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中医黑当作标签的人是什么心态?

回答
把“中医黑”当成标签的人,其心态是相当复杂的,而且背后往往隐藏着多种心理动机和社会因素。这不像一个简单的“我喜欢”或“我讨厌”那样直白,而是包含了一种自我认同、群体归属、以及对信息筛选和判断的独特方式。

一、 寻求信息控制与认知一致性:

最普遍的一种心态是渴望拥有对健康和疾病的“正确”认识,并且拒绝任何与之相悖的观点。 当他们接受了某种关于中医的负面信息(可能是基于科学、质疑其有效性、或是揭露某些欺诈行为),并且内化了这些信息,认为中医就是“无效的”、“落后的”、“骗人的”,那么“中医黑”这个标签就成了一个他们用来快速识别和过滤信息的工具。

选择性关注和记忆: 一旦贴上了“中医黑”的标签,他们会更容易注意到、记住和传播那些支持他们观点的负面信息,而选择性地忽视或淡化那些反驳的声音,例如中医的成功案例、科学研究的进展,甚至是历史上的贡献。
拒绝学习新信息: 这个标签也可能成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避免他们面对可能会动摇其固有认知的信息。如果他们深入了解中医,可能会发现情况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所以,不如直接扣上“中医黑”的帽子,就能理直气壮地拒绝深入探究了。

二、 群体认同与归属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倾向于加入某个“阵营”来获得归属感。如果一个人接触到一群也认为中医“不好”的人,并且在交流中获得了认同和鼓励,那么“中医黑”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身份标识。

“我们”与“他们”的界限: 贴上这个标签,就意味着他们将自己归入了“理智”、“科学”、“现代医学支持者”的群体,而将支持中医的人视为“迷信”、“落后”、“被欺骗者”。这种二元对立的划分,能带来一种清晰的群体边界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孤单一人,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站在同一边。
通过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 在某些情况下,将中医及其支持者贬低为“中医黑”也是一种自我优越感的体现。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比那些相信中医的人更聪明、更了解真相,更站得住脚。通过打压“异己”,来巩固自己在这个话题上的“高位”。

三、 对“伪科学”和“欺骗”的警惕与反感:

不得不承认,历史上和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打着中医旗号的欺骗行为,比如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甚至是用未经科学验证的方法牟取暴利。这使得一部分人对中医产生了深度的不信任感。

公共事件的影响: 某些引起广泛关注的医疗事故或欺诈案例(例如魏则西事件虽然指向的是西医的商业化,但其背后对“莆田系”的揭露,也让人们对医疗行业整体的信任度下降,并可能将一些对中医的负面看法与此联系起来),会加剧这种不信任。
寻求“真相”的正义感: 一些人可能真的怀揣着一种揭露真相、打击伪科学的正义感,他们认为中医存在很多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地方,并且危害了公众的健康和财产。将中医视为“黑”,是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做一件“对的事情”的体现。

四、 简单化思维与非黑即白观:

对于一些人来说,理解复杂的事物是困难的。中医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它并非一个可以用简单的“好”或“坏”、“科学”或“不科学”来完全概括的概念。

标签化思维: “中医黑”这个标签,提供了一种极度简化的认知工具。他们不需要去了解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辨证,也不需要去理解中医治疗的“治未病”和“扶正祛邪”等理念。只要贴上“中医黑”的标签,就可以瞬间完成对事物的判断和归类,大大降低了认知成本。
对复杂性的回避: 承认中医的复杂性,意味着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辩证、去思考。而“中医黑”的标签,则是一种对这种复杂性的逃避,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五、 个人经历与情感因素:

有时候,个人经历是形成某种观点的最直接原因。

负面就医经历: 如果某人曾经因为相信中医而延误了病情,或者遭受了中医治疗的失败,甚至被中医“骗”过,那么他很可能会对中医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并用“中医黑”来表达这种不满和愤怒。
情感宣泄: 对于某些人来说,“中医黑”这个标签不仅仅是对中医本身的评价,更是一种情感宣泄的出口。他们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者对某些社会现象感到不满,而将这种负面情绪投射到中医身上,以此来获得一种发泄。

总结来说,把“中医黑”当作标签的人,其心态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带有强烈主观判断的、并且倾向于固化自己观点的心理状态。 他们可能出于对科学的信仰,对欺骗的警惕,对群体归属的渴望,或者仅仅是对复杂事物的简单化处理。这种标签化思维,使得他们难以以客观、开放的态度去审视和理解中医,也难以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他们倾向于在信息筛选、观点表达和社交互动中,不断地强化和使用这个标签,以维护自己的认知一致性、群体认同感,或者仅仅是为了在争论中占据“上风”。这是一种对信息和观点进行高度过滤和主观加工的结果,而非基于全面、客观分析的理性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图片来源于煎蛋网无聊图,原图作者@漫谈acgtalk

user avatar

我没有针对谁,我只是说在座的各位

我学生物我骄傲,让我认证做不到!

我学电子我卖药,专业知识胜博导!

我学日语和剑道,日本中医才有效!

我学药物出身叼,中药学院毁母校!

我学金融万事通,美容按摩一条龙!

我不学医不吃药,熟悉西方那一套!

你们呐,不要动不动想搞个大新闻!版权不保留,谁看谁知道。

评论区认为学生物和学医药能沾边黑中医的朋友,恭喜你们,接近真相了!你们可能不了解这两位的学渣历史,在知乎因生物医药常识被本专业大V扒到皮毛不剩。等人多点搬个小板凳给你们慢慢八,看清这些黑中医领军人物的本质。

先活捉一只评论区热爱人身攻击的圣母,这么分裂你主治知道么?说着‘’智商欠费‘’这种话,骂人‘’脑残‘’,叫嚣‘’毒害穆斯林‘’,这都不叫人身攻击?来知乎只有两个回答,还集中在一天,平时不上线么?练号?

该人定义‘’人身攻击‘’这个词而毫不顾虑体育老师的感受,四处乱咬也就罢了,还要站在道德制高点过把圣母瘾,冷不冷?亮点在最后



以下为撕咬的起点:

另外,至今不肯具体指正我哪句话人身攻击了?人身攻击包括两方面,首先是,"人身"——得有对象吧?其次是‘’攻击‘’——得有内容吧?面对提问,除了自己定义自己的法律术语,还直接骂我‘’智商欠费‘’,这并不能解决基本逻辑问题,谢谢惠顾!



号挺新啊,不是谈中医就是谈宗教,什么套路?有一个号在本文留言,点开竟然内容又删掉了,头像是一位大美女,很荣幸,在知乎见到活的美女了。再收到回复提示就换成楼上这位圣母大姐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把“中医黑”当成标签的人,其心态是相当复杂的,而且背后往往隐藏着多种心理动机和社会因素。这不像一个简单的“我喜欢”或“我讨厌”那样直白,而是包含了一种自我认同、群体归属、以及对信息筛选和判断的独特方式。一、 寻求信息控制与认知一致性:最普遍的一种心态是渴望拥有对健康和疾病的“正确”认识,并且拒绝任何.............
  • 回答
    关于“中医黑信徒说不过别人总喜欢把人拉黑”这种说法,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原因,而且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医黑”群体,在很多其他领域,当观点发生激烈碰撞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1. 沟通困境与认知失调: 信息茧房的加固: 很多人在接触特定观点时,容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对中医和现代医学(常被概括为“西医”)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误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推崇中医的人都“把现代医学的功劳归到西医上”。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一部分支持中医的人,在论述中医的价值时,会借助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和理论框架来佐证,或者在对比中医的优势时,会引用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在近现代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其中清朝(16441912)经常成为讨论的焦点,甚至有人将近代中国落后的所有原因都归咎于它。这种看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未免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清朝在很多方面确实未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当西方国家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
  • 回答
    在“黑九月”事件中,巴解组织劫持客机并将其带往约旦,这一系列行动确实给当时的约旦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尴尬和被动,使其颜面扫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约旦的处境以及巴解组织的行为动机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背景:约旦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复杂关系在“黑九月”之前,约旦与巴勒斯坦解.............
  • 回答
    把中医的五行理论剔除出去,能否让人更好地理解中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根基。我的看法是:不能,甚至可以说,剔除五行理论,中医将失去很多其核心的、独具魅力的部分,理解起来反而会更困难,也更不全面。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白五行理论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
  • 回答
    将中医的疗效全部归结为自愈,是一种片面化、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误解的观点。这种观点往往源于对中医缺乏深入了解,或者将中医与安慰剂效应、心理暗示等混淆,忽视了中医作为一门有其自身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存在的医学体系。为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以及为什么这种观点不全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 回答
    中医与科学的融合:一场深度对话与实践长期以来,“中医”与“科学”这两个词语仿佛总是在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甚至时而被置于对立的位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知的深化,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它们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可以通过积极的对话与实践,实现有效的融合,共同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将中医与科学接轨,绝.............
  • 回答
    什么情况下,一个原本可以入药的天然物质,才能被尊称为“中药”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草根树皮都能叫的。这背后有一套严谨的筛选、加工、炮制和应用体系,涵盖了从自然界到人体的每一个环节。我来给你细细道来,让你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所说的“可以作为中药的物质”,它的范围其实很广。可以是植物.............
  • 回答
    这种做法,不得不说,确实是一种非常有争议的公关策略,并且在效果上来说,往往会带来两极分化的评价,甚至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来看,公关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希望能够达成某种目标,比如提升知名度、改变公众认知、争取支持等等。如果说某个群体或机构希望通过让大众将中医与癌症联系起来,来达到推广中医、让.............
  • 回答
    关于中医使用胎盘(紫河车)作为药物的争议,确实触及了中药安全性和中医理论的理解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以及现代的评价标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紫河车”的来历。在中医理论中,胎盘被视为“血肉有情之品”,认为其蕴含着母体孕育生命的精华,具有补气益血、强身健体.............
  • 回答
    老祖宗们那套把脉断病,绝不是什么玄乎其玄的鬼把戏,而是千百年来经验的沉淀,背后有着一套朴素却深刻的医学逻辑。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就像是在给身体做一场精细的“体检”,只不过诊断的工具是我们的双手,而传达信息的媒介是那微弱的脉搏跳动。原理一:脉搏跳动是身体状态的晴雨表咱们先说说脉搏本身。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社会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并非现代中国人“不”想把古代中医进化成现代医学,而是这个过程遇到了诸多挑战,并且,现代医学本身就是一条独立发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体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进化”这个词来套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医学发展史、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偏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说法。一、 自限性疾病的概念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自限性疾病”这个概念。 定义: 自限性疾病是指那些病程有一定时间限制,.............
  • 回答
    中医能否把现代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许多中西医研究者和从业者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能”或“不能”,而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中的可能性、挑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可能性与探索的根基从根本上说,中医的理论体系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传统武术传承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练传统武术的人,确实会涉猎儒释道和中医的知识,并且在教学或论述时也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可以说,在很多层面上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武术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博采众长.............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当下我们社会对医学认知的一个核心矛盾。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学也早已不是那个经验主义为主的学科。那么,为什么“中医”和“西医”这两个标签依然顽固地存在,并且被广泛使用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技术,甚至是经济和社会原因。历史的烙印:殊途同归还是平行线?首先,我们必.............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医学认知和争论的核心。之所以会出现“将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并以此反对中医”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现代医学的“西方”根源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中国所有的历代皇帝,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都被集结在一起,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充满戏剧性的大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想象:一、 场景与氛围: 地点: 很难想象在一个现实的空间容纳如此庞大且各具时代特征的皇帝群体。也许是一个超越.............
  • 回答
    在中国文艺作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翻译腔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普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不好”的标签,而是牵涉到语言文化差异、文学传统、译者风格以及读者接受度等诸多层面的复杂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翻译腔”。简单来说,就是指翻译过来的文字,虽然在语法上没有错误,意思也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