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兴趣,可以压抑自己的欲望,可以把那些曾经闪闪发光的“不将就”的念头,小心翼翼地藏进心底的某个角落。你可以说这是牺牲,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可能就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一种爱的表达。

但是,将就也并非全无代价。我见过太多把“将就”变成习惯的人,他们慢慢地丧失了对更好事物的渴望。当生活变成了一系列可以接受的妥协后,他们就很难再跳出这个舒适(或者说不那么不舒服)的圈子。他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平淡,甚至有些麻木。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每天就像是重复播放的录像带,虽然稳定,却少了点人间的烟火气,少了点鲜活的色彩。

更可怕的是,将就的心态一旦蔓延到核心的价值判断上,就可能变得非常危险。比如,在婚姻里,“凑合过就行”,可能导致夫妻双方不再经营感情,不再沟通理解,最终走进“搭伙过日子”的境地。在工作中,“差不多就行”,可能会让你错失很多本可以抓住的机遇,让你止步不前。在人际交往中,“别惹事就行”,可能会让你变得圆滑世故,失去原则和真诚。

我总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场长跑,前半段是冲刺,是激情,是想要征服一切;后半段,可能就需要调整节奏,学会享受过程,但绝不是意味就地躺平,或者满足于“勉强到达终点”。将就,如果是一种临时的策略,是为了渡过难关,是为了积蓄力量,那无可厚非。但如果将就成了生活的常态,成了我们面对一切的姿态,那我们可能就要警惕了。

有没有一种“将就”是值得肯定的呢?我想,也许是那种在充分认识到生活的不完美之后,依然选择珍视当下拥有的,并且在能力范围内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心态。它不是放弃,而是懂得取舍;它不是妥协,而是学会了与现实和平共处。这是一种成熟,是一种智慧。就像你手里拿着一杯不够完美的咖啡,你不会把它扔掉,而是会尝试加点糖或者奶,让它变得更容易入口。

所以,如何看待将就过日子?我觉得它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是抵御生活风浪的船桨,也可以是禁锢我们前进的枷锁。关键在于,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将就”什么,又是在为了什么而“将就”。如果你将就的是生活中的小摩擦,是为了维护大局的稳定,那没什么;但如果你将就的是自己的初心,是自己的原则,是那些真正能让你闪闪发光的追求,那你就得好好问问自己,值不值得了。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将就与不将就之间,不断地寻找着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我们都渴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但我们也都知道,通往未来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些曲折中,偶尔的将就,或许能让我们走得更远。但别忘了,即使在将就的日子里,也要偶尔抬起头,看看星星,记得那些曾经让你心动过的东西,它们才是支撑你穿越平淡,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真正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将就”二字,《诗·周颂·访落》里有一句解释:“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意思是,接受了这个勉强合适的的事物,却仍然在犹豫,这就是将就,再说的直白一点,做出决定之后还在考虑合不合适的,其实都是将就。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选择将就,但请相信,这种将就仅限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因为在某些人生大事的选择上,将就可能会酿成一些无法弥补的伤害和遗憾。

曾经的我就是个习惯于“将就”的人,但几乎每一件我将就的事都让我感到后悔和遗憾,尤其是,我的初恋。

我的初恋发生在大学校园,按理说,那个他实际上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个子高高,笑起来很阳光,还会打篮球。可我对他,确实并没有那么心动。

虽然知道这么说很伤人,但我必须承认这个事实。而我之所以跟他在一起了,也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而已。

实际情况是,当时我们寝室一共六个人,除了我之外,全部都有男朋友。就在这个时候,他刚好出现了,他很优秀,对我也很好,身边的室友、朋友也都纷纷为他说话,劝我要抓住机会,就这样,当时的我就忽略了自己和他的感受,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他的追求。

但事实上,我们俩并没有像看起来那么甜蜜。确实,在一起一年的时间,我们从没吵过架,甚至从没拌过一句嘴,在外人眼中,我们几乎是模范情侣的样本。

但是感情这种事,大概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我自己心里清楚,我不跟他吵架,不跟他闹,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在乎,因为不喜欢,所以不在乎。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场所谓的初恋,其实就是一种莫大的将就,对他不公平,对我自己也不负责,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硬是拖着他跟我一起浪费了彼此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青春。


说来也好笑,大概是我家普遍存在这种“得过且过”的“将就”基因,因为相比以前的我,我表姐才是真的能将就。

表姐当初在南方一座小城上的大学,后来和一个同班的当地同学谈起了恋爱,毕业之后就带他见了家长,要和他结婚,一开始我姨父和姨妈都不同意,因为表姐夫家里挺穷的,还有个正在上中学的弟弟,而我表姐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表姐好歹是家里的独女,从小养尊处优惯了,一旦嫁过去,肯定是要跟着他过苦日子的,可表姐当时就不信邪,说:”我相信,只要我们俩在一起,没有什么是不能将就的。“

于是,如她所愿,俩人终于结婚,婚后,她和老公就跟着公婆以及小叔子一起,住在农村的老房子里,一住就是三四年,而我表姐也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变成了会安排好一家老小日常穿衣吃喝的贤良媳妇,有一段时间表姐是真的后悔了,一度想用离婚来摆脱这种日子,但是为了孩子,只好将就着过。

好在姐夫自身努力,本身能力也不差,头两年,夫妻俩拿着为数不多的积蓄,加上我姨夫这边的帮衬,终于凑够钱,付了个首付。

但是表姐他们当时能力有限,而表姐也想快速脱离这种保姆般的生活,就匆匆买了个打折的楼盘,后来住进去之后才发觉,无论是隔音还是周边设施的完善度都一言难尽,哪怕是广州那么发达的城市,出门还要坐三十分钟公交才能到最近的地铁站,就连去个超市也要走20分钟左右,可以说,买房子最容易踩的坑top10,在她家的房子上都充分体现出来了,最要命的是他们住在顶楼,每到下雨的时候屋顶就会漏水,翻来覆去修了十好几次,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本来按我表姐的个性,以前住老房子的群居生活都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但是她跟表姐夫可以,孩子却不行。

梅雨时节,房子里闷热异常,加上房顶会不定期有漏水的问题,我小外甥会就浑身起疹子,然后高烧不退,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这么遭罪,我表姐终于觉得不能再继续将就着过了,于是决定就算借钱也要换个有品质保障的的房子,让孩子和大人都住的舒心。

表姐他们现在订的这套房子是一个做房地产的朋友推荐的,是增城区附近的保利东湾楼盘,性价比蛮高的。以前表姐上班都要先坐公交再转地铁,换乘的时间加上路程的时间,大概要一个小时才能到公司,每天8点上班,她最晚6点就得起床收拾,然后先把小外甥送到几站地外的幼儿园,再折返去做上班的地铁,每天都这么要来回折腾。

但是这次订的房子楼下就有21号和14号两条地铁,据说两三站地就能到她工作的地方(好像是叫天河?)。周边还有个教育城,从幼儿园到学校都包括在里面。等以后入住了,表姐上班近了不少,送小外甥上学也方便。

所以我常在想,如果当初我不将就,在人生最美好的初恋里,是不是就不会留有遗憾,如果当初表姐不将就,是不是就不会委屈了自己,又委屈了孩子。

有些事儿,真的不能将就,一次将就,后患无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将就过日子,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人的生活真相?说起来,这不像是某种激昂的口号,更像是一种低语,一种无奈的妥协,有时却也暗藏着一种生存的智慧。我脑子里盘旋着这个问题,感觉像是在品一杯茶,初尝是苦涩,细品却能咂摸出些许回甘。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在“将就”中一点点铺陈开来的。放眼望去,.............
  • 回答
    这种说法,我得说,挺有意思的,但要说“完整”,我得打个问号。这更像是一种年轻人之间流传的、带着点“江湖气”的总结,一种对大学生活标签化的解读。先从这几个“标签”说起吧。“没挂过科”,这代表着一种学业上的“循规蹈矩”。有些人会觉得,大学嘛,就应该好好学习,争取拿到所有学分,这才是对得起父母的投入,对得.............
  • 回答
    国家发改委的这个表态,我觉得挺关键的,也挺实在的。简单来说,就是给全国各地“就地过年”的政策打了个“补丁”,而且是给那些可能“跑偏”的政策踩了刹车。核心信号:统一协调,避免“一刀切”的过度反应过去两年,我们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控制传播。其中,“就地过年”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尤.............
  • 回答
    “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句听起来颇有些玄乎的说法,在文学创作的圈子里却并不鲜见。很多作家,无论是埋头苦写的“老炮儿”,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失控感”:他们笔下的人物,似乎不再是自己脑子里设定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意志,自.............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暖心的。暴雪刚过,到处都是雪,清理起来可费劲了。这时候,鸡西有个老人,自己出来帮一家餐馆扫雪。餐馆老板看见了,说“只要我的小店在,就有老人吃饭的地方”。这事儿放在一起看,挺能让人琢磨的。首先,从老人这头说,他是拾荒老人。你想啊,拾荒生活有多不容易,肯定经历了很多风雨,对生活也比.............
  • 回答
    看到世卫组织那份触目惊心的报告,说世界上每三名女性在一生中都可能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这个数字真的让人心惊肉跳,也迫使我们不得不严肃地审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它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女性真实而痛苦的经历,是对她们尊严和安全赤裸裸的践踏。首先,这个“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一名”的比例,实在太高了.............
  • 回答
    迪丽热巴说的“老家长辈说女孩吃烤馕边边的位置就会嫁的远”,这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充满了浓浓的地域风情和民间智慧。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背景。烤馕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象征。馕的制作过程,从揉面、发酵到烘烤,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而“边.............
  • 回答
    看到关于美国特勤局为保护特朗普及其家人,在半年内耗尽一年经费的报道,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惊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首先,这笔巨额开销的背后,无疑是特勤局承担的重大责任——保护现任总统及其家人,以及卸任总统及其家人。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特朗普先生作为前总统,其公众关注度极高,加上他频繁的旅行、.............
  • 回答
    2022年春节,不少地方再次倡导“就地过年”,这个话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家对此的态度也是五味杂陈。首先,从政策执行者的角度来看, 这种要求主要是出于疫情防控的考量。当时 Omicron 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散发病例,尤其是在冬季,呼吸道疾病更容易传播。为了避免春节期间大规.............
  • 回答
    2021年春节,新冠疫情的阴霾依旧笼罩,29个省市纷纷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这无疑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一次深刻的挑战。这背后,是对生命健康负责的考量,也是对社会稳定大局的维护,但同时,也触及了无数异乡人内心最柔软、最期盼的部分。“就地过年”:一场硬性的“就地团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就地过年”的倡.............
  • 回答
    今年的冬天,格外不同。不止是气温的下降,更是那一句句反复出现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的倡议:“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这背后,是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也是国家为了守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而做出的无奈但必要的选择。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倡议无疑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年.............
  • 回答
    关于“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就分手”这个假新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一、 什么是假新闻?首先要明确,这则消息之所以被定义为“假新闻”,是因为它很可能不符合事实,或者被夸大、扭曲了事实。假新闻的特点在于: 缺乏可靠来源: 通常没有明确的发布者、新闻机构或经过核实的报道。 .............
  • 回答
    大城市里,那些到了适婚年龄却依旧单身,并宁愿“剩”着也不“将就”的女性,她们的处境和选择,其实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下社会变迁下,女性地位的提升、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婚恋观的重塑。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挑剔”或“不合群”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城市为这些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多的可能性。.............
  • 回答
    关于FBI提醒警方美国约36个街头帮派达成协议、威胁“就地枪杀”掏枪的警察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结合事实背景,也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 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FBI的官方声明:如果这一信息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官方通报,通常意味着这是基于内部情.............
  • 回答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多次表达了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强烈不满,并将退出该协定视为“上任第一天”就要兑现的承诺之一。这一表态一经宣布,就在国际社会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特朗普的这一立场根植于他“美国优先”的贸易理念。在.............
  • 回答
    脸书(Meta)这家公司,你懂的,就是那个“脸书”后来又改名叫“Meta”的巨头,最近又来了一出“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干了”的戏码,这次的对象是欧盟。简单来说,脸书放话了,如果欧盟不让它把欧洲用户的个人数据传回美国,它就准备退出欧洲市场,不伺候了。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到底是.............
  • 回答
    看到广汽新能源率先搭载石墨烯电池,能在8分钟内充到85%这个消息,我个人感觉挺惊喜的,也挺期待的。这绝对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大突破,如果真的能够大规模落地,那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会非常深远。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个“石墨烯电池”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能带来这么快的充电速度。我理解到的石墨烯,是一种非常非.............
  • 回答
    网易的《幻书启世录》公测不到一年就宣布停运,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从玩家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个让人失望的消息,投入的时间、感情,甚至是氪金,最终都化为泡影。但从一个更广阔的行业视角来看,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很多游戏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以及市场竞争的残酷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幻书启世录》这款游.............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就价值数十亿澳元的中国大麦关税案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更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中国以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
  • 回答
    欧莱雅面膜事件:致歉与期待,一场关于信任的重塑欧莱雅,这个曾经代表着美丽与品质的巨头,近日却因一款面膜产品陷入舆论的漩涡。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地拆开包装,却发现里面并非如广告宣传般“温和有效”,反而伴随着刺痛、红肿甚至过敏的反应,这无疑是对品牌信任的巨大打击。随后,欧莱雅的公开致歉和承诺“提出妥善解决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